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071700)
【摘要】目的:对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药剂使用量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迅速止痛,药剂量使用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醉下肢骨折小剂量轻比重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10-01
老年人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代偿机制易遭受破坏,出现失代偿现象。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在病人脑脊液中上浮,麻醉范围精准确定,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能够有效保护老人机体的代偿机制不受破坏,避免老人出现失代偿[1]。现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进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共有6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入住我院。将全部病人分为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实验组(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两组人数各为30人。6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31例,女性病人有29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64.09±4.90)岁,平均体重为(61.03±6.41)kg。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手术方法
实验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在术前肌肉注射0.3毫克东莨菪碱和0.1毫克苯巴比妥,对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检测,对病人进行吸氧操作,静脉放开后后给予补液。麻醉过程中使病人保持水平体位,部位选取在L2-3或L3-4间隙,穿刺结束后,在脑脊液流通无阻碍时手术开口,将比重较轻的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注入药剂量为5毫克,将腰穿针拔出,将外导管植入头部,保持麻醉平面在T10以下[2]。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术前注射0.3毫克东莨菪碱和0.1毫克苯巴比妥,检测病人血压和心率,行吸氧操作,静脉放开后后给予补液。麻醉过程中使病人保持水平体位,部位选取在L1-2或L2-3间隙,将外导管置入头部,根据手术需要注入麻药。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研究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药物剂量使用量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3讨论
老年人在下肢骨折手术中,需要采取麻醉操作。单纯的腰麻方式作用充分,但易使老年人的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偿机制遭到破坏,出现失代偿现象。单纯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机体的代偿机制保护较好,但麻醉起效时间较长,效果不充分。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合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可在病人脑脊液中上浮,有效保护老人机体的代偿机制不受破坏,并且可以迅速止痛,作用效果充分完全,并可避免术后头痛、恶心的不良反应现象[3]。本研究针对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进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比研究。
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平均药剂使用量为6.89毫克,对照组平均药剂使用量为35.32毫克,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的平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5.42秒,对照组平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9.78秒,实验组的平均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为6.12秒,对照组平均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为17.04秒,实验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药剂量使用少,麻醉效果充分完全,保护机体代偿机制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麻-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0:742.
[2]周子戎,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4:40-41.
[3]刘向荣,王祖良,肖兆妍,等.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杂志,2011,2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