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胁迫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芝麻香型白酒,微生物多样性,胁迫因子,高通量测序
胁迫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崔凤娇,李一关,高大禹,陈建新[1](2019)在《芝麻香型白酒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胁迫因子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日臻成熟,然而相应的科学研究却没有同步发展起来。高通量测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但偏重于研究物种的相对丰度,没有关注物种的生物数量。【目的】深度解析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胁迫因子相关性,并研究主要酵母菌与细菌的相关性,为揭示芝麻香型白酒发酵机理和控制发酵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Thermofisher的Ion S5~(TM)XL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和IT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微生物传统的定量方法,测定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发酵过程乳酸、乙酸、乙醇的含量变化,通过样品复杂度分析、多样品比较分析、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探究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及其与胁迫因子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酵母菌与细菌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前期纤维素菌、魏斯氏菌和芽孢杆菌占主要优势,发酵中后期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纤维素菌、魏斯氏菌和芽孢杆菌。整个发酵过程伊萨酵母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维克霉菌、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大部分微生物与胁迫因子呈负相关,只有乳杆菌与乙酸呈极显着性正相关。酵母菌与部分细菌呈正相关性。【结论】白酒发酵过程胁迫因子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群落演替过程,发酵后期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发酵产酸抑制了大部分不耐酸菌,有机酸是影响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胁迫因子。微生物数量结合相对丰度揭示了发酵过程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更多信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琰,刘金兰[2](2018)在《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受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其中hblC、CytK、plcR、nheA在35℃时高效表达,而bceT则在25℃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在pH值为8.5时高效表达,而nheA在pH值为7.2时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nheA均在亚硝酸盐浓度为3.0mg/L时高效表达。通过正交试验得出hblC、plcR、nheA在第9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6.0、亚硝酸盐浓度0.75mg/L;而bceT在第1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3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0.75mg/L;Cytk在第4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1.5mg/L。正交试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斑马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陈亨,陈琛,于俊琦,张翔,闫茂仓[3](2018)在《不同环境胁迫因子耦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摄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氨态氮与亚硝态氮耦合、亚硝态氮与盐度耦合和氨态氮与pH耦合叁组环境胁迫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摄食的影响进行了亚慢性毒理实验。氨态氮梯度设置为0、5、10 mg/L叁个水平,亚硝态氮水平梯度为0、5、10 mg/L,pH梯度设置为7.6、8.2、8.8,盐度的梯度设置为5、15、25叁个水平。通过每天都给予恒定剂量的氮,连续培养7 d后,对虾的特定生长速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着氨态氮或亚硝态氮的增高而降低(P<0.05)。最高浓度的氨态氮(10 mg/L)与亚硝态氮(10 mg/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下降了18.31%、14.68%和17.49%。当氨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的情况下,pH 7.6和pH8.8的参数均要低于pH 8.2(P<0.05)。但高pH能进一步加剧氨态氮的毒性,pH 8.8的存活率显着低于pH7.6和8.2(P<0.05),且pH 8.8和氨态氮为10 mg/L的对虾在实验第二天全部死亡。当亚硝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时,盐度对摄食率并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影响显着(P<0.05)。在亚硝态氮为10 mg/L时,盐度15和25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均高于盐度5。结果表明升高盐度能够缓解亚硝态氮对于对虾生长的抑制,高pH则会加剧氨态氮对于对虾的毒性。