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午岭,蛾类,多样性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党蕊,徐世才,齐龙[1](2019)在《陕西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蛾类资源,于2018年6月至9月对保护区蛾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运用Margalef指数(d)、Berger-Parker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地区蛾类的物种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1、子午岭蛾类昆虫15科98属150种,其中以夜蛾科(Noctuidae)30属70种为最优类群,尺蛾科(Geometridae)10属15种次之;刺蛾科(Limacodidae)、蚕蛾科(Bombycidae)、麦蛾科(Gelechiidae)均以1种1属为子午岭保护区的稀有种类。2、夜蛾科(Noctuidae)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7725,0.4529,4.1863;优势度指数以尺蛾科(Geometridae)最高为0.9361.(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王丽娟[2](2018)在《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地表甲虫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富县境内,是子午岭山系植被资源及动植物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对维护陕西、甘肃等地区的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调查研究该保护区地表甲虫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本实验于2017年5-9月,利用巴氏罐诱法和网捕法,对该保护区5种森林类型中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同时选取了该保护区3种边缘类型进行边缘效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森林类型中,共采集到地表甲虫标本7260头,分属于25科90属110种。科的水平上,步甲科、叶甲科和瓢虫科为该保护区地表甲虫中的优势类群,共占个体总数的68.98%。其次拟步甲科、金龟科和鳃金龟科、天牛科、芫菁科、丽金龟科和象甲科。物种水平上,赤背梳爪步甲、普通暗步甲和杨叶甲的个体数量占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均大于10%,为该保护区地表甲虫中的优势种。2.地表甲虫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群落多样性与数量分布不同。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与物种数在5种林型中按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阔叶灌丛的顺序依次降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阔叶灌丛;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辽东栎林>油松林;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落叶阔叶灌丛>油松林>辽东栎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这种差异与各生境内复杂的环境特征有关,同时还受到人为管理活动的影响。3.从不同森林类型中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的时间动态来看,5月和8月是地表甲虫发生和活动的高峰期。各月地表甲虫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5月和8月最高,6月较低,7月逐渐升高,9月最低,且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均匀度指数各月间的差异较小,且8月最高,表现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且分布相对均匀,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种优势科中步甲科的盛发期在5月和8月,叶甲科7月和8月的个体数量较高,瓢虫科5月物种最丰富。4.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森林类型中地表甲虫的物种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出,5月和8月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相似性最高,为0.805,而5月与9月地表甲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值最低,为0.493,其余各月为中等相似;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地表甲虫的共有种为84种,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824,而落叶阔叶灌丛与针阔混交林和辽东栎林间的相似性系数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562和0.536;其余各森林类型间的相似系数值在0.6-0.8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5.对3种边缘类型进行边缘效应分析发现,阔叶林-针叶林边缘和农田-草地边缘的E_(H')值大于1,E_C值小于1,呈正的边缘效应作用,表现出边缘比相邻生境内部地表甲虫的种类更丰富,多样性也更高,但农田-草地边缘的E_(H')值略大于1,而E_C值非常接近1,表明该边缘的正效应较弱。而针阔混交林-灌丛边缘的E_(H')值小于1,E_C值大于1,呈负的边缘效应作用。(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8-06-01)
先朝阳,焦敏龙[3](2018)在《呵护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立以来,区内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对全市涵养水源以及生态发展都带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17年环保督察工作启动以来,庆阳市狠下功夫,对保护区内工业企业、人工设施进行了关停整改。整改之后的保护区环境进一步(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8-04-11)
谢冰,韩思雨,王亚洲,赵国静,高之奇[4](2018)在《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鸟兽的红外相机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45'–36°01'N,108°30'–108°41'E)位于陕西和甘肃两省交界的子午岭陕西境内,占地面积406.21 km~2,海拔1,100–1,687 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区内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均降水量588.7 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9.2℃,气温年较差25.9℃(刘淑明,(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3期)
贾茜,白重炎[5](2017)在《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合理利用野生资源,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对保护辖区的野生芳香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芳香油含量、含油的部位以及芳香油的主要用途。结果表明,该辖区野生芳香类植物有24科61种。其中14种芳香油含量在1%以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黄刺玫、山丹、紫丁香、金银忍冬等23种常见植物芳香油含量还未见报道,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和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徐世才,沈雪健,王莉,席秀,白剑波[6](2016)在《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鸟类进行调查记录,并对该地区鸟类群落的组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共记录鸟类15目27科42种,其中以雀形目为主,共18种1590只,占被调查鸟类总数的47.98%。夏季鸟类群落的种数(33)、个体数(1245)、Shannon-Wiener指数(4.94027)、均匀度(0.97936)都为全年最高,优势度指数(0.03187)为全年最低。全年有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大山雀(Parus major)、戴胜(Upupa epops)6种优势种,且四季都有分布。Sorenson相似性系数显示鸟类种类转化率最低为夏季-秋季鸟类群落,最高为秋季-冬季鸟类群落。总体来看,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稳定性强。(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安建德,同琦,白剑波[7](2016)在《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和学术价值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判等方法和建立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质量得分93分,评价等级为5级,属很好。(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邢会文,杜芬芬,张金贵,石小云[8](2015)在《道路改扩建工程对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连家砭至了望塔林区防火道路改扩建工程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对子午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2.92,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等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22期)
