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普天颂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督教音乐,赞美诗,普天颂赞,中国化
普天颂赞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媛[1](2018)在《承接古今 融汇中西 《普天颂赞》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天颂赞》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赞美诗集,是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表现出一种融汇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后来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于当前基督教中国化而言,《普天颂赞》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一在现代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历程中,《普天颂赞》赞美诗集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基督教叁自爱国运动的发起人吴耀宗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05期)
赵庆文[2](2011)在《圣诗的传唱:《普天颂赞》出版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是基督教在华六公会共同出版的一部圣诗集。《普天颂赞》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代表了其时基督教音乐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基督教本色化理论在音乐方面的践行。《普天颂赞》的出版是近代赞美诗经由个人编译、团体协作、最终联合编译的结果,其影响巨大,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孙山亦[3](2011)在《《普天颂赞》和《赞美诗(新编)》:中国赞美诗集编修史上的两大伟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天颂赞》和《赞美诗(新编)》是迄今以来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部赞美诗集。它们分别编订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和80年代初,在问世之初就皆在当时的中国教会中造成强烈的反响。两书后来都经过修订或补充,至今仍对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1年05期)
林苗[4](2010)在《《普天颂赞》的生成背景和文本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历史语境视角审视了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的生成背景,进而就《普天颂赞》的主要会议、编辑委员会名录、圣歌译述原则及作品分类等问题做了梳理,为中国基督教音乐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0年04期)
赵庆文[5](2009)在《略论《普天颂赞》的“中国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天颂赞》作为中国教会音乐史上规模空前的一部巨着,有诸多特别之处。在《普天颂赞》的各版本序中,均明确提出《普天颂赞》有叁个特点:其一,大多数圣歌,都是许多教会大团体所熟悉的;其二,全书包含十分之一以上最好的中文创作圣歌,八分之一中国调子;第叁,书末附有颂歌及崇拜乐章,特别有圣餐乐章。[1]除了上述叁个重要的特点外,也有时人认为《普天颂赞》内容丰富,选材严格,词藻优美,译文正确,曲调合适。[2]囿于篇幅,本文仅就《普天颂赞》文字和音调中所表现的中国元素略作论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06期)
林苗[6](2009)在《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六公会联合编辑的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为研究对象,兼论中国宗教音乐家杨荫浏的音乐思想在《普天颂赞》中的体现。笔者认为在中国基督教音乐研究呈整体弱势的文化背景下,研究者们尚未对《普天颂赞》的具体作品做较为深入的源流考证和必要的本体分析,理论工作者们对杨荫浏的宗教音乐事工的探究也是浅尝辄止,而这些都将成为本论文意欲察考和论证的重点。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历史轨迹: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历程回顾”简要回溯了基督教音乐在华的历史流变,指出在19世纪中国人一方面感受到西方列强压迫的屈辱,另一方面则聆听来自天国的福音,如此“不和谐”的声响在那样一个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年代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交集,竟也是在这样一个大文化背景下,基督教各个教派入主中国,基督教中的“新教”及其音乐自此深深扎根于中国,一本本中文赞美诗集就此接连诞生。第二章“探赜索隐: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其书”分“《普天颂赞》成书背景”和“《普天颂赞》作品解读”两节,前者就《普天颂赞》主要会议全记录、联合圣歌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录、圣歌译述原则以及《普天颂赞》在强调对“神”的崇敬颂赞和对“人”的现实关怀两方面于实际应用层面的作品分类等问题做了史料性的梳理;后者则结合具体作品的生成背景按照圣诗最终定稿所属世纪做逐一的介绍。第叁章“史料钩沉:中国宗教音乐家杨荫浏其人”明确了杨荫浏在“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之外的又一个身份——“宗教音乐家”,本章除整理杨荫浏在《普天颂赞》中翻译、作词和制调的所有作品外,重点就《普天颂赞》的文本脚注——《圣歌与圣乐》中杨荫浏的16篇文论做了较为深入的解读,以此察考杨荫浏的基督教音乐实践观。第四章“对比分析:《普天颂赞》与叁部赞美诗集之比较研究”侧重《普天颂赞》和《协和颂主圣诗》、《赞美诗(新编)》、《普天颂赞》(香港版)这叁部赞美诗集的比较研读,借此窥测近现代中文赞美诗集的文本流变与发展动向。结语“荣神益人:《普天颂赞》的文化表征与历史价值”认为将《普天颂赞》视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实际上表明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一、宏观视野下的微观研究:《普天颂赞》不仅是一部单纯的基督教赞美诗集,它既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个时代产物,也是中国基督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二、音声、仪式和信仰体系之间的关联互动:诚然,《普天颂赞》首先是为信仰服务的,兼有音乐教育的功能,而其在信徒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同样不能被忽视,它承载着引领信徒在属灵生活和世俗生活中的多种功能,如悔过罪愆、祈望和平与完全奉献等。(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9-03-01)
田飞[7](1996)在《《普天颂赞》所收中国赞美初诗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赞美诗(Hymn)是基督教用来赞美上帝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其宗教仪礼中所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赞美诗集,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各种宗教扭曲.大致可分为:早期东正教赞美诗、拉丁赞美诗、路相新教众赞歌和英国赞美诗等。本文所述的赞美诗,主要为基督教新教((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普天颂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是基督教在华六公会共同出版的一部圣诗集。《普天颂赞》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代表了其时基督教音乐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基督教本色化理论在音乐方面的践行。《普天颂赞》的出版是近代赞美诗经由个人编译、团体协作、最终联合编译的结果,其影响巨大,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天颂赞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思媛.承接古今融汇中西《普天颂赞》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尝试[J].中国宗教.2018
[2].赵庆文.圣诗的传唱:《普天颂赞》出版述论[J].宗教学研究.2011
[3].孙山亦.《普天颂赞》和《赞美诗(新编)》:中国赞美诗集编修史上的两大伟业[J].电影评介.2011
[4].林苗.《普天颂赞》的生成背景和文本阐释[J].中国音乐学.2010
[5].赵庆文.略论《普天颂赞》的“中国元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9
[6].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7].田飞.《普天颂赞》所收中国赞美初诗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