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感觉论文-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

多重感觉论文-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重感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感觉寻求,低头族

多重感觉论文文献综述

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1](2019)在《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多重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人际交往平台。然而,如果大学生过度使用社交网站,甚至出现社交网站成瘾,反而对其心理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有必要探讨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错失恐惧是指因担心错过他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弥散性焦虑的心理状态。已有研究发现,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的社交网站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欠缺。低头族(phubbing)是指那些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顾及或冷落其他人和事物的现象,与社交网站成瘾密切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感觉寻求也是社交网站成瘾的预测因素。本研究采用错失恐惧量表、社交网络成瘾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低头族量表,对5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拟考察感觉寻求和低头族在错失恐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除了感觉寻求与低头族的相关不显着,其余变量两两之间都呈显着的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路径有叁条,错失恐惧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通过低头族的中介作用影响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通过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影响社交网络成瘾。(3)对比中介效应发现,低头族的中介作用显着大于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对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合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减少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党肖,李沛,何书艳,郑煦旸,姜泓[2](2018)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在乙型脑炎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以多重感觉刺激为主的促醒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肌力分级、脑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GCS昏迷评分及肌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GCS评分及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有明显的促醒作用。(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阮怡君,齐春婷,刘翔平[3](2018)在《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法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效果,将其与传统识字教学法进行比较。方法:以24名听写落后儿童为被试,平均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汉字学习教学,分别为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法和传统识字教学法,其中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视听动触多种感官通道整合。收集两组儿童教学前后的认读正确率和错字比率,考察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两种教学方法在认读正确率的教学效果上差异不显着;在错字比率上教学效果差异显着,多重感觉通道训练组的听写落后儿童有着显着更低的错字比率。结论: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方法在对听写落后儿童的识字教学上更有优势,这一优势可能来源于视觉通道刺激的丰富或者触觉通道和动作编码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王桐娇[4](2016)在《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障碍学生是特殊教育领域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群体,他们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类型。在我国大约每6位障碍人中就有1人为多重障碍者,而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的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当视觉缺陷和智力障碍同时存在时,在教育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就并非单纯感官与认知缺损的加总,而是演变为多面向的挑战。由于其生活技能、认知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与影响,若又缺少外界适时引导与介入,个体产生不良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目前针对该类学生的研究主要围绕诊断与评估及课程模式问题,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较少。听觉和触觉作为该类学生的主要感觉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针对这一感觉提示策略的应用研究却鲜有发表。因此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本研究将探讨感觉提示策略对减少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在访谈和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感觉提示策略(听觉和触觉提示策略)干预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本文所选取两例个案均为视障兼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两位学生在集体授课中,出现随意趴桌子这一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比率均高于40%/课。个案甲出现这一问题行为的内因是由于其自身缺乏安全感,会出现课上随意走动,随意趴桌子等行为,其目的是引起教师的关注。而个案乙出现这一问题行为的内因是由于其言语理解能力较弱,很难或不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所以采用随意趴桌子等行为逃避教师的关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研究中一方面运用感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课堂问题行为,另一方面适当调整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进行干预。最后两例个案的课堂问题行为发生频率均有所下降,运用听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甲的课堂问题行为效果更佳,运用触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乙的课堂问题行为效果更佳。结论证明以感觉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感觉提示策略对降低个案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具有正向成效。(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余天心,左恒峰[5](2016)在《论多重感觉对产品体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不同感觉通道感知外部信息。设计研究领域的传统观点认为,视觉在用户对产品的感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然而,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多重感觉对用户体验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多重感觉设计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从以下两个层面阐述多重感觉对产品用户体验的影响:1)多重感觉设计对产品即刻和长时(不同使用阶段)感知体验的影响。2)多重感觉体验对产品情感体验的影响。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多重感觉影响产品体验的认知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6年09期)

高春荣,孔蔚毅[6](2013)在《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胆红素脑病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至出院,观察组采用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及治疗后6、9、12个月分别对2组患儿进行发育商数(DQ)、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测定。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6、9、12个月时的DQ、PDI、MD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DQ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和P<0.01),治疗后6、9、12个月观察组的PDI和MDI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1)。结论: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加速胆红素脑病患儿脑神经的恢复,并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及智力发育恢复。(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孙莉,董建梅,杨毅,黄梅[7](2012)在《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促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促醒作用。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的STBI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亲情呼唤、音乐疗法)、视觉、触觉、嗅觉、运动等多重感觉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GCS评估干预30 d后患者情况,随访并记录平均清醒时间、清醒率。结果治疗30 d后,实验组GCS评分(10.22±3.5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清醒13例,昏迷时间4~35 d,平均(17.23±8.78)d,对照组清醒人数7例,昏迷时间8~41 d,平均(27.20±10.02)d。实验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清醒率、平均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对STBI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2年01期)

饶丽[8](2011)在《孤独的老人,能否一托了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公布的2010年长沙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到63.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03%,超过老龄化城市标准2.03个百分点。未来5年,长沙65岁及以上人口预计逼近百万大关,并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在城(本文来源于《长沙晚报》期刊2011-12-08)

吴晴[9](2011)在《让子弹飞出慢感觉 多重曝光的另类玩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无疑是《让子弹飞》的经典台词,一句话就凸显了张麻子沉稳老练。而要拍出子弹飞一会儿的效果,多重曝光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拍摄手法,它往往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感,更具感染力。在胶片机时代,我们通过一个拨杆就可以轻松实现多重曝光,拍摄出不同寻常的效果,但为得到理想的照片往往会浪费很多底片。尽管在数码单反当道的今天我们无须顾虑太多,但想拍出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行。(本文来源于《移动信息》期刊2011年Z1期)

多重感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以多重感觉刺激为主的促醒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肌力分级、脑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GCS昏迷评分及肌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GCS评分及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病人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重感觉论文参考文献

[1].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低头族和感觉寻求的多重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党肖,李沛,何书艳,郑煦旸,姜泓.多重感觉刺激疗法在乙型脑炎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8

[3].阮怡君,齐春婷,刘翔平.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4].王桐娇.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5].余天心,左恒峰.论多重感觉对产品体验的影响[J].设计.2016

[6].高春荣,孔蔚毅.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疗效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

[7].孙莉,董建梅,杨毅,黄梅.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促醒作用[J].武警医学.2012

[8].饶丽.孤独的老人,能否一托了之?[N].长沙晚报.2011

[9].吴晴.让子弹飞出慢感觉多重曝光的另类玩法[J].移动信息.2011

标签:;  ;  ;  ;  

多重感觉论文-周健锋,罗畏畏,方杰,李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