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效论文-蒋永嘉,肖霞,江礼捷,李聪聪,卞玲

体内药效论文-蒋永嘉,肖霞,江礼捷,李聪聪,卞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内药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苯尼考,鸭疫里默氏杆菌,体内药动药效同步模型,雏鸭

体内药效论文文献综述

蒋永嘉,肖霞,江礼捷,李聪聪,卞玲[1](2019)在《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在鸭中的体内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在鸭中的体内药动药效(PK/PD)同步模型,确定最佳PK/PD参数值,为临床合理使用氟苯尼考,提高疗效,减缓耐药性的产生或富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株r-3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预防突变浓度(MPC)。以7日龄雏鸭为对象,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模型。对感染鸭口服不同剂量氟苯尼考(10mg/kg、30mg/kg、60mg/kg),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雏鸭血清中的氟苯尼考浓度,研究氟苯尼考在感染鸭中的药动学特征。60只感染雏鸭,随机选取6只测定血液、肺脏和肝脏中的载菌量。其余54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口服60、50、40、35、30、20、15、10、0mg/kg氟苯尼考,一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最后一次给药12h后处死雏鸭,测定血液、肺脏和肝脏中的载菌量。利用Inhibitory Effect Imax模型拟合PK/PD参数与抗菌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3株的MIC、MBC、MPC值分别为0.5μg/mL、1μg/mL、1.6μg/mL。通过腹腔注射10~8cfu/mL的菌液感染雏鸭血液、肝脏和肝脏载菌量分别稳定在105cfu/mL、10~7cfu/g和10~7cfu/g,死亡率为20%。药动学结果显示,在10~60mg/kg范围内,氟苯尼考的C_(max),AUC_(0-24)与给药剂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9884和0.9988。将PK/PD参数AUC_(0-24)/MIC分别与血液、脏器中细菌减少量用Inhibitory Effect Imax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相关系数良好,R~2为0.9483、0.9327、0.9341 (血、肝、肺),说明AUC_(0-24)/MIC是最佳PK/PD相关参数。体内药效学研究中,氟苯尼考给药后,细菌减少的log值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现梯度的变化。以不同的器官作为靶组织,氟苯尼考PK/PD参数AUC_(0-24)/MIC与体内药物抗菌效应拟合良好(R~2分别为0.9483、0.9327、0.9341)。在血液中,当AUC_(0-24)/MIC的值分别为14.00、34.29和53.75时,氟苯尼考在体内呈现抑菌、杀菌和清除作用,即鸭疫里默氏杆菌载菌量分别下降0、3和4 Log_(10)cfu/mL;在肝脏中,当AUC_(0-24)/MIC的值分别为10.54、35.07和49.76时,氟苯尼考在体内呈现抑菌、杀菌和清除作用;在肺脏中,当AUC_(0-24)/MIC的值分别为7.64、26.09和37.67时,氟苯尼考在体内呈现抑菌、杀菌和清除作用。[结论]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在鸭中的体内药动药效(PK/PD)同步模型的最佳PK/PD参数值为AUC_(0-24)/MIC,当药物作用于血液和肝脏时,达到抑菌、杀菌和清除作用的PK/PD参数仅较小差异,而药物作用于肝脏时,则差异显着,这可能与靶器官的特异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刘小东,刘晓颖,苏湲淇,谭娇,郑小红[2](2019)在《体内药效学虚拟仿真系统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药理学课程特点和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情况,在药理学传统教学中引入体内药效学虚拟仿真系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理、安全用药等重难点理论知识,高效开展实验教学。该系统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推动了药理学教学改革。(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黄楠,张兵,冯燕,卢亦愚,程东庆[3](2019)在《白及提取物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白及提取物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的药效。[方法]流感病毒A/Sydney/5/97(H3N2),经BALB/C小鼠和鸡胚体内增毒建立鼠肺适应株,测定其流感病毒半数致死剂量(mouse influenza virus median lethal dose,MLD50)。雌性BALB/C小鼠84只,适应性培养后随机分为7组,其中模型组,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达菲组以0.1 MLD50的鼠肺适应株病毒90μL滴鼻感染,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滴鼻。感染后2h,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达菲组分别以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8g/kg·d、4g/kg·d、2g/kg·d)和达菲0.03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DMSO组给予等量DMSO灌胃,灌胃剂量均为200μL/只,1次/d,连续7d。灌胃第1、3、5、7天小鼠摘除眼球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和IFN-β的含量;取肺脏称重并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载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综合评价白及提取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间质性炎症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毒载量不断增加;正常对照组和DMSO组小鼠肺组织中无流感病毒检出,无炎症改变。