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汤斌

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汤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教育,转学教育

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文献综述

汤斌[1](2018)在《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与现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多年来对社区教育的持续关注,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筑学习型社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我国社区教育最早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部门在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原有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经验,逐步在不同地域开展试点。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城市化进程中新的社会矛盾不(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8年43期)

李海青[2](2016)在《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主义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设想,还是有其必然性与现实性?这是正确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首先必须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也是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追求的共产党人必须深刻理解的问题。只有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有效的解答,理论阐释和宣传才可能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针对这(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08-24)

宋铁毅[3](2014)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然性与现实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措施成为了学界乃至舆论所关注的焦点。一时间,此次全会最终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了专家、学者们争先解读的对象。然而,对于文本的解读与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文本自身,如果从整体的视域出发,在十八届叁中全会前后的理论背景与具体措施之间,对于《决定》进行解读,就不难发现文本所内蕴的逻辑关系,即《决定》所体现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与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4年02期)

袁捷敏[4](2012)在《解读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必然性与持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投资与居民收入的对比,供给和产能与需求的对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叁个方面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基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阐述我国产能过剩的必然性;立足产能过剩的传导机制论述我国产能过剩的持久性。进而提出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2年08期)

吴克峰,路晓峰[5](2012)在《逻辑与历史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现实性视角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问题,作为思维与实践的方法论,也可以从必然性与现实性的视角来解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本质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其内在地要求向现实性过渡。现实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内在必然和外在实存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实质揭示了必然性的逻辑将在历史中达到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一逻辑在历史中展开的现实性结果。(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刘德定[6](2009)在《浅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转型期义利取向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转型表现为多元的义利观并存,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要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型期的义利取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9年09期)

常华[7](2009)在《试论职业选择的必然性、现实性及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选择是人的生物属性的需要,是人变化性需求的表现,体现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和社会对人性的的尊重。当下,社会为人们的职业选择创造很多有利条件,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拓宽了人们职业选择的空间。展示良好的职业形象;保持良好的心态;构建综合能力结构;打牢善良的道德基础;正确对待"跳槽",是职业选择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罗朝慧[8](2009)在《自由的必然性与现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的权利哲学,实际上正是人类自由的必然性与现实性内涵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历史性生长发展的“土壤”或“动力”,正在于生生不息进行着“知”和“自知”活动的人类精神自身。因此,黑格尔的权利哲学,决不能机械地和外在地被了解为若干“正——反——合”叁段论式的形式逻辑关系。相反,它正是人类精神自身的自然、道德及理性叁种必然性自由本性的永恒活动与实践创造。可以说,黑格尔政治哲学的自由与权利体系,正是人类自身现实存在的全部真理的体现,同时是人类精神的实践创造物——政治世界——的真理和意义的体现。具体说,就是人类自身精神的自然、道德和理性必然性自由本性及其客观权利的历史性实现,在认知及论证方法上,则是事实、价值和理性叁种必然性原则的结合与统一。由此,黑格尔政治哲学克服了近代自由与权利政治思想的理论内容跟其论证方法的分离性不足,即在理论上,个人的叁种必然性自由与权利相互分离和排斥,在论证上,叁种必然性原则或者相互混淆与僭越、或者相互独立和排斥。黑格尔的权利哲学,首先承认并尊重个人作为自然有机体生命存在的原始既定事实,将其实现为个人的生命权及财产所有权。但是,黑格尔反对将个人所有权的自然必然性权利绝对化,因为它必然导致不平等、以及暴力和犯罪。其次,个人在本质上作为主观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同时即是自在的道德主体,必须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权,即“我的主体责任、我的意图以及我的福利”。这就是个人的道德必然性主体自治权利。然而道德上的这种“主体自治”权利贯彻到底,将必然导致它的自我叛离,即邪恶与伪善,奴役与专制。黑格尔因此认为,个人所有权与主体尊严、权利与义务,只有在现实的伦理生活组织中,即作为家庭、市民社会以及国家的成员才能得到具体实现。通过直接的爱和信任,个人在家庭中实现其自然和道德必然性权利内在的直接统一;在市民社会中,个人在自然和道德方面的个体特殊性与主观性自由获得充分实现。然而,以特殊性为原则的市民社会,无法照顾或解决其自身内“自然状态残余”造成的个人或家庭之间财产所有权的不平等、生存权的不平等以及贫困化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认为,普遍的人的个体生存权、特殊福利及道德尊严,只有在国家及其宪法体制下的伦理和政治秩序中,才能真正获得客观而稳固安全的制度性尊重、肯定和实现。人类精神自身自由本性的理性必然性与现实性,才由此获得了与之相一致的实体性客观存在。黑格尔权利哲学的超越性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它实现了人类自身真理与政治社会真理和意义的统一。现实政治社会必须承认并尊重个人内在的自然性与精神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品格,尊重并保护所有个体的自然、道德及理性必然性自由与权利。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实践哲学,正是吸取了黑格尔权利哲学的思想精髓。黑格尔从人类精神中发现了世界真理和责任,马克思则从人类的物质生存和实践改造中发现了如何实现人类真理和世界责任的秘密。显然,黑格尔使马克思明确了社会批判和实践改造的方向,同时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精神的实践批判无法也无力代替物质的和实践的批判。(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9-03-01)

郭萍[9](2008)在《我国法治人性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人性化作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法律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人的主体性决定了法律必然是由人来掌握并为人服务的。实际上,法律本身就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自发的创制并选择了法律,其目的就是希望法律能够为自己服务,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从这一点看,法律天生就具备了人性化的属性。随着法律制度不断的发展演化以及现代法治理念的提出,法治人性化已经成为现代法治构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法律的人性化也就意味着法治的人性化,人性呼唤法治的出现,法治又反过来为人性服务并引导人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人性与法治的良性循环,这也应当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从人性和法治的关系入手,指出深入系统地探讨法治人性化所具有的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引出法治人性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问题;第二部分着力于解析法治人性化的涵义。通过对法治人性化的概念的界定并对其价值内涵进行分析,旨在强调人才是法治的核心,是法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法律应当关注、尊重和张扬人性,而不是压抑、束缚甚至扼杀人性,这是法律的正确选择也是法治人性化的应含之意;第叁部分,通过探讨法律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以及人在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阐明法治人性化的历史必然性;第四部分,首先对法治人性化的理想状态作出展望,继而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人性化的法制建设的分析提出我国实现法治人性化的可能性;最后,分析我国在法治人性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人性化方面提出我国法治人性化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我国法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5)

杨威[10](2005)在《社会分工的现实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分工的现实性表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但是,社会分工既是一种现实存在,同时也被提升为理论范畴,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研究确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实事求是》期刊2005年04期)

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产主义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设想,还是有其必然性与现实性?这是正确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首先必须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也是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追求的共产党人必须深刻理解的问题。只有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有效的解答,理论阐释和宣传才可能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针对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汤斌.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与现实性研究[J].科普童话.2018

[2].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N].光明日报.2016

[3].宋铁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然性与现实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J].世纪桥.2014

[4].袁捷敏.解读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必然性与持久性[J].当代经济管理.2012

[5].吴克峰,路晓峰.逻辑与历史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现实性视角的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

[6].刘德定.浅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转型期义利取向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J].前沿.2009

[7].常华.试论职业选择的必然性、现实性及策略[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

[8].罗朝慧.自由的必然性与现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

[9].郭萍.我国法治人性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10].杨威.社会分工的现实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J].实事求是.2005

标签:;  ;  

必然性与现实性论文-汤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