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物理概念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强化物理概念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李晓兰(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山西朔州036800)

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分析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时常出现错误的判断。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只有强化物理概念教学,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思维本质提升质量

多年物理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着力点和关键点。理解了物理概念,掌握了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运用物理概念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无疑,对提升物理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强化对物理概念的教学。

一、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存在的思维性障碍

概念本身是一种抽象性,并不具有直观性,它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概念的形成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概括和理解而形成的,它是经过头脑加工的一种理性认识。而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定义是对概念内涵的揭示,条件是对概念外延的限制。一旦形成概念或定义,它是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严密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可是,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往往理解不了、学不好,原因何在?就是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遇到了思维性障碍,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过程上升到物理概念,所以也就不可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因为中学生在这个特定的年龄和年级阶段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本人认知能力的局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初入门学习物理概念更显得重要,也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思维方法欠缺。

物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维,同样学习物理概念也离不开思维。尽管在头脑中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是不会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因为思维方法不当,必然会影响物理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正确的思维,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和理解,以防不当的思维造成对物理概念的歧义理解。

3.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表现为思维的倾向性和专注性。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助于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上,消极的思维定势不利于运用到新的物理知识解决好新的物理问题。

4.相关概念的交叉干扰。

物理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常常很难区分相邻或相近的概念,如能量和热量、压强和压力、机械能和内能等概念,这就是相关物理概念干扰的表现。

二、认识并理解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科学思维形成的产物。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一些现象,如天体在运行、车辆在前进、机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尽管这些事物表现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我们撇开它的具体形象,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时,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于是,我们把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来又反映着这一系列具体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叫作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理概念。总之,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概念中的定量,是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在一起的。

众所周知,许多物理概念,如力、质量、速度、温度等,都具有定量的表示,如某个力是一百牛顿,某物体的质量是一千克……然而,也有许多物理概念表面看来是不定量的,实际上,它们也具有定量的含义。如“平衡”的概念,其定量含义是:如果研究对象是质点,则意味着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故其平衡条件为合外力等于零,即F=0。这样,在中学生思维中就可以建立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概念。

3.物理概念所具有的各自的特征。

纵观中学阶段的物理概念,大体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运动、惯性、质量、能量、电场、磁场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很难从其表面定义上获得深入理解。只有随着知识学习的积累和发展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类是反映物质及其性质的,如速度、密度、功率、加速度、电阻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用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它们的定义。

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压强、功、热量。这些概念的特点是: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对于单个物质是毫无意义。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如匀速直线运动、形变、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现象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规律。

三、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学会感知并亲身体验。

感知就是观察事物,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体验,不仅仅是直观,而且要动手实验,或者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体会和感悟。总之,要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另外,通过老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同样会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不论是直接感知还是间接感知,对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概念都是很重要的。

2.理解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在感知的基础上,必须有一个分析、比较、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只有反复思维,才能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掌握事物重要的、本质的特征,也才能正确区分相似的事物,进而得出比较确切的概括性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象思维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感知方式的教学,避免学生因抽象概念的不理解产生厌学的心理。

3.概念的成功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掌握并运用概念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其次是学生的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速度和效率,以此达到巩固、深化、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

学生掌握概念的程度如何,一是看学生是否明确概念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二是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并理解物理的意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三是能否应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简单的物理问题。

四、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做法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并注重大量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辅之以物理实验,让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形成一个较深的印象,这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对、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且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定义,能指出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最后,要通过物理的练习运用,来巩固深化概念。

总之,要教好物理,首要的是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帮助学生理清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训练和启发、点拨的力度,使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标签:;  ;  ;  

强化物理概念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