经白及提取物治疗,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炎症改善、炎性浸润细胞数量下降,高剂量组尤其明显。白及提取物肺指数抑制率最高达35.8%(高剂量组,第7天),达菲组最高可达47.2%。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与达菲组Ct值增加,病毒载量逐渐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感染后第1、3、5、7天,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和达菲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含量均升高,除白及提取物中剂量组第3天外,其余时点白及提取物高、中剂量组与达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后第1~3天,模型组、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和达菲组小鼠血清中IFN-α、IFN-β含量明显升高,到第5~7天又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白及提取物高剂量组和达菲组第1、3、5天IFN-α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剂量组第1、3天IFN-α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及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和达菲组第1、3、5、7天IFN-β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及提取物低剂量组第5天IFN-β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及提取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显着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可能与促进IL-2、INF-α、INF-β生成,进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蔡亚云,吴育,杨水英,缪婧,曹刚[4](2019)在《苍耳亭抑制肝癌HepG2体内外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肿瘤细胞抑制实验及体内抗肿瘤实验,探讨苍耳亭体内外抗人肝癌细胞Hep G2的作用。方法体内通过构建裸鼠肝癌自发转移模型,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苍耳亭低、高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2周,完整剥离肿瘤组织,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并且剥取主要脏器,计算脾指数与胸腺指数;体外通过MTT、Transwell实验初步观察苍耳亭对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苍耳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7.61%和39.57%,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活性(P<0.05,P<0.01),并且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苍耳亭抑制Hep G2细胞增殖效果明显,与空白对照组DMSO比较,16μM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IC50值为29.04μM。同时,Transwell实验显示也能抑制体外癌细胞侵袭。结论苍耳亭体内外对肝癌Hep G2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黄丹丹[5](2019)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应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应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施予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细菌清除率92.9%较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细菌清除率为71.4%显着更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有效缓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致病菌清除率较为理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59期)

李晓宇,向荣凤,冯伟,喻明洁,熊丽荣[6](2019)在《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筛选5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20 mg·d~(-1),20 mg/12 h,40 mg·d~(-1),40 mg/12 h,80 mg·d~(-1),于第1,5天给药后监测胃内24 h pH值,用LC-MS/MS法测定血液中左旋泮托拉唑钠浓度,数据用Win Nonlin6.4软件和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受试者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20 mg·d~(-1),20 mg/12 h,40 mg·d~(-1),40 mg/12 h,80 mg·d~(-1)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2.02±0.41),(2.28±0.43),(4.68±0.95),(4.14±0.75),(7.97±1.71)μg·mL~(-1),AUC_(0-t)分别为(4.23±3.03),(4.35±1.27),(9.93±3.23),(7.08±2.27),(16.93±6.82)μg·h·mL~(-1),T_(1/2)分别为(1.43±0.75),(1.50±0.44),(1.67±0.20),(1.25±0.26),(1.73±0.52)h,T_(max)分别为(0.52±0.04),(0.60±0.32)(0.50±0.00),(0.51±0.03),(0.50±0.01)h;第5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2.21±0.50),(2.29±0.47),(4.61±0.84),(4.61±0.94),(8.01±1.76)μg·mL~(-1),AUC_(0-t)分别为(4.27±2.93),(4.46±1.57),(9.82±3.34),(7.15±1.86),(16.34±6.91)μg·h·mL~(-1),T_(1/2)分别为(1.54±0.76),(1.52±0.43),(1.57±0.22),(1.28±0.30),(1.69±0.33)h,T_(max)分别为(0.50±0.00),(0.52±0.03),(0.51±0.03),(0.51±0.03),(0.50±0.00)h;用药第1天后各组胃内pH>4的时间比例为(39.2±14.1)%,(35.0±17.9)%,(47.0±15.0)%,(58.5±16.8)%,(51.8±8.3)%,用药第5天后各组胃内pH>4的时间比例为(54.6±20.7)%,(63.5±16.8)%,(50.0±9.7)%,(76.5±14.6)%,(58.1±7.6)%。