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证分析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玲[1](2019)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产值效应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DID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自2007年开展试点至今已逾10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10年间不断扩大补贴地区,丰富补贴险种。本文通过搜集2007年试点地区与周边市级行政区相关数据,试图利用面板数据以DID方法对政策实施之初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并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启发支持适度采用财政支农手段刺激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2](2019)在《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虽然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影响农民的预期收益,影响其生产方式,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有效控制农业污染为目标,将农业补贴政策划分为产量补贴政策与绿色补贴政策,并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古诺竞争博弈模型,进而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补贴政策在均衡状态下的环境重要性、污染排放率、农业补贴率、排污税率等因素对补贴效应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两种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产量、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福利都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2)绿色生产投资量随着绿色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3)在产量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价格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农业排污量随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绿色补贴政策的作用恰好相反。(4)与产量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农产品价格较高、污染排放较少。但生产者剩余和政府预算支出则不确定。还发现,存在一个边际补贴率的阈值,当边际补贴率低于阈值时,与产量补贴政策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均衡农产品产量和消费者剩余较高。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绿色补贴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粮食数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相互矛盾"困境。采取低于阈值的产量补贴率和高于阈值的绿色补贴率的补贴政策组合策略,可以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江朦朦[3](2018)在《农业补贴政策经济效应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农业的公共品属性、弱质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世界主要国家均对农业实施支持保护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的政策工具。自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取消农业税,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以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为代表的农业补贴政策,各项政策均有其独特的细分目标,总体目标在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振兴。但农业补贴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则严重依赖于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那么,农业补贴政策在实践中是如何执行的?是否与制定的一致?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以上问题得到了政界、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以上问题,对政府制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解决“叁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目标是: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不同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归纳和梳理农业“叁项补贴”政策(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的实际执行情况,探讨农业“叁项补贴”的实际效果,为党和政府制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为达到以上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1)借鉴生产者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农业“叁项补贴”的经济效应,并提出理论命题;(2)归纳和梳理农业“叁项补贴”政策(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的实际执行情况,结合理论命题,提出实证研究假说;(3)运用2006-2015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对农业“叁项补贴”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实证研究假说。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叁项补贴”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农业“叁项补贴”政策中的良种补贴政策对提高粮食单产(产量)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第二,农业“叁项补贴”中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与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正面积极作用。第叁,“叁项补贴”政策中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叁项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农业“叁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效能在降低。第一,农业“叁项补贴”政策已演变成农民的收入补贴,政策缺乏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第二,农业“叁项补贴”政策并未与农业(粮食)生产相挂钩,政策的效应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调整完善叁项补贴政策: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效能;保持补贴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通过“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涉农资金适当归并整合;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拓宽补贴资金来源;扩大农业补贴对象;促进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强化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3)改进和创新农业补贴政策的补贴方式:按固定标准进行发放农业保护支持补贴;加强和增设强农补贴政策,补贴方式上以“绿箱”补贴为主;创新农业补贴发放方式,防止涉农补贴资金的漏损。(4)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监督: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补贴监督机制,推进农业补贴法制化。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构建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农业“叁项补贴”政策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详尽而严谨地分析了“叁项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9个理论命题。(2)采用县级宏观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既有文献多采用微观数据评估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本文采用2006-2015年湖北省县级宏观面板数据,丰富了既有文献,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番绍立[4](2016)在《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理论解析、实证检验与政策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往今来,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成为政府的典型做法。横向来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农业也采取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的典型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并逐步扩大到城市,但是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忽视支持农业发展。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还实行了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等各项惠农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农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这其中就离不开农业补贴政策的功劳。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一般来说有叁个:确保粮食安全、保持价格稳定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2004年以来实行的,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生产领域的直接补贴和流通领域的价格支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积累的矛盾逐渐出现。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资源和能源以及生态矛盾凸显,农业补贴扭曲了市场价格,造成财政负担增加,政策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层面,都对农业补贴的实施产生了不少争议。面对争议,本文认为:既需要对产生的争议进行回应,又需要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这就需要研究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回应存在的争议,并对政策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减少争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介绍、描述及分析,进而评价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包括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的评价。除了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以外,还将在借鉴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农机购置补贴措施为对象,实证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以此初步回应存在的争议。为了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非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找出补贴政策存在问题的内在脉络,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出现争议的根源所在。通过描述当前提出的叁项补贴调整政策,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农业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建议,以改进农业补贴政策。本文章节分为七个部分,重点是第五章和第六章。本文的具体行文框架如下:第1章为导言。首先提出问题,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其次,对农业补贴的概念、结构及内涵进行分析;再次,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创新及不足进行概括并简要介绍。第2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在本章,通过介绍有关农业补贴文献,为下文研究提供借鉴。该部分注重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专注针对农业补贴所涉及问题的经典理论与前沿问题的统一。既有国外研究的前沿,也有国内政策实施的最新完善。第3章是实施阶段及政策变迁的描述部分。总结和梳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影响机理。第4章是国际经验借鉴部分。在本章中,介绍国内外一些国家,包括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况,并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第5章是实证导入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具体农业补贴政策进行分析。运用非线性函数(STR)方法进行经验分析,也是对农业补贴实施引起争议的进一步回应。第6章是政策改进部分。首先介绍当前实施的农业补贴叁项改革,并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实证检验为叁项补贴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以农业补贴为目标,逐步揭示了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的方向及政策思路。第7章是政策建议部分。