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活性成分论文-肖蕾,陈刚,刘晨光

溶藻活性成分论文-肖蕾,陈刚,刘晨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藻活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妆品,褐藻,活性物

溶藻活性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肖蕾,陈刚,刘晨光[1](2015)在《褐藻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褐藻活性成分如褐藻多酚、岩藻黄素等在光保护、美白、恢复皮肤弹性、抗炎症和抗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以这类活性成分为原料开发新型功能化妆品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张超[2](2014)在《丹参抑制铜绿微囊藻活性成分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及富营养化导致河流、湖泊和养殖池塘蓝藻频发,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探索有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的控制蓝藻爆发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植物抑藻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从植物中分离抑藻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并以其为先导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合成高活性抑藻化合物是研究控制蓝藻药物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提取物可以显着抑制蓝藻之一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为测试藻种,以活性跟踪为指导,通过多级柱层析技术从丹参中分离得到抑藻化合物,并进一步研究了活性化合物的抑藻特性和抑藻机理,获得如下结果:1.丹参抑制铜绿微囊藻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与结构鉴定:选用5种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叁氯甲烷、甲醇、水)超声提取丹参并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抑藻效果,发现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藻活性最好。其在第3天和第7天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分别为85.18mg/L和76.07mg/L,均低于其他提取物相应的EC50值。然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对丹参进行超声提取,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通过多级柱层析技术从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两种单体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通过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Ⅰ为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化合物Ⅱ为甘西鼠尾新酮-A(neo-przewaquinone A)。抑藻试验显示甘西鼠尾新酮-A的抑藻活性较强,其第3天和第7天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分别为7.30mg/L和4.68mg/L。2.丹参活性化合物的抑藻特性研究:测定甘西鼠尾新酮-A对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效应相对铜绿微囊藻较弱。在培养第3天时,甘西鼠尾新酮-A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27.29mg/L和10.96mg/L,在培养第7天时,其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14.78mg/L和10.37mg/L。3.丹参活性化合物的抑藻机理研究:从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水平研究了甘西鼠尾新酮-A对铜绿微囊藻发挥抑制效果的机理。甘西鼠尾新酮-A可以对藻细胞的超微结构造成损伤,使细胞变形、凹陷甚至裂解;甘西鼠尾新酮-A会使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甘西鼠尾新酮-A还会引起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L,psaB和psbD的表达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上结果表明,从丹参中分离得到的甘西鼠尾新酮-A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甘西鼠尾新酮-A发挥抑藻作用的机理包括影响藻细胞的超微结构,降低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破坏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抑制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晋利,汪辉,赵耕毛,陈雷,刘兆普[3](2010)在《菌株J1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溶藻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研究了芽胞杆菌属菌株J1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活性的影响,并采用α-萘酚反应、考马斯亮蓝法和定磷法对无菌滤液中溶藻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判定,结合蛋白酶处理、透析、活性炭吸附与解吸的方法对其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第9天,加入无菌滤液的处理组,反映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活性的参数显着下降,其最大电子相对传递速率,光能转化效率,PSⅡ潜在活性和PSⅡ实际光合效率分别是对照的0.22%,0.33%,4.37%和5.56%;J1的溶藻活性物质可能为糖类物质,但不是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其分子质量小于8 ku,可被活性炭吸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溶藻活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及富营养化导致河流、湖泊和养殖池塘蓝藻频发,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探索有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的控制蓝藻爆发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植物抑藻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从植物中分离抑藻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并以其为先导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合成高活性抑藻化合物是研究控制蓝藻药物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提取物可以显着抑制蓝藻之一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为测试藻种,以活性跟踪为指导,通过多级柱层析技术从丹参中分离得到抑藻化合物,并进一步研究了活性化合物的抑藻特性和抑藻机理,获得如下结果:1.丹参抑制铜绿微囊藻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与结构鉴定:选用5种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叁氯甲烷、甲醇、水)超声提取丹参并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抑藻效果,发现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藻活性最好。其在第3天和第7天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分别为85.18mg/L和76.07mg/L,均低于其他提取物相应的EC50值。然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对丹参进行超声提取,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通过多级柱层析技术从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两种单体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通过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Ⅰ为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化合物Ⅱ为甘西鼠尾新酮-A(neo-przewaquinone A)。抑藻试验显示甘西鼠尾新酮-A的抑藻活性较强,其第3天和第7天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分别为7.30mg/L和4.68mg/L。2.丹参活性化合物的抑藻特性研究:测定甘西鼠尾新酮-A对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效应相对铜绿微囊藻较弱。在培养第3天时,甘西鼠尾新酮-A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27.29mg/L和10.96mg/L,在培养第7天时,其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14.78mg/L和10.37mg/L。3.丹参活性化合物的抑藻机理研究:从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水平研究了甘西鼠尾新酮-A对铜绿微囊藻发挥抑制效果的机理。甘西鼠尾新酮-A可以对藻细胞的超微结构造成损伤,使细胞变形、凹陷甚至裂解;甘西鼠尾新酮-A会使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甘西鼠尾新酮-A还会引起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L,psaB和psbD的表达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上结果表明,从丹参中分离得到的甘西鼠尾新酮-A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甘西鼠尾新酮-A发挥抑藻作用的机理包括影响藻细胞的超微结构,降低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破坏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抑制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藻活性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肖蕾,陈刚,刘晨光.褐藻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

[2].张超.丹参抑制铜绿微囊藻活性成分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晋利,汪辉,赵耕毛,陈雷,刘兆普.菌株J1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溶藻活性成分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0

标签:;  ;  ;  

溶藻活性成分论文-肖蕾,陈刚,刘晨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