结论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通过5组剂量组药效学参数比较,40 mg/12 h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剂量组,且服用后较安全,建议临床使用剂量40 mg,每天2次。(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磊,沙春洁,余飞,冷广意,邵馨[7](2019)在《醋酸奥曲肽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指标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的LC-MS/MS方法测定大鼠体内奥曲肽浓度,并研究大鼠给药醋酸奥曲肽微球后体内药动学特征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关系。方法:SD大鼠肌肉注射受试药奥曲肽微球及参比药善龙~?奥曲肽微球,以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进行样品前处理,利用SCIEX QTRAP 5500 LC-MS/MS建立了检测50μL血浆中奥曲肽的方法,采用EZRMGH-45K试剂盒检测GH的ELISA方法,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奥曲肽的SPE方法定量下限为0. 025 ng·mL~(-1),线性范围为0. 025~25 ng·mL~(-1),LC-MS/MS方法的提取回收率范围为80. 0%~84. 8%,基质效应范围为72. 7%~82. 9%。受试药与参比药在20 mg·kg~(-1)剂量下,初始释放C_(max)约35 ng·mL~(-1),持续释放浓度为1~5ng·mL~(-1),抑制作用可维持35 d;同时在3 mg·kg~(-1)剂量下,C_(max)和药物持续释放浓度低,抑制作用仅能维持17 d。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利用LC-MS/MS技术灵敏地测定50μL大鼠血浆中奥曲肽浓度的方法。发现大鼠体内药效维持时间与药物突释浓度和维持浓度有一定关系,药效维持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为后期的处方优化及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郭小珍[8](2019)在《1、芒果苷及苷元的体内过程研究 2、基于体内过程的叁消汤降糖药效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工作分两部分:(1)芒果苷及苷元的体内过程研究;(2)基于体内过程的叁消汤降糖药效物质研究。芒果苷是知母等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降血糖等活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其生物利用度很低,仅为1.2%,原因尚不清楚。此外,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芒果苷的代谢物芒果苷元在降糖、降脂等方面的活性明显强于原形成分芒果苷,但苷元的体内过程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芒果苷和苷元的体内代谢、药代动力学、肝首过效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基本阐明了这两种成分的体内过程,为结构改造和药理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叁消汤出自清代《验方新编》,由党参、白术、知母、黄连、黄芩、黄柏等12味中药组成,传统记载具有益气滋阴、清热生津功效,主治消渴之症(现称糖尿病)。本实验室前期在动物上发现叁消汤醇提物的降血糖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提示该复方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药效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包括提取物和动物口服后体内成分数量、结构、含量和比例及体内过程等)。因此,本文采用体内外结合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策略,对叁消汤的两种提取物及动物口服后体内(门静脉血、肝脏、外周血和肾脏)原形和代谢物成分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在阐明两种提取物的药效成分体内外差异的基础上,锁定主要目标成分并配伍进行体内外药理试验,初步明确复方主要有效成分群,并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与药效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深入的成分配伍药理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芒果苷药代动力学、肝首过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大鼠口服芒果苷后门静脉血、肝脏和外周血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现肝首过效应对芒果苷的血药浓度影响较小(16.2%),且芒果苷在肝脏中并不蓄积和代谢。基于这个结果,考察了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另一主要因素,即肠首过效应对芒果苷体内药代动学行为的影响。对比大鼠单独口服芒果苷及联合口服CYP450酶、UGT酶、P-gp转运体抑制剂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对比正常大鼠和肠道菌抑制大鼠中芒果苷的药代动力学发现,通过抑制CYP及UGT代谢酶,P-gp外排转运体或肠道菌,对芒果苷生物利用度的改善非常有限。体外代谢研究发现,芒果苷在肠道菌作用下可生成代谢物芒果苷元,但生成量很少,与其在外周血中的暴露量不高(血药浓度<3 ng/mL)相吻合。