(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仁利,周光益,赵厚本,陆丽香,顾茂彬[4](2018)在《海南尖峰岭蝴蝶种群的胁迫因子及其生态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尖峰岭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热带地区,蝴蝶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但近年来尖峰岭的蝴蝶种类和种群密度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分析了该地区蝴蝶种群的胁迫因子,并对保护蝴蝶种群提出了建议: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及温度分配格局变化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是蝴蝶种群减少的主要气候胁迫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蝴蝶栖息地破坏和林缘过渡带消失是蝴蝶种群减少的主要人为胁迫因子;保护森林和恢复林缘过渡带是保护蝴蝶赖以生存的基础,适当的开发利用既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人们对蝴蝶保护的认识,激发保护蝴蝶的积极性。(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王一非,郑锋,卞文怡,陆杨帆,吕婷[5](2016)在《肉桂精油对大肠杆菌应答食品加工中胁迫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肉桂精油可有效抑制食品中常见腐败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但精油对细菌的胁迫可能诱导细菌产生对食品加工中多种胁迫因子的间接保护作用,从而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较为全面的解析大肠杆菌应答肉桂精油过夜胁迫培养18h的规律,通过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亚致死浓度(1/4和1/2MIC)肉桂精油过夜胁迫培养的受试菌暴露在食品加工中胁迫因子(高盐、高温、强酸等)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未经胁迫大肠杆菌菌数在45℃下暴露1h后减少约1个数量级,1/4和1/2 MIC精油胁迫菌株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在高渗透压(10g NaCL/100mL)环境中,1/2MIC胁迫菌株3h内降低了2个数量级,1/4 MIC精油胁迫与非胁迫菌株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乳酸中暴露3 h后,非胁迫与1/4 MIC精油胁迫的大肠杆菌菌数下降约1个数量级,1/2 MIC精油胁迫处理则没有显着变化。综合试验结果推测1/4和1/2MIC肉桂精油过夜胁迫处理大肠杆菌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与胁迫浓度、胁迫因子、暴露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9)
刘慧敏,官冬杰,张梦婕[6](2016)在《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胁迫因子及胁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在影响地球的同时,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成为了国际上热点研究内容,由此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也引起各界学者的高度重视,而叁峡库区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其生态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以重庆叁峡库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的瓶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确定其胁迫因子。以Vensim软件为基础平台,建立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模型检验通过后,对叁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后续发展进行动态模拟。基于胁迫因子的反馈关系和模拟结果,分析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的胁迫机理,从而为进行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的预警评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许宏贤,周鹏,王欣,张晓萍,段钢[7](2016)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胁迫因子对酵母海藻糖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酒精生产酵母可能面临的受迫性因子对海藻糖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如蔗糖、葡萄糖对酒精发酵液中海藻糖的含量几乎没有差别;黄曲霉毒素Afb1对酒精发酵海藻糖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发酵起始p H值过高(6.5)或过低(3.5)都会导致发酵液中游离海藻糖含量/海藻糖总量增高,发酵起始p H值过低(3.5)还会导致酵母胞内海藻糖含量升高;发酵温度过高(38℃)会导致发酵液中游离海藻糖/胞内海藻糖/海藻糖总量升高;氮源不足会引起发酵液中海藻糖/胞内海藻糖/海藻糖总量显着升高,并且氮源对胞内海藻糖累积的影响远远大于温度。(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周昊,徐寸发,齐中强,徐为民[8](2015)在《不同胁迫因子对稻瘟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有红色荧光(细胞核)的稻瘟病菌菌株Guy11-H1:RFP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4种胁迫条件下对其生长和菌丝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uy11-H1:RFP在4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变慢;在KCl处理下,菌丝局部不规则膨大,隔膜间距变短,菌丝塌陷;Na Cl处理下,菌丝呈现片段化,塌陷,且2种条件下,细胞核分布均受到影响。H2O2和SDS处理下,菌丝形态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郇丽[9](2015)在《浒苔响应高盐等环境胁迫因子的生理生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浒苔是绿潮的主要成因种。一旦绿潮爆发,浒苔生物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形成厚厚的藻席;藻席上层藻体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将经受一些非生物逆境因子的胁迫。正常条件下,浒苔固着生长于潮间带,由于潮汐的影响,同样也会经受失水和高盐等胁迫。因此,浒苔无论处于何种状态(漂浮或固着)都会经历环境因子(如高盐、失水、碳利用方式改变等)胁迫。本论文以浒苔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对高盐等环境胁迫因子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在不同盐度胁迫时浒苔光合作用的变化以及磷酸戊糖途径的参与情况。藻体光合活性随着盐度的增加而显着下降,在光系统II的活性降为0时,光系统I仍可维持运转,表明光系统I对盐度胁迫的耐受性明显强于光系统II;在加入光系统II的特异性抑制剂之后,光系统I仍具有一定的活性,且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强。