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性科学论文-李醒民

技性科学论文-李醒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性科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与伦理,智能社会

技性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醒民[1](2019)在《人工智能技性科学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涉及眼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性科学诸多伦理问题。该文一开始先论述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发展现状和前景,接着讨论与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有关的四个论题。然后,依次分析了人工智能叁个最活跃的领域——机器人、无人驾驶、赛博格——中的伦理争持,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最后就"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智能社会的综合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李醒民[2](2019)在《基因技性科学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科学属于所谓的"技性科学"或"技术取向的科学",它是现代科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充满敏感的伦理问题。关于基因技性科学的研究,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公正、互助和利益分享原则,另有七项操作守则。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拥有普遍的伦理通则和具体的操作守则,也有评价和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所向披靡,迎刃而解其中的一切伦理问题,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不少伦理困境,而且还将出现未曾想到的伦理困难。面对这些难题,一种重要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对于化解困境来说往往是卓有成效的,这就是善于在对立的两极或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据此,文章依次讨论了基因技性科学中基因和基因组、干细胞、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转基因、克隆和克隆人、合成生物学几个研究分支的伦理争端,并就每一个伦理争议陈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钦徽[3](2018)在《技性科学的中国式解读——以任务驱动的中国科技政策如何走出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技术已经内化到科学当中,技术不再是科学理论的副产品,两者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的关系。拉图尔将"技性科学"一词引入到他的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当中,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他用该理论来描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叁者之间的融合。在理解拉图尔"技性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从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和中国文化3个方面提出了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中国科技政策中所存在的3个问题,即对科技工作者创造力的忽视、科技资源的浪费、科学文化在中国从未被真正接纳。如何借技性科学带来的新视角解决这3个问题,从而在"大科学"时代以任务驱动为主的科技政策的背景下,使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分析了技性科学概念本身的缺陷,并提出了技性科学给中国科技政策制订方面带来的几点启发。(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22期)

吴永忠,王文千[4](2018)在《技性科学发展的社会规范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技性科学的时代已经到来。科学与社会需要形成新的契约关系:社会应当给予科学活动更加全面的支持,科学共同体应当给予社会负责任的研究成果,科学成果及其应用的评价应该由扩展的科学—社会共同体来完成。默顿规范对于科学工作者的崇高的精神追求仍有积极意义,但它未涉及扩大的科学—社会共同体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爱丁堡学派利益分析纲领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描述性分析坠入了相对主义的陷阱,无法为技性科学活动提供合理的规范;只有实现理想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有机整合,才能为技性科学发展的社会规范重建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适应技性科学发展的社会规范应当包含反思性、创新性、民主性和道德性等四方面内容,它不仅仅是对科学家的个人道德自律和伦理约束,而且应当成为扩大的科学—社会共同体的行为准则。(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8年09期)

吴永忠,王文千[5](2016)在《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性科学的发展引发新的义利之辨问题,在个体层面主要表现为科学家的探索动机问题;在群体层面主要表现为在科研项目的评审、发表、应用与评价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在人类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发展与创新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带来灾难。在技性科学发展中,义利之辨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冲突、行政权力的干预、人际关系的干扰、科学传播的异化和角色义务的冲突等五个方面。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科学活动自主性与社会性的张力和知识公有性与知识私有化的矛盾是技性科学发展中义利之辨问题产生的叁个主要原因。只有正确揭示和处理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才能促进当代技性科学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詹志华,胡文俊[6](2015)在《论技性科学观视阈下的科技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性科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当前国际STS学界对其理解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技性科学宏观层面的涵义指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与自然等之间的相互缠绕与冲撞,构成异质聚合体的网络。它具有"去中心化"、生态学意蕴与实践性等特征。这种涵义与特征隐含着深刻的创新意蕴,对理解和思考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5年18期)

