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种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RTP,谷氨酰胺酶,菌种选育,高通量筛选
菌种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周其洋,张书泰[1](2019)在《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曲霉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突变菌株,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酱油生产曲霉菌株A1428,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经平板初筛和酱油制曲、发酵复筛,结合96孔板法建立高通量筛选诱变菌株的方法,得到一株高产谷氨酰胺酶菌株A380。结果表明:ARTP诱变条件为功率120W,气流量10L/min,诱变时间120s,致死率达90%。菌株A380谷氨酰胺酶活力为10U/g,较出发菌株高25%。发酵原油谷氨酸含量为12g/L,提高了20%。同时,诱变菌株A380原油中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较出发菌株A1428都有一定的提升,苦味氨基酸相对较低,具有进一步研究其工业化生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1期)
刘艳新,胡建华,崔金娜,张耀胜,李永丽[2](2019)在《重离子诱变枯草芽孢杆菌高产复合酶菌种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诱变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辐照诱变方式,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突变体稳定等特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具有多种水解酶活力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经过多次诱变和改造,其酶活力不断提高,但其复合酶活力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多次同种诱变剂的使用容易导致菌种产生"抗性",酶活力提高不大。为此,本研究首次利用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束对枯草芽孢杆菌20076进行辐照诱变。诱变后通过透明圈初筛和酶活力验证复筛方式选育出一株复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B. subtilis KC-1。与原始菌株相比,其发酵液滤纸酶活力、内切葡聚糖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外切葡聚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α-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 2%、79. 6%、98. 2%、7. 4%、10. 4%和27. 4%。11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瑞华,任启伟,陈仁瑞,蒋澜,阚显照[3](2018)在《ARTP诱变育种技术在尼莫克汀菌种选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型诱变技术提高尼莫克汀的发酵水平。利用ARTP诱变技术,处理尼莫克汀菌种S1-2-50,获得高产菌种S2-1-13,摇瓶效价提高25%。应用于60吨发酵罐生产,发酵水平与初始菌种相比大幅提高了35%。根据实验结果显示,ARTP诱变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尼莫克汀的发酵水平。(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3期)
卓晓沁[4](2018)在《鹰嘴豆纳豆发酵菌种诱变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纳豆中的蛋白酶活力,以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对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进行优化。将蛋白酶活力作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叁个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装液量、转速和鹰嘴豆粉添加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度良好,对提高蛋白酶活力影响显着(p=0.0006),所得最佳培养基为鹰嘴豆粉添加量5.9%,豆粕粉1.0%,葡萄糖0.6%,氯化钠0.5%,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50 r/min,装液量76/500 mL,温度37 ℃,发酵时间48 h。该条件下发酵所得蛋白酶活力达3558.0±1.5U/mL,相对于对照培养基的2491.4±2.8U/mL提高了 42.8%,而且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的验证,纳豆激酶溶解面积提高了 108.6%。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能有效提高蛋白酶活力。利用复合诱变的手段,探究了超高压和紫外诱变对纳豆芽孢杆菌的适宜剂量和强度,选育蛋白酶产量高、活力强的优质复合诱变纳豆芽孢杆菌。确定超高压诱变条件250 MPa、5 min,紫外诱变条件15 W、20 cm、照射50 s。单一诱变与复合诱变菌株的延滞期显着缩短,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超高压-紫外复合诱变菌株P-UV-4在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上尤为明显,是出发菌株的2.44±0.12倍、是超高压单一诱变菌株的1.32±0.07倍。在生物量方面,P-UV-4最低,但是其比蛋白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14.23±0.71倍、是超高压诱变菌株的3倍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更适合该菌株,且正向突变程度大,复合诱变是诱变育种的优良思路。对比优化前后的培养基、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结果表明,菌株P-UV-4在优化培养基中适应性好,最高蛋白酶活可达4227.3±211.4 U/mL,最高菌数为4.89× 109CFU/mL。通过Origin 9.0软件对发酵动力学曲线分析数据并进行拟合,基于修正Logistic方程得到菌体生长模型为y =-9.06029/1+(x/0.64828)1.42674+9.08638,相关系数R2=0.85036;基于GaussAmp函数得到产物生成模型为y =-205.73168 + 4091.30473e-(x-49.50762)2/1028.51533,相关系数 R2=0.98354;基于ExpDecl函数得到底物消耗模型为y=49.63199+180.77178e-x/64.61696,相关系数 R2=0.93639。(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5)
杜丹清,王刚,庹有朋,万玉军,李南臻[5](2017)在《γ-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ARTP诱变及其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生物所合成的氨基酸聚合物,具有极强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能被广泛的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环保、农业等行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实验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γ-聚谷氨酸(γ-PGA)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QY-27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γ-聚谷氨酸突变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QS-21,该突变菌株γ-聚谷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的9.12g/L,提高了42.26%,达到15.89g/L。对筛选获得的变异株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L-谷氨酸20g/L,甘油100g/L,Mg SO4·7H2O0.5g/L为变异株合适发酵培养基,在37℃,摇瓶转数230r/min,发酵培养72h,γ-聚谷氨酸的产量达22.56g/L,比优化前提高了29.56%。(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薛凯,王荣,王友富,李良智,胡翠英[6](2017)在《分枝杆菌原生质体诱变产9-羟基-雄烯二酮菌种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转化底物植物甾醇为9-羟基-雄烯二酮(简称9-OH-AD)的高产稳定菌株,将出发菌株分枝杆菌制备成原生质体,并对其原生质体进行定向紫外诱变筛选。