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搜查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机搜查,警察搜查权,隐私权,伍瑞案
搜查权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19)在《公民隐私与警察搜查权的宪法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房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却不能进。”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早已深刻地揭示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住宅的搜查之所以需要搜查令,不仅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空间,更多的是因为住宅之内储存了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的隐私使得我们独立于社会,独立于他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承载了我们大量的生活工作信息,需求的增多使得手机功能也愈加丰富:出行可以手机打车,消费可以手机付款,银行账单甚至税务信息,都能在手机上轻松查阅。手机使用的广泛,手机性质和功能的丰富、完善,手机中存储的大量信息使得手机已经不能简单地被当作随身物品对待。既然手机如今发挥的功能与住宅相似甚至远比住宅包含更多的信息,那么对于搜查手机时所应遵循的正当程序应当与搜查住宅时所遵循的程序相同或是更为严格,才能更好保护公民隐私权免受国家公权力的肆意侵害。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对此也做出了回应:搜查手机时要申请搜查令。也正因为手机便于携带,极易被警察当作随身携带的物品而任意进行搜查。而公民隐私权在国家公权力面前常常是弱势的,政府强大的公权力如果不遵循正当程序任意行使,极其侵犯个人权利。最高法院一致认为不能对手机进行任意搜查,即便搜查也应获得搜查令的原因也即在此。应当说明的是并非完全禁止对手机的搜查,只是搜查手机应符合正当程序,以防警察权力滥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伍瑞案判决理由的介绍。主要从多数派观点和反对派观点两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判决观点进行评析。第二部分是美国搜查案中法院判决的考量因素。第一方面是搜查令搜查,介绍了搜查令原则和对手机搜查的限制是使警察搜查权正当行使的体现,警察搜查权正当行使,才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同时,更好的追究犯罪。第二方面是附带搜查的范围,将附带搜查的范围和手机搜查进行对比,说明警察进行手机搜查时并不适用戚莫尔规则中的两个方面,即警察未正当行使搜查权。第叁方面是对被逮捕人附带搜查,借罗宾逊案中确立的原则,与手机搜查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警察搜查权行使的不当性。第四方面是纵向比较中法院判决的考量因素。通过将叁个案件中的搜查行为与手机搜查进行对比,表明法院判决的主要考量因素是警察权行使时是否正当。第叁部分是隐私权演变中对警察搜查行为本身的限制。其中,第一方面是对财产权的保护,表明不关注搜查行为本身更易使公民权受到侵犯。第二方面是隐私权保护,通过对卡兹案的介绍,和合法的隐私利益规则的弊端,表明规范警察权正当行使和对其进行合法限制的重要性。第叁方面是对警察搜查行为本身的限制。第四部分是手机搜查中对警察搜查权的宪法约束。其中第一方面介绍手机搜察中隐私信息的保护,从手机的定位功能,信息存储功能和账户功能说明对手机中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表明规范警察搜查权正当行使是关键。第二方面是对警察权搜察权正当行使的宪法约束。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刘德如[2](2014)在《试论武警协助搜查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武警协助搜查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武警部队协助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以隐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犯罪证据的地方、物品、交通工具进行强制性搜寻、检查的资格和权能。虽然国家在《武警法》中赋予了武警部队协助搜查权,但是并没有对如何行使进行具体的规定。本文对武警部队是否具有搜查权、武警协助搜查权行使的条件、任务和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期对武警部队依法行使该项职权提供法律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28期)
王刚[3](2014)在《韩《岁月号特别法》因搜查权争议遇阻》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惊世界的“岁月”号沉船事件已经过去3月有余,但要求继续查明真相并援助受害者遗属的立法工作仍处于停顿状态。《岁月号特别法》虽然历经波折获得多数国会议员联署提出,但关于是否赋予真相调查委员会搜查权的问题成为韩国政争的焦点 获得231名议员联署提出(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4-07-22)
杨迅[4](2013)在《阿富汗乱局难以平息》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富汗外交部11月21日公布的阿美《双边安全协议》草案显示,阿政府同意给予驻阿美军豁免权,但协议草案须经大支尔格会议(大国民会议)批准。路透社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当天表示,阿美《双边安全协议》在明年阿总统大选前不应生效,并承认两国之间缺乏互信,这为安全(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3-11-22)
黄颢波[5](2013)在《高校管理与搜查权冲突问题探讨——以违章电器查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挑战,抱守过去的旧思维,把学生看成简单的被管理者,明显已不合时宜,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人格权,注意管理的行为和方式,遵守法律的规定,依法管理成为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学生宿舍违章电器的治理为例,探讨治理违章电器过程与搜查权的冲突问题和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29期)
邓焯华[6](2012)在《试论预防搜查权的滥用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搜查制度的本质就是司法授权侦查机关干预基本权利,以司法令状的形式来行使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功能。我国现行立法中也存在搜查证制度,但我国的有证搜查制度中搜查主体与搜查批准主体均为侦查机关,因此签发搜查证的程序并不具有司法审查的属性,也无法达到制约搜查权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27期)
万金店[7](2011)在《高校搜查权的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搜查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是高校搜查权的过度行使,则有可能给学生的隐私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针对高校搜查权的现状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要对高校搜查权进行必要的限制,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1年06期)
刘志洪,彭新华[8](2009)在《自侦案件搜查权的法律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搜查获取证据是自侦案件一种常见的侦查手段,但现有搜查制度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搜查权的行使不可避免地超越权力界限。现代法治文明要求改革和完善搜查权运行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09年03期)
刘海鸥[9](2007)在《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警察搜查权的调控——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变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广泛使用,成为保护人民自由权利、限制警察非法搜查的尚方宝剑。但随着恐怖主义、毒品犯罪等的增多,加强警察执法权力,适当限制人民自由,成为联邦最高法院主导性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随之产生了松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美国警察搜查权的影响历程,反映了联邦最高法院在保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做出的不懈努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海鸥[10](2006)在《英国警察拦截与搜查权的发展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的拦截与搜查权,作为英国刑事侦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二十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刑事侦查制度乃至整个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幅度。以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的内容为起点,结合此后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集中论述了拦截与搜查权在行使条件和程序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06年08期)
搜查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武警协助搜查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武警部队协助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以隐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犯罪证据的地方、物品、交通工具进行强制性搜寻、检查的资格和权能。虽然国家在《武警法》中赋予了武警部队协助搜查权,但是并没有对如何行使进行具体的规定。本文对武警部队是否具有搜查权、武警协助搜查权行使的条件、任务和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期对武警部队依法行使该项职权提供法律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搜查权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公民隐私与警察搜查权的宪法约束[D].山东大学.2019
[2].刘德如.试论武警协助搜查权[J].才智.2014
[3].王刚.韩《岁月号特别法》因搜查权争议遇阻[N].法制日报.2014
[4].杨迅.阿富汗乱局难以平息[N].人民日报.2013
[5].黄颢波.高校管理与搜查权冲突问题探讨——以违章电器查没为例[J].才智.2013
[6].邓焯华.试论预防搜查权的滥用现象[J].法制与社会.2012
[7].万金店.高校搜查权的限制[J].煤炭高等教育.2011
[8].刘志洪,彭新华.自侦案件搜查权的法律规制[J].中国检察官.2009
[9].刘海鸥.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警察搜查权的调控——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变为视角[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
[10].刘海鸥.英国警察拦截与搜查权的发展变化[J].河北法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