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燥论文-常洪雷,金祖权,刘健

自干燥论文-常洪雷,金祖权,刘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湿度,自干燥,水分扩散

自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常洪雷,金祖权,刘健[1](2019)在《自干燥及水分扩散引起的高性能混凝土内部湿度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自干燥和水分扩散作用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湿度演变的影响,将高性能混凝土分别暴露于自干燥环境和恒温恒湿环境中,并测试了混凝土的内部湿度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干燥引起的高性能混凝土内部湿度衰减主要发生在龄期28 d内,而水分扩散的影响则主要在龄期14d内。掺粉煤灰可以显着降低因自干燥和水分扩散而引起的湿度衰减,并使基体保持至少8 d的水汽饱和阶段,而掺矿粉则会加快内部湿度衰减。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内部湿度演变主要受自干燥控制,而当掺加50%粉煤灰时,水分扩散才是主导作用。此外,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或深度的减小,自干燥对内部湿度下降的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扩散的影响则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黄耀英,蔡忍,刘钰,肖磊,王嵛[2](2019)在《不同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与干湿循环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状态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FA)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自干燥效应的影响以及干湿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IRH)变化规律,首先对4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双层锡箔纸密封包裹处理,并对其自干燥现象持续70 d监测,然后对不掺粉煤灰0. 3水胶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时段的浸水和自然干燥多次循环试验,模拟混凝土在干湿循环历程中其IRH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密封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存在两个时期,即湿度饱和期(相对湿度100%)和湿度下降期;相同水胶比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湿度饱和期增长,自干燥作用较缓慢,掺量35%FA的混凝土尤为明显; 0. 4水胶比掺35%FA的混凝土试件内部相对湿度基本无变化,几乎不存在自干燥现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湿度上升(浸水)的速率明显大于湿度下降(干燥)的速率,随干燥时间增长,其内部相对湿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变慢;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速率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耀英,蔡忍,刘钰,肖磊,周勇[3](2018)在《不同水灰比混凝土自干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水灰比水工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内部自干燥效应,对水灰比0.33、0.41、0.50的水工混凝土试件和0.30、0.40、0.50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密封包裹,并开展持续3个月的内部相对湿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封状态下,水工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均存在两个时期,即湿度饱和期和湿度下降期;随着水灰比的减小,湿度饱和期持续的时间逐渐减小;相同水灰比下,高性能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比水工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下降快,湿度饱和期持续时间更短。在密封状态下,0.50水灰比的水工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基本无下降;但0.41水灰比的水工混凝土存在缓慢的自干燥效应。当混凝土缓慢失水干燥时,混凝土将会出现缓慢收缩,这为解析溪洛渡特高坝工程扣除温度分量的无应力计变形测值长期不稳定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陈辉[4](2016)在《基于孔隙结构变化的低水灰比水泥净浆自干燥过程的模拟(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基于孔隙结构变化的低水灰比水泥净浆自干燥过程的模拟》的下部,主要讨论了孔隙溶液中离子、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实验方法、参数选取等对水泥净浆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经验证,将Kelvin、Cohan、Raoult公式相结合建立的模型是可以对相对湿度进行预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世界》期刊2016年09期)

陈辉[5](2016)在《基于孔隙结构变化的低水灰比水泥净浆自干燥过程的模拟(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水灰比分别为0.30、0.35、0.40的硅酸盐水泥净浆,在20℃条件下进行养护,对样品的化学收缩、孔径分布、相对湿度等进行测试;确定了用于模拟相对湿度的Kelvin-Cohan公式中各参数的取值,分析吸附水层厚度、压汞实验中进汞角度对相对湿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世界》期刊2016年08期)

张登祥,杨伟军[6](2011)在《自干燥混凝土相对湿度变化理论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干燥条件下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及试验研究。提出了自干燥效应引起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与饱水度的函数关系式,采用数字式湿度传感器测量密封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龄期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低水灰比混凝土早期相对湿度下降非常快,表明低水灰比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几率显着增大。将相对湿度的试验值与本文提出的相对湿度计算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非常小。(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1年09期)

