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论文-樊丹,王成

泌尿系论文-樊丹,王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泌尿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泌尿系感染,阴道炎,热淋清颗粒,中药外敷

泌尿系论文文献综述

樊丹,王成[1](2019)在《热淋清颗粒与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阴道炎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阴道炎伴泌尿系感染患者联合采用热淋清颗粒、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阴道炎伴泌尿系感染患者,按照用药方案不同两组,对照组(n=47)仅给予热淋清颗粒治疗,干预组(n=47)给予热清淋颗粒配合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尿细菌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组阴道炎、泌尿系感染治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尿细菌培养、尿白细胞镜检、生命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淋清颗粒联合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阴道炎伴泌尿系感染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1期)

尹蓉蓉[2](2019)在《彩色多普勒闪烁征与声影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闪烁征与声影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经超声科检查和临床治疗被确诊的110例泌尿系结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结石74例,输尿管结石26例,膀胱结石10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差异。结果:110例泌尿系结石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7.27%(97/110),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检出率为98.18%(108/110);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征与声影的应用能显着提高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韩璐,高伟伟,胡静仪,汪皖君[3](2019)在《神经科住院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并探讨预防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91 9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和致病菌株菌种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内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累计481例,泌尿系感染率为0.52%,其中神经内科院内泌尿感染率0.46%,神经外科0.63%,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插尿管、意识朦胧、气管插管和糖尿病在神经内神经外科的院内泌尿感染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院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神经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易感因素相对较多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季洋,周裔,张羽,赵国红[4](2019)在《微创经皮肾镜疗法在高龄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创经皮肾镜疗法在高龄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高龄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7.8%;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0.6±5.4)min、(98.5±10.6)ml、(26.3±3.2)h和(11.7±1.7)d,少于对照组的(145.9±8.7)min、(119.6±12.4)ml、(34.6±3.8)h、(18.3±2.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好,结石取净率高,患者预后好,在高龄泌尿系结石患者中非常适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张昭勇,杨宏伟,张吉才[5](2019)在《应用一致性检验对泌尿系结核3种检测方法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和突变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固体培养与抗酸染色镜检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效能及其一致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金标准"对照的临床诊断实验设计,收集临床泌尿系结核可疑患者163例的晨尿,分别应用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固体培养与抗酸染色镜检进行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的"金标准",评价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63例患者尿标本使用Xpert MTB/RIF检出结核阳性51例(31.29%),结核杆菌固体培养法检出结核阳性40例(24.54%),抗酸染色镜检检出结核阳性39例(23.93%)。与"金标准"临床诊断泌尿系结核诊断比较,Xpert MTB/RIF检测和结核杆菌固体培养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抗酸染色镜检的一致性较弱。结论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均适用于临床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其中结核杆菌固体培养法与临床综合诊断法具有更高的一致性。Xpert MTB/RIF不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泌尿系结核的快速诊断。(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张铭,尹小花,杨兆杰,周慧[6](2019)在《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对泌尿系小结石显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对泌尿系小结石显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常规腹部CT检查及低剂量CT随访复查的60例泌尿系小结石患者,根据CT检查及复查时CT扫描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为120 kVp,管电流为240 mAs,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20 kVp,管电流为120 mAs,随访使用Karl 5级重建图像。比较两组X射线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噪声(PN)、信噪比(SNR)及图像主观质量和结石检出率。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有效辐射剂量减少49.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7,P<0.001);两组图像的PN、SNR及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泌尿系结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降低常规CT扫描剂量电流50%,并采用Karl 5级重建图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相同的质量,且泌尿系小结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李梅,刘付海平,欧法玲,朱冬玲[7](2019)在《知信行模式对泌尿系结石术后饮食依从性及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用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对其饮食依从性、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本院的泌尿系结石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饮食行为依从性、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Frank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EAT-26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知信行模式用于泌尿系结石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术后饮食依从性、进食态度,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彭文希,李志鹏[8](2019)在《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代谢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尿路结石病人的病因分析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控制发病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方面。而对于小儿泌尿系结石来说,评价代谢指标以及代谢紊乱的治疗对降低患儿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至关重要。目前评价代谢的指标较多,主要有血电解质、血脂代谢、尿液成分分析以及激素类代谢。而了解引起小儿代谢异常的原因,及时早期干预及饮食调整,对减低患儿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潘瑞英,黄芸,许香凤[9](2019)在《婴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婴儿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91例儿童UTI进行临床分组,婴儿组54例,对照组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UTI组男婴多于女婴,且发热为唯一症状者75.9%,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增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降钙素原(PCT)的增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致病菌两组均为大肠杆菌。结论婴儿UTI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婴儿仅有发热症状者,特别是伴有血WBC及CRP明显增高的患儿,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合格尿标本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以防UTI误诊,漏诊。(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马燕[10](2019)在《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GE LP9、GE LP6)进行检查,对照组150例,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后泌尿系结石检查率以及患者对于检查效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检查仪器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结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GE LP9、GE LP6)检出率(9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8.0%),P<0.05;两组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以及二维超声检查结石效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泌尿系结石检查,更加有效的检查为多普勒超声,对结石的位置以及大小判定更准确,加快了患者的康复以及治疗时间。(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2期)

泌尿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闪烁征与声影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经超声科检查和临床治疗被确诊的110例泌尿系结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结石74例,输尿管结石26例,膀胱结石10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差异。结果:110例泌尿系结石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7.27%(97/110),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检出率为98.18%(108/110);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征与声影的应用能显着提高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泌尿系论文参考文献

[1].樊丹,王成.热淋清颗粒与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阴道炎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2].尹蓉蓉.彩色多普勒闪烁征与声影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韩璐,高伟伟,胡静仪,汪皖君.神经科住院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

[4].季洋,周裔,张羽,赵国红.微创经皮肾镜疗法在高龄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张昭勇,杨宏伟,张吉才.应用一致性检验对泌尿系结核3种检测方法的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6].张铭,尹小花,杨兆杰,周慧.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对泌尿系小结石显示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

[7].李梅,刘付海平,欧法玲,朱冬玲.知信行模式对泌尿系结石术后饮食依从性及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8].彭文希,李志鹏.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代谢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潘瑞英,黄芸,许香凤.婴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9

[10].马燕.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19

标签:;  ;  ;  ;  

泌尿系论文-樊丹,王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