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觉神经元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葱蝇,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克隆,组织表达模式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圆[1](2019)在《葱蝇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葱蝇Delia antiqua Megien(双翅目:花蝇科)是为害葱属植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中国以及北半球许多地区均有发生。目前,对葱蝇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不仅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且对会环境造成污染。昆虫具有发达的嗅觉系统,能够感知信息素和多种植物挥发物。目前,在多种昆虫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和植物挥发物进行监测和防治,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是昆虫体内存在的一种重要嗅觉功能蛋白,在昆虫感受信息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昆虫SNMPs功能对于开发信息素介导的害虫治理手段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葱蝇Delia antiqua为研究对象,克隆得到了DantSNMP1的开放阅读框,并分析了该基因的系统进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DantSNMP1、DantSNMP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对DantSNMP1在触角中的分布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及RACE技术,克隆获得葱蝇SNMP1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命名为DantSNMP1,并提交至GenBank获得登陆号MK541687。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608 bp,共编码535个氨基酸,推测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60.2 KD,等电点为5.39。通过对其跨膜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antSNMP1具有CD36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即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区域,且在胞外环区域含有六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DantSNMP1属于SNMP1亚类,且与双翅目昆虫的SNMP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65%-78%)。2.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对DantSNMP1和DantSNMP2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antSNMP1是触角特异性的,且在雄性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雌性,推测其具有嗅觉功能;而DantSNMP2在触角,足和翅中均有表达,且在雄性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雌性,而在足和翅中的表达量在雌、雄个体中差异不显着,推测其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3.构建原核表达载体DantSNMP1-pET-28a(+),将其导入大肠杆菌Rosetta细胞,经过诱导获得44 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使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具有良好免疫活性(效价:1000×2^10)的多克隆抗体。4.利用已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DantSNMP1在触角的分布进行免疫荧光定位研究,结果表明DantSNMP1在性信息素敏感的毛形感器表达,推测DantSNMP1在葱蝇体内具有检测性信息素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凌霄[2](2017)在《葱地种蝇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2的鉴定与组织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又称“葱蝇”,是我国重要的根蛆类地下害虫,幼虫俗称“蒜蛆”,与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幼虫相似,但虫体较大。幼虫钻蛀为害,取食寄主植物地下部分,造成根部腐烂,发生严重时可将寄主植物地下部分蛀空,导致植株死亡。由于葱蝇在地下为害作物根部,防治困难,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昆虫通过灵敏的嗅觉来感知同种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利用昆虫的嗅觉功能防治害虫已在多种昆虫上得到实践。嗅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是在昆虫嗅觉器官中分布的嗅觉功能蛋白,与哺乳动物CD36蛋白家族同源,在氮端和碳端分别包含一个跨膜区域。本研究通过分析葱蝇转录组,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了一个SNMP基因开放阅读框,并通过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葱蝇SNMP2基因克隆。分析葱蝇转录组获得4个来自SNMP2基因的序列片段。根据这些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了一段约1000bp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1192 bp,包含葱蝇SNMP2开放阅读框的5’端序列,但缺失3’端。为获得完整的葱蝇SNMP2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RACE方法扩增葱蝇SNMP2基因的3'端序列,获得一个775 bp的片段。将两个片段进行拼接,最终获得葱蝇SNMP2(DantSNMP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DantSNMP2开放阅读框由1551个碱基组成,翻译成的蛋白包括5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8.22 kD,理论等电点为8.51。2.DantSNMP2序列分析。通过软件分析DantSNMP2亲水性,结果表明DantSNMP2包含两个疏水性区域和一个亲水性环状结构,证实Dant SNMP2为双跨膜蛋白。