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一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血清学检验,观察组患儿给予微生物培养检验,对比两组患儿的检验阳性率,并对不同年龄段血清学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检验阳性率分别为72.97%、87.84%,与对照组检验阳性率相比,观察组检验阳性率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1岁的患儿血清学检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应用微生物培养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呈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厌食、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咽痛等。早期准确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儿的预后[1]。目前,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验。为探讨两种方法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我院将收治的1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血清学检验,一组采用微生物培养检验,现将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3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87±3.25)岁;病程2~8d,平均病程(4.54±1.71)d。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5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5.87±3.25)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54±1.71)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血清学检验:患儿入院后次日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处理后对血清进行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均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观察组患儿采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使用无菌棉拭子在患儿的口腔部位、咽喉部位反复捻转以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完成后,将其置于肺炎支原体培养基中。同时采集痰液标本,将其置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然后将其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对检验标本进行连续培养24小时后,认真观察培养基的颜色。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检验阳性率,并对不同年龄段血清学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血清学检验阳性判定标准如下:MP-IgM≥1:160即为检验结果阳性,MP-IgM<1:160即为检验结果阴性。微生物培养检验阳性判定标准如下:微生物培养基的颜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红色变为清亮的黄色,即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微生物培养基的颜色未发生变化,依旧为红色即检测结果判定为阴性。微生物培养基的颜色变为浑浊状态黄色或絮状黄色判定为无效检测,需重新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检验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74例患儿中,阳性例数54例,阴性例数20例,阳性率为72.97%;观察组74例患儿中,阳性例数65例,阴性例数9例,阳性率为87.84%。即观察组患儿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同年龄段血清学检验阳性率分析

对照组74例患儿,<1岁患儿有8例,阳性例数3例,阳性率为37.50%;1~3岁患儿有14例,阳性例数9例,阳性率为64.29%;4~7岁患儿有28例,阳性例数23例,阳性率为82.14%;8~12岁患儿有24例,阳性例数19例,阳性率为79.17%。结果显示,年龄<1岁的患儿血清学检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呈逐渐上升趋势,如果该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但由于该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因此,采取合理的诊断方法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验是目前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血清学检验的检验原理是基于固相状态下,肺炎支原体抗原可直接与患儿血清内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这种检验方法只需采集患儿2ml静脉血,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对患儿几乎不会造成损伤,患儿家属易于接受,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微生物培养检测法的主要检验原理是:将生长因子加入培养基内,促进病原微生物的分解和增殖速度,进而大量的氢离子出现,降低了培养基内的pH值,从而指示剂的颜色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通过观察颜色,获得检测结果[2-3]。与血清学检验相比,这种方法检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但所需时间长。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血清学检验,观察组患儿给予微生物培养检测,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检验阳性率分别为72.97%、87.84%,与对照组检验阳性率相比,观察组检验阳性率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1岁的患儿血清学检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微生物培养检测诊断正确率更高,且血清学检验受患儿年龄因素影响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抗体效价低,对检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应用微生物培养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158-159.

[2]于子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的分析与临床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73-74.

[3]唐家玉,黄宙品,何艳,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5例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8):55-56.

标签:;  ;  ;  

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