这些结果表明,肠道菌、CYP酶、UGT酶及P-gp转运体均不是导致芒果苷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体外细胞温度依赖性实验显示芒果苷的被动扩散较弱,且不存在主动运输。以上研究表明,芒果苷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结构上较大的极性导致了较弱的被动运输和肠吸收。2.芒果苷元吸收、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Q-TOF-MS/MS对大鼠口服芒果苷元后的生物样本(血、尿、粪、胆汁及心、肝、脾、肺、肾)共鉴定出20个代谢物,其代谢途径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甲基化及糖基化等代谢反应,且芒果苷元及其代谢物组织分布广泛(原形及代谢物M10,M11和M12在血、尿、粪、胆汁及心、肝、脾、肺、肾均检测到)。芒果苷元在口服和静脉注射后其II相代谢物(包含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酯化)的暴露量是其原形成分的的10.4和5.1倍,提示芒果苷元在体内有较高比例发生II相结合型代谢。对正常大鼠口服及静脉注射芒果苷元后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测得芒果苷元的生物利用度为30.4%,远远高于芒果苷(1.2%),这与芒果苷元良好的膜渗透性和非P-gp(肠道主要外排转运体)的底物相关。相比于芒果苷,芒果苷元因其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强的降糖降脂活性而具有更好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潜质。3.叁消汤醇提物和水提物成分及大鼠口服后体内成分定性研究鉴于前期发现叁消汤醇提物降血糖活性显着优于叁消汤水提物,本文先从体内外定性分析的角度寻找两种提取物的成分差异。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在对生物碱、黄酮、皂苷、叁萜等几类主要成分质谱裂解规律解析归纳的基础上,分析鉴定叁消汤醇提物和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体内(门静脉血、肝脏、外周血和肾脏)的原形和代谢物成分。从叁消汤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共分析鉴定出59个成分,主要为16个生物碱,27个黄酮,6个皂苷,以及10个其他类别化合物等。醇提物给药后,只有24个原形成分在大鼠口服后的生物样本中检测到:门静脉血中有19个,包括4个生物碱(Mangnoflorine,Berberine,Berberrubine,Phellodendrine),11个黄酮(Baicalein,Wogonin,Chrysin,Oroxylin A等),1个皂苷(Timosaponin A3)及3个其他成分;肝脏中有17个,包括6个生物碱(Berberine和Berberrubine等),10个黄酮(Baicalin、Baicalein、Wogonin及Oroxylin A等)和1个皂苷(Timosaponin A3);外周血中有10个成分,包括1个生物碱(Mangnoflorine),及9个黄酮(Baicalin,Baicalein,Oroxyloside,OroxylinA,Wogonin等);肾脏有7个(为Baicalin,Baicalein等黄酮成分)。除了原形成分,还有25个代谢物在大鼠口服叁消汤醇提物后的生物样本中检测到,其中有23、7,20和1个代谢物分别在门静脉血、肝脏、外周血和肾脏中检测到,主要是被吸收进入体内的黄酮类(如Baicalin和Baicalin)和生物碱(如Berberine)类代谢物,且主要为二相代谢物。黄酮类成分主要发生羟基化、甲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生物碱成分主要发生脱甲基化、氢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上述结果表明,叁消汤醇提物中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主要为Baicalin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以Berberine为代表的生物碱类成分和Timosaponin A3为代表的皂苷类成分,体内代谢物主要由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产生,提示这叁类成分可能是叁消汤醇提物的主要药效物质。定性对比叁消汤醇提物和水提物,并未发现所含化学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原形及代谢物成分有显着差别。可见,仅从定性的角度难以推断醇提物的降糖作用优于水提物的原因。4.叁消汤醇提物和水提物成分定量分析及大鼠口服后体内过程定量研究在醇提物定量测定的18种成分中,发现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来自黄柏黄连中的Berberine(按1计),其余含量为黄芩的Baicalin(0.57)、Baicalein(0.12)和Wogonoside(0.05),以及知母的Timosapinin A3(0.07),其他成分的含量均低于Berberine的5%。受体内分析定量限的影响,只能对大鼠口服叁消汤醇提物后体内的15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静脉血和外周血中暴露量最高的为以Baicalin(1)和Wogonoside(0.44)为代表的黄芩黄酮成分;糖尿病靶器官肝脏中暴露量最高的则是皂苷Timosaponin A3(1.00),其余成分为黄酮苷元(Wogonin(0.56),Baicalein(0.36),OroxylinA(0.41)和生物碱Berberine(0.36)及代谢物Thalifendine(0.43);在糖尿病肾病靶器官暴露量前叁位则是黄酮苷元Wogonin(1),Baicalein(0.48),Oroxylin A(0.50)。考虑到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是综合性代谢疾病,可能具有多种作用靶点,所以循环系统和靶器官中具有高暴露量的成分都应该考虑。对比叁消汤醇提物与水提物中的成分和排序含量,发现醇提物中Berberine Baicalein和Timosaponin A3的含量高于水提物,Baicalin含量虽低于水提物,但排序位于第2(Berberine第1)。体内定量结果表明,大鼠口服醇提物后部分成分在体内的暴露量显着高于口服水提物,包括(1)门静脉血中Baicalin的暴露量为水提物的1.7倍(p<0.05);(2)肝脏中Berberine及叁个代谢物Berberrubine,Thalifendine,Colubamine的暴露量为水提物的3.4(p<0.01),2.4(p<0.05),3.2(p<0.001)和5.4(p<0.01)倍,Baicalein的肝暴露量为水提物的2.6倍(p<0.05);肝脏暴露量最高的Timosaponin A3为水提物的1.8倍(p<0.01);(3)外周血中Oroxyloside中的暴露量为水提物的86倍(p<0.001)。上述体内外定量分析提示Timosaponin A3,Baicalin,Baicalein,Oroxyloside和Berberine及代谢物成分可能是造成醇提物降糖药效显着优于水提物的差异成分。