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王涛,张青,沈定荣,陈子民

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王涛,张青,沈定荣,陈子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外循环,预充液,白细胞,肺保护

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张青,沈定荣,陈子民[1](2009)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循环(CPB)前去除预充血液中的异体白细胞,探讨其对婴儿CPB肺保护作用。方法60例≤1岁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照组用库存全血预充。测定围术期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含量;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RI)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CPB后血浆NE、TNF-α、IL-6和IL-8浓度,P(A-a)O2和RI低于对照组(P<0.05,P<0.01),OI在CPB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预充能减少婴儿CPBNE、TNF-α、IL-6和IL-8的含量,改善术后肺换气功能,缩短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马跃峰[2](2009)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CPB)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随机分为叁组:空白对照组(A组)、普通肺保护组(B组)、去白细胞肺保护组(C组),每组10例,A组常规行瓣膜置换术,B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C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去白细胞肺保护液。监测叁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前术后平均肺动脉压(PAPm)、气道阻力(AR)、静态肺顺应性(CLS)的变化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测定叁组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CPB前和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叁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CPB后B、C组与A组在术后吸机辅助时间、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RI、OI、血清MDA、IL-6、TNF-α的变化及术前术后PAPm、CLS、AR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上述临床及生化指标在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可显着抑制术后血清MDA、IL-6以及TNF-α水平的升高,降低术后RI,提高术后OI及CLS,缓解术后PAPm及AR的升高,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减轻CPB肺损伤,具有肺保护作用,但与单纯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比较,其肺保护效果并非更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06-01)

马跃峰,吴起才,万力,曾尚干,李嘉[3](2009)在《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肺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CPB)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例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去白细胞肺保护组(A组)、普通肺保护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去白细胞肺保护液;B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C组患者常规行瓣膜置换术。监测3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前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PAPm)、气道阻力(AR)及静态肺顺应性(CLS)的变化、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定3组患者CPB前和CPB后0、6、12、24h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3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CPB前血清MDA、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PB后0、6、12、24h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血清MDA、IL-6、TNF-α及术前、术后PAPm、CLS、AR变化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及生化指标在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肺损伤,与单纯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比较,两者肺保护效果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高鲁燕,陈子民,王涛[4](2008)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的肺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围体外循环期(CPB)婴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1岁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照组用常规库血预充。检测CPB开始前、CPB结束后2、6、12、24和48h6个时点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aO2/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等肺功能指标。结果OI、PaO2/PAO2在CPB后2h、6h、12h时点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A-aDO2在CPB后2h、6h、12h、48h时点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在CPB后6h、12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预充可改善围体外循环婴儿早期肺脏的氧合功能,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陈子民[5](2008)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的肺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急性肺损伤是婴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它与术后死亡率、心脏手术成功率和治疗费用密切相关。白细胞在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减轻白细胞引起的炎性反应是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策略。由于婴儿体外循环手术必需添加一定数量库存血预充,而且用量是婴儿自身血液的2~3倍,因此含血预充液里的异体白细胞对婴儿机体影响极大。本研究通过去除婴儿体外循环预充液的异体白细胞来观察其对体外循环肺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在体外循环前去除预充液的异体白细胞,探讨其能否减轻白细胞所介导的体外循环炎性反应造成的急性肺损伤。为婴儿体外循环肺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实验方法选取60例小于1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年龄、体重、性别和病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照组用常规库血预充。运用ELISA法测定围体外循环期各相应时点的血浆NE、TNF-α、IL-6、IL-8含量;测定白细胞计数;测定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各相应时点TFI、肺C_(dyn)和P_峰,根据血气分析和吸氧浓度计算出OI、PaO_2/PAO_2、A-aDO_2和RI等肺功能指标;记录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与重症监护时间。研究上述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运用统计学t检验的方法,得出研究结果。结果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与重症监护时间;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白细胞及炎性介质:白细胞计数在主动脉开放10min到CPB后24h的5个时点里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NE、TNF-a、IL-6和IL-8浓度在体外循环后多时点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3、胸液指数(TFI)在CPB后2h、6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4、肺的换气功能指标:OI和PaO_2/PAO_2在CPB后2h、6h、12h时点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A-aDO_2在CPB后2h、6h、12h、48h时点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砒在CPB后6h、12h时点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5、肺的通气功能指标:气道峰压(P_峰)则在CPB后2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肺动态顺应性(C_(dyn))在CPB后2h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去白细胞血预充可减少婴儿围体外循环期白细胞的数量。可降低婴儿围体外循环期的炎性介质NE、TNF-a、IL-6和IL-8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白细胞介导的体外循环炎性反应。2、去白细胞血预充能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改善肺换气与通气功能,缩短婴儿体外循环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对婴儿围体外循环期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CPB)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随机分为叁组:空白对照组(A组)、普通肺保护组(B组)、去白细胞肺保护组(C组),每组10例,A组常规行瓣膜置换术,B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C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去白细胞肺保护液。监测叁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前术后平均肺动脉压(PAPm)、气道阻力(AR)、静态肺顺应性(CLS)的变化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测定叁组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CPB前和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叁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CPB后B、C组与A组在术后吸机辅助时间、CPB后0、6、12、24h各时间点RI、OI、血清MDA、IL-6、TNF-α的变化及术前术后PAPm、CLS、AR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上述临床及生化指标在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可显着抑制术后血清MDA、IL-6以及TNF-α水平的升高,降低术后RI,提高术后OI及CLS,缓解术后PAPm及AR的升高,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减轻CPB肺损伤,具有肺保护作用,但与单纯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比较,其肺保护效果并非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张青,沈定荣,陈子民.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

[2].马跃峰.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

[3].马跃峰,吴起才,万力,曾尚干,李嘉.肺动脉灌注去白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肺的保护作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

[4].高鲁燕,陈子民,王涛.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的肺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8

[5].陈子民.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婴儿体外循环的肺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去白细胞肺保护液论文-王涛,张青,沈定荣,陈子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