结果表明光系统I的电子除了来源于光系统II外,还有其它的电子来源。另外,随着盐度的增加,藻体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磷酸戊糖途径的活性增强,NADPH含量增加,RNA含量上升。这些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条件下,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外源性NADPH可为光系统I驱动的环式电子传递提供电子来源,同时核酸代谢的增强也在抗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比较分析了浒苔在不同盐度处理条件下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显示,许多抗逆蛋白在盐度胁迫时表达量显着上调,如热激蛋白、微管蛋白等,它们在维持细胞结构、蛋白质正确折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系统II复合体相关蛋白的表达量随着盐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光系统I复合体相关蛋白则有所升高,这与光系统活性变化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增加光系统I的组分和活性,将光能较多地分配到光系统I,有利于减轻对光系统II的损伤;中心碳代谢相关蛋白结果显示卡尔文循环相关的酶在盐度胁迫程度相对较低时,蛋白含量没有显着性变化,随着盐度胁迫程度的增加,表达量显着下降。(3)研究了浒苔藻体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发现浒苔无论是在正常条件下还是在适度的失水或盐度胁迫条件下,光系统II的活性都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强。结果表明浒苔藻体即使经受适度的胁迫,依然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同化作用,形成生物量。这或许是漂浮浒苔在绿潮爆发时生物量可以大量积累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了浒苔在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发现在高盐胁迫时,磷酸戊糖途径加强,产生的NADPH可以为光系统I驱动的环式电子传递提供电子来源;浒苔藻体在经受适度胁迫时卡尔文循环相关酶的含量没有显着性变化,而此时藻体仍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这也许是绿潮爆发时浒苔生物量迅速积累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5-05-01)
吕家强,李长有,杨春武,胡锐[10](2015)在《天然盐碱土壤对虎尾草茎叶有机酸积累影响及胁迫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虎尾草是一种耐盐碱性很强的天然牧草,在吉林省长岭县盐碱化草地上随机选择45个虎尾草天然种群样点,测量每个样点的土壤电导率、pH、缓冲量3个因素作为反映土壤盐碱化程度的胁迫强度指标,在每个样点上测量虎尾草茎叶中有机酸含量作为反映植物生理响应的胁变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虎尾草茎叶大量积累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以及总有机酸以响应强盐碱胁迫且与叁胁迫因素呈显着正相关,仅积累量较低的琥珀酸相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电导率对除了琥珀酸之外的其他有机酸积累影响最大,电导率可以作为天然盐碱化土壤环境下考察虎尾草响应盐碱胁迫的主要胁迫因素。(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胁迫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受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其中hblC、CytK、plcR、nheA在35℃时高效表达,而bceT则在25℃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在pH值为8.5时高效表达,而nheA在pH值为7.2时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nheA均在亚硝酸盐浓度为3.0mg/L时高效表达。通过正交试验得出hblC、plcR、nheA在第9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6.0、亚硝酸盐浓度0.75mg/L;而bceT在第1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3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0.75mg/L;Cytk在第4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1.5mg/L。正交试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斑马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胁迫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崔凤娇,李一关,高大禹,陈建新.芝麻香型白酒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胁迫因子相关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王琰,刘金兰.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陈亨,陈琛,于俊琦,张翔,闫茂仓.不同环境胁迫因子耦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摄食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4].陈仁利,周光益,赵厚本,陆丽香,顾茂彬.海南尖峰岭蝴蝶种群的胁迫因子及其生态保护[J].林业资源管理.2018
[5].王一非,郑锋,卞文怡,陆杨帆,吕婷.肉桂精油对大肠杆菌应答食品加工中胁迫因子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6].刘慧敏,官冬杰,张梦婕.叁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胁迫因子及胁迫机理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许宏贤,周鹏,王欣,张晓萍,段钢.酒精发酵过程中胁迫因子对酵母海藻糖积累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6
[8].周昊,徐寸发,齐中强,徐为民.不同胁迫因子对稻瘟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
[9].郇丽.浒苔响应高盐等环境胁迫因子的生理生化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
[10].吕家强,李长有,杨春武,胡锐.天然盐碱土壤对虎尾草茎叶有机酸积累影响及胁迫因子分析[J].草业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