王文千[7](2015)在《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技性科学兴起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叁者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科学与技术以及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当代技性科学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科学活动已经不可能再由科学家们来独立完成,而是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技性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新的义利之辨问题,需要寻求解决的措施。本文首先对技性科学和义利之辨作了理论阐释,分析了它们的内涵、特征及历史演化。从而总结出技性科学的发展与义利之辨的关系,技性科学的发展与众多利益相关,要么是个人的名誉、功利,要么是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这些都会带来复杂的义利之辨问题,危害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其次,从技性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了技性科学发展中义利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冲突表现在技性科学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各个阶段,主要从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以及知识公有性和私有化之间的矛盾叁个方面分析其成因。最后,对默顿规范、爱丁堡学派的科学利益分析纲领以及功利主义科学观和理想主义科学观进行批判性反思,重建技性科学发展规范的理论基础。在科学和社会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契约关系,不是单纯地在二者之间划一条界线,而是要认识到科学和社会的不可分割。为了适应当代技性科学的新发展,试图从反思性、创新性、社会责任、道德伦理四个方面规定技性科学发展的新规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7-01)

郝苑,孟建伟[8](2014)在《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论技性科学的根源、本质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在当代科学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要素在当代的科学技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技性科学(technoscience)成为继传统的科学后的又一新的科学范式。"科学不但完全依赖技术而存在,而且直接变成了技术"~([1])。这一范式的转变,也就是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又进一步体现于两个重要的方面:科学的技术化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技性科学的兴起与发(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4年12期)

吴永忠,贲庆福[9](2013)在《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核心,技性科学观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融合。科学不再是单独的事业,而是与技术合为整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人类不再享有中心地位,而是在不断地与非人因素博弈。社会不再是科学的成因,而是技性科学的产物。技性科学、人类、社会正在以新型的共生关系演绎着时代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贲庆福[10](2013)在《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性科学”一词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它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特点,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可分割。但在拉图尔看来,技性科学的范围则更广,因为它包含了一切和科学形成有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科学观,就是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对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进行专门的探讨,有助于给予人们对当今世界的科学一个新的了解——科学的形成是一个兼收并蓄的过程,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自然因素都参与其中。理清拉图尔技性科学观形成过程是探究的第一步。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形成经历了“强纲领”的捍卫者、走向技性科学观这两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拉图尔吸收了杜威、塔尔德以及格雷马斯等学者的思想。第二步重点探讨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内涵。他创造性地完成了“人类学方法记录实验室生活”、“科学文本的技术化”和“实验室内外连通”这叁项工作,将科学的形成放到了一种“关系主义”语境中,用科学与外部因素的互动代替科学发展的内部机制,将SSK的研究引向技术层面,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接下来的工作是要重新定位技性科学观下各要素的角色,目的在于发现时代特点,重新构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会涉及到技性科学下的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自然。最后,对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进行哲学反思,其思想的合理性体现在形成和发展的合理性,局限性体现在走向真理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技性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因科学属于所谓的"技性科学"或"技术取向的科学",它是现代科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充满敏感的伦理问题。关于基因技性科学的研究,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公正、互助和利益分享原则,另有七项操作守则。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拥有普遍的伦理通则和具体的操作守则,也有评价和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所向披靡,迎刃而解其中的一切伦理问题,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不少伦理困境,而且还将出现未曾想到的伦理困难。面对这些难题,一种重要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对于化解困境来说往往是卓有成效的,这就是善于在对立的两极或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据此,文章依次讨论了基因技性科学中基因和基因组、干细胞、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转基因、克隆和克隆人、合成生物学几个研究分支的伦理争端,并就每一个伦理争议陈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性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醒民.人工智能技性科学与伦理[J].社会科学论坛.2019

[2].李醒民.基因技性科学与伦理[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钦徽.技性科学的中国式解读——以任务驱动的中国科技政策如何走出困境[J].科技与创新.2018

[4].吴永忠,王文千.技性科学发展的社会规范问题探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

[5].吴永忠,王文千.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

[6].詹志华,胡文俊.论技性科学观视阈下的科技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5

[7].王文千.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8].郝苑,孟建伟.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论技性科学的根源、本质和意义[J].哲学动态.2014

[9].吴永忠,贲庆福.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贲庆福.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探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标签:;  ;  ;  ;  

技性科学论文-李醒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