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性能论文-杨浩,沈晔超

解耦性能论文-杨浩,沈晔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电压恢复器,矢量控制算法,电压暂降,电压暂升

解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杨浩,沈晔超[1](2019)在《基于双环矢量解耦控制策略的DVR动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配电系统中,电网电压发生电压暂降/暂升会造成用电负荷意外停机,通常采用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对电网电压进行补偿。DVR检测单元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以便检测电压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以触发DVR快速补偿配电网电压波动。针对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矢量解耦控制的DVR控制策略,用来提高DVR在补偿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可以更快地校正电压暂降,使DVR达到更好的动态性能,最终使电网电能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奕奕,周震[2](2019)在《一种解耦硅MEMS陀螺结构优化及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机械灵敏度为设计目标,对一种解耦硅MEMS陀螺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MEMS陀螺进行了模态、应力、位移、抗过载及谐响应仿真分析,确定并验证了高灵敏度MEMS陀螺的结构优化原则。优化后的硅MEMS陀螺驱动和检测模态谐振频率分别为3 700与3 718Hz,机械灵敏度可达0.95nm/(°/s),能够承受500g的冲击载荷,并且能够实现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解耦。(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5期)

何延[3](2019)在《叁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的综合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机构在具有高精度,高强度等优点的同时,机构的强耦合性使得在机构在进行力学分析以及控制方面相对较难。本文针对机构的强耦合性,研究了机构的解耦特性,通过型综合理论得出一类具有叁角化解耦特性的1T2R并联机构。并对其中的一种机构进行了机构自由度计算、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方面进行性能分析。最后将该机构应用于天线座架并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对叁角化解耦机构的解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解耦特性与转动自由度条件,得出了各支链的自由度,基于螺旋理论完成了对各支链的综合。通过对各支链进行组合,得到了不同的满足要求的机构构型。选择PU+PRU+PUS并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自由度计算,通过建立机构的运动学模型,求得了机构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与模拟验证。同时求得了机构的Jacobian矩阵为下叁角阵,验证了本文所综合机构叁角化解耦特性的正确性。在进行机构自由度分析时,发现机构为过约束机构,针对过约束机构在静力学分析中存在的静不定问题,采用拆杆法对各杆件进行独立分析。通过对机构的冗余并联约束螺旋进行分析,得到虚设运动副以消除机构过约束。基于小变形理论,考虑构件在虚设运动副方向的弹性变形,以转动自由度条件为约束,建立机构的变形协调方程,结合平衡方程完成机构的静力学分析。通过建立机构支链间的闭环矢量方程,求得了各杆件质心处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同时建立了各杆件质心与动平台运动学参数之间的映射矩阵。在虚功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对PU+PRU+PUS机构的动力学建模,求出了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各支链的驱动力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建立Adams模型完成了对机构动力学的模拟仿真,验证了本章动力学建模是正确的。最后,将PU+PRU+PUS机构应用于天线座架用来调整天线姿态,以保证天线与卫星之间的对准性。考虑卫星与天线之间的约束关系,求出机构动平台新的运动学参数后,替代原有动平台运动与受力,基于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求出天线座架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使用Adams软件做相关验证,说明应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佳浩,潘欢,纳春宁[4](2019)在《改进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在谐波和电压不平衡下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decoupled double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phase locked loop,DDSRF-PLL)锁定频率和相位的性能不佳,检测频率和相位误差存在较大畸变和振荡等问题,结合二阶广义积分器(secon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SOGI)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DSRF-PLL结构(improved DDSRF-PLL,IDDSRF-PLL)以弥补传统DDSRF-PLL性能方面的不足。IDDSRF-PLL利用了SOGI的滤波能力,能够有效地衰减电网电压中的谐波,快速而准确地锁定相位和频率,有效地实现并网需求。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电网谐波干扰和电压不平衡谐波畸变时,IDDSRF-PLL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波,实现响应超调小、稳态精度高的检测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王永真,安青松,邓帅,陈桂兵,赵军[5](2019)在《基于过程解耦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质筛选和循环优化,可理解为对有机朗肯循环进行结构、工况和工质之间的热力学解耦。受循环演变的思想启发,相对于传统复杂的数值解耦,以叁角循环效率、卡诺循环效率和布雷顿循环效率为变量,本文建立了基于对应特征温度基本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热效率解耦方法。通过21种常见工质的误差分析,发现过程解耦模型能够保持数值解耦的精度,除过近临界和过分大的过热度的工况外,相对误差约在1.00%以内。进而,基于过程解耦模型,表征了工质极限效率与工质临界温度的对应关系,揭示了若两种工质的对比态特征温度相等,则其对应有机朗肯循环效率大体相等的关系,发现干工质的循环效率随过热度减小、湿工质反之,且改变量几乎与过热度成正比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陆繁莉,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6](2018)在《新型半解耦式除湿热泵系统的降温除湿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半解耦式除湿热泵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夏季工况下的降温除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高效处理:送风温湿度分别为18.36℃、11.67 g/kg,送风温度波动范围仅为1℃,系统COP高达4.71。此外,还对不同新风温湿度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王凯[7](2018)在《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进步智能化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非常明显。传感技术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和技术运用问题受到国际学者的普遍关注。提出一种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对耦合情况分析、标定试验以及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解耦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有:1)推导并得到测力平台所受力与测力分支的受力平衡关系。系统地归纳独立成分分析的基础知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的过程,并且推导其模型方程。2)确定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结构模型。运用ANSYS对此传感器进行耦合情况分析,通过此软件得出传感器的应力应变分布并得到其耦合情况。3)以LabVIEW为基础对传感器的样机进行静态标定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样机的标定矩阵,并且能够对后面的解耦分析做准备。4)对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进行静态解耦分析。将独立成分分析解耦得到的矩阵与传统静态解耦方法的耦合率进行对比,证明以ICA为基础的解耦方法的可行性。5)对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进行动态解耦分析。将独立成分分析解耦与传统的解耦得到的波形图进行对比,表明独立成分分析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动态解耦研究。图72幅;表1个;参78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1)

