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谭燕莲,苏何玲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谭燕莲,苏何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嗜肝DNA病毒,动物模型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谭燕莲,苏何玲[1](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及其并发症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该病毒的狭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特点限制了它的研究。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HBV致病机制和感染的防治措施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就HBV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汪纪楠,施伟,宋伟,张亚琦,张寅生[2](2018)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方式和发病机制与人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且鸭乙肝病毒的天然宿主容易获得、价格低廉、感染成功率高,因此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药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在应用于药物筛选时,该模型容易获得,感染成功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药理学研究中,该模型能够持续维持高水平的病毒DNA复制,并且能够出现明显的肝脏损伤表型,可以反映不同机制药物的药理药效作用。而在病理机制研究中,该模型则具有完整的病毒生命周期,且在感染动物肝脏细胞中可检测到cccDNA,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的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本文对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天一,张玲[3](2018)在《喜马拉雅旱獭是理想的乙型肝炎天然动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旱獭是少有的感染类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天然动物,本文从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癌机制、乙肝天然动物模型的发现与建立、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及遗传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乙型肝炎天然动物模型来开展病理及药物防治研究。(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程怡,王翠玲,刘光泽,李秀梅,庄彩芳[4](2016)在《水动力转染技术建造慢性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特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质粒建立的水动力转染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特性。方法将pc DNA 3.1-1.3-HBV-C与PAAV-1.2-HBV-A两种质粒通过水动力转染法建立两种乙型肝炎小鼠模型,通过对建模成功率和小鼠外周血HBs Ag滴度及稳定性,T细胞指数流式等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模型差异和特效。结果转染pc DNA3.1-1.3-HBV-C质粒建模成功率为78.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20IU/m L;转染PAAV-1.2-HBV-A质粒建模成功率为5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 300IU/m L。建模小鼠的肝脏进行切片,做免疫组化后,观察实验结果,转染pc DNA 3.1-1.3-HBV-C质粒的小鼠肝脏切片的HBs Ag免疫组化较PAAV-1.2-HBV-A质粒小鼠颜色面积更大。实验小鼠转染质粒后6周的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T细胞CD4+、CD8+和正常小鼠比较,两种质粒的造模小鼠未有差别。结论利用水动力转染法用不同质粒建造乙型肝炎小鼠模型在乙肝病毒指标水平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任蓉蓉,任晓楠,李顺,刘丹慧,周晓辉[5](2015)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全球特别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动物模型是研究HBV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与宿主相互关系及筛选治疗性药物和疫苗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各种动物模型的发展促进了HBV相关研究,但现有模型均存在一定弊端。经济、适用且与人类感染极度相似的动物模型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人们对HBV的深入研究。本文就已有的HBV感染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模型的建立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5年06期)

蔡启茵,任广立,张卫云,马恒灏,黄定鹏[6](2015)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abl/c乳鼠动物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HBV感染动物模型各有局限,无法全面研究HBV。拟建立人HBV血清感染Babl/c乳鼠的动物模型,以便于研究HBV感染与乳鼠免疫力低下的相关性。方法:将20只Babl/c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PBS组及空白组,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将人HBV血清、正常人血清、PBS注入各组乳鼠体内,记录接种后乳鼠体温及体质量。于接种后第7、15、30 d采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检测HBs Ag、HBe Ag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浓度。结果:接种后各组小鼠体温及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中共4只乳鼠可检测到HBs Ag为阳性且维持时间长达30 d,但HBe Ag均为阴性,HBV DNA浓度均未达500 IU/ml;余下各组检测HBs Ag、HBe Ag均为阴性。结论: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接种人HBV血清,可成功使Babl/c乳鼠感染HBV。本实验证实乳鼠免疫力低下,HBV血清进入体内未能有效清除,对HBV存在易感性,为建立HBV感染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可用于研究HBV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李军,刘宏利,韩超,熊传奇,曾兴光[7](2014)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稳定、可靠的HBV感染动物模型对于HB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干预措施的研发有重要意义。HBV有很强的宿主选择性,长期以来黑猩猩是唯一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但黑猩猩的使用受到严格的伦理限制。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以建立HBV感染的小型动物模型。树鼩是唯一可被HBV感染的非灵长类动物。与HBV相关的鸭肝炎病毒和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应用推动了对HBV复制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评价。近年来发展的人-鼠嵌合体模型则使得人们得以利用常规的实验动物开展HBV研究。这些模型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在某些方面可以互补。本文就目前常用的HBV感染动物模型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张博雅,沈中阳,宋红丽[8](2014)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诱因之一[1]。肝细胞内持续HBV感染以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持续存在为特征,HBV cccDNA是病毒转录和复制的原始模板,并能长期稳定存在于被感染肝细胞的核中,其长期存在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重要关系[2-3]。建立合适的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很困难,这也制约着HBV导致的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预后(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南大航,潘宁,张建琼[9](2012)在《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宿主局限,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树鼩、土拔鼠、鸭、小鼠等多种实验动物构建了基于其自身特点的多种HBV动物模型,为HBV的感染途径、免疫机制、致病机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作者综述了目前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高倩,王新华,袁冬生,何浩,熊文生[10](2012)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筛选16只先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麻鸭饲养至3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及填饲高糖高脂饲料3周,并在造模前、造模2周、造模3周分别观察鸭体质量,血糖、血脂、转氨酶等生化指标,DHBV DNA载量的变化,同时造模结束后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肝指数。结果模型组鸭血糖(GIu)、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叁酯(TG)、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造模后各项指标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可见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造模后2周、3周模型组DHBV载量比造模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填饲法成功建立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2年07期)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方式和发病机制与人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且鸭乙肝病毒的天然宿主容易获得、价格低廉、感染成功率高,因此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药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在应用于药物筛选时,该模型容易获得,感染成功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药理学研究中,该模型能够持续维持高水平的病毒DNA复制,并且能够出现明显的肝脏损伤表型,可以反映不同机制药物的药理药效作用。而在病理机制研究中,该模型则具有完整的病毒生命周期,且在感染动物肝脏细胞中可检测到cccDNA,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的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本文对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谭燕莲,苏何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9

[2].汪纪楠,施伟,宋伟,张亚琦,张寅生.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8

[3].吴天一,张玲.喜马拉雅旱獭是理想的乙型肝炎天然动物模型[J].青海科技.2018

[4].程怡,王翠玲,刘光泽,李秀梅,庄彩芳.水动力转染技术建造慢性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特效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6

[5].任蓉蓉,任晓楠,李顺,刘丹慧,周晓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5

[6].蔡启茵,任广立,张卫云,马恒灏,黄定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abl/c乳鼠动物模型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7].李军,刘宏利,韩超,熊传奇,曾兴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4

[8].张博雅,沈中阳,宋红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4

[9].南大航,潘宁,张建琼.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10].高倩,王新华,袁冬生,何浩,熊文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建立[J].肝脏.2012

标签:;  ;  ;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论文-谭燕莲,苏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