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地板车,牵引拉杆,有限元分析计算,应变试验
疲劳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杰,李天一,贺小龙,罗斌,庄征宇[1](2019)在《低地板车用牵引拉杆疲劳应力分析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牵引拉杆的结构及疲劳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利用CREO软件对其进行叁维建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牵引拉杆进行强度分析,其疲劳工况分为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工况±35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35.32MPa,4个测点实际最大应力值为28.35 MPa;疲劳工况±42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43.17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35.28 MPa;疲劳工况±49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51.23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57.96 MPa。对比有限元和实际分析计算结果,整体满足疲劳载荷工况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11期)
陈雅妮,陈度,孟翔峰[2](2019)在《根管治疗上颌前磨牙MOD缺损在不同树脂粘接修复形式下的疲劳应力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根管治疗上颌前磨牙MOD缺损在不同树脂粘接修复形式下的应力疲劳表现。材料和方法:选用50颗因正畸减数拔出的无龋、无损伤、完整的上颌前磨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完成MOD洞型初预备,然后随机分为5组:G1,大块复合树脂(Tetric N-Ceram Bulk Fill)MOD充填修复;G2,CAD型二硅酸锂陶瓷(IPS e.max)MOD嵌体修复;G3,CAD型复合树脂(Lava Ultimate)嵌体修复;G4,CAD型二硅酸锂陶瓷包绕腭尖的MOD高嵌体修复;G5,CAD型复合树脂包绕腭尖的MOD高嵌体修复。所有试件经包埋处理,固定在疲劳加载机上,牙体长轴与垂直方向呈45°角,加载头作用于腭尖斜面的1/2处,疲劳加载120万次,50N,2Hz。记录断裂次数及断裂模式。断裂模式按牙体折裂位置分为:牙体折裂线未超过釉牙骨质界下1mm(可再次修复),牙体折裂线超过釉牙骨质界下1mm(不可再次修复)。断裂模式按修复体断裂位置分为:修复体内聚断裂,修复体内聚及粘接界面混合断裂,修复体粘接界面断裂。分别使用Log-rank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对生存曲线及断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图1显示5组修复形式的生存曲线,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每组断裂个数为分母,5组修复形式的可再次修复比例分别为100%,100%,75%,83.3%,87.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组修复形式的修复体的内聚断裂比例分别为100%,0%,12.5%,16.7%,50%;混合断裂比例分别为0%,50%,25%,0%,37.5%;界面断裂比例为0%,50%,62.5%,83.3%,12.5%。G1组与G5组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包绕牙尖的高嵌体修复形式并不能够改善上颌前磨牙MOD缺损的疲劳表现,而修复材料机械特性及粘接界面的稳定决定了其疲劳表现。(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张恒飞,孟春玲,房鹏悦[3](2019)在《风机塔筒焊缝的疲劳应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承重部分,在机组自重等多种载荷共同作用下,塔筒焊缝处会产生较大应力集中,易引起疲劳破坏。通过工程计算方法、有限元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模型对塔筒焊缝进行疲劳应力分析;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塔筒焊缝处疲劳应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吴耀辉[4](2019)在《钢桥腹板出平面变形疲劳应力敏感性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桥腹板间隙处的出平面变形是钢桥中常见的疲劳问题,然而,我国早期钢桥设计时缺少疲劳分类等级,规范条文没有预料到疲劳抗力如此低,特别是一些钢桥结构局部细节位置的设计,其疲劳特性没有被充分考虑,导致许多服役的钢桥出现由于疲劳开裂导致结构整体出现破坏的特殊事件。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研究了钢桥腹板间隙处出平面变形疲劳应力的影响因素,并引入了一种疲劳应力的检测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钢桥腹板间隙处的等效应力分布状态,以及出平面变形量的规律;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分别就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肋板刚度叁个影响参数对腹板间隙处的等效应力大小、出平面变形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本文的仿真模型,存在最优的腹板间隙大小G=30 mm,使得腹板间隙根部的范式等效应力最小,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腹板厚度,可以同时减少腹板间隙处的等效应力和出平面变形量,采用较柔性的肋板材料,可以有效减小出平面变形量。理论上建立了构件热弹性应力与其表面温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带孔平板的热弹性应力效应试验,验证了热弹性应力理论及IR-TSA系统的有效性;采用IR-TSA系统对一座在役钢桥腹板间隙处的应力集中位置进行了定性检测。研究表明:在带孔平板热弹性应力效应试验中,测点A、B实测温度变化与理论分析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4%,2.67%;IR-TSA系统在实际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能有效的在钢桥腹板间隙肋板根部处检测到突变的应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6)
康伟,金友林[5](2019)在《抗疲劳应力钢中的夹杂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控制抗疲劳应力钢中夹杂物危害,通过对钢中典型有害夹杂物进行分析,从脱氧工艺、精炼渣系、钙处理工艺、软吹工艺和连铸保护浇铸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取得相应效果。实现了钢中夹杂物有效控制,钢中夹杂物形状主要以小尺寸球状和块状为主,夹杂物成分主要以钙铝酸盐和MnS复合夹杂物为主,夹杂物尺寸控制在20μm以内,其中90%以上夹杂物都控制在7μm以内。(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5期)