肖佳,勾成福,金勇刚,许彩云[7](2011)在《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自干燥与自收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石灰石粉对水泥基材料自收缩性能和自干燥效应的影响,探讨了硬化浆体自干燥效应与自收缩的关系。研究发现:硬化浆体的自收缩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石灰石粉掺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发现,当石灰石粉掺量超过15%时,硬化浆体的自收缩开始低于基准组,随着掺量增加,自收缩进一步降低。石灰石粉对硬化浆体自干燥效应的影响规律与石灰石粉对硬化浆体自收缩的影响规律一致。硬化浆体的自干燥体积与自收缩变形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硬化浆体的自干燥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硬化浆体的自收缩变形。(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1年08期)

于韵[8](2010)在《聚烯烃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干燥收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丙烯细纤维和聚烯烃粗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干燥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细纤维能减小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干燥收缩,且随着聚丙烯细纤维掺量的增大,早期自干燥收缩值先减少后增大,在本实验条件下,掺量为0.6kg/m3时达到最小值;而掺加聚烯烃粗纤维对减少混凝土早期自干燥收缩值的效果不很明显。聚丙烯细纤维和聚烯烃粗纤维复掺可降低混凝土的早期自干燥收缩值。(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0年02期)

于韵,蒋正武[9](2009)在《水分扩散与自干燥对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由于自干燥和水分扩散引起的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IRH)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水灰比混凝土的早期IRH变化主要受水分扩散的影响;而对于低水灰比的混凝土,其早期IRH变化不仅受水分扩散影响,同时也受到自干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09年10期)

于韵,蒋正武[10](2009)在《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干燥与内部相对湿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水胶比(mw/mb)、不同浆体体积含量、不同矿物掺和料以及不同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由自干燥引起的内部相对湿度(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IRH)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越小自干燥引起的IRH下降越大;矿物掺和料对自干燥引起的IRH分布的影响与其组成、活性和细度有关;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自干燥效应影响甚微。(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自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状态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FA)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自干燥效应的影响以及干湿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IRH)变化规律,首先对4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双层锡箔纸密封包裹处理,并对其自干燥现象持续70 d监测,然后对不掺粉煤灰0. 3水胶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时段的浸水和自然干燥多次循环试验,模拟混凝土在干湿循环历程中其IRH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密封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存在两个时期,即湿度饱和期(相对湿度100%)和湿度下降期;相同水胶比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湿度饱和期增长,自干燥作用较缓慢,掺量35%FA的混凝土尤为明显; 0. 4水胶比掺35%FA的混凝土试件内部相对湿度基本无变化,几乎不存在自干燥现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湿度上升(浸水)的速率明显大于湿度下降(干燥)的速率,随干燥时间增长,其内部相对湿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变慢;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速率逐渐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常洪雷,金祖权,刘健.自干燥及水分扩散引起的高性能混凝土内部湿度演变[J].材料导报.2019

[2].黄耀英,蔡忍,刘钰,肖磊,王嵛.不同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与干湿循环影响试验[J].硅酸盐通报.2019

[3].黄耀英,蔡忍,刘钰,肖磊,周勇.不同水灰比混凝土自干燥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8

[4].陈辉.基于孔隙结构变化的低水灰比水泥净浆自干燥过程的模拟(下)[J].混凝土世界.2016

[5].陈辉.基于孔隙结构变化的低水灰比水泥净浆自干燥过程的模拟(上)[J].混凝土世界.2016

[6].张登祥,杨伟军.自干燥混凝土相对湿度变化理论及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

[7].肖佳,勾成福,金勇刚,许彩云.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自干燥与自收缩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

[8].于韵.聚烯烃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干燥收缩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

[9].于韵,蒋正武.水分扩散与自干燥对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

[10].于韵,蒋正武.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干燥与内部相对湿度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9

标签:;  ;  ;  ;  

自干燥论文-常洪雷,金祖权,刘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