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风格论文-郭肖汝

宫廷风格论文-郭肖汝

导读:本文包含了宫廷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廷绘画,《盛世滋生图》,叙事性风格,西洋画风格

宫廷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郭肖汝[1](2019)在《由《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风格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盛世滋生图》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乾隆时期的宫廷叙事长卷风格绘画的代表作,也从侧面反映了乾隆的个人审美。《盛世滋生图》为传统的叙事性、西洋画、文人画叁种绘画风格的和谐统一,文章以此为例,分析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风格。(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李方红[2](2019)在《徽宗朝宫廷花鸟画的新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历戊午年(1618)夏,董其昌在寓所品鉴书画以销夏,对程季白的藏品《雪江归棹图》(图1)品味良久,提笔写下跋语:"宣和主人写生花鸟,时出殿上捉刀。虽着瘦金小玺,真赝相错,十不一真。至于山水惟见此卷,观其行笔布置,所谓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是右丞本色。宋时安得其匹也?余妄意,当时天府收贮维画尚多,或徽庙借名而楚公曲笔。君臣间自相倡和,(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9年05期)

贺雅霖子[3](2019)在《西汉宫廷舞蹈艺术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灵秀的土地和杰出的人民,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西汉宫廷舞蹈是西汉艺术领域发展的主要对象,盛极一时,奠定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审美特征,对西汉以后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细读分析和出土文物及其图像的整理剖析,以美学与艺术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艺术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文本解读法、图像学分析法,对西汉宫廷舞蹈的艺术风格流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西汉宫廷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西汉宫廷舞蹈的发展源流、舞蹈种类以及表演者代表。第叁部分分析西汉宫廷宴饮舞蹈艺术风格。轻盈飘逸、以悲为美、豪放粗犷的艺术风格占据西汉时代主流。第四部分对西汉宫廷祭祀舞蹈艺术风格进行研究,着重研究神秘的原始祭祀风格和祭祀舞蹈所表现出来的“汉家威仪”。第五部分研究西汉时期宫廷舞蹈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西汉宫廷舞蹈艺术风格上承先秦,下启魏晋,系统的整理分析西汉宫廷舞蹈种类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有助于加强对中国舞蹈的了解和认识,为发展中国当代古典舞蹈艺术提供历史的借鉴。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有助于了解西汉统治者对歌舞的重视程度及其对当时歌舞发展的影响,了解社会歌舞娱乐盛况,和西汉文化大转型对乐舞文化的冲击力,同时研究西汉宫廷舞蹈艺术风格有助于了解当时雅乐和俗乐的交流和融合,以及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在舞蹈艺术上的反映,并对西汉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9)

郑丽虹[4](2018)在《宫廷与苏作:明清“苏作”雕刻工艺及其风格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雕刻为代表的"苏作"工艺美术系明清工艺美术发展史中的典范。其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明清社会转型的催化,文人文化的导引,以及各类手工技艺的相互采借。"苏作"雕刻工艺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古雅空灵的审美趣味、巧夺天工的价值取向和秀美小巧的形态特征引领了明清工艺美术的风尚。"苏作"雕刻工艺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经历了叁个阶段,其中最辉煌也是风格转最为明显的时期是乾隆时期,而这与宫廷的影响不无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文博论丛》期刊2018年00期)

宁丽娟,顾峥嵘[5](2018)在《试论清代宫廷紫砂泥绘风格之源流——从故宫回乡展紫砂泥绘笔筒看宫廷紫砂泥绘风格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泥绘兴盛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它的绚烂昙花一现,它是宫廷贵族文化滋养的奇葩,是清朝宫廷审美文化的缩影。它的产生发展与流变除受紫砂自身物质材料特性的影响外,统治阶级个人的文化修养、品味喜好以及宫廷院体绘画,西方传教士的西洋绘画等都影响了紫砂泥绘的最终创作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8年06期)

张敏[6](2018)在《永宣宫廷造像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元代开始,各朝封建统治机构就非常重视和藏区高级僧侣集团的联系。藏、青、甘、川等藏区占全国版图四分之一,在这片辽阔的地域上,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僧侣拥有政治与宗教的双重控制力。永乐帝极为重视周边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推行"羁縻"政策,一边大封僧官建立制度,一边频加礼遇以结其心,这一切都是为了积极凝聚藏传佛教僧众对明朝皇权的向心力,强化中央政府管辖西藏的上层建筑和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9期)

