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楼梦称谓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楼梦》,称谓语,文化差异
红楼梦称谓语论文文献综述
曹立群[1](2019)在《《红楼梦》中王夫人称谓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红楼梦》称谓语翻译的难题,是研究翻译的人士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家族里上至贾母下至仆妇丫鬟,乃至探春和宝玉王熙凤等,全部都称王夫人为"太太"。也就是说,"太太"一词,涵盖了婆母对媳妇、儿子对母亲、侄女对婶母、奴仆对女主人的全部称呼。在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当中,"太太"是多变的。本文从对比两个译本的角度出发,结合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分析这个称谓语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7期)
张青青[2](2019)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家族称谓语的运用是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性的具体体现。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差异,称谓语的翻译也必定是一大难点,甚至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从家族称谓语的角度出发,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为例,选取其中几个经典场景,用约翰·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分析和探究霍克斯与杨宪益译本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王媛媛[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称谓语翻译对比研究——以“老祖宗”一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人物繁多,人物关系复杂,称谓语更是多达上百种。文章以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研究语料,运用定量分析手段,对《红楼梦》中"老祖宗"一词的称谓语翻译进行研究,并比较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合译的译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杨帆[4](2018)在《汉英称谓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以《红楼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语系拥有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也就有其独一无二的称谓语。称谓语可以体现身份和角色,反映特定社会文化或语言情境下的人际关系。言语交际所要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必通过语句,而是通过称谓就可以明白无误表达出来。(刘立剡,2006)由于英汉文化差异等原因,称谓语的翻译不能完全做到语义等值翻译而需要根据语境,根据对话双方的关系、地位、语气等来翻译。(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冯帅[5](2018)在《从《红楼梦》看“奶奶”称谓语语用流变及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奶奶"这一称谓使用十分频繁,语用也较为丰富,本文首先回溯中国古代"奶奶"称谓语的多个语用。其次,对《红楼梦》中"奶奶"称谓语的语义进行分类——亲属指称、社会指称和泛化指称,并分析了"奶奶"一词在书中的特殊称谓用法。最后联系现代社会语言使用情况,分析"奶奶"语用简化、泛化、色彩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流变原因。(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7期)
曹立群[6](2018)在《《红楼梦》家族称谓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小说涉及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小说的翻译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家族称谓语的角度出发,选取《红楼梦》中几个极富代表性的场景,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译本的称谓翻译,用不同的翻译理论评论和分析两个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9期)
王纯妍[7](2018)在《顺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称谓语英译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新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代表作,自古以来就受到各界学者的重点研究,形成了独立的研究学派——“红学”。近年来,其在海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家宏观文化政策下,将《红楼梦》译本向海外推广已成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目标。称谓语既是一个文化问题,也是一个语用问题。顺应论考察语言使用的创新理论,其出发点是人类与社会、语言、文化等的关系,以语用“综观”为其核心内容,主张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及语境下为顺应社会环境所作出的选择。所以考察语言使用必须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合角度将语言现象与其行为的语言使用联系起来。在《红楼梦》这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贵族世家的小说中,各种人物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的称谓语丰富多彩,所遵循的规则或者说使用的影响因素也繁杂多变,从而使其成为了称谓语翻译研究的绝佳语料。基于此,本文拟对《红楼梦》中的称谓语的的翻译从顺应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将之置于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的全面考察,探索出称谓语在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了《红楼梦》中四个代表性人物: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通过分析不同人物对这四个人物的不同称谓探讨了顺应论在《红楼梦》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对比了杨宪益译本与霍克斯译本在称谓语翻译的选择上的异同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叁个问题进行:一、《红楼梦》中的称谓语翻译是如何体现顺应理论的?二、在两个译本中,杨氏与霍氏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对称谓语跨文化顺应的?叁、从两个版本来看,译者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提高译本的可接受性?通过对文章中所选案例的具体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在《红楼梦》的人物称谓语翻译过程中,顺应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称谓语的在翻译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完成了对语境的顺应,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红楼梦》中的亲属称谓词时,顺应论中的“叁个世界”得以充分体现。对物质世界的顺应体现在时间与空间因素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对社交世界的顺应体现在权利以及亲密关系因素的影响;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则体现在人物性格,情绪及意图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称谓语的翻译选择是对一个不同语境的动态顺应过程,顺应的动态性与意识突显同样体现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二、在通过对比分析两译本在不同语境下对称谓语翻译选择发现,在《红楼梦》中,两种译本均受到社交世界的影响最大。