曹铸[9](2015)在《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叁期工程建设项目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前期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以保护区前两期工程建设相关资料及相关各种统计图件为基础,辅以现地调查,对前期建设成果进行了分析;结合保护区工程建设现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政策,对叁期工程建设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前两期的建设,保护区基本功能已经逐步凸显出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部分项目建设预算不足,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层条件仍需改善;保护区内巡护路网覆盖不足,阻碍工作开展;科研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需求。(2)叁期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巡护道路、森林防火、植被恢复、保护站点建设)和科研与监测工程(宣教馆、管理信息系统、珍稀野生动物监测)。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从2014年开始,至2015年底结束。(3)叁期工程建设有利于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能够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需要。(4)目前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已具备,组织管理有保障,技术体系完善。项目实施将实现保护区资源保护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预期目标。(5)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带来显着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高之奇,白雪,白重炎[10](2015)在《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当地野生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进行了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有18属、23种,按药用功效可分为11个类,其中开发利用价值较高者5属5种。(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富县境内,是子午岭山系植被资源及动植物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对维护陕西、甘肃等地区的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调查研究该保护区地表甲虫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本实验于2017年5-9月,利用巴氏罐诱法和网捕法,对该保护区5种森林类型中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同时选取了该保护区3种边缘类型进行边缘效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森林类型中,共采集到地表甲虫标本7260头,分属于25科90属110种。科的水平上,步甲科、叶甲科和瓢虫科为该保护区地表甲虫中的优势类群,共占个体总数的68.98%。其次拟步甲科、金龟科和鳃金龟科、天牛科、芫菁科、丽金龟科和象甲科。物种水平上,赤背梳爪步甲、普通暗步甲和杨叶甲的个体数量占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均大于10%,为该保护区地表甲虫中的优势种。2.地表甲虫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群落多样性与数量分布不同。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与物种数在5种林型中按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阔叶灌丛的顺序依次降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阔叶灌丛;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辽东栎林>油松林;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落叶阔叶灌丛>油松林>辽东栎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这种差异与各生境内复杂的环境特征有关,同时还受到人为管理活动的影响。3.从不同森林类型中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的时间动态来看,5月和8月是地表甲虫发生和活动的高峰期。各月地表甲虫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5月和8月最高,6月较低,7月逐渐升高,9月最低,且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均匀度指数各月间的差异较小,且8月最高,表现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且分布相对均匀,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种优势科中步甲科的盛发期在5月和8月,叶甲科7月和8月的个体数量较高,瓢虫科5月物种最丰富。4.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森林类型中地表甲虫的物种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出,5月和8月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相似性最高,为0.805,而5月与9月地表甲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值最低,为0.493,其余各月为中等相似;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地表甲虫的共有种为84种,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824,而落叶阔叶灌丛与针阔混交林和辽东栎林间的相似性系数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562和0.536;其余各森林类型间的相似系数值在0.6-0.8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5.对3种边缘类型进行边缘效应分析发现,阔叶林-针叶林边缘和农田-草地边缘的E_(H')值大于1,E_C值小于1,呈正的边缘效应作用,表现出边缘比相邻生境内部地表甲虫的种类更丰富,多样性也更高,但农田-草地边缘的E_(H')值略大于1,而E_C值非常接近1,表明该边缘的正效应较弱。而针阔混交林-灌丛边缘的E_(H')值小于1,E_C值大于1,呈负的边缘效应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党蕊,徐世才,齐龙.陕西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多样性分析[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2].王丽娟.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地表甲虫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研究[D].延安大学.2018
[3].先朝阳,焦敏龙.呵护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N].甘肃日报.2018
[4].谢冰,韩思雨,王亚洲,赵国静,高之奇.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鸟兽的红外相机监测[J].生物多样性.2018
[5].贾茜,白重炎.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调查[J].陕西林业科技.2017
[6].徐世才,沈雪健,王莉,席秀,白剑波.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群落特征[J].生物学杂志.2016
[7].安建德,同琦,白剑波.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效益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6
[8].邢会文,杜芬芬,张金贵,石小云.道路改扩建工程对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J].农民致富之友.2015
[9].曹铸.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叁期工程建设项目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0].高之奇,白雪,白重炎.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陕西林业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