徐静美,徐少华[7](2017)在《两宋宫廷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及其风格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叁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历史的绘画艺术一直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称赞,代表之一就是宫廷工笔花鸟画,它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形式,凝聚了我国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精神力和创造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工笔花鸟画与我国其他画种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特别的风格特征和独立的审美思想,工笔花鸟画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在我国当今的绘画艺术鉴赏中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在南北宋时期建立了宫廷画院,这些画院的建立让我国古代画家们能够有各种机会体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对生活深入了解,不断地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让画作表现出其应有的秀丽和妖娆的风格,我国的宫廷工笔花鸟画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两宋时期宫廷工笔花鸟画的产生主要受到了宋朝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人们审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3期)

纪元[8](2017)在《清初“蒋派”宫廷花鸟画绘画风格传承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蒋廷锡为康乾时期“蒋派”宫廷花鸟画的开创者,“蒋派”宫廷花鸟画家包括蒋廷锡、蒋溥、李鱓、邹元斗、马逸、余省、汤祖祥等,“蒋派”兴盛时期经历康、雍、乾叁朝。其中,蒋廷锡是“蒋派”的开创性人物。自幼跟随其父蒋伊学习绘画,推崇宋元人笔法,独创写意赭墨画法,其传承弟子门生众多,有家传子女蒋溥、蒋淑,师徒传承画家邹元斗、马逸、余省、汤祖祥等,多为宫廷画家。由上述的门生弟子在宫廷任职画师的数目来看,当时蒋廷锡在宫廷绘画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在嘉道年间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所提及的:“恽南田后写生一法,自以蒋肃公(蒋廷锡)为最。恒轩相国(蒋溥)继之,同时无锡邹小山宗伯,以清艳之笔竞美意林,其所写《百花卷》,洵为平生杰作粉本,流传于世。”自始,将蒋廷锡归为“恽派”之中,使得现今阶段的美术史当中将蒋廷锡的“蒋派”花鸟画传承纳入恽寿平的“恽派”系谱当中。本文笔者认为此说法是有误的,蒋廷锡在清代宫廷花鸟画方面是传自家学,可以说汲取历代花鸟名家之长,恽南田之法可论为对蒋廷锡的绘画技法上面有一定的影响,而并非归为继承,故使笔者欲对蒋廷锡的画法画风的师承关系、“蒋派”花鸟画的特征演变、形成及影响进行剖析探究。由于本论文的重点放在蒋廷锡的“蒋派”花鸟画绘画风格特色的演变、思想的形成及后世的影响,故本篇论文以蒋廷锡的“蒋派”花鸟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论证的查询整理,蒋廷锡的传世作品分析,本论文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第一章主要介绍蒋廷锡画风的师承关系及审美意趣。在师承关系中主要理清蒋廷锡“蒋派”绘画风格形成前主要师承脉络,且通过《国朝画征录》、《石渠宝笈》等书籍文献的查找论证,表明蒋廷锡的“蒋派”花鸟画、恽南田“恽派”花鸟画是分别存在的,且无现在人所认为的恽、蒋传承关系。在第二节里面主要以蒋肃公赠予马元驭的一首诗《扶郑羲赠花卉卷长歌以报》中所提及、推崇的历代花鸟画家的画风画法进行综合分析,诗句里所提到的五代的花鸟画家徐熙,北宋时期画家徐崇嗣,明朝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及蒋廷锡挚友马元驭,以蒋廷锡所推崇的历代着名画家对蒋廷锡的花鸟画审美意趣进行综合的分析了解。第二章为本篇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蒋派”绘画思想及特色的形成。本章节主要整合其编纂的书籍、所写的诗歌与画作的题跋结合其所作的画作进行分析。蒋廷锡在雍正年间已位居要职,深得康雍两朝皇帝喜爱,其一生支持编纂的书目众多,而画史中并没有记载其在绘画方面的理论书籍,但他在重辑《古今图书集成》中《禽虫典》、《草木典》的花鸟发现对其画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在其所绘作品中的题跋上及诗句里都有所记载蒋廷锡对绘画方面的一些总结见解,结合其绘画作品加以论证分析。第二节中将对于蒋廷锡的画作当中,其画跋、诗句里面提及到的画家,以及仿照的多家绘画风格,其中包括前朝画家;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画家及画界友人、同事的绘画风格特点的提炼汲取,进行整合分析。蒋廷锡学习古人笔意,汲取前人多家之技法,整合众家绘画思想,结合自身对绘画的体悟,形成自己的绘画思想,所以本小节主要以蒋廷锡所仿前人笔意的众画作实例作为分析论证,追其风格形成的根源脉络。第叁节则重点分析“蒋派”花鸟画的绘画风格特色的形成,总结出其作品中主要呈现出叁种风格面貌:其一为华美精致的宫廷花鸟画,工笔设色花卉、花鸟画,宫廷所作的“臣字款”作品。其二为最具“蒋派”花鸟画特色的,淡墨勾勒花卉轮廓,叶尖、叶背赭墨相互渗透,闲暇消遣之作,此类作品为蒋廷锡绘画特色,是赭墨写意花鸟画法的创立形成。其叁为设色典雅、运用白粉堆染的工笔花卉画,此类作品多被定为伪作或蒋氏门客、友人(马元驭等)的代笔之作。故笔者从其绘画思想及作品实例两方面结合来加以论述,说明“蒋派“花鸟画宫廷内外的绘画特点。第叁章主要论述“蒋派”花鸟画的传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本章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其一对蒋廷锡的弟子(如蒋溥、蒋淑、邹元斗、马逸、余省等人)以及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其二对“蒋派”花鸟画的继承与变化进行整合分析,包括赭墨画的传承和其作品中受西方画法的影响及作品中的运用。由上述研究中,对于蒋廷锡的“蒋派”宫廷花鸟画的绘画风格及继承与发展有了较为明晰的梗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4)