根据政策介绍和理论分析,我们从农业补贴政策的优化措施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农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整体影响视角,提出农业补贴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实施的必要性。(2)结合我国实际,从当前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效应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实证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评估政策的扭曲和需要完善的部分。(3)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叁项补贴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农业补贴政策是一项系统政策,本文注重从宏观视角,从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沿革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做出合理判断,这样研究农业补贴政策的优化,有一定的的合理性,然而,这也必然忽视一些具体的微观政策在实施方面是否符合改革方向,存在着一定的疑问。第二,本文进行农业补贴政策时,对如何优化和改善农业补贴政策,还有改善的余地,换句话说,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偏重理论层面的推演,对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能不能有效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仍有待实践检验。(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常江,孔哲礼[5](2016)在《基于农户行为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研究——以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了嵌入棉花补贴政策的农户行为决策模型,并运用棉花主产区新疆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农户生产决策和收入的影响,发现:目标价格虽然可以稳定和提高棉花产出,但对于普通农户的收入影响却不大。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变补贴方式、引导扩大规模经营、增加非农就业渠道等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程慧娇[6](2015)在《农户生产行为视角下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2004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以“叁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叁农”问题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并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使粮食产量出现了稳定增长,扭转了多年减产的局面,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因此,2010年以后国家把目标重点放在农民增收上。2015年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又面临多方面压力。因此意见强调,必须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农户即农民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农户有着自己的典型的特征,有别于企业的经济行为,是一个国家最为主要的经济组织。因而,国家制定政策时必须兼顾到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农户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外部经济信号作出的反应。农户的生产行为不只由农户个体来决定,还要受到周围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农户的生产行为决策又可能会对国家的政策实施效果和宏观经济目标产生影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问题涉及到每个农户的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等多重因素。农户是否扩大生产投入直接决定着土地产出率和粮食产量,对农民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农户生产行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下阐述农业补贴政策的绩效。首先,利用微观经济理论阐述了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得出了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的两种途径,并对其政策绩效进行了比较。然后来构建考虑了农户“自选择”影响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采用Heckman两步法来解决由此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并考虑了农户增加生产投入前后的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最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的数据,对农户生产行为、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和农业补贴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借助农户反事实收入进一步解释了农户“自选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并利用Oaxaca分解法对收入差距做进一步分解,明确各部分差异对农户扩大生产投入的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补贴政策能够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预期收入差距和农户家庭特征等也会影响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农业补贴政策、家庭特征和户主教水平对增加生产投入和不增加生产投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均有显着影响,但由于部门间比较利益的存在,农业补贴政策和家庭特征对不增加生产投入的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任意两组样本农户来说,选择扩大生产投入总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且不增加生产投入农户的创收能力相对偏高。农户扩大生产投入前后的收入差距主要受到要素边际报酬和“自选择”调整项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代俊茹,胡文馨,杨一萌[7](2015)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以来,农业曾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深化,国内的农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据此,本文利用四川省近20年来农业补贴的数据,对农业补贴的需求和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补贴对促进农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在补贴结构和补贴种类上需要调整,与之配套的法规和基础设施需要完善,专项资金的使用也要注意监管,以期促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推动农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上旬刊)》期刊2015年07期)
孙钋[8](2014)在《农业补贴政策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组之间收入差距来源中,劳动力要素贡献率水平最高;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会使得土地租金上升,并被土地所有者获得,对土地所有者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着;农业补贴政策对居民组之间的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组从农业补贴政策中获得的受益仍然较少,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组从中获益更多。(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4年10期)
王琦[9](2014)在《二零零二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美国农业补贴的相关内容,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规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并且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如何改进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章首先介绍的是所研究内容的背景以及当前有关美国农业补贴国内外所做的研究情况。其次对农业补贴的含义,类型及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文章接下来对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补贴政策调整的历史,现行的补贴框架,工具及特点,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自2002年颁布新的农业法案以来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此次调整的内容,特点以及效果。在该部分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2年新农业法案实施以来美国农业补贴额与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之间进行了关联度分析,而得到的结果是农业补贴额的变动与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变动的关联度都较低,在正文中会有结果的详细分析。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是对我国农业补贴所存在问题的简单概述,并且根据前文对美国农业补贴情况的论述分析,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补贴的效率,合理提出一些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4-01)
李廷军[10](2013)在《我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呈现“五推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海讯(李廷军) 实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州切实做到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程序阳光操作、运行。截至目前,全州完成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指标1738万元,受益户1268户,购置各类农机具3059台(套),这些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推动(本文来源于《祁连山报》期刊2013-12-23)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虽然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愈发受到关注。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影响农民的预期收益,影响其生产方式,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有效控制农业污染为目标,将农业补贴政策划分为产量补贴政策与绿色补贴政策,并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古诺竞争博弈模型,进而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补贴政策在均衡状态下的环境重要性、污染排放率、农业补贴率、排污税率等因素对补贴效应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两种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产量、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福利都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2)绿色生产投资量随着绿色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3)在产量补贴政策下,均衡农产品价格随着补贴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农业排污量随补贴率的增加而增加;绿色补贴政策的作用恰好相反。(4)与产量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农产品价格较高、污染排放较少。但生产者剩余和政府预算支出则不确定。还发现,存在一个边际补贴率的阈值,当边际补贴率低于阈值时,与产量补贴政策相比,绿色补贴政策下的均衡农产品产量和消费者剩余较高。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绿色补贴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粮食数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相互矛盾"困境。采取低于阈值的产量补贴率和高于阈值的绿色补贴率的补贴政策组合策略,可以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产值效应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DID法[J].农村实用技术.2019
[2].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3].江朦朦.农业补贴政策经济效应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番绍立.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理论解析、实证检验与政策优化[D].东北财经大学.2016
[5].常江,孔哲礼.基于农户行为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研究——以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6
[6].程慧娇.农户生产行为视角下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7].代俊茹,胡文馨,杨一萌.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
[8].孙钋.农业补贴政策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4
[9].王琦.二零零二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4
[10].李廷军.我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呈现“五推动”效应[N].祁连山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