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林上顺,夏樟华,赵凌志,欧智菁

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林上顺,夏樟华,赵凌志,欧智菁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桥,预制拼装桥墩,箱形墩,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林上顺,夏樟华,赵凌志,欧智菁[1](2019)在《预制拼装PC箱形墩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制拼装PC箱形墩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损伤机理,以某高速公路桥梁的箱形墩为背景,设计3个缩尺比为1∶12.5的PC箱形墩模型试件(2个预制拼装和1个整体现浇),通过双向拟动力加载试验分析3个试件的破坏模式、骨架曲线、耗能、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试件的混凝土开裂和压碎都集中在接缝区域;预制拼装试件的骨架曲线没有强度稳定阶段,大致呈双折线;在截面强轴方向,试件的耗能能力非常接近;在断丝之前预应力随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预应力突然增大时断丝。进行预制拼装PC箱形墩抗震分析时,建议重点分析墩角位置预应力筋的应力。(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夏坚,宗周红,夏樟华,黎雅乐[2](2016)在《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及抗爆性能优越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可满足"多灾害防御"理念的桥梁墩柱形式。本文主要考虑钢管壁宽厚比、截面长宽比和长细比等参数,进行了3根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的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并基于Opensees平台,考虑界面粘接、钢板屈曲等的影响进行了此类墩柱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综合来考察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滞回特点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墩底出现钢板屈曲、开裂和混凝土压碎等现象,破坏时墩底出现塑性铰;墩柱两个方向的滞回曲线均比较饱满,表明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总体具有较好的滞回耗能能力;模型墩柱的加速度与位移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带塑性铰的纤维梁单元可以较好地预测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本文研究可为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6年04期)

宗周红,夏坚,林锦滔,林于东[3](2012)在《两层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栋缩尺为1∶2的两层单开间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进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双向拟动力试验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变形、滞回特性及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构造柱与圈梁的存在,使得预制板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地震破坏主要集中在底层,即使墙体严重开裂,也不至于整体结构垮塌;双向地震作用下一个方向的承载力与刚度退化会加剧另一个方向承载力与刚度的退化,从而导致砌体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下降;滞回曲线由弓形最后发展到反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和滑移效应;建立的砌体结构非线性空间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预制板砌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两层砌体结构房屋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抗震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李尤[4](2008)在《单层钢框架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震害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时的地面运动是多维的,不论是对称结构,还是偏心结构都有可能产生扭转震动破坏。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试验分析时仅考虑单向分量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多分量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双向拟动力试验是今后结构拟动力试验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课题源于目前重点研究的多维抗震试验,对我校教育部结构重点试验室引进美国MTS公司的双向拟动力设备系统进行第一次验证试验。本次双向拟动力试验方法为平面内双向正交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即在进行计算时只考虑平面内的两个位移分量和一个转动分量,而刚体运动的几何非线性与刚体的竖向位移分量将被忽略。本文研究了此套双向拟动力试验软件的控制计算方法,具体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几何计算模型的建立,施加长度的确定,恢复力、扭矩的求解,并对一个普通的两层钢框架结构进行1/3缩尺试件设计,取其一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各种工况下的双向同步拟动力试验研究。同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此单层钢框架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位移,加速度,恢复力等计算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该套系统设备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李学才,刘煦[5](2008)在《H型钢梁柱——现浇混凝土板双向拟动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拟动力抗震试验是一种比较准确地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两个方向的加载,可以获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更加真实的反应。本文采用显式NEWMARK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主要讨论了H型钢梁柱——现浇混凝土板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叁个自由度的时程反应,包括两个水平方向和扭转方向。试验结果显示拟动力试验可更好地再现结构地震反应。(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陈瑜[6](1990)在《建筑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的程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可实现结构的空间地震反应和结构在空间任一平面内的动力反应,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工程抗震设计、检验和教学提供先进的试验方法。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程序控制的原理,控制程序中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提出了在试验过程控制中如何解决多作动器同步加载的协调稳定,消除试验系统振荡,处理各作动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双向作动器相互正交的方法。介绍程序适配的基本试验系统,程序运行时的控制命令和前、后期数据处理能力。并通过实例讲述程序使用方法和程序流程。(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90年01期)

陈瑜[7](1989)在《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控制程序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和工程抗震性能检验的结构试验方法,通常是采用等振幅反复加载的静力试验方法,试验时必须首先对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刚度衰减作必要的假定,所以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人为的影响因素。用作动器——计算机联机系统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试验,即拟动力试验,由于试验过程中采用了结构实际的变化刚度,因此避免了人为影响,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结(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89年05期)

艾利明[8](1989)在《“劲性混凝土柱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专题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负责,经两年多曲试验研究,完成了“劲性混凝土柱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科研课题,并于1988年底通过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鉴定。地震时,水平地面运动实际上是二维的运动,所以不应忽视两水平方向地面运动分量同时作用对结构所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89年02期)

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及抗爆性能优越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可满足"多灾害防御"理念的桥梁墩柱形式。本文主要考虑钢管壁宽厚比、截面长宽比和长细比等参数,进行了3根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的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并基于Opensees平台,考虑界面粘接、钢板屈曲等的影响进行了此类墩柱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综合来考察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滞回特点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墩底出现钢板屈曲、开裂和混凝土压碎等现象,破坏时墩底出现塑性铰;墩柱两个方向的滞回曲线均比较饱满,表明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总体具有较好的滞回耗能能力;模型墩柱的加速度与位移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带塑性铰的纤维梁单元可以较好地预测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本文研究可为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林上顺,夏樟华,赵凌志,欧智菁.预制拼装PC箱形墩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9

[2].夏坚,宗周红,夏樟华,黎雅乐.双层钢箱-混凝土组合墩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

[3].宗周红,夏坚,林锦滔,林于东.两层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

[4].李尤.单层钢框架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5].李学才,刘煦.H型钢梁柱——现浇混凝土板双向拟动力试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6].陈瑜.建筑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的程序控制[J].建筑科学.1990

[7].陈瑜.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控制程序通过鉴定[J].建筑科学.1989

[8].艾利明.“劲性混凝土柱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专题通过鉴定[J].建筑科学.1989

标签:;  ;  ;  ;  

双向拟动力试验论文-林上顺,夏樟华,赵凌志,欧智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