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司琼预防颅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格拉司琼预防颅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一、格拉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傅成伟[1](2020)在《针灸疗法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对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并比较不同疗法间效果差异,为针灸预防PONV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针灸疗法预防PONV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Web of Science、Embase。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19年6月。纳入针灸疗法防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风险偏倚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Cytoscape绘制干预网络图,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普通meta分析,使用Addis 1.16.6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6个研究,共纳入9075例患者,其中3044例患者使用安慰剂,2106例患者使用经皮电刺激(TEN),1323例患者为常规治疗,1109例患者使用穴位按压,561例患者使用5HTRA,586例患者使用电针,542例患者使用针刺,229例患者使用联合疗法,194例患者使用辣椒膏,137例患者使用穴位贴敷。(1)在术后全程中效果分析在预防术后全程PON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联合疗法、5HTRA、TEN,且与常规治疗、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预防全程术后恶心(PON)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电针、辣椒膏、联合疗法,且与常规治疗、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预防全程术后呕吐(PO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电针、联合疗法、辣椒膏,且与常规治疗、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减少全程术后补救药物(POR)使用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针刺、联合疗法、电针,且与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联合疗法与常规治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2)在早发性中效果分析在预防术后早发性PON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电针、联合疗法、常规治疗,且与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预防术后早发性PON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辣椒膏、穴位贴敷、TEN,且与常规治疗、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预防术后早发性PO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5HTRA、TEN、辣椒膏,5HTRA、TEN与安慰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减少术后早发性POR使用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辣椒膏、5HTRA、TEN,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3)在迟发性中效果分析在预防术后迟发性PON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联合疗法、5HTRA、TEN,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预防术后迟发性PON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5HTRA、穴位贴敷、常规治疗,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预防术后迟发性POV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TEN、常规治疗、安慰剂,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减少术后迟发性POR使用最有效的前三位分别是穴位按压、TEN、常规治疗,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减少术后补救药物使用,其中联合疗法是最有效的措施,考虑异质性和偏倚风险的情况下,对本研究结果应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张敬苑[2](2020)在《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及5-羟色胺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防治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分析针刺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起效机制。方法:纳入8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1例。两组均予相同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常规治疗。药物组术后30分钟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针刺组术后30分钟给予针刺干预。评定术后0-2h、2-6h、6-12h、12-24h、24-48h五个时间段患者腹胀评分、恶心呕吐分级、肠鸣音次数,记录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检测两组受试者术前、术后30分钟、术后24小时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将数据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行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针刺组在术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三个时间段腹胀评分、恶心呕吐分级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术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24-48小时肠鸣音次数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羟色胺组内比较:针刺组术后30分钟与术前比较,5-羟色胺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后30分钟比较,5-羟色胺浓度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术后30分钟与术前比较,5-羟色胺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后30分钟比较,5-羟色胺浓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5-羟色胺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羟色胺组间比较: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组间术后30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针刺组5-羟色胺浓度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无一例受试者出现安全问题。结论:(1)针刺可预防或改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总体疗效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无相关药物副作用。(2)针刺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加快恢复肠鸣音,缩短术后首次自主排气排便时间。(3)5-羟色胺在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有利于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快速康复,但针刺对5-羟色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到不同受体的研究。

兰益[3](2020)在《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载体,运用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进行干预,与盐酸格拉司琼对比,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检测干预前、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差异,评价针刺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探究针刺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针灸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药物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处理措施相同,手术后基础治疗相同。术后30min时,针刺组予以针刺干预(体针留针30分钟后取下,头针留针6小时后取下),药物组予以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抽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饥饿素、胃动素水平的改变。所有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体重、BMI、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基线基本均衡一致,具有可比性。2、恶心呕吐疗效评定(1)针刺组与药物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24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2h及术后24-48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6-24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6h、24-48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激素检测结果分别对针刺组及药物组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三个时间点胃肠激素水平进行组内两两比较:(1)针刺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总的来说,针刺与盐酸格拉司琼在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上防治作用相当,但在术后2-24h内针刺防治恶心呕吐疗效优于盐酸格拉司琼。(2)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与盐酸格拉司琼相当,且针刺的持续作用时间更长。(3)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恢复,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康复。