不同的是,杨译本在顺应社交世界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权利因素的顺应,使用社会头衔等正式的称谓语较多。而霍译本中则更多的倾向于对社交世界中亲密关系因素的顺应,更多的使用亲属称谓词来显示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而不是等级关系。同时,霍译本更多的使用昵称或直呼人名等称谓语来顺应心理世界,表达出人物的性格与心情等。叁、本文通过对两种译本中称谓语翻译的优点与不足的具体分析,作者总结出以下五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第一,译者应运用顺应理论,充分考虑到顺应论中影响称谓语翻译的因素;第二,译者应对原文实际语境有着深刻理解,选择正确的称谓语;第叁,译者需要考虑到主要的目的读者群体,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使目标读者接受起来更加容易;第四,译者应用意义相等或相似的词语,翻译原文与译文中无法完全等值的词语对译称谓语;第五,译者应尽力再现原文的语气与情感。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翻译过程中,是否顺应语境对译语进行适当选择关乎着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因此,作者通过对杨、霍译本在称谓语翻译上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西译者在译语中的不同选择,试为中国经典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更多翻译思路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4)
杨永红[8](2017)在《语用学视角下《红楼梦》称谓语韩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9年出版的《红楼梦》韩文全译本人物会话中称谓语翻译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描写译学为主要研究范式,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称谓语的韩译规律,探讨影响韩译本和朝译本中称谓语翻译的语用因素,并尝试探索礼貌原则、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等在称谓语韩译中的文化适应性。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步骤,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称谓语作出界定。第一章概述礼貌原则、语境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等相关语用学理论。第二章从语用学视角研究《红楼梦》亲属称谓语韩译的对译规律。语用因素对换称对译词的影响更大。当原文会话表达对听话人的夸赞、奉承性言语行为或对听话人讥讽、取笑时,译文通常提高亲属称谓语的礼貌级别;当原文会话场合私密、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情绪或表达对说话人的关切之情时,译文通常降低称谓语的礼貌级别。第叁章从语用学视角研究《红楼梦》身份称谓语韩译的对译规律。当原文会话为强调性阐述言语行为时,译者通常提高译文称谓语的礼貌级别;当原文说话人为长辈,且对被指称人表达不满、讥讽的会话含义时,译者通常将指称听话人的称谓语的礼貌级别降低。第四章以语境因素的分类为主,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从语言语境因素、情景语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语境因素探讨制约《红楼梦》称谓语韩译的语用因素。语言语境方面,句内语境和上文语境影响韩译本称谓语翻译;情景语境方面,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心理距离以及交际参与者的实际权势、面子影响称谓语翻译,交际场合的公开程度、会话氛围的严肃程度影响称谓语翻译,交际会话内容的言语行为类型、会话含义影响称谓语翻译;社会文化语境方面,中韩两国不同的称谓规约以及历史上宗族的不同地位影响称谓语翻译。第五章对比研究《红楼梦》韩朝译本王熙凤会话中称谓语的翻译现象。研究发现,韩译本注重区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对称谓语翻译的影响,朝译本译者更注重区分宗亲和姻亲关系对称谓语翻译的影响;韩译本注重面称与否和交际参与者的相互权势对称谓语翻译的影响,朝译本更注重辈分、年龄因素对称谓语翻译的影响。最后一章为本文的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19)
王坤[9](2016)在《从文化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误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汉英称谓语的差异势必给翻译带来极大困难,如译者不能正确解读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则易导致误译。本文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英译为例,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英译本中出现的称谓语误译进行分析,认为译者为保证翻译的正确性,不但要精通语言方面的知识,更要充分掌握其社会文化知识及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6期)
王云凤[10](2016)在《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红楼梦》称谓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外称谓语系统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称谓语的翻译面对很大困难和挑战。本文先介绍称谓语的定义和分类,然后说明归化和异化各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最后通过举例,探讨在归化和异化的视角下,《红楼梦》两大译本中称谓语翻译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05期)
红楼梦称谓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楼梦》中家族称谓语的运用是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性的具体体现。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差异,称谓语的翻译也必定是一大难点,甚至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从家族称谓语的角度出发,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为例,选取其中几个经典场景,用约翰·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分析和探究霍克斯与杨宪益译本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楼梦称谓语论文参考文献
[1].曹立群.《红楼梦》中王夫人称谓语的翻译[J].文教资料.2019
[2].张青青.《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探究[J].北方文学.2019
[3].王媛媛.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称谓语翻译对比研究——以“老祖宗”一词为例[J].大观(论坛).2019
[4].杨帆.汉英称谓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以《红楼梦》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
[5].冯帅.从《红楼梦》看“奶奶”称谓语语用流变及原因[J].法制博览.2018
[6].曹立群.《红楼梦》家族称谓语的翻译[J].文教资料.2018
[7].王纯妍.顺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称谓语英译比较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8].杨永红.语用学视角下《红楼梦》称谓语韩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9].王坤.从文化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误译[J].戏剧之家.2016
[10].王云凤.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红楼梦》称谓语的翻译[J].青春岁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