选取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SNMP1和SNMP2、致乏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SNMP1和SNMP2与DantSNMP2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来自3个不同种昆虫的5个SNMPs均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推测这些半胱氨酸残基参与3个二硫键形成,能够稳定DantSNMP2的空间结构。将DantSNMP2与36条其他昆虫SNM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昆虫SNMPs分为SNMP1和SNMP2两个家族,DantSNMP2与其他双翅目昆虫的SNMP2聚为一支,与鳞翅目昆虫SNMP2亲缘关系较远。3.DantSNMP2的组织分布。通过RT-PCR研究DantSNMP2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以及幼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ant SNMP2在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均有表达;在雌、雄成虫的表达模式相同,均在触角和足上表达,在头、胸、腹、翅上未检测到表达。双翅目昆虫的嗅觉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上,另外在足上也有分布。DantSNMP2的组织分布情况与嗅觉感器分布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刘璐[3](2016)在《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及感觉神经元膜蛋白CpomSNMP2基因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果树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该虫以幼虫钻蛀果实为害,寄主包括苹果、梨、沙果等。苹果蠹蛾已经对我国新疆和甘肃的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并在逐年向东扩散,威胁我国中东部优质水果生产区。因此,开展苹果蠧蛾的预警监测,开展防治技术研究,对保护我国中东部优质水果生产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该研究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天水市设置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苹果蠹蛾发生情况,有助于了解苹果蠹蛾发生动态,为苹果蠹蛾向东扩散提供预警;同时,从分子水平了解苹果蠹蛾嗅觉功能,将为利用嗅觉功能治理苹果蠹蛾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监测时间为2015年4月至10月,监测点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和天水市共叁个果园。统计诱捕器中苹果蠹蛾虫口数目,结果表明天水市花牛村监测点未发现苹果蠹蛾;而兰州秀川新村和青白石的监测点发现并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综上所述,苹果蠹蛾尚未扩散到天水地区,但虫口数的逐年上升也表明防治工作依然严峻。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s)是在昆虫触角中大量分布的嗅觉功能蛋白,在昆虫感知性信息素和普通气味分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已报到的苹果蠹蛾转录组,获得了一个嗅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nt,ORF)。根据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后经PCR扩增获得神经元膜蛋白2(CpomSNMP2,GenBank登录号KU302714),该基因ORF全长为1575bp,编码蛋白包含524个氨基酸残基。CpomSNMP2含有2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细胞外环状结构;6个位于细胞外环结构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能够形成3个二硫键。昆虫SNMPs蛋白分为SNMP1和SNMP2两个亚族,系统发育研究表明,CpomSNMP2与鳞翅目SNMP2聚为一支。经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经背部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满足组织定位实验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熊梅,王小云,朱芬[4](2014)在《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昆虫嗅觉相关蛋白中的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本文从其生理生化性质、组织和时空表达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叙述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熊梅,王小云,朱芬[5](2014)在《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昆虫嗅觉相关蛋白中的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本文从其生理生化性质、组织和时空表达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叙述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第十卷)》期刊2014-12-06)
刘程程[6](2013)在《甜菜夜蛾嗅觉受体和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定位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化学通讯来调节,嗅觉是昆虫主要的行为反应模式,通过位于嗅觉组织表面的各类嗅觉感受器,昆虫能够感受到环境中大量的气味信息,产生相应的生理或行为反应,如寻找寄主植物、交配产卵、躲避危险等。昆虫特别是蛾类昆虫两性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种特异性,根据这一特性设计的性引诱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种群监测和害虫防治的实践中。目前发展的害虫引诱剂有诸多缺点,如结构不稳定、通常只能引诱雄虫等,这对于多次交配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对害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表明在昆虫外周感受器中有多种蛋白参与了嗅觉识别的过程,如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grading enzyme, ODEs).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Ionotropic receptors,IRs)、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等,在鳞翅目中对于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OR及SNMP的研究较少。