亢旭明[4](2020)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高达13万,仅次于乳腺癌成为妇科第二大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手术治疗是宫颈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女性、非吸烟患者、长时间腹部手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使此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发生率高达70%-80%。轻则,它能导致患者明显不适、满意度下降,也能增加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部分严重的,甚至能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伤口撕裂、切开疝形成、吸入性肺炎、窒息死亡等。随着人们对PONV机制研究的加深,对于高危患者除了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止吐药物、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又有不少学者发现通过优化容量治疗可以改善PONV的发生。其中,通过每博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循环系统对液体的反应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它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可以明显地提高组织灌注和氧供,更好地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胃肠并发症,使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SVV需要有创穿刺,并且需要昂贵的耗材,使它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leth variation index,PVI)作为一种新的基于脉搏灌注压随呼吸周期的变异,可以无创、连续的评估机体容量状态。同时也有大量研究证明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PVI评估容量状态的准确性与SVV类似。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PVI指导的容量治疗在高危患者PONV的预防作用及意义,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的容量治疗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5kg/m2。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方法容量治疗组(C组)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指导容量治疗组(PVI组)。补液方案:C组补液量为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补偿性扩容量+第三间隙丢失量。根据4-2-1法则计算生理需要量及累计缺失量,以乳酸钠林格氏液等量补充;根据失血量和尿量计算继续损失量,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等量补充;在麻醉诱导前以5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补充补偿性扩容量;第三间隙丢失量采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以2ml/kg/h补充。PVI组麻醉诱导前同样以5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补充补偿性扩容量,麻醉诱导后以4ml/kg/h的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输注维持。术中根据PVI指导容量治疗,当PVI>14%时,采用快速冲击输液,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直至PVI<14%。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时间、术中体温、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等。记录术中出入量,如尿量、出血量、晶体量、胶体量、液体输注总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HR,MBP,SBP,DBP)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前(T2)、手术开始后2h(T3)、4h(T4)、术毕即刻(T5)数值。记录T1、T3、T5动脉血气指标(PH,LAC,BE)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数值。记录患者入室,术后即刻,术后12h,24h血清5-HT含量。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质时间。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并用WHO分级评估PONV严重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术前Hb水平,手术时间,体温,术中阿片药物用量,出血量,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I组术中液体总量,晶体液量,尿量明显小于C组,但胶体液量明显多于C组(P<0.05)。3.PVI组手术开始2h、手术开始4h,Lac值明显低于C组,BE值、ScvO2明显高于C组(P<0.05)。4.PVI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质时间明显小于C组(P<0.05)。5.PVI组术后即刻,术后12h的血清5-HT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6.PVI组术后6h,12h,24h的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PVI指导的容量治疗与传统方法的容量治疗相比,能优化术中组织灌注,显着降低术后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宋康[5](2020)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全麻下行腹腔镜胃切除患者由于麻醉和手术等应激刺激,术后容易并发恶心呕吐,胃排空延迟,肠麻痹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防治PONV和促进胃肠道恢复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关于该方法在腹腔镜胃切除患者的研究不多,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评估其临床价值。同时探究TEAS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胃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各25例。TEAS组患者麻醉前30min开始刺激双侧合谷穴,内关穴,刺激模式为疏密波5/100Hz,电流强度为15mA,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患者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贴电极片,但不接通刺激仪电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刺激时间,主要麻醉药物用量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疼痛VAS评分,PONV发生率,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饮水时间;ELISA法测定患者麻醉前30min(T0),术毕(T1),术后24小时(T2),术后72小时(T3)外周静脉血样本中GAS,MTL,VIP,5-HT水平。结果: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小时,72小时VAS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TEAS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提前(P<0.05);术后首次饮水,进食时间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时GAS、VIP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TEAS组T3时的MTL含量升高(P<0.05),且TEAS组T1,T2,对照组T1,T2,T3时MTL含量较T0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TEAS组T2时5-HT含量下降(P<0.05),且TEAS组T1,T3,对照组T1,T2,T3时5-HT含量较T0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EAS组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TEAS组MTL含量升高、VIP含量下降,T2时5-HT含量降低(P<0.05)。结论:TEAS能够有效促进全麻下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TEAS促进全麻下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与TEAS合谷穴和内关穴调控相关脑肠肽水平有关。

