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艳君(吉林四平市第二卫生院136001)

【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251-02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前者主要以处理原发病为主1。渗出液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结核,肿瘤,炎症,以单侧多见,临床常予以抽液治疗辅助原发病的治疗2,传统的抽液是多次行胸膜腔穿刺,现在应用较多的则是胸腔内置细管引流.我科自2009年亦开始应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组即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例来源于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8至84岁,平均63岁;对照组即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则是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的住院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岁至76岁,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片或胸部CT,胸部B超检查确诊为单侧胸腔积液,中到大量,且无分隔或包裹.观察组结核性24例,恶性23例,炎性1例,肝性1例,对照组结核性的26例,恶性22例,炎性2例.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观察组:⑴单腔ARROW中心静脉导管无菌套盒:导管14G,20cm,穿刺针,J型金属导丝,扩皮针.⑵胸腔穿刺包,引流袋,各一个.⑶一次性橡胶手套,3M无菌敷贴,止血带,消毒物品,局麻药利多卡因,注射器等.

2.2方法

穿刺前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及配合.B超定位穿刺点.病人取反坐位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连接有注射器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垂直穿刺入胸膜腔,回抽见液体后停止进针,导入J型引导钢丝,拔出穿刺针,用扩皮针扩皮后退出,沿引导钢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6~14cm,退出引导钢丝,消毒穿刺部位,无菌敷贴覆盖,以止血带皮管连接引流袋.J型钢丝洗净消毒保留。

可留取胸水送检或注入药物。视病人情况决定每日引流量后关闭调节夹,初次引流不超过600mL,以后每日引流量不超过1000mL。根据积液量情况决定持续或间歇引流。若积液量少了,可让病人变换体位以引流殆尽。若引流不通畅,可试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或用消毒的J型导丝插入通畅导管。所有病人均采取相应的抗感染,对症治疗。

2.3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析以配对资料t检验;率的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症状缓解指病人入院

时的胸痛,胸闷等症状缓解,观察组1~5d,平均2.52±1.13d,对照组3~14d,平均10.49±1.56d。胸水消失以经胸部X线或B超确定胸腔无积液,或者极少量积液无法抽出或引流出为标准,观察组3~7d,平均4.48±1.21d。对照组7~21d,平均13.35±1.07d.t检验。

表1临床疗效比较

3.2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观察组皮下渗液1例,无胸膜反应,创伤性气胸1例,3例遗留有轻度的胸膜增厚。对照组皮下渗液2例,胸膜反应3例,创伤性气胸2例,13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X2检验。

表2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粗硅胶管或橡皮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较多,因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局部疼痛轻3。因此,临床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也日益增多,与传统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优点明显.但对于漏出液的辅助诊断,包裹性积液或生存期较短的晚期肿瘤患者1,高龄虚弱患者仍需采用传统胸穿。

常规胸腔穿刺需多次反复穿刺,反复刺激胸膜易引起出血,胸膜反应;穿刺针进入胸膜腔抽液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或移动体位时易损伤出现气胸,出血而给病人带来痛苦,反复刺激胸膜带来的胸膜增厚的高发生率使病程延长,痛苦增加,费用增加。若胸水减少至少量时则B超定位亦难以抽出。过程中反复的胸腔B超定位检查及穿刺又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易于掌握,仅需一次穿刺,刺激胸膜少。以软管置入胸腔,不易损伤,安全可靠,很少出现并发症。软管的组织相容性好,不易刺激胸膜遗留胸膜增厚(P<0.01),对病人的远期预后较好。少量胸水亦可通过变换体位尽量排出,且可胸腔内长期置管,便于排液及胸腔内注药;病人自己可控制调节开关,导管柔软,置于胸壁,病人活动方便.通过以上对比观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于胸水吸收,临床症状的缓解及住院天数均优于传统治疗方法(P<0.05),也就使住院费用减少,最大程度的利于患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  ;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