叶伟,李秦川,张克涛[8](2019)在《一种运动部分解耦的2R2T并联机构运动学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四分支并联机构。采用李群理论对机构进行了自由度分析,该机构能输出两转动两移动运动,可由与机架相邻的移动副驱动。研究了机构的位置模型,推导得到了位置反解和正解的表达式,分析了机构的运动部分解耦特性。求解了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基于雅可比矩阵行列式讨论了其奇异位形。绘制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及内部奇异分布,机构的奇异分布在工作空间边缘,具有很大的转动能力。机构在中间位置两个方向的转角范围分别可达-44°~60°和-35°~52°。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力传递性能分析,得到了工作空间内的性能分布情况,以全域传递指标为目标对机构进行了尺度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卢炽华,刘永臣,刘志恩,周依帆,张磊[9](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总成悬置模态解耦及隔振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SUV模态解耦率以及隔振性能不达标问题开展优化研究。运用两个叁向刚度弹簧对后悬置独特结构进行简化并基此建立四点悬置六自由度多体动力学模型。以橡胶叁向静刚度为优化变量,以悬置模态解耦率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结合原悬置非线性刚度段的设计参数,对优化后的悬置进行通用28工况仿真以评判悬置限位作用。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模态解耦率有大幅提升且悬置能够满足隔振以及限位要求。(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4期)

苏锦涛,段绪伟[10](2018)在《新型解耦膜式磁流变悬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磁流变悬置参数模型,利用键合结构理论推导了磁流变的动力学方程,对磁流变悬置电磁特性、隔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和识别后,频率范围0~20 Hz区间动刚度为400 N/mm,频率范围0~25 Hz区间动刚度为500~700 N/mm,悬置隔离路面激励、动力源激励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解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机械灵敏度为设计目标,对一种解耦硅MEMS陀螺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MEMS陀螺进行了模态、应力、位移、抗过载及谐响应仿真分析,确定并验证了高灵敏度MEMS陀螺的结构优化原则。优化后的硅MEMS陀螺驱动和检测模态谐振频率分别为3 700与3 718Hz,机械灵敏度可达0.95nm/(°/s),能够承受500g的冲击载荷,并且能够实现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解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浩,沈晔超.基于双环矢量解耦控制策略的DVR动态性能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奕奕,周震.一种解耦硅MEMS陀螺结构优化及性能仿真[J].半导体光电.2019

[3].何延.叁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的综合及性能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王佳浩,潘欢,纳春宁.改进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在谐波和电压不平衡下的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王永真,安青松,邓帅,陈桂兵,赵军.基于过程解耦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预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6].陆繁莉,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新型半解耦式除湿热泵系统的降温除湿性能[J].化工学报.2018

[7].王凯.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8].叶伟,李秦川,张克涛.一种运动部分解耦的2R2T并联机构运动学与性能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

[9].卢炽华,刘永臣,刘志恩,周依帆,张磊.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总成悬置模态解耦及隔振性能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8

[10].苏锦涛,段绪伟.新型解耦膜式磁流变悬置性能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解耦性能论文-杨浩,沈晔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