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准备论文-张印

口译准备论文-张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准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译,口译准备,准备策略,口译研究

口译准备论文文献综述

张印[1](2015)在《简论口译准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远期和近期两个时期来探讨翻译译前准备的策略,使口译译前准备工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能有长足发展。(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唐俊[2](2015)在《翻译序列模式指导下的口译准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需要紧跟发言人的速度,几乎达到发言人开口讲话,译员就要开始翻译,发言人结束,译员马上停止翻译。因此,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没有充分时间应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专业术语、背景知识、行业数据等内容。而这些翻译内容常常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不可能用省略,甚至不译的方法来解决的。不同于笔译过程,译员有充分时间准备与翻译材料相关的新闻、书籍、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等,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十分依赖已经形成的长期知识体系,或者译员在会议前做的突击知识储备。同声传译也不同于交替传译,译员有时间重新组织语言,组织发言内容逻辑。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要做到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同传译员没有时间借助其他手段的帮助完成翻译,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好的同传译员一定是在会议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保证现场同声传译的质量。本文依照丹尼尔.吉尔提出的翻译序列模式,分析了译前准备对同声传译过程的作用和因为准备不足造成的问题,具体包括主题准备、词汇准备、与发言人沟通。翻译序列模式对于同声传译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可以用于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文以翻译序列模式理论为指导,以本人参加的一次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模拟同声传译现场为研究对象,对源语为英文的“美国政治体系”演讲的模拟同声传译进行研究,分析了因译前准备不足而造成的翻译现场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因对源语掌握不足造成的漏译、在理解阶段分析不足造成的错译、语言外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误译、相关专业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理解困难、重组阶段理解不足导致精力不集中而造成的信息缺失等问题。本文以翻译序列模式为指导,对此次模拟同声传译现场进行分析,针对同声传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并总结了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和改善的方法。具体包括扩大词汇量、提高听力能力、提高翻译现场抗压能力、译前充分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林高洁[3](2014)在《浅谈高校外事口译准备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名口译员而言,每一次的口译任务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高校外事口译这个特殊的工作内容中,口译往往需要身兼多职,充分准备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总结一名合格的高校外事口译工作者需要在平时从哪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外事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陈莹[4](2013)在《商务陪同口译准备过程的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评估分析报告是针对俄罗斯远东国际贸易集团下属东北亚商贸公司与中国怡佳玩具厂就玩具出口的商业谈判陪同口译过程的总结,旨在分析口译工作中口译方面的问题,鉴于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提高现场口译质量,提高个人口译能力。众所周知,口译译前准备工作对口译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准备工作这一角度,分析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其原因,为口译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提供借鉴。全文分为叁个部分:本文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重点及MTI的来龙去脉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二章对商务陪同口译所需要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阐述,如商务术语的翻译,用词选词,应变能力等。第叁章对分析报告中的文本/语料进行描述,介绍口译活动的背景和口译任务来源。如翻译任务的委托方介绍,委托方所需的翻译内容等。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翻译文本,对翻译任务完成的过程给予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即描述任务过程。第四章进行案例分析,以翻译任务所涉及的内容为基础,选取一定量的例子为基础,从任务理解、任务准备和重点难点等方面展开分析。第五章为实践总结。该部分是笔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一些启示或总结,为日后的翻译活动提供经验。(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刘洋[5](2013)在《从口译活动过程浅谈口译准备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名译员而言,完整的口译活动过程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毫无疑问,不同的阶段,译员为圆满顺利地完成口译活动而应做的准备或者工作也并不相同。本文力图从译前、译中与译后叁个阶段浅谈口译工作的准备任务。通过分析与探讨,本文旨在向口译爱好者传达成为一名合格口译工作者需做的工作,以助力于对口译任务的准备,并且在口译任务结束后对工作进行反思。通过这一过程来不断提高口译质量。(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王伟伟[6](2012)在《翻译序列模式指导下的会议口译准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吉尔翻译序列模式指出,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重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要顺利进行,译员需调动知识储备,还要获取新知识。会议口译准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口译的成败。受翻译序列模式启发,本文在知识获取层面提出会议口译准备策略。(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2年14期)

