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旅游,空间分异,影响因素,GIS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论文文献综述
江永佺[1](2019)在《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了鄂西74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鄂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在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②密度分布表现为鄂西北、鄂西南和江汉平原叁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③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景区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鄂西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张红云,何莲[2](2018)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现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并对未来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谭志国[3](2018)在《非遗视角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是湖北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既能保证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优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化的道路,是当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丁继月[4](2018)在《基于DEA模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DEA模型,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8个城市为对象。利用2011-2015年旅游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旅游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旅游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都一般,各市之间存在着差距。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差距在逐年缩小。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效率一般的具体原因。表明该地区在旅游产业中并未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今后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方世敏,兰钰斌[5](2017)在《基于SPSS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拥有奇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通过构建鄂西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圈内8个市州(林区)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1)现阶段,宜昌、襄阳、荆州、荆门、恩施、十堰、随州、神农架的旅游竞争力分别排在第1—8位;2)2005—2015年,宜昌、襄阳、荆州、荆门、随州的旅游竞争力变化不明显,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恩施的旅游竞争力总体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旅游发展前景良好;十堰和神农架的旅游竞争力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旅游发展面临较大困境;3)十堰和神农架可分别通过提升经济竞争力、交通支持力和环境竞争力、旅游发展支持力来促进旅游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杨翠英[6](2017)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宜昌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研究发现: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背景下,宜昌市体育旅游已经具备资源基础储备良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民间民俗特色资源丰富、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现有景区景点各自为政、分散无序,特色优势及品牌效应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等劣势。从发挥优势,转劣为优的思路提出宏观规划、引导和协调,构建品牌、突出特色,空间优化组合、多类型开发的资源整合开发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7年10期)
张若琳[7](2017)在《基于HHI模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是发展鄂西圈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赫芬达西-赫西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景区、饭店、旅游社集中度等六个方面指标对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6-26)
张驭舟[8](2017)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和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由湖北省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荆门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8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该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旅游发展的增长速度快。在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区域旅游发展现状,是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研究区域,在学习现有国内外关于旅游竞争力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参考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竞争现实力和旅游竞争潜力两大因子。其次,利用文献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8个市(州、林区)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并从旅游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益、资源、服务和支持竞争力六大方面系统全面地探讨旅游竞争力现状及其空间分异状况。最后,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8个市(州、林区)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等级分布结果,针对不同竞争力类型的市(州、林区)提出相应的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力求实现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缩小区域内部差异,促成鄂西圈旅游竞争合力。通过相关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竞争潜力是旅游竞争力主要影响因子;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力宜昌最强,西强东弱;(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现实力宜昌最强,神农架最弱:(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潜力宜昌最强,荆州最弱;(5)不同旅游竞争力等级的城市应实施不同的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竞争力第一梯度的城市应从旅游产品角度出发,丰富旅游新业态;第二梯度的城市应从旅游产品角度出发,加强区域合作;第叁梯度的城市应从发展乡村旅游出发,带动地区精准扶贫;第四梯度的城市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宇[9](2017)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湖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聚集地。近年来,随着鄂西圈的旅游发展速度加快,推动旅游可持续的发展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实现鄂西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游客对旅游地整体旅游环境、各种要素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实现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提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利于鄂西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本文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研究区域,在学习现有国内外关于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期望差异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参考国内外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旅游形象与环境、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关键要素叁大因子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其次,利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进行游客满意度问卷的设计和回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满意度数据进行处理。第叁,利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8个市州(林区)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探讨其游客满意度现状、优势与不足。最后,根据数据结果,从旅游市场特征、旅游形象与环境、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关键要素四大方面提出了鄂西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相关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形象与环境因子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游客满意度整体较好以旅游形象与环境最佳。(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游客满意度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空间趋势。第一梯度中有恩施州;第二梯队中有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第叁梯队中有十堰市和宜昌市;第四梯队中包括了随州市、荆门市和荆州市。(4)从旅游市场特征、旅游形象与环境、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关键要素四大方面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旅游合作与宣传的力度,扩大旅游市场半径;推动全域旅游进程,融合新型业态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环境质量;紧抓智慧旅游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提升。(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宋菲[10](2017)在《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在我国的持续升温,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一步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们逐渐开始对旅游的要求更加细致,目的性更强,于是各式各样的新型旅游模式开始发酵,如医疗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其中生态旅游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更是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而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的地居民作为东道主,是当地旅游影响的第一承受者,其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对当地旅游发展支持力度的强弱,也将反向作用于本地旅游的管理与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对我国生态旅游业未来的开发、管理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个代表性区域,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山清水秀,生态景观资源充足多样化。虽说之前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近年来随着各项旅游相关政策的出台,鄂西圈已经成为国内把特色资源作为比较优势来协助城乡共同发展的范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等软件,从鄂西圈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总体特征、群体差异、地市州差异这叁个方面探讨了鄂西圈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真实了解目的地居民的想法,理清鄂西圈各地市州旅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联系理论研究,获取客观有效的结论,并且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从政府与市场、居民、旅游者叁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从而为鄂西圈生态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在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现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并对未来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一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论文参考文献
[1].江永佺.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张红云,何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3].谭志国.非遗视角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策略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丁继月.基于DEA模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效率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
[5].方世敏,兰钰斌.基于SPSS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6].杨翠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
[7].张若琳.基于HHI模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同发展研究[C].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7
[8].张驭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和提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9].周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宋菲.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