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童,《桥上的疯妈妈》,意象,翻译
意象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塑,吴真贞[1](2019)在《苏童短篇小说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研究——以《桥上的疯妈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苏童无论在小说的叙事形式还是内容上,比之启蒙主义作家,都有一定的突破。苏童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颠覆性、意象性与陌生化叁个方面。丰富生动的意象性语言让他的小说有了类似"诗画同源"的精神本质。但意象的翻译一直是困扰译者的难题,尤其在面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意象性语言时,译者又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本文选取苏童短篇小说《桥上的疯妈妈》与加拿大汉学家石峻山的译文为研究对象,从人名意象、事物意象与动作意象叁方面探讨其翻译策略及效果,以期归纳总结出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语言与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苟彬[2](2019)在《山水画空间中的意象性思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宗炳在其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提及,山水画创作需要表现创作主体对于山水物象的"神思",即"畅神说"。在其看来,山水形态变化的领悟在深层是一种对于"万物之道"的体会,这属于一种"形而上"的认知,即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可进入一种高妙的意象领悟,即其所阐述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在宗炳看来,山水画的创作主体需:"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即创作主体与表达客体的同一化。创作主体往往畅游于山水实景之中,去(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09期)
徐娟娟[3](2019)在《意象性油画色彩表达的视觉艺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作为近代西方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创作方式,近年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在《油画创作》一书中,意象性的艺术特征与色彩表达,是东方艺术赋与油画创作的特有神韵。个性化的创作艺术效果与视觉化的语言语义表征,为当代油画作品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意象性油画的色彩表达为研究基点,通过研究分析其创新视觉艺术效果,为油画创作的艺术理论与科学实践做出了创新探索。(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崔淼[4](2019)在《中国皮影艺术中设色的“意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是东方"意象"艺术的典范,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它在形象上谋求有意味的形式,在设色上讲究"随类赋彩"。诗文一般的画面效果、似有似无的玄妙之境使得中国画艺术神秘、深邃,使观者遐想、回味。中国皮影艺术的颜色设计延续中国画设色的意象特征,既有规律可循,也有典故可考,更有实物可鉴。中国皮影艺术中设色的"意象性"表现在明快单纯、意象虚拟以及空白的"无色之色"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宁[5](2019)在《从叙事性到意象性——张萱、周昉仕女画的审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唐代张萱、周昉仕女画为研究对象,以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唐代美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唐代墓室仕女壁画的风格演变为实物比对,从而对张萱、周昉仕女画的审美特性做进一步的探求。研究认为,张萱的叙事性重在表现情节性和故事性的具体事件,而周昉的意象性则以沉静和幽怨的人物形态体现多重指向,其审美情趣大有不同。(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8期)
赵思源[6](2019)在《意象性油画中色彩表现语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性油画中色彩表现语言是传达油画艺术精神及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是油画艺术作品中的一种视觉形式语态,是意象性油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中最具情感特征的元素,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属性及情感隐喻。(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赵思源[7](2019)在《探析意象性油画色彩的视觉营造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性油画色彩表现带有东方古老的审美意境,在创作中,艺术家们"随意赋彩",运用强烈的自我审美意识进行"意境"的探索。或灰、或彩、或黑的个性化视觉形式,对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孙维广[8](2019)在《具象雕塑教学中意象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雕塑走出了多元化发展道路,西方走出了以具象雕塑为中心的写实雕塑道路,产生了罗丹与米开朗基罗大师,但是近几千年才在材料与抽象雕塑等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雕塑在近几千年的发展,走的是以意象审美为中心,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写实雕塑有所不同,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意向雕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在五四文化之后,我国的雕塑接受了具象雕塑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国雕塑的作品与手法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创造性思维,雕塑的评价体系呈现西化,我国的传统意象雕塑逐步枯萎。在此发展形势下,本文提出了具象雕塑教学中如何有效重视本民族和本地域文化内涵,充分凸显传统意象美学,本文希冀对西方具象雕塑以及东方的意象精神进行有效衔接,构建立足于本土文化精神的具象写实雕塑体系。希冀为我国当代具象雕塑民族性作出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并且找出当代雕塑的本质内涵,挖掘雕塑的本体语言和审美情趣。(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8期)