综合上述体内外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黄酮成分Baicalin,生物碱成分Berberine和皂苷成分Timosaponin A3可能是叁消汤醇提物中最关键的药效成分群,考虑作为降血糖及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筛选和机制研究的主要目标成分。5.叁消汤有效成分及配伍降血糖、抗糖尿病肾病药效和代谢组学研究根据上述研究,选择叁消汤的黄酮类成分Baicalin,生物碱成分Berberine和皂苷成分Sarsasapogenin配伍(我们前期发现Timosaponin A3单体及配伍都具有明显的肝毒性,而用其苷元Sarsasapogenin代替,毒性基本消除,配伍降糖活性保留),采用ICR小鼠和db/db小鼠两种动物模型考察其降糖和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结果表明,这叁种成分配伍可显着降低ICR小鼠OGTT试验的AUC(p<0.05);可显着降低在db/db小鼠给药后第2、4、7、8、9和10周空腹血糖水平(p<0.05,0.01);给药后第4、5、8、9和10周的非空腹血糖水平也显着下降(p<0.05,0.01);可显着降低db/db小鼠OGTT试验的AUC(p<0.01)。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第11周,小鼠24小时内尿液体积和微量白蛋白均显着下降(p<0.05),提示叁种成分配伍缓解了糖尿病肾病动物的肾功能损伤。我们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db/db小鼠口服BBS-2后体内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PLS-D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中的S-plot图共找到14个差异性代谢物,并对差异性代谢物在各组的峰面积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性代谢物在给药后均向正常水平回调。在Metaboanalyst和KEGG等数据库中搜寻查找差异性代谢物所对应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与这些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为苯丙氨酸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叁消汤有效成分的降糖及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高焕[9](2019)在《基于体内消化、吸收过程探讨桂枝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桂枝汤源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使其开篇第一方,主要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五味饮片组成,具有发表解肌、调和营卫的功效。中药口服后的药效物质基础源于入血成分中,故本研究基于体内消化、吸收过程以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桂枝汤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1利用HPLC-MS/MS建立桂枝汤、大鼠给药桂枝汤后血清样品以及大鼠肠道内容物中桂枝汤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2探讨大鼠口服及静注给药桂枝汤后主要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比较原型成分和代谢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的差异;3建立大鼠离体肠道非翻转模型,模拟胃肠道功能,探讨胃肠道不同部位对桂枝汤主要成分的吸收和转化作用;4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后诱导其发热,灌胃给药桂枝汤后对其肛温进行测定,考察不同剂量桂枝汤的解热作用;5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将桂枝汤分为原型成分和入血成分,分别预测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发热和胃肠道炎症),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获取成分和疾病共同相关的靶点。利用IPA软件对成分与疾病共同相关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桂枝汤治疗以上两种疾病的核心成分与靶点,从而探讨桂枝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异病同治的机制。结果:1利用HPLC-MS/MS建立了桂枝汤10个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以及大鼠给药桂枝汤后血清中14个成分(含5个代谢物)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利用HPLCMS/MS建立了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12个成分的测定方法。上述方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好。2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桂枝汤经口服给药后各成分的AUC0-∞和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显示出一级动力学特征。肉桂酸和6-姜酚脂溶性强,以原型的形式被直接吸收进入体内,具有较高的Fabs。而对于水溶性较强的苷类成分,如甘草苷、甘草酸等,其代谢物可被充分的吸收进入体内,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大鼠静注给药桂枝汤后血中原型成分的血药浓度值明显高于代谢物的值;桂枝汤口服给药后大多数原型成分受到肠道菌群及酶的作用,使其在体内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被吸收和利用。3离体肠道非翻转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主要成分在小肠上端(十二指肠)和结肠部位吸收率和透过率较好,提示其是桂枝汤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各成分在盲肠中的转化率较高,提示其是药物发生代谢的主要场所。4药效评价结果表明大鼠注射酵母后体温持续升高。随着给药剂量增加,大鼠升温变缓。高、中剂量组具有显着的解热作用,P<0.05。