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传感器论文-韩岭

逻辑传感器论文-韩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逻辑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D视觉传感器,FPGA,图像采集,硬件描述语言

逻辑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韩岭[1](2019)在《多目3D视觉传感器逻辑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图像传感器是获取3D视频的主要器件,它仿生人眼立体视觉功能,可同步采集左右眼视频图像。为应对裸眼3D技术的产业化需求,南昌大学课题组以微型仿生3D传感器为攻关方向,重点研究3D视频的同步采集、视频合成、像素重配技术,以期攻克至关重要的3D视频获取瓶颈技术。本文以多目3D图像传感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多组3D传感器同步采集的FPGA硬件逻辑方法,并解决多组3D传感器左右眼视频的单帧合成算法。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分析多目3D视觉传感器图像数据同步采集、传输的技术要求,初步规划了双3D图像传感器的帧合成模式,以1920×1080帧像素分辨率分割为4个大小一致的子窗分别放置左右眼图像。在接收端解码时可根据视窗数分别提取出配对的左右眼图像传输至裸眼3D屏的亚屏幕区域。即双3D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四窗同帧(也可以定义为四目同帧)的数字视频。同理可研制四组3D图像传感器,使用八窗同帧的数字视频作为输出。(2)构建了双3D图像传感器的FPGA组成结构,能够实现四路视频图像同步采集、传输。通过FPGA芯片同步配置四个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视频图像数据,以四窗同帧数字视频作为输出,并传输至VGA显示器和液晶屏实时监控图像。(3)运用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四目两组3D图像传感器同步配置、采集、显示视频图像的逻辑代码。通过逻辑算法完成视频图像数据的采集和拼接控制,把采集到的四路视频图像按四窗同帧的视频格式进行输出和显示。(4)系统的仿真与验证。使用Signal TapII逻辑分析仪完成时序波形仿真,然后将代码编译成工程文件后下载至系统板,并外接VGA显示器来监控多目3D传感器的输出。最后通过屏显图像证实了多目传感器采集的逻辑正确性。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多目3D视觉传感器的逻辑算法可行,系统能可靠采集和传输多目视频图像,并能按四窗同帧的视频格式输出与显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6)

常永新,李白,郭淼,蔡永红,徐括喜[2](2019)在《一种新型连续检测镉离子和焦磷酸阴离子的逻辑门荧光传感器及其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8-HQ)的连续检测Cd~(2+)和焦磷酸阴离子(PPi)的荧光传感器L.在传感器L的DMSO/H2O(V/V=1/1,0.01mol/L,Hepes-HClbuffer,pH=7.20)溶液中加入Cd~(2+)后导致荧光发射峰(Em=537 nm)猝灭,检测限低至5.87×10~(-8) mol/L.通过Job's曲线图和质谱验证传感器L和Cd~(2+)离子之间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结合常数为4.38×10~4 L/mol.复合传感器L-Cd~(2+)体系具有通过配体置换法对PPi高度选择性检测性能. L可以作为一种逻辑门荧光传感器检测Cd~(2+)和PPi.传感器L可以用于对活细胞中的Cd~(2+)和PPi的荧光成像.(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孟庆琳[3](2018)在《基于Zynq的CMOS传感器接口逻辑电路优化设计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需要识别各种零件、读取标签字码、监控工业现场。但这些需要高效的、长时间监视的、机械的任务并不适合人工作业,人工视觉难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所以机器视觉应运而生。由于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准确性、高自动化,能够实现测量和判断任务,同时避免危险工作环境中人工作业带来的风险,因此机器视觉系统被逐渐应用到各种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图像采集处理是机器视觉中重要的技术核心,是机器视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选择在Zynq的PL端(实质为FPGA)实现接口驱动电路及数据采集,利用其硬件固有的快速特性,能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计算性能。并以斑点检测为例,阐述了基于Zynq实现图像处理软硬件协同的方法与过程。斑点检测作为机器视觉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实现特征生成与识别等图像处理的预处理环节,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工业生产中如固定零件的螺丝及垫片的检测、切削及钻孔加工的有无检测等。Zynq-7000系列采用ARM+FPGA结构,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兼备高性能与低功耗,并能够灵活扩展。围绕基于Zynq的传感器接口逻辑优化设计及图像处理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于Zynq的PL端实现图像传感器接口逻辑功能模块优化设计:为了读出CMOS传感器的图像数据,需要通过Zynq的PL端实现接口逻辑电路。对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优化,使得各功能模块设计更加合理,性能进一步提升;(2)完善接口逻辑电路中触发控制接口,实现随机触发;(3)实现斑点检测中预处理部分硬件加速,完成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基于HLS的预处理、基于Opencv的预处理模块功能仿真、预处理设计的配置、编译、调试以及系统集成;(4)实现斑点检测中软件部分图像处理,完成软硬件协同设计中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求得二阶高斯模板、进行卷积运算及判断斑点。(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王翔[4](2018)在《基于自动对齐算法的Python300图像传感器接口逻辑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传感器按照接口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并行接口图像传感器和串行接口图像传感器,LVDS接口的图像传感器是串行接口图像传感器的一种,可以提供很高的帧率和抗干扰传输能力。图像传感器的逻辑接口,负责接收传输过来的原始图像数据,并进行解码、时序同步等操作,输出相应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供后续处理或者显示。字对齐操作是指在高速的LVDS串行数据中找到正确的起始采样点,它是将LVDS高速串行数据恢复成低速并行数据的重要(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20期)

