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北散白蚁论文-邓锋,刘延胜,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

栖北散白蚁论文-邓锋,刘延胜,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栖北散白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栖北散白蚁,COⅡ,传播路线,亲缘关系

栖北散白蚁论文文献综述

邓锋,刘延胜,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1](2016)在《东亚地区栖北散白蚁的遗传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的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Kolbe)种类,进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扩增测序,将所得序列与日本和韩国的R.speratus COⅡ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比较东亚地区R.speratus种类的亲缘关系和迁徙路线。结果显示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日本分别存在相同的R.speratus亚种,且R.speratus在东亚地区的最有可能迁徙路线是先从中国迁徙到日本,再从日本传播到韩国。(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6年03期)

马延军,隋晓斐,崔巧利[2](2015)在《氟虫腈粉剂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研究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方法采用NY/T 11532-2006测定强制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选择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结果强制性接触时,0.02%、0.06%、0.10%、0.25%、0.50%氟虫腈粉剂的毒性传递级数分别为1、1、2、2、3;选择性接触时,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为0.1%~0.5%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 m外的个体。结论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传递性,强制性接触时,浓度越高,毒性传递的级数越高;选择性接触时,氟虫腈粉剂的最佳浓度在0.1%~0.5%之间,且喷粉处理的白蚁数量不宜低于群体数量的4%。(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5年02期)

马延军,王新善,隋晓斐,隋贺,左林[3](2014)在《0.5%氟虫腈粉剂野外灭治栖北散白蚁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总体上讲,0.5%氟虫腈粉剂对栖北散白蚁取得了显着的灭治效果。目前,我国白蚁防治技术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以安全环保的综合治理手段代替高度、高残留的化学屏障法是发展趋势。在2006年启动的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中国白蚁防治氯丹和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中,白蚁监控技术被选为氯丹和灭蚁灵替代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发现白蚁侵入监控装置后,通过投放饵剂或对诱集到的白蚁进行喷粉处理,使毒性在群体中传递,从而以很少的用药量达到(本文来源于《城市开发》期刊2014年17期)

邹文娟[4](2009)在《叁种不同剂型联苯菊酯对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 Kollbe)和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0%。自斯德哥尔摩公约签署后,曾占据白蚁防治药剂主导地位的氯丹和灭蚁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寻找环境友好型药物成为白蚁防治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目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对环境友好,但因技术不够成熟和价格昂贵等原因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白蚁防治仍然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的提高,对农产品药物残留的关注,化学药剂剂型也在逐渐改良。悬浮剂和水乳剂等水基制剂成为白蚁防治药剂剂型发展的新方向。但与传统乳油相比在防治效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联苯菊酯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在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不具有积累的危险,对环境较为安全。特点是在土壤中不移动,有独到的趋避作用兼具高毒杀性,在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中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课题以不同剂型联苯菊酯为实验药品,通过对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的接触毒效实验、木块防蛀实验和土壤穿透实验,探讨联苯菊酯水乳剂、悬浮剂新型剂型与传统乳油对两种白蚁防治效果的差异,为联苯菊酯水乳剂和悬浮剂广泛应用于白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白蚁持续接触联苯菊酯处理滤纸实验表明,联苯菊酯悬浮剂和乳油对栖北散白蚁触杀存在显着性差异,乳油效果更好。水乳剂与乳油间无显着性差异,持续接触48h散白蚁均死亡。叁种剂型药剂对台湾乳白蚁接触毒性无显着性差异,持续接触72小时乳白蚁均死亡。供试蚁死亡率与药剂浓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联苯菊酯对白蚁有较好的触杀作用,栖北散白蚁比台湾乳白蚁具有更高的接触敏感性。(2)联苯菊酯浸泡木块对白蚁抗蛀性实验表明,叁种剂型药物浓度在125mg/L以下对栖北散白蚁抗蛀效果差异较大,乳油能更好的防止白蚁对木块的蛀食。当浓度达到125mg/L及以上时叁种药剂均可完全阻止散白蚁的蛀蚀。水乳剂和悬浮剂浓度为1000mg/L时可阻止乳白蚁对木块的侵害,而乳油只需250mg/L的剂量便可有同样效果。(3)联苯菊酯处理土壤对白蚁趋避性实验表明,喷洒药物经充分渗透后,可形成深约3-4cm的药剂带。关乎栖北散白蚁的临界浓度可以定为15.625mg/L,叁种剂型药剂对散白蚁趋避效果无显着性差异。关乎台湾乳白蚁的临界浓度可定为250mg/L,乳油的趋避效果要好于水乳剂和悬浮剂。完全阻止白蚁穿透所需药物浓度均高于接触实验中所得半致死浓度。综上所述,联苯菊酯水乳剂和悬浮剂用于木材保护和土壤屏障的效果略低于乳油剂型,但适当提高药物浓度是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鉴于水乳剂和悬浮剂对环境污染小及节约能源等因素,本研究认为联苯菊酯水乳剂和悬浮剂较传统乳油剂型更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01)

尹红,杜心懿,刘树民,罗明媚[5](2007)在《细辛醇提物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及含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对白蚁的药效。方法采用点滴法、药膜法研究细辛醇提物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用点滴法测定细辛脂素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在细辛醇提物中的含量。结果点滴法测定北细辛醇提物24 h对栖北散白蚁的LD50为17.044 8μg/只,LC50为3.489 5%;药膜法测定细辛醇提物24 h对栖北散白蚁的接触毒性,LC50为5.783 6%。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在细辛醇提物中含量为28.04 mg/g。结论北细辛醇提物对栖北散白蚁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细辛脂素是细辛纯提物毒杀白蚁的有效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07年04期)

刘树民,罗明媚,杜心懿,尹红[6](2006)在《细辛挥发油对栖北散白蚁毒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辛挥发油及其活性物质甲基丁香酚对栖北散白蚁毒效实验,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和一定的熏蒸活性;甲基丁香酚为其熏蒸作用的活性物质。(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6年06期)

栖北散白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研究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方法采用NY/T 11532-2006测定强制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选择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结果强制性接触时,0.02%、0.06%、0.10%、0.25%、0.50%氟虫腈粉剂的毒性传递级数分别为1、1、2、2、3;选择性接触时,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为0.1%~0.5%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 m外的个体。结论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传递性,强制性接触时,浓度越高,毒性传递的级数越高;选择性接触时,氟虫腈粉剂的最佳浓度在0.1%~0.5%之间,且喷粉处理的白蚁数量不宜低于群体数量的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北散白蚁论文参考文献

[1].邓锋,刘延胜,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东亚地区栖北散白蚁的遗传分化研究[J].四川动物.2016

[2].马延军,隋晓斐,崔巧利.氟虫腈粉剂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

[3].马延军,王新善,隋晓斐,隋贺,左林.0.5%氟虫腈粉剂野外灭治栖北散白蚁效果观察[J].城市开发.2014

[4].邹文娟.叁种不同剂型联苯菊酯对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Kollbe)和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的药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尹红,杜心懿,刘树民,罗明媚.细辛醇提物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及含量测定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7

[6].刘树民,罗明媚,杜心懿,尹红.细辛挥发油对栖北散白蚁毒效作用[J].中药材.2006

标签:;  ;  ;  ;  

栖北散白蚁论文-邓锋,刘延胜,庞正平,平正明,王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