杨烨[9](2016)在《一抹朱砂雕若画——以“燕京八绝展”展品浅析元明宫廷剔红风格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剔红作为一种以雕刻见长的漆艺门类,虽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产物,却是因明代帝王的推崇与需求走入北京宫廷,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严格的匠役制度以及帝王艺术趣味的影响下,形成了材质、技艺和文化叁者之间巧妙融合的艺术特点,在世界艺术中拥有独当一面的重要地位。本文以首都博物馆策划的"燕京八绝展"中的元明剔红展品为例,从社会背景、纹饰、工艺特点等方面梳理元明两朝北京宫廷剔红技艺的起源、发展历史,揭示北京剔红风格流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政治信息。(本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论丛》期刊2016年00期)

黄美燕[10](2016)在《黄山八面厅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宫廷建筑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八面厅是浙中地区一座清代民居,严格意义上说是一座商贾宅院,由"东阳帮"工匠按照《明鲁般营造正式》营建,历时17年告竣,是浙中地区东阳木雕发展至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浙中民居无论在建筑的用材、平面格局、梁架结构以及建筑的细部特征处理,特别是以木雕、砖雕、石雕着称的装饰艺术风格,在中国江南民居中居于翘楚地位。本文着重从建筑的规划选址、平面格局、选材备料与屋样设计、立体空间与功能、梁架构造、建筑外观以及建筑的装饰艺术等方面来阐述黄山八面厅的建筑风格,并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对其建筑等级、外观形式、梁架以及建筑的装饰艺术、色彩和工艺等方面和明清宫廷建筑作比较研究,进而厘清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史上宫廷和民居的异同等。(本文来源于《故宫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宫廷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万历戊午年(1618)夏,董其昌在寓所品鉴书画以销夏,对程季白的藏品《雪江归棹图》(图1)品味良久,提笔写下跋语:"宣和主人写生花鸟,时出殿上捉刀。虽着瘦金小玺,真赝相错,十不一真。至于山水惟见此卷,观其行笔布置,所谓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是右丞本色。宋时安得其匹也?余妄意,当时天府收贮维画尚多,或徽庙借名而楚公曲笔。君臣间自相倡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廷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郭肖汝.由《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风格来源[J].艺术教育.2019

[2].李方红.徽宗朝宫廷花鸟画的新风格[J].收藏家.2019

[3].贺雅霖子.西汉宫廷舞蹈艺术风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4].郑丽虹.宫廷与苏作:明清“苏作”雕刻工艺及其风格演变[J].苏州文博论丛.2018

[5].宁丽娟,顾峥嵘.试论清代宫廷紫砂泥绘风格之源流——从故宫回乡展紫砂泥绘笔筒看宫廷紫砂泥绘风格的形成[J].江苏陶瓷.2018

[6].张敏.永宣宫廷造像艺术风格[J].艺术品鉴.2018

[7].徐静美,徐少华.两宋宫廷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及其风格特色[J].明日风尚.2017

[8].纪元.清初“蒋派”宫廷花鸟画绘画风格传承探析[D].西南大学.2017

[9].杨烨.一抹朱砂雕若画——以“燕京八绝展”展品浅析元明宫廷剔红风格流变[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6

[10].黄美燕.黄山八面厅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宫廷建筑的比较研究[J].故宫学刊.2016

标签:;  ;  ;  ;  

宫廷风格论文-郭肖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