刘肖和,盛美思,刘秀,周倜,刘倩[5](2018)在《基于阴离子诱导吲哚醌基比色传感器光学输出信号的分子逻辑门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展分子逻辑器件中的阴离子识别体系,以较少用于阴离子受体设计的吲哚醌为信号报告单元,设计合成了基于质子转移的新型阴离子受体Host,分别测试在F~-、Cl~-、Br~-、I~-、HSO_4~-、H_2PO_4~-、NO_3~-和AcO-等阴离子的作用下,主体化合物Hos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化合物Host在412 nm处有最大吸收,加入F~-、AcO~-和H_2PO_4~-后,最大吸收发生明显红移,在448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其他阴离子未引起Host的此种变化,即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F~-、AcO~-和H_2PO_4~-.在此基础上,以F~-、AcO~-、H_2PO_4~-和HSO_4~-为输入信号,以Host在412 nm和448 nm处的吸收为输出信号,基于阴离子‘输入’诱导Hos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合布尔逻辑规则,分别构建了OR、NOR及互补的INH/IMP分子逻辑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星[6](2018)在《3D图像传感器硬件逻辑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图像传感器是根据人眼仿生学研制的微型嵌入式3D图像采集设备,能实现3D图像的采集、传输、存储、读取和显示等功能。本文在双目成像光学模型基础上,着重研究3D图像同步采集、监控、存储的逻辑算法,进一步完善了3D图像传感器的研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根据人眼仿生学基础,建立双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模型,分析了一种可行的3D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实现方法。对光轴会聚和成像面的几何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仿生3D图像传感器的视差计算方法。(2)设计了3D图像传感器的系统结构和硬件电路。根据成像分辨率、帧频的要求,设计了IIC逻辑模块完成CMOS图像传感器同步配置,设计了并行同步采集逻辑算法采集立体对图像数据,可实现左右视图的行拼接输出。(3)进一步设计和优化了3D图像传感器各功能模块的逻辑算法。包括同步配置和采集逻辑算法、轮序缓存逻辑算法、USB传输逻辑算法、立体对图像存储及读取逻辑算法、立体对图像融合与映射逻辑算法等。(4)提出一种可移植到FPGA的快速视差检测与判别算法——灰度极值法。根据3D传感器图像视差光学模型推导出物体景深与视差的定量关系,由立体对图像同名点灰度极值坐标得到视差信息,从而可计算出景深信息,为3D图像传感器的会聚角调整和场景叁维重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经过仿真与实验表明,3D图像传感器的硬件逻辑算法是正确的,系统工作稳定,具备可移植性。3D图像传感器的研制解决了便携式领域获取3D图像数据的难题,也为3D图像传感器的专用集成电路研制提供了设计经验及参考,进一步推动了裸眼3D技术产品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12)