于洋[6](2019)在《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联合氯化钠穴位注射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格拉司琼与内关穴注射0.9%氯化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2017年2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择期行腹腔镜手术且不要求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的妇科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双侧非穴位注射0.9%氯化钠+静脉注射格拉司琼(A组,n=31)、双侧内关穴注射0.9%氯化钠+静脉注射0.9%氯化钠(B组,n=33)和双侧内关穴注射0.9%氯化钠+静脉注射格拉司琼(C组,n=30)。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手术术式和历时、麻醉历时、术中入液量和出液量、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毕至听从指令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麻醉恢复期呼吸抑制、躁动、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根据术后12 h的恶心视觉模拟评分(NVAS)评估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记录给予止吐药的剂量及次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分别在入手术室后、拔管清醒后、术后12h检测患者胃动素水平。结果:A、B、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5%、33.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54,P<0.05);术后12h血浆胃动素水平分别为564±76ng/L、559±84 ng/L、472±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33,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12h的胃动素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A、B、C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9±8h、19±7h、1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2,P<0.05);C组早于A组和B组。结论:穴位注射0.9%氯化钠和静脉注射格拉司琼均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静脉注射格拉司琼联合内关穴注射0.9%氯化钠效果更优,且能促进术后首次排气,有利于快速康复。

姜全敏[7](2019)在《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针刺预防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效果,探索针刺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促进全麻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针刺组37例、药物组3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检查,术中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术后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针刺组术后30分钟予针刺干预,体针留针30分钟,头针留针6小时;药物组术后30分钟立即予以静脉注射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3mg。观察术前、术后30分钟及术后24小时两组受试者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饥饿素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术后48小时内受试者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评分、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果:(1)术前两组受试者从原发疾病种类、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术后一般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术前及术后30分钟两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饥饿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术后24小时的针刺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饥饿素水平明显上升,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的血清胃泌素及饥饿素水平明显高于药物组,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小时内针刺组腹胀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较药物组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小时到术后24小时内的腹胀、恶心呕吐评分比较,针刺组的评分小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较药物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安全性评价: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术后应用针刺或者格拉司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头针加体针的针刺方式可以促进血清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肠道激素水平。(2)头针加体针的针刺方式可以预防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较盐酸格拉司琼疗效更好,且持续作用时间更长。(3)头针加体针的针刺方式可以促进肠鸣音快速恢复,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于洋,孙建良[8](2018)在《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门诊和日间手术麻醉中日益增长的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日间手术患者离院的主要因素。了解PONV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治疗PONV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全面系统介绍PONV的可能机制、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指南。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根据PONV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围术期采取多模式(药物与非药物)联合干预,有望最大程度地降低PONV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阿拉木斯,任德辰[9](2017)在《三种药物对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和比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对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外科手术后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被确诊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和II级患者,年龄2065岁,预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全部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0.1 mg/kg,格拉司琼组:格拉司琼40μg/kg,雷莫司琼组:雷莫司琼0.3 mg,用5 ml生理盐水稀释药物后在麻醉前5 min通过静脉给药。在术后的第1个24 h,记录所发生的恶心、呕吐和干呕等症状情况。如没有发生恶心、呕吐、干呕和使用紧急止吐药则为完全发挥药效,以此评估药物的作用。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观察。结果术后03 h期间,所有实验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在术后324 h期间,雷莫司琼和昂丹司琼有明显的区别,昂丹司琼组70%的患者无恶心、呕吐和干呕,雷莫司琼组93%的患者无恶心、呕吐和干呕,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同样的时期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之间没有区别(P>0.05)。结论术后03 h内,所有的研究药物对预防恶心、呕吐和干呕的作用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术后324 h阶段,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相比能更好的预防PONV。

