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监测论文-徐峻杰,张来荣,冯南京,孙龙生,孙桂尧

藻类监测论文-徐峻杰,张来荣,冯南京,孙龙生,孙桂尧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类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氏沼虾,饲料蛋白质,放养密度,CODMn

藻类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徐峻杰,张来荣,冯南京,孙龙生,孙桂尧[1](2019)在《罗氏沼虾池塘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高邮市是罗氏沼虾养殖主产区,养殖模式以温棚培苗、池塘精养、多次放苗、捕大留小为主,总体而言,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较为稳定。但由于放养密度偏高,使用高蛋白饲料以及过度肥水等操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易暴发等现象。为推进罗氏沼虾养殖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善养殖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结合实施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8期)

廖芬,李维旭,王洁,田俊良[2](2019)在《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水环境的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在水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中的优势及其在河流、湖库、湿地、海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蒋如东,朱晓良,刘平[3](2019)在《藻类监测在高邮湖蓝藻水华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数据,对扬州高邮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预测蓝藻水华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高邮湖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71属153种,群落组成主要以绿藻、硅藻为主。CCA分析结果显示水温、透明度和总氮是影响高邮湖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不利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存在发生水华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贺立燕,宋秀贤,于凡,王凯,宋书群[4](2019)在《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暴发特点及其监测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底,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热试期间,核电厂所在的冷源水取水海域钦州湾暴发了球形棕囊藻赤潮,赤潮严重时出现了冷却水系统堵塞现象,严重威胁到核电的安全。本次由藻类引发的威胁核电冷源安全的事件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往人们更多关注核电的温排水对附近海域生物的影响,而反过来,生物对核电正常运行的潜在影响相比之下缺少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调查资料,对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及其暴发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大规模暴发时易成囊、成团、成簇以堵塞核电冷源入水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出球形棕囊藻、束毛藻、夜光藻和浒苔几种潜在威胁种,进一步对潜在威胁种的预警监测和防控方法进行初步介绍,以达到早期预防、保障核电冷源系统安全用水的目的,并为其他核电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3期)

沈莹[5](2019)在《浅谈浮游藻类的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浮游藻类与水污染密切相关。为了全方位掌握水体水质情况,必须对浮游藻类进行监测,并且浮游藻类监测已经成为了水体监测必不可少的项目。本文对浮游藻类监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比较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进一步开展浮游藻类监测工作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侯宝芹,张秋勉,胡晓赫,张平[6](2018)在《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藻类及其毒素污染引发了水体污染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安全供水和人类健康。本文研究了近一年来钱塘江原水以及湘湖备用水原水藻类随季节的变化趋势,藻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微囊藻毒素情况,初步判别钱塘江原水及湘湖备用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钱塘江原水主要以硅藻为主,7、8月份蓝藻处于高峰期、绿藻次之、少见甲藻、隐藻等;湘湖原水藻类总数大大超过钱塘江原水,主要以蓝藻、硅藻为主、绿藻次之,少见裸藻、甲藻、隐藻等;钱塘江及湘湖原水中并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LR;通过藻类总数及种类分布情况初步判定钱塘江原水处于中营养及中富营养之间,湘湖备用水源处于富营养化;氮磷是藻类生长重要的限制营养源,湘湖原水氮含量较高,当高氮磷比的月份如果增加磷的含量,更容易产生蓝藻水华;为预防蓝藻爆发,建议采用加泥方式,尤其是钱塘江潮汛期可采用该方法,但投泥会污染原水水质,增加药耗,有待改进。本文的研究对于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江河水源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18年06期)

王玉,李涛,徐枫[7](2018)在《流式细胞仪藻类在线监测系统——架构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的在线型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主要适用于深水湖泊或海洋,构建一种适用于浅水湖泊的流式细胞仪藻类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取排水、前处理、检测、清洗和控制5个部分组成,采用蠕动泵取水以保证藻类的完整性,并利用超声处理方式打散微囊藻群体,便于微囊藻细胞计数。藻类在线监测的数据可及时传回实验室,且使用者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时查看系统运行情况,修改检测参数。系统日常运行中主要需要清洗维护,维护过程简单,但较耗时。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典型浅水湖湾太湖贡湖湖区,说明其适用于浅水湖泊的藻类在线监测,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信息化》期刊2018年05期)

侯宝芹,张秋勉,张平,胡晓赫[8](2018)在《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近一年来了钱塘江原水和湘湖备用水源藻类数量和种类随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钱塘江原水以硅藻为主,7—8月蓝藻处于高峰期,绿藻次之,少见甲藻、隐藻;湘湖原水藻类总数大大超过钱塘江原水,以蓝藻、硅藻为主,绿藻次之,少见裸藻、甲藻、隐藻。钱塘江原水处于中营养到中富营养之间,湘湖备用水源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两者均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LR。湘湖原水氮含量较高,磷含量的升高更容易导致蓝藻水华。为预防蓝藻爆发,建议采用加泥方式,尤其是钱塘江潮汛期。(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裘一鸣,王静雅[9](2017)在《藻类在线监测仪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bbe藻类在线监测仪AOA使用四个激发光源对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在水库水位下降期间监测了藻类突发增殖全过程,通过大最叶绿素a、藻细胞数、四大类藻类更迭变化数据,有效解释了理化指标变化的原因,为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周斌,杨利航,张晓[10](2017)在《基于数值分析的藻类生长监测因子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监测湖州市与太湖入湖口交界断面的10项水质指标,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藻类暴发期和非暴发期各项水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藻类非暴发期,藻类密度与叶绿素a、COD_(Mn)、总磷呈正相关关系,与氮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在藻类暴发期,藻类密度与叶绿素a、COD_(Mn)、p H、DO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氨氮、总氮、氮磷比呈显着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各藻类生长监测因子间的关联性,得出不同时期藻类预警监测应重点关注的监测指标,为太湖流域藻类预警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7年08期)

藻类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水环境的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在水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中的优势及其在河流、湖库、湿地、海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类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徐峻杰,张来荣,冯南京,孙龙生,孙桂尧.罗氏沼虾池塘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与分析[J].科学养鱼.2019

[2].廖芬,李维旭,王洁,田俊良.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9

[3].蒋如东,朱晓良,刘平.藻类监测在高邮湖蓝藻水华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4].贺立燕,宋秀贤,于凡,王凯,宋书群.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暴发特点及其监测防控技术[J].海洋与湖沼.2019

[5].沈莹.浅谈浮游藻类的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J].广东化工.2019

[6].侯宝芹,张秋勉,胡晓赫,张平.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J].城镇供水.2018

[7].王玉,李涛,徐枫.流式细胞仪藻类在线监测系统——架构与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8

[8].侯宝芹,张秋勉,张平,胡晓赫.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J].供水技术.2018

[9].裘一鸣,王静雅.藻类在线监测仪的应用[J].净水技术.2017

[10].周斌,杨利航,张晓.基于数值分析的藻类生长监测因子关联性研究[J].浙江化工.2017

标签:;  ;  ;  ;  

藻类监测论文-徐峻杰,张来荣,冯南京,孙龙生,孙桂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