蒋斐,傅中秋,吉伯海,王益逊[6](2018)在《顶板与竖向加劲肋围焊端部疲劳应力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在日常车流荷载作用下,顶板与竖向加劲肋构造细节容易发生疲劳损伤。建立该细节局部足尺模型,提出延长加劲肋横桥向长度、设置角钢支撑以及加劲肋开孔叁种应力优化方法,以缓解围焊端部应力集中,预防疲劳裂纹的萌生。通过分析围焊端部焊趾处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结合应力集中系数,对比不同措施下围焊端部的应力水平,提出合理的优化参数。研究表明:围焊端部的应力随加劲肋长度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角钢支撑提高了围焊端部的刚度,降低了应力水平;对加劲肋开孔能截断围焊端部应力流,改善应力集中。(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欧阳屹伟,王海楼,顾伯洪,孙宝忠[7](2018)在《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弯曲疲劳应力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四步法叁维编织和真空辅助树脂模塑成型工艺(VARTM)制备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试件,并在MTS 810.23型测试系统上测试其80%应力水平下的弯曲疲劳性能。根据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真实细观结构,建立大型精细实体模型,用有限元法研究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在低周循环载荷下的弯曲疲劳性质。结果表明:疲劳加载过程中,轴纱为主要的承力部件;厚度方向上,材料从面板至加强筋处应力先减小后增大;长度方向上,应力从试样中间位置向两侧扩展;加强筋处纤维的拉伸断裂为材料在80%应力水平下失效的主要模式。此研究方法可进一步扩展至其他复杂横截面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抗疲劳设计。(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范寅初[8](2018)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长陡坡“白改黑”路面层间疲劳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软件模型,分析交通荷载、不同坡度、汽车水平制动、温度场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剪切应力的影响,以期得到陡坡路段沥青加铺层破坏的理论依据,并依托实体工程,分析水泥路面白改黑方案面层厚度、温度梯度、旧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因素对面层综合应力的影响,进一步为长陡坡"白改黑"路面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18年02期)
徐庆元,林青腾,方子匀,娄平,杨荣山[9](2018)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考虑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的共同作用和时变特性,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计算模型、多尺度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叁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桥梁墩台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碎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可得到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钢筋与混凝土应力时程曲线及疲劳应力谱;考虑多种荷载工况,能深入探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计算理论可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无砟轨道设计理论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伟,王亚飞[10](2018)在《基于JTG D64-2015规范的钢桥正交异性板面板与U肋焊缝疲劳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桥正交异性板的面板与U肋焊缝的疲劳应力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节段模型,依据JTG-D6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疲劳荷载计算模型III,对面板与U肋焊缝的焊趾处疲劳应力幅进行验算。(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8年05期)
疲劳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根管治疗上颌前磨牙MOD缺损在不同树脂粘接修复形式下的应力疲劳表现。材料和方法:选用50颗因正畸减数拔出的无龋、无损伤、完整的上颌前磨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完成MOD洞型初预备,然后随机分为5组:G1,大块复合树脂(Tetric N-Ceram Bulk Fill)MOD充填修复;G2,CAD型二硅酸锂陶瓷(IPS e.max)MOD嵌体修复;G3,CAD型复合树脂(Lava Ultimate)嵌体修复;G4,CAD型二硅酸锂陶瓷包绕腭尖的MOD高嵌体修复;G5,CAD型复合树脂包绕腭尖的MOD高嵌体修复。所有试件经包埋处理,固定在疲劳加载机上,牙体长轴与垂直方向呈45°角,加载头作用于腭尖斜面的1/2处,疲劳加载120万次,50N,2Hz。记录断裂次数及断裂模式。断裂模式按牙体折裂位置分为:牙体折裂线未超过釉牙骨质界下1mm(可再次修复),牙体折裂线超过釉牙骨质界下1mm(不可再次修复)。断裂模式按修复体断裂位置分为:修复体内聚断裂,修复体内聚及粘接界面混合断裂,修复体粘接界面断裂。分别使用Log-rank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对生存曲线及断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图1显示5组修复形式的生存曲线,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每组断裂个数为分母,5组修复形式的可再次修复比例分别为100%,100%,75%,83.3%,87.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组修复形式的修复体的内聚断裂比例分别为100%,0%,12.5%,16.7%,50%;混合断裂比例分别为0%,50%,25%,0%,37.5%;界面断裂比例为0%,50%,62.5%,83.3%,12.5%。G1组与G5组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包绕牙尖的高嵌体修复形式并不能够改善上颌前磨牙MOD缺损的疲劳表现,而修复材料机械特性及粘接界面的稳定决定了其疲劳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会杰,李天一,贺小龙,罗斌,庄征宇.低地板车用牵引拉杆疲劳应力分析测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9
[2].陈雅妮,陈度,孟翔峰.根管治疗上颌前磨牙MOD缺损在不同树脂粘接修复形式下的疲劳应力表现[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张恒飞,孟春玲,房鹏悦.风机塔筒焊缝的疲劳应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4].吴耀辉.钢桥腹板出平面变形疲劳应力敏感性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5].康伟,金友林.抗疲劳应力钢中的夹杂物控制[J].钢铁.2019
[6].蒋斐,傅中秋,吉伯海,王益逊.顶板与竖向加劲肋围焊端部疲劳应力优化方法[J].工业建筑.2018
[7].欧阳屹伟,王海楼,顾伯洪,孙宝忠.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弯曲疲劳应力分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范寅初.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长陡坡“白改黑”路面层间疲劳应力分析[J].上海公路.2018
[9].徐庆元,林青腾,方子匀,娄平,杨荣山.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的理论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10].王伟,王亚飞.基于JTGD64-2015规范的钢桥正交异性板面板与U肋焊缝疲劳应力分析[J].江西建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