庞倩芸,熊章荣,刘红亮[10](2016)在《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托烷司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BSCO、Cochrane、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托烷司琼预防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并且提取出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 Man5.0软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8篇,共包括2 901例试验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PONV发生率[OR=0.43,95%CI(0.330.57)],相对早期[OR=0.66,95%CI(0.440.98)]而言,托烷司琼更能有效降低后期[OR=0.41,95%CI(0.250.65)]PONV发生率;(2)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与单用托烷司琼相比较,能更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OR=0.37,95%CI(0.220.64)]。(3)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和昂丹司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OR=1.08,95%CI(0.681.73)],[OR=0.77,95%CI(0.272.21)]。(4)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6,95%CI(0.492.30)]。结论托烷司琼能明显降低全身麻醉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其他非5-HT3拮抗剂类止吐药如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二、格拉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拉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疗法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文献检索
    1.1 研究内容
    1.2 数据来源
    1.3 检索词
    1.4 检索策略
    1.5 文献筛选
    1.6 数据提取
    1.7 质量评估
    1.8 偏倚分析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估
    2.4 偏倚分析
    2.5 普通meta分析
    2.6 干预措施网络图
    2.7 网状meta分析
3 讨论
    3.1 西医认识
    3.2 中医认识
    3.3 纳入特征与质量评价
    3.4 干预效果分析
    3.5 机制研究
    3.6 局限性分析
    3.7 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潜在尺度影响因子
附录三 节点分析
致谢