冯玉[9](2019)在《中国当代水彩画意象性语言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画语言即在画面中显现出的状态和形象,是画家传递思想的特殊手段。同时,因作画所采用的笔法、色彩、媒介的不同,表现出的语言特征也各不相同。水彩画自西方传入以来,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其表现语言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水彩画意象性语言就是其一。意象性语言在中国水彩画中的运用,反映了人们在探索水彩画绘画语言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基础上生成的。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体现了现下人们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它的出现,拓宽了水彩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如水色语言、造型语言、造境语言),赋予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但现如今有关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的着述相对较少,部分关于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的论述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绘画技法上,其绘画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实则未曾获得广泛地关注和系统化的研究。所以,系统地对中国当代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的特性和发展方向进行梳理,探讨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的社会意义,将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创新点所在。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中国水彩画意象性语言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详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且对国内外有关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二部分则是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即从“意象”的语义阐述到水彩画意象性语言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第叁部着重对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秉承的美学精神和表现形式等特点进行详细解读。第四部分则是对水彩画意象性语言中的水色语言、造型语言、造境语言做具体的分析,力图总结出水彩画意象性语言中最本质的特点。第五部分主要针对案例分析来表现中国当代水彩画画家的情感与审美。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将针对整体进行总结和概括,指出系统研究我国当代水彩画意象性语言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冷涛[10](2019)在《民间舞创作的意象性表达之“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对中国民间舞蹈从“民间”到“舞台”的艺术创作命题进行探索式研究,以笔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硕士学位作品《远行》为分析对象,通过论文与作品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双重论证本人在此次学位作品的创作之“行”。笔者提出“意象性表达”,作为笔者在学位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追求,贯穿其创作始末,力图在舞台呈现中不断地构建与提升艺术作品的气质与格调。而笔者运用“行”一字,意指艺术创作的行为,强调其是生发于个人的创造性行为,意图在艺术创作之中,达到“行”之有效,必须先建立“行”之观念,即多年专业学习所获得与建立的创作审美观,通过“行”之手段,即个人独立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段,达至“行”之表现,即最终作品舞台化呈现。同样,笔者将实践操作的叁个层面转化为本论文的叁个章节,研究与剖析笔者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通过此论文与此次艺术创作相互照应,不仅是梳理笔者多年来所建立的艺术创作观念与手段,更是检验与剖析由艺术观念与艺术手段发展而来的艺术创作全过程。笔者不断反复思考,如何在理论中将实践部分进行客观理性梳理,如何在实践中将理论部分进行有效实施,使得实践与理论相互统一,亦相互支撑的关系。借此论文,在不断产生思考与总结的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在“民间舞创作”的“行”之中打下基石。(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期刊2019-05-30)
意象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朝宗炳在其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提及,山水画创作需要表现创作主体对于山水物象的"神思",即"畅神说"。在其看来,山水形态变化的领悟在深层是一种对于"万物之道"的体会,这属于一种"形而上"的认知,即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可进入一种高妙的意象领悟,即其所阐述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在宗炳看来,山水画的创作主体需:"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即创作主体与表达客体的同一化。创作主体往往畅游于山水实景之中,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叶塑,吴真贞.苏童短篇小说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研究——以《桥上的疯妈妈》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9
[2].苟彬.山水画空间中的意象性思索[J].美术观察.2019
[3].徐娟娟.意象性油画色彩表达的视觉艺术效果[J].鸭绿江(下半月).2019
[4].崔淼.中国皮影艺术中设色的“意象性”[J].文化月刊.2019
[5].王宁.从叙事性到意象性——张萱、周昉仕女画的审美变迁[J].美术大观.2019
[6].赵思源.意象性油画中色彩表现语态研究[J].艺术科技.2019
[7].赵思源.探析意象性油画色彩的视觉营造形式[J].艺术科技.2019
[8].孙维广.具象雕塑教学中意象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9
[9].冯玉.中国当代水彩画意象性语言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0].冷涛.民间舞创作的意象性表达之“行”[D].北京舞蹈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