5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桂枝汤中与发热疾病相关的成分有10个,分别来自5味饮片的入血成分(多为代谢物),而与胃肠炎症疾病相关的成分有17个,全部源于生姜中的原型成分。提示,桂枝汤中原型成分和体内代谢成分发挥的药效作用不同。通路结果表明,桂枝汤原型成分和入血成分是作用于相同通路上的不同疾病相关靶点而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结论:中药口服后经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药物发挥药效作用的关键步骤,所以中药“真正”的药效成分应该存在于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成分中,包括方剂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口服后桂枝汤成分受到肠道消化的影响,使其进入体内的物质形式发生改变,多以代谢物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和利用,提示该过程可能影响桂枝汤的药效作用。因此,研究药物原型及代谢物在体内的生物过程有助于寻找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姚荣妹,毛鑫,曲天歌,包蕾,韩冰[10](2019)在《小儿热速清糖浆防治手足口病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全球普遍高发,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因此,研发高效的抗HFMD相关肠道病毒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细胞和小动物感染模型评价了小儿热速清糖浆(RSQ)对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致病能力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中,小儿热速清糖浆设计66ml/(kg·d~(-1))、33ml/(kg·d~(-1))、16.5ml/(kg·d~(-1))叁个剂量组,分别对EV-A71 H株感染的BALB/c乳鼠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观察乳鼠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死亡数、动物死亡率、死亡保护率以及生命延长率。体外实验中,采用CPE法观察小儿热速清糖浆对EV-A71 H株、EV-A71 BrCr株、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ox)B_3株、Cox B_4株、Cox B_5株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结果显示,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小儿热速清糖浆后,中、小剂量组乳鼠的感染程度积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并可以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大剂量组未表现出明显的药效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小儿热速清糖浆对EV-A71 H株、Cox B_5株、EV-A71 BrCr株及Cox B_3株所致RD或Hep-2细胞病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治疗指数分别为5.77、5.01、3.98、2.30。以上结果表明,小儿热速清糖浆对EV-A71 H株感染的手足口病乳鼠模型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体外对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A71 H株、EV-A71 BrCr株、Cox B_3及Cox B_5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体内药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药理学课程特点和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情况,在药理学传统教学中引入体内药效学虚拟仿真系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理、安全用药等重难点理论知识,高效开展实验教学。该系统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推动了药理学教学改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内药效论文参考文献

[1].蒋永嘉,肖霞,江礼捷,李聪聪,卞玲.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在鸭中的体内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2].刘小东,刘晓颖,苏湲淇,谭娇,郑小红.体内药效学虚拟仿真系统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

[3].黄楠,张兵,冯燕,卢亦愚,程东庆.白及提取物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蔡亚云,吴育,杨水英,缪婧,曹刚.苍耳亭抑制肝癌HepG2体内外药效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黄丹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应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李晓宇,向荣凤,冯伟,喻明洁,熊丽荣.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7].王磊,沙春洁,余飞,冷广意,邵馨.醋酸奥曲肽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指标评价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9

[8].郭小珍.1、芒果苷及苷元的体内过程研究2、基于体内过程的叁消汤降糖药效物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9].高焕.基于体内消化、吸收过程探讨桂枝汤的药效物质基础[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

[10].姚荣妹,毛鑫,曲天歌,包蕾,韩冰.小儿热速清糖浆防治手足口病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J].病毒学报.2019

标签:;  ;  ;  ;  

体内药效论文-蒋永嘉,肖霞,江礼捷,李聪聪,卞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