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漂移论文-林汤权

服务漂移论文-林汤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漂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键资源服务链,资源服务特征,特征间影响度,概念漂移

服务漂移论文文献综述

林汤权[1](2019)在《协同任务中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与概念漂移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协同任务环境下,借助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业务、信息和资源整合,使得多组织参与的业务过程执行更加高效。但是,由于资源服务数量巨大,种类庞杂,资源服务选取效率亟待提高。伴随着业务过程的执行,服务于业务活动的资源服务形成资源服务链(Resource-Service Chain,RSC),挖掘资源服务链对于提高资源服务选取效率以及优化业务过程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源服务往往由其特征描述,这些特征间又存在相关性,因此,从特征间相关性分析入手,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资源服务链,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方法。通过分析业务数据集,研究资源服务链中上游资源服务对下游资源服务的影响程度。具体地,资源服务间的影响关系由资源服务特征间的关联程度决定,基于资源服务特征值的定基指标,研究资源服务间的关联程度,即影响度;基于资源服务特征间的影响度,研究关键资源服务链的发现方法;并以电器类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方法的有效性。(2)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通过分析业务数据集,研究资源服务间影响度的变化。首先提出一种融合密度和秩次的聚类方法(Clustering Combining Density with Rank,Den_Rank),在不同时间窗口下,对上下游资源服务特征的影响度进行聚类,建立资源服务链的影响度基准;再从关键特征序列层面对关键资源服务链进行概念漂移检测,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关键资源服务链概念漂移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探讨本文提出的基于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在中小企业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中的应用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3)

陈天平,孟相如,崔文岩,许媛[2](2015)在《基于网络可生存性态势感知的主动服务漂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服务漂移策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可生存性态势感知的服务主动漂移模型。首先采用入侵检测和故障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网络生存态势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态势感知的服务漂移触发机制;然后引入主-从服务器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向与随机相结合的服务漂移模式,并对该模型的相关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比分析了文中所提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漂移模型既能提高服务漂移的抗毁能力,又大大缩减了漂移过程中带来的服务间断时间,能有效保证突发异常情况下的服务连续、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赵二虎,阳小龙,徐杰,隆克平,张丹[3](2011)在《ISM:漂移意图可感知的IP网络生存性服务提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服务漂移方法存在一定不足,致使服务器集群的负担较重,且服务漂移的时间开销过大,严重影响服务连续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漂移意图可感知的IP网络生存性服务提供模型(Inten-tper-ceived Service Migration,ISM).在ISM模型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服务漂移触发机制和目标节点选取策略,并通过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协作,使客户端对服务器集群内部的服务漂移意图有了预感知能力.分析结果表明,ISM模型既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服务漂移的随机性,增强服务抗毁度;又能显着减小由服务漂移带来的服务间断时间,有效提高了IP网络服务可生存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郭丹,刘克勤,林汉翮[4](2010)在《基于Web管理的数据库服务漂移容灾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数据库服务的容灾抗毁能力,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Web管理的Oracle数据库服务漂移容灾系统。系统采用动态适应网络的失效检测方法,在数据库用户主机的NDIS中间层驱动对IP报文进行重定向以实现服务漂移。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失效检测和服务漂移,且整个过程对用户透明,从而保证了数据库服务的连续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0年24期)

赵二虎,阳小龙,彭云峰,隆克平[5](2010)在《CPSM:一种增强IP网络生存性的客户端主动服务漂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注重提高IP网络服务可生存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服务可区分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户端的主动服务漂移模型,即CPSM,Client-side Proactive Service Migration model.该模型把服务漂移抽象为一个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用以增强服务漂移对动态不确定性网络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在信息预报和信任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状态的不断观测和分析,CPSM模型可以计算出使客户获益最高的服务漂移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向坤,刘晓洁,赵奎,李峰[6](2010)在《基于数据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数据容灾技术只能提供数据的实时备份与恢复,无法保证服务的连续性。服务容灾技术可以在服务级别上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一致性,但系统设计往往过于复杂。一种基于传统数据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该方案在客户服务器出现故障后,使用另一台拥有相同服务配置的镜像服务器,通过iSCSI协议和存储服务器上的逻辑卷镜像建立链接,并基于此虚拟逻辑卷继续提供服务。待客户服务器故障修复后,再切换回本服务器提供服务。这种方案可以使传统的数据容灾系统实现服务级容灾,进一步提高企业关键业务的容灾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0年07期)