(2)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及5-羟色胺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随机
    2.3 盲法
    2.4 对照
    2.5 临床操作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数据处理
    2.8 研究质量控制
    2.9 伦理学审查
    2.10 技术路线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主要疗效指标
    3.3 次要疗效指标
4.讨论
    4.1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3 5-羟色胺信号系统
    4.4 本研究设计方案的确定
    4.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针灸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研究材料与药物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用药物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观察指标
    3.3 伦理
    3.4 不良事件处理
    3.5 数据分析
    3.6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两组LC患者治疗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PONV的认识
        1.1 中医学理论对PONV的认识
        1.2 中医对PONV的治疗
    2 西医对PONV的研究
        2.1 PONV发生率高,影响其严重程度的原因较多
        2.2 现代常用西医止吐药物
    3 胃肠激素
        3.1 兴奋型胃肠激素
        3.2 抑制型胃肠激素
        3.3 小结
    4 本研究方案的设计
        4.1 阳性药物的选择
        4.2 针刺组方案的设定
    5 本研究结果分析
        5.1 基线分析
        5.2 恶心呕吐疗效分析
        5.3 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文献综述 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研究现状与评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仪器,材料,器材和药品
    2.研究方法
        2.1 TEAS组处理
        2.2 对照组处理
    3.麻醉方法
    4.血样本中激素含量的测定
        4.1 样本的收集和保存
        4.2 ELISA法测定激素含量的实验流程
    5.统计学分析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联合氯化钠穴位注射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研究内容
    1.1 研究人群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受试者剔除标准
        1.2.4 受试者脱落标准
        1.2.5 不良事件及处理
2.研究设计
    2.1 设计方法
    2.2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用药及材料
        2.3.1 针刺材料
        2.3.2 药物组采用材料
        2.3.3 麻醉用药
    2.4 基础治疗方案
        2.4.1 术前、术后常规处理
        2.4.2 麻醉方式
    2.5 治疗方案
        2.5.1 针刺组
        2.5.1.1 取穴
        2.5.1.2 穴位定位
        2.5.1.3 操作方法
        2.5.2 药物组
    2.6 合并用药规定
    2.7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指标
        2.7.2.1 胃肠激素水平检测
        2.7.2.2 术后腹胀程度评分
        2.7.2.3 术后恶心、呕吐程度评分
        2.7.2.4 肠鸣音
        2.7.2.5 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2.8 安全性评价
    2.9 统计分析
    2.10 研究质量控制
    2.11 试验流程图
3.研究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治疗结果
        3.2.1 血清指标检测结果
        3.2.1.1 组内比较
        3.2.1.2 组间比较
        3.2.2 疗效评定
        3.2.3 安全分析
4.讨论
    4.1 传统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1.1 对病名的探究
        4.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4.1.3 对治疗的认识
        4.1.3.1 中医内治
        4.1.3.2 中医外治
    4.2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现代研究
        4.2.1 定义
        4.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4.2.3 治疗
        4.2.3.1 非药物治疗
        4.2.3.2 药物治疗
    4.3 本研究设计方案的确定
        4.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3.2 选用头针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意义
        4.3.3 体针穴位选择
        4.3.4 药物组治疗方案选择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脱落剔除病例分析
        4.4.2 基线分析
        4.4.3 治疗结果分析
        4.4.3.1 血清指标分析
        4.4.3.2 疗效指标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病例报告表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ONV概述
    1.1 PONV神经传导通路
    1.2 PONV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和治疗药物
        1.2.1 根据作用部位分类
        1.2.2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能分类
        1.2.2. 1 吩噻嗪类
        1.2.2. 2 丁酰苯类
        1.2.2. 3 苯甲酰胺类
        1.2.2. 4 皮质激素类
        1.2.2. 5 抗胆碱类
        1.2.2. 6 抗组胺类
        1.2.2. 7 5-HT3受体拮抗药
        1.2.2. 8 P物质拮抗药
        1.2.2. 9 阿片受体拮抗药
2 PONV程度评分
    2.1 对仅有恶心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 (NVAS)
    2.2 PONV严重程度采用恶心程度语言描述评分 (NVDS)
3 影响因素
    3.1 自身因素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吸烟
        3.1.4 有PONV史和 (或) 晕动史阳性病史者
        3.1.5 其他
    3.2 麻醉因素
        3.2.1 麻醉方式
        3.2.2 麻醉药物
        3.2.2. 1 阿片类镇痛药
        3.2.2. 2 吸入性麻醉药
        3.2.2. 3 静脉麻醉药
        3.2.2. 4 抗胆碱药
    3.3 手术因素
        3.3.1 手术时间
        3.3.2 手术类型
    3.4 其他因素
4 PONV的预防及治疗指南[19]
    4.1 评估PONV高危因素
    4.2 减少PONV高危因素
    4.3 预防
5 结语

(9)三种药物对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干预措施
        1.2.3 结局指标
        1.2.4 检索策略
        1.2.5 确定纳入的文献
        1.2.6 资料提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统计分析结果
        2.2.1 托烷司琼与生理盐水
        2.2.2 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与托烷司琼
        2.2.3 托烷司琼、格丹司琼及昂丹司琼
        2.2.4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
        2.2.5不良反应
        2.2.6 发表性偏倚的定性评价
3讨论

四、格拉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疗法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D]. 傅成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及5-羟色胺水平影响的研究[D]. 张敬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D]. 兰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D]. 亢旭明. 郑州大学, 2020(02)
  •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D]. 宋康.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6]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联合氯化钠穴位注射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D]. 于洋.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7]针刺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疗效评价[D]. 姜全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于洋,孙建良.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02)
  • [9]三种药物对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J]. 阿拉木斯,任德辰. 海军医学杂志, 2017(04)
  • [10]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J]. 庞倩芸,熊章荣,刘红亮. 重庆医学, 2016(17)

标签:;  ;  ;  ;  ;  

格拉司琼预防颅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