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方法之一,研究性教学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与欲望。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希望对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所谓的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能够将共同讨论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解决,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大胆开阔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教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有效学习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学丰富完善教学课堂结构,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数学科学的思维逻辑性较强,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讲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应充当指明灯的作用,正确引导小学生接受数学,学习数学,爱上数学,在教师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进行“数乘运算”教学的时候,小学生对乘法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巩固教学,加强学生对“加减乘数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报数,当老师说到2的倍数的数字的时候,学生应报数并拍手,不是2的倍数的数字,仅报数。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主动学习数学,并了解倍数的概念,通过2的倍数,教师还可以进行3的倍数、4的倍数等教学,举一反三,起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的时候,小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巩固教学,加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张开双臂,此时我们的升高与双臂张开距离的比例就是1∶1,脚底的长度和身高的比例大约为1∶7,学生通过测量可以证实这两句话成立。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研究材料,采取正确的研究方式与方法。首先,研究材料的确定。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选择研究材料时就需要关注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材料自身的趣味性、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以便于学生合理地应用这些材料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上文的案例中,至少需要钟表、纸、笔、代表小明的一个玩具人等。其次,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式。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确定研究方式时需要注意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思维习惯与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实践,培养意识

有学者曾经把我国的青少年学生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的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要比这些国家的学生强得多。但是,在动手这一方面则比人家落后不少。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实践运用这方面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认位置”这一内容时,为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设计了“实践运用”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思”(思维创造)和“做”(动手实践)融合于一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拓展延伸”的设计,培养学生“学是为了用”的数学意识。

4、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课堂教学不是唯一进行研究学习的途径。在学生的生活中存在许多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事物,学生需要去实践和体验才能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深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主动观察、分析、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揭示生活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了“一天的时间”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案例中的情境转移到爸爸妈妈的身上,计算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上班时间,了解他们上班的路上需要花多长时间,最晚在哪一个时刻出发才不会迟到,等等。将数学知识引入实践生活,使得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思考生活问题的习惯,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内化为数学能力。

5、重视协作,提高参与

就学生学习而言,彼此影响也很重要。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表现如何,是深受其他学生的影响的。课堂上,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积极,那么,有了这部分学生的带动,其他学生也会深受感染,从而逐渐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彼此之间的影响作用。对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的。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强化学生彼此之间的协助学习。在学习新知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既可以让学生自我获取,又可以让他们研究交流。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展开思考;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实现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大家都能得到来自同学的目光关注、掌声鼓励,而这正是很多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拓展他们的思维路径,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习惯,使得小学生敢于探究问题,乐于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出具有挑战性与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知识,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史秀杰.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76.

[2]朱粉梅.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55.

标签:;  ;  ;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