OR位于感觉神经树突膜上,外界的气味信号在这里转化为电信号,而SNMP可能在外界气味分子顺利到达进而激活气味受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寻找寄主植物及雌雄个体间的交流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克隆了甜菜夜蛾雄虫识别雌虫性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受体基因(OR6,OR11,OR13,OR16),通过体外表达和电生理记录研究了这些受体的功能;克隆和鉴定了2个在甜菜夜蛾寻找寄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气味受体基因(OR3,OR18):克隆了2个SNMP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感器定位研究,探讨了SNMP在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甜菜夜蛾性信息素受体基因的鉴定、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在甜菜夜蛾触角中获得4个性信息素受体(PR)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获得全长,并登录到GenBank,基因名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SexiOR6(KC299916)、SexiOR11(KC299917)、SexiOR13(KC299918)和SexiOR16(KC299919)。进化树分析表明,这4个PR与已经报道的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受体聚类到一个亚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表达水平的测定,发现这4个PR都在触角中高表达,其中SexiOR6、SexiOR13和sexiOR16主要在雄虫触角中高表达,这与雄虫利用这些受体感受雌虫性信息素的功能相一致;SexiOR11在雌雄虫触角中均高表达;另外,4个基因在其它的嗅觉组织(如下唇须和喙)中也有微量表达。PR的这种表达模式与昆虫行为反应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比较这4个PR在触角中的表达量发现,在雄虫触角中SexiOR6(?)勺表达量最高,约为其它3个PR的10倍左右,这与其它近缘种的几种性信息素受体的表达量差异不一致,可能缘于昆虫种间的差异。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s)分别对4个PR和Orco基因进行共表达,并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系统测定PR/Orco对性信息素组分的反应,结果显示,SexiOR13和SexiOR16对甜菜夜蛾的性信息素都有反应。比较而言,SexiOR13对Z9,E12-14:OAc和Z9-14:OAc的反应最大,但对Z9,E12-14:OAc的灵敏度(EC50=3.158×10-6M)是Z9-14:OAc(EC50=1.203×10-5M)的4倍左右。而SexiOR16对Z9-14:OH的反应最大,灵敏度很高(EC50=9.690×10-7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性信息素感受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2甜菜夜蛾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功能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甜菜夜蛾触角中获得2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片段,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全长cDNA.2个基因名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SexiOR3(JF747606)和SexiOR18(JN873314).进化分析发现,这2个OR属于庞大的普通气味受体亚家族。qPCR测定发现,2个普通气味受体主要在触角中表达,但不同于性信息素受体的是,它们在雌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雄虫触角。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定位了这2个基因以及Orco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的表达,发现SexiOR3主要在短毛形感器下表达,长毛形感器下少量表达而在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下没有表达;SexiOR18主要在毛形感器(包括长毛形感器和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下表达,而在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下不表达;SexiOrco基因的表达比较广泛,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下都有表达,但在栓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中没有表达。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异源表达SexiOR3和SexiOR18,然后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系统测定了3个OR对62种植物气味的反应。结果表明,SexiOR3仅对E-β-法尼烯、法尼醇、橙花叔醇、香叶醇和己酸壬酯有明显的反应,其中对E-β-法尼烯的反应最强,EC50=3.599×10-7M。进一步筛选发现苯乙醛能显着抑制SexiOR3对E-β-法尼烯的反应,且在高浓度时抑制作用更强,而对其它几种能引起SexiOR3反应的化合物没有抑制作用,推测苯乙醛是SexiOR3识别E-β-法尼烯的抑制剂。SexiOR18对所测定的普通气味均无反应,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甜菜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水平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甜菜夜蛾触角中获得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基因名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SexiSNMP1(JX469106)和SexiSNMP2(JX469107).将2个SNMP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两者分别属于SNMP1和SNMP2亚组,两者间的氨基酸相似度仅29%。qPCR测定发现,SexiSNMP1在成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SexiSNMP2除在成虫触角中高表达外,在喙和下唇须等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2个SexiSNMP相比较,在雄虫触角中SexiSNMP2的表达量显着高于SexiSNMP1,而在雌虫触角中两者没有差异。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定位了这2个基因在雌雄触角中的感器分布,结果显示,SexiSNMP1和SexiSNMP2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下都有表达,暗示这2个基因不仅参与感受性信息素而且还参与普通气味的识别。综上所述,本文首次从甜菜夜蛾的触角中克隆了6个气味受体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测定了这些基因的表达特征,并初步研究了这些基因在性信息素组分及62种普通气味感受中的功能。