黄华,卢正添,周煜,钟婷婷[7](2010)在《一种远程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远程容灾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应用服务在本地服务器与远程服务器的漂移方法。服务漂移功能模块分为叁个部分,分别位于灾备中心、远程服务器和本地网关上。灾备中心负责建立起本地服务器的数据镜像的逻辑卷,将其挂载至远程服务器。本地网关再把对本地服务器的访问重定向至远程服务器。实验结果证明,通过服务漂移实现了远程服务器代替本地服务器向外界提供服务,恢复了应用的业务连续性,实现了应用级别的容灾。(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安全》期刊2010年02期)

吴雄飚[8](2009)在《基于服务多态的IP网络生存模型及漂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领域中一直在研究的关键问题。然而传统的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却存在着以下叁个无法克服的缺陷。首先,集中控制的方法对于当前分布式的网络环境显得力不从心;其次,网络结构具有同构性,无法阻止可疑入侵及病毒迅速广泛传播;再次,当前网络威胁日新月异,传统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的静态性和被动性无法适应恶劣多变的网络环境。网络可生存性是对传统网络安全观念的突破和创新,强调网络信息系统在遭受攻击、故障或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完成其主要任务的能力。可生存性的中心思想是即使在入侵成功后,甚至系统的重要部分遭到损害或摧毁时,系统依然能够完成任务,并能及时修复被损坏的服务。网络可生存性研究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对当前生存性技术的分析和讨论的前提下,基于生物群体的基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基因的变异对于未知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多态设计的生存模型,核心思想是为每种网络服务设计多种相同功能但漏洞不同的实现方式,通过在多态间的漂移转移漏洞来提高服务系统的生存能力。在该模型下,对服务请求注册和同层次的通信接口进行了概要设计,并运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对服务系统的多态迁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功能性验证。基于上述的多态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态竞争的随机任期算法,通过随机任期机制来随机化不同形态的运行时间,主动漂移增加攻击者对漏洞的探测时间,并通过对任期时间的统计反馈优化多态服务的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刘红军,黄遵国[9](2008)在《FTP服务漂移技术的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服务漂移必须包含的3类状态——初始状态、活动状态和完成状态,提出服务漂移的体系结构,分析服务漂移的实现过程。面临威胁事件时,服务漂移技术能主动或被动地漂移到备份节点,以适应威胁,决定是否漂移。服务漂移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感觉不到服务器的变化。服务飘移只对服务状态进行漂移,可以减少传输数据量、缩短漂移时间。以FTP服务为例实现了服务漂移的原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19期)

吴雄飚,王进,纪俊杰,林建人,刘春[10](2008)在《服务漂移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漂移是关于网络生存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是网络服务在遇到网络问题或者主机故障而采用的负载分担、服务恢复和重启机制。本文介绍和总结了关于服务漂移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国内外对于传统技术的改进,并对这些技术做了评价。(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9-01)

服务漂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服务漂移策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可生存性态势感知的服务主动漂移模型。首先采用入侵检测和故障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网络生存态势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态势感知的服务漂移触发机制;然后引入主-从服务器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向与随机相结合的服务漂移模式,并对该模型的相关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比分析了文中所提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漂移模型既能提高服务漂移的抗毁能力,又大大缩减了漂移过程中带来的服务间断时间,能有效保证突发异常情况下的服务连续、可靠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漂移论文参考文献

[1].林汤权.协同任务中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与概念漂移检测方法[D].华侨大学.2019

[2].陈天平,孟相如,崔文岩,许媛.基于网络可生存性态势感知的主动服务漂移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赵二虎,阳小龙,徐杰,隆克平,张丹.ISM:漂移意图可感知的IP网络生存性服务提供模型[J].电子学报.2011

[4].郭丹,刘克勤,林汉翮.基于Web管理的数据库服务漂移容灾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0

[5].赵二虎,阳小龙,彭云峰,隆克平.CPSM:一种增强IP网络生存性的客户端主动服务漂移模型[J].电子学报.2010

[6].向坤,刘晓洁,赵奎,李峰.基于数据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

[7].黄华,卢正添,周煜,钟婷婷.一种远程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方法[J].计算机安全.2010

[8].吴雄飚.基于服务多态的IP网络生存模型及漂移算法[D].电子科技大学.2009

[9].刘红军,黄遵国.FTP服务漂移技术的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8

[10].吴雄飚,王进,纪俊杰,林建人,刘春.服务漂移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综述[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2008

标签:;  ;  ;  ;  

服务漂移论文-林汤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