王静[7](2009)在《口译准备阶段的动态语境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翻译活动,其过程复杂,各种变量有时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学者们曾试图从多方面的视角对口译的过程进行研究。文章从口译在准备阶段的相关语境要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口译准备过程中各个语境要素对口译交际的成功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便对口译员的准备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郑治[8](2008)在《基于多重任务的FGD口译准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专题小组讨论(FGD)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专题小组讨论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所采用,成为其了解市场需求、探知消费者心理,从而更好地改进产品质量或是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专题小组讨论是一种市场研究工具。讨论过程中,观察者(Investigator)在倾听参与者(Participant)回答问题的同时,希望能够结合发言者实时的表情和动作,来挖掘他对讨论话题的真实想法和建议,而不是事后再看翻译过的文本。因此,绝大多数跨国的专题小组讨论都需要口译员的参与,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口译模式,专题小组讨论口译(FGD Interpreting)。作者认为,因为专题小组讨论口译的“同时性”(simultaneity),专题小组讨论口译应属于同声传译的范畴。但是,专题小组讨论口译又有其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性,所以值得我们专门去研究、探讨。本文对专题小组讨论口译的运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以吉尔的“多重任务处理模式”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自身的口译实践,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专题小组口译的准备策略,包括提前准备、会前准备以及会中准备,以减轻译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负担,实现Total Availability最大化,从而获得最佳的口译效果。作者希望通过本文能达到如下目的:1.能有更多研究集中到非传统模式的口译上来,以此完善整个口译学科的研究,同时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2.让译员充分认识到准备策略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2-01)

张薇薇[9](2006)在《论译员会议前的口译准备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一种会议对译员来说是不需要准备的”。本文结合笔者具体实践,从了解议题,与演讲者沟通,确认会议安排和熟悉场地,以及译员所应具有的心理准备等方面,论述了会议前的口译准备工作。(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周颖[10](2006)在《会议口译准备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口译的研究常常强调口译的过程和技巧,但是对于一次具体的会议口译,会前的准备工作往往起关键作用。文章将具体谈论如何准备会议口译。(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口译准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需要紧跟发言人的速度,几乎达到发言人开口讲话,译员就要开始翻译,发言人结束,译员马上停止翻译。因此,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没有充分时间应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专业术语、背景知识、行业数据等内容。而这些翻译内容常常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不可能用省略,甚至不译的方法来解决的。不同于笔译过程,译员有充分时间准备与翻译材料相关的新闻、书籍、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等,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十分依赖已经形成的长期知识体系,或者译员在会议前做的突击知识储备。同声传译也不同于交替传译,译员有时间重新组织语言,组织发言内容逻辑。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要做到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同传译员没有时间借助其他手段的帮助完成翻译,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好的同传译员一定是在会议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保证现场同声传译的质量。本文依照丹尼尔.吉尔提出的翻译序列模式,分析了译前准备对同声传译过程的作用和因为准备不足造成的问题,具体包括主题准备、词汇准备、与发言人沟通。翻译序列模式对于同声传译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可以用于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文以翻译序列模式理论为指导,以本人参加的一次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模拟同声传译现场为研究对象,对源语为英文的“美国政治体系”演讲的模拟同声传译进行研究,分析了因译前准备不足而造成的翻译现场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因对源语掌握不足造成的漏译、在理解阶段分析不足造成的错译、语言外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误译、相关专业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理解困难、重组阶段理解不足导致精力不集中而造成的信息缺失等问题。本文以翻译序列模式为指导,对此次模拟同声传译现场进行分析,针对同声传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并总结了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和改善的方法。具体包括扩大词汇量、提高听力能力、提高翻译现场抗压能力、译前充分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译准备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印.简论口译准备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唐俊.翻译序列模式指导下的口译准备[D].东北大学.2015

[3].林高洁.浅谈高校外事口译准备活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4].陈莹.商务陪同口译准备过程的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刘洋.从口译活动过程浅谈口译准备活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

[6].王伟伟.翻译序列模式指导下的会议口译准备策略[J].知识经济.2012

[7].王静.口译准备阶段的动态语境要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8].郑治.基于多重任务的FGD口译准备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9].张薇薇.论译员会议前的口译准备工作[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

[10].周颖.会议口译准备简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口译准备论文-张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