尚瑞阳[7](2018)在《基于G-四聚体脱氧核酶的比色逻辑门及生物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DNA分子不仅是稳定的遗传物质,而且还具有特异性杂交、超强并行运算、高密信息存储、微小性等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纳米技术领域,既可以用于构建可操控的纳米结构,又可以作为分子运算的工具。本研究利用G-四聚体脱氧核酶作为分子逻辑门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元件,构建了简单、经济、安全的比色逻辑门和生物传感器模型。并给出了序列设计、实验仿真、实验设计、分析讨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G-四聚体脱氧核酶的形成与解离以及G-四聚体脱氧核酶的催化反应原理,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比色逻辑门模型(YES、NOT、AND、OR、NAND、NOR逻辑门),又通过两条DNA将YES门的两种不同逻辑状态联系起来,构建以两条DNA作为“燃料”驱动的YES门不同逻辑状态的循环转换。根据模型设计了DNA序列,通过Nupack仿真初步验证了逻辑门序列设计,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验证了逻辑门序列设计,并从时间、温度、浓度多维度优化逻辑门设计,又通过比色分析和吸光度曲线直观地展示了逻辑门的输出信号,验证了比色逻辑门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比色逻辑门作为基本的逻辑单元级联,可以构建新型比色逻辑电路和逻辑计算系统。基于G-四聚体脱氧核酶的催化反应原理和杂交链式反应(HCR)扩增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特异性、高灵敏性的生物传感器模型。根据模型从传感器设计优化、特异性识别、灵敏性叁个方面设计了DNA序列,通过Nupack仿真初步验证了传感器序列设计,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验证了传感器对靶分子的特异性识别以及高灵敏性,并从时间、浓度两个方面优化了传感器设计,又通过吸光度曲线进一步验证传感器对靶分子的识别效果,验证了传感器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春阳[8](2017)在《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子逻辑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材料的蓬勃发展,多种多样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被开发出来,而这些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热、化学和力学等性能而在军用、民用和医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和分子逻辑计算研究方面展示了惊人的前景,已成为电分析化学与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和挑战。本工作从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入手,研究了其在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组装为平台,结合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二部分以纳米材料的合成为平台,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为基础,研究了分子逻辑计算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如下:[1]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叁维多孔结构的氧化锌-氧化铜复合纳米材料电极。以FTO作为电极载体,通过控制同轴静电纺丝的时间,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氧化锌-氧化铜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制备成叁维多孔氧化锌-氧化铜电极。采用电分析化学的方法,在无酶条件下,实现了电极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检测,其灵敏度为3066.4μAm M-1cm-2,线性范围为0.47μM-1.6m M,最低检测限为0.21μM。[2]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并且利用相同方法制备了金纳米粒子作为对比实验,以玻碳电极作为载体,制备出了具有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电极。利用电分析化学方法,在无酶免标记的条件下,实现了电极对肝癌的标记物--甲胎蛋白的高灵敏度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1-200ng/ml,最低检测限为0.04ng/ml。[3]首先,利用水热法合成了金纳米粒子,其次,通过研究多聚A碱基修饰的DNA序列在不同p H值条件下与金纳米粒子的连接情况,实验证实,得到多聚A碱基修饰的DNA序列在p H=3的条件下能够快速的与金纳米粒子连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另一条荧光修饰的DNA序列与金纳米粒子上的DNA序列发生互补配对反应,以此为反应基底,以不同的DNA序列作为输入信号,实现了一系列先进的分子逻辑门电路,即半加器、半减器、2-1和4-2编码器。[4]首先,制备氧化石墨烯,其次,利用氧化石墨烯通过π-π键能够吸附单链DNA序列,并且通过共振能量转移而猝灭一些荧光基团的特殊性质,将荧光修饰的单链DNA序列与氧化石墨烯相结合作为反应模板,实现了多种二进制分子逻辑门电路,即全加器、全减器和多数选择器。[5]在上一个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氧化石墨烯和DNA结合的反应基底进一步实现了先进的逻辑门电路,即奇偶校验器和质数辨别器。[6]为了实现可逆的逻辑运算,通过将GO和单链DNA相结合,并通过DNA间的杂交反应,简单高效且可重复的实现了可逆的先进逻辑门。[7]为了克服二进制分子逻辑门电路的不足之处,利用氧化石墨烯连接荧光修饰DNA模板的多功能性,设计并且成功实现了叁进制逻辑门电路,即叁态OR和叁态INHIBIT逻辑门电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倩[9](2017)在《基于脱氧核酶的DNA传感器及逻辑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DNA分子具有许多优异的生物学特性,功能DNA分子如核酸适配体、脱氧核酶等作为新型纳米材料,可用来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目前,DNA纳米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DNA传感器和DNA逻辑门是DNA纳米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功能DNA分子构建DNA传感器和逻辑门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随着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多功能的传感器和多类型的逻辑门还有待研究,更多稳定有效的生物分子元件和构建方法仍有待探索。本研究利用具有特定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作为元件,构建了检测DNA分子的传感器和低成本易操作的DNA逻辑门,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设计了基于脱氧核酶的DNA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实现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上叁段HBV DNA特征序列的检测。