结果表明,Na Cl为最佳的分枝杆菌原生质体渗透稳定剂,最适浓度为0.5 mol/L,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为3.1×108个/m L,且最终获得1株比出发菌株9-OHAD生产量提高84.7%的菌株MS23,经传代3次,9-OH-AD的积累量分别为37.32、41.64、38.77 mg/L,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产品通过液相色谱进行确证,同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转化制备9-OH-AD的初步研究。经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的遗传性稳定的9-OH-AD高产菌株可用于进一步的转化制备条件优化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任勇,牛春,沈晓鸿,张萍[7](2017)在《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维生素B_(12)菌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确定有效的链霉素剂量和紫外诱变时间,对产维生素B_(12)的脱氮假单胞杆菌进行推理选育。首先从剂量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确定,然后从紫外诱变效果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筛选出高产菌株2016-384,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6.0%。对菌株2016-384进行发酵工艺考察,其生产水平提高了11.8%。(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谷军,张晓彦,孟利强,沙长青[8](2017)在《等离子体法诱变淡紫拟青霉产几丁质酶菌种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株诱变技术,提高生防用淡紫拟青霉菌株产几丁质酶的能力。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MPMS)对淡紫拟青霉进行诱变育种处理,对处理的菌种先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然后采用发酵方法进行复筛。采用MPMS法诱变淡紫拟青霉产几丁质酶菌种时,温度25℃,处理时间30 s,样品处理量60μL,诱变菌的致死率为30.33%时,正突变率为14%。采用摇瓶分批发酵培养,诱变菌种的几丁质酶活为0.17 U/mL。结果表明,经过对淡紫拟青霉的诱变处理,获得高活性几丁质酶产生菌株,几丁质酶酶活提高180%。(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鑫楠,宗倩倩,李金鹏,张惠玲[9](2017)在《一株非酿酒酵母的菌种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全美梅奇酵母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线(30 W)照射5 min,微波(2 450 MHz,700 W)辐照30 s。初筛与复筛后获得耐受性较好的突变菌株2株,最终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香气成分测定,对比香气种类和含量,获得一株发酵力好,可耐受300 g/L葡萄糖、9%vol酒精度和300 mg/L二氧化硫环境的突变菌株W1。其发酵液总酯含量为85.97%,总醇含量2.33%,二者高于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W2。菌株W1发酵液香气饱满,以果香为主,具有赤霞珠葡萄酒的色泽,适合葡萄酒的酿造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7年01期)
荣广健,张佑红,陈艳,谌颉,黄萌[10](2017)在《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碳源分析、菌种诱变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粘质沙雷氏菌ZSG新陈代谢的影响,发现不同碳源导致ZSG的DNA含量、细胞内部颗粒密度、表面粗糙度和细胞大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有差异的变化。对ZSG进行复合诱变筛得一株稳定突变菌株ZSG7,在250 ml摇瓶和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其灵菌红素(PG)产量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62.5%和269%。对ZSG7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后PG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00%。对ZSG7发酵进行溶氧分段控制模式调控后PG产量比DO调控前提高了30.9%。对ZSG7发酵进行恒定pH调控后比pH调控前提高了35.9%。对ZSG7发酵进行补料组分优化后比补料前提高了47.6%。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恒定pH7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菌体生长模型和PG合成模型。拟合模型参数后,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恒定pH7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菌种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离子诱变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辐照诱变方式,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突变体稳定等特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具有多种水解酶活力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经过多次诱变和改造,其酶活力不断提高,但其复合酶活力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多次同种诱变剂的使用容易导致菌种产生"抗性",酶活力提高不大。为此,本研究首次利用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束对枯草芽孢杆菌20076进行辐照诱变。诱变后通过透明圈初筛和酶活力验证复筛方式选育出一株复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B. subtilis KC-1。与原始菌株相比,其发酵液滤纸酶活力、内切葡聚糖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外切葡聚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α-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 2%、79. 6%、98. 2%、7. 4%、10. 4%和27. 4%。11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种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周其洋,张书泰.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曲霉菌种[J].中国调味品.2019
[2].刘艳新,胡建华,崔金娜,张耀胜,李永丽.重离子诱变枯草芽孢杆菌高产复合酶菌种的筛选[J].激光生物学报.2019
[3].刘瑞华,任启伟,陈仁瑞,蒋澜,阚显照.ARTP诱变育种技术在尼莫克汀菌种选育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8
[4].卓晓沁.鹰嘴豆纳豆发酵菌种诱变及发酵条件优化[D].浙江大学.2018
[5].杜丹清,王刚,庹有朋,万玉军,李南臻.γ-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ARTP诱变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
[6].薛凯,王荣,王友富,李良智,胡翠英.分枝杆菌原生质体诱变产9-羟基-雄烯二酮菌种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7
[7].任勇,牛春,沈晓鸿,张萍.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维生素B_(12)菌种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
[8].谷军,张晓彦,孟利强,沙长青.等离子体法诱变淡紫拟青霉产几丁质酶菌种的筛选[J].微生物学杂志.2017
[9].刘鑫楠,宗倩倩,李金鹏,张惠玲.一株非酿酒酵母的菌种诱变选育[J].中国酿造.2017
[10].荣广健,张佑红,陈艳,谌颉,黄萌.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碳源分析、菌种诱变及动力学[J].化工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