传感器系统的构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感器模型的设计与仿真,通过合理的DNA序列设计和NUPACK软件仿真构建了HBV DNA传感器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靶目标错配率分析;另一部分是传感器系统的生物实验实现,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实验进行验证,得到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 nM,实验分析结果验证了该传感器在HBV DNA检测上的可行性。设计了基于脱氧核酶的与非逻辑门(NAND)和或非逻辑门(NOR)。基于DNA传感器的设计基础,在DNA序列和结构上,改进了DNA逻辑门的组成元件,合理设计使反应体系的输入输出全为DNA分子且均不超过60个碱基,得到了与非门和或非门的四种逻辑状态模型。与以往逻辑门相比,该逻辑门体系总体反应时间不超过3h,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逻辑门的构建成本,同时在设计上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的操作性,具有良好的实验可行性,最后通过PAGE实验分别实现了NAND门和NOR门,为实现DNA逻辑门之间的连接和构建连续逻辑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沈晓琴[10](2017)在《基于氧化石墨烯和DNA-量子点组装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及逻辑检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发展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它们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量子点(QDs)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优越的荧光性质使得其成为一种潜在的替换传统有机染料用于生物检测传感器构建的理想荧光物质,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生物逻辑门及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自发现以来,石墨烯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材料,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氧化产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共轭体系,GO拥有较好的荧光猝灭性能。因此,GO在纳米生物检测、传感及逻辑计算结构的构建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DNA是生物大分子,与人类遗传和疾病有关,它引起了研究者对DNA结构及其应用研究的热潮。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赋予单链DNA高特异性的识别检测互补DNA序列的能力,可用于分子的检测、生物传感器及分子计算等领域。DNA可以用于构建逻辑电路,可用于单元分子及多元DNA分子的检测,同时DNA逻辑门的发展推动了生物逻辑门在分子计算领域的发展。本论文组装了GO与DNA-量子点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双DNA分子的逻辑检测,并实现了传感器的可逆设计与循环利用,为二元致病因子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二章:制备了水溶性的DNA-量子点(P1),探究了荧光性质及其与互补DNA的杂交性能,制得的DNA-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能很好地与互补DNA链杂交;在表面包上一层或两层CdS壳后的DNA-量子点体现出了较强的抗光漂白能力,这为传感器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荧光物质。第叁章:利用化学氧化辅助超声合成单层片状的GO,该GO为单层的片状结构,其对DNA-量子点有较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为其用于生物逻辑传感器的构建奠定基础。第四章:两种纳米材料组装构成逻辑检测传感器,以DNA为模板的CdTe量子点(P1),与GO以非共价键的π-π堆积作用组装,基于FRET原理及GO对单双链DNA吸附力的区别,同时识别检测两种目标分子,构建了简单的二元检测逻辑门——“OR”逻辑门,实现双DNA分子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我们改进了DNA序列,实现了传感器的可逆设计,达到了多次循环使用的目的与效果,在生物分子检测及疾病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逻辑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8-HQ)的连续检测Cd~(2+)和焦磷酸阴离子(PPi)的荧光传感器L.在传感器L的DMSO/H2O(V/V=1/1,0.01mol/L,Hepes-HClbuffer,pH=7.20)溶液中加入Cd~(2+)后导致荧光发射峰(Em=537 nm)猝灭,检测限低至5.87×10~(-8) mol/L.通过Job's曲线图和质谱验证传感器L和Cd~(2+)离子之间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结合常数为4.38×10~4 L/mol.复合传感器L-Cd~(2+)体系具有通过配体置换法对PPi高度选择性检测性能. L可以作为一种逻辑门荧光传感器检测Cd~(2+)和PPi.传感器L可以用于对活细胞中的Cd~(2+)和PPi的荧光成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逻辑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韩岭.多目3D视觉传感器逻辑算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常永新,李白,郭淼,蔡永红,徐括喜.一种新型连续检测镉离子和焦磷酸阴离子的逻辑门荧光传感器及其细胞成像研究[J].有机化学.2019

[3].孟庆琳.基于Zynq的CMOS传感器接口逻辑电路优化设计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4].王翔.基于自动对齐算法的Python300图像传感器接口逻辑电路设计[J].电子世界.2018

[5].刘肖和,盛美思,刘秀,周倜,刘倩.基于阴离子诱导吲哚醌基比色传感器光学输出信号的分子逻辑门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刘星.3D图像传感器硬件逻辑算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8

[7].尚瑞阳.基于G-四聚体脱氧核酶的比色逻辑门及生物传感器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周春阳.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子逻辑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9].刘倩.基于脱氧核酶的DNA传感器及逻辑门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沈晓琴.基于氧化石墨烯和DNA-量子点组装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及逻辑检测应用[D].苏州大学.2017

标签:;  ;  ;  ;  

逻辑传感器论文-韩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