研究结果为明确甜菜夜蛾的气味感受机制,以及开发新型、高效的害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胡颖颖[7](2013)在《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SNMP)位于感觉神经元上,在昆虫嗅觉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明确SNMP在嗅觉形成中的分子功能,本文以中华蜜蜂Apiscerana cerana为研究对象,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中华蜜蜂工蜂触角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全长,分析了该基因的系统进化,研究了该基因在中华蜜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对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在触角中分布进行了免疫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RACE方法扩增出SNMP基因cDNA全长,根据全长序列ORF,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563bp,共编码520个氨基酸,推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58.02kD,等电点为5.83。并用Tmap软件对其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属于双跨膜蛋白,具有膜蛋白的典型特征。该蛋白命名为AccSNMP1,并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为KC012595。2、对AccSNMP1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AccSNMP1与不同种类昆虫SNMP基因同源性差别较大。中华蜜蜂AccSNMP1与已知同为膜翅目的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及熊蜂属熊蜂Bombus impatiens的SNMP基因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0%以上,在进化地位上也最近;而与鳞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SNMP的氨基酸序列则有多个氨基酸的不同,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50%-65%的一致性,与鞘翅目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SNMP序列的一致性仅达22.7%,在进化关系上亦较远。选取了多种昆虫的SNMP,根据其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和熊蜂的遗传距离最近,与其他昆虫关系较远。由此说明,该基因除了具有相对保守性,基因的基本分子功能相同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异,预示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的功能可能会有所差异。3、对AccSNMP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AccSNMP1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AccSNMP1在中华蜜蜂工蜂成蜂的大部分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触角中表达量最高,在足中表达量较高,与胸、腹、头(去除触角和喙)、喙中表达量相比差异显着(P<0.05)。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为:触角>足>胸>喙>头(去除触角和喙)>腹。4、构建了中华蜜蜂AccSNM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AccSNMP1,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经过IPTG诱导获得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后,得到预期分子量的蛋白条带,经质谱鉴定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蛋白即为中华蜜蜂AccSNMP1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的重组蛋白。5、对中华蜜蜂AccSNMP1进行了组织免疫定位研究。利用获得的中华蜜蜂AccSNMP1原核表达产物,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Alexa Fluor488标记的山羊抗兔IgG(H+L)抗体为二抗做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在触角的毛状感器上发现了AccSNMP1的大量表达。由此说明AccSNMP1可能是参与中华蜜蜂触角嗅觉识别的重要功能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5-01)
胡颖颖,徐书法,李薇,Abebe,Jenberie,WUBIE,国占宝[8](2013)在《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嗅觉形成中重要功能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为KC012595,命名为AccSNMP1。序列分析表明,该编码区开放阅读框长1563bp,编码520个氨基酸,推测的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8.02kD和5.83。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蜜蜂AccSNMP1与其他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同源性差异很大,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SNMP基因一致性达99.2%,与熊蜂Bombus impatiens SNMP基因一致性达90.9%,而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SNMP基因一致性仅为22.7%。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遗传距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AccSNMP1在触角中表达量最高,在足中表达量较高,与胸、腹、头(去除触角和喙)、喙中表达量相比差异显着(P<0.05)。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AccSNMP1,经IPTG诱导,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cSNMP1在中华蜜蜂体内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罗梅浩,蔡永萍,赵艳艳,王甜甜,郭线茹[9](2012)在《烟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组织特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触角中扩增得到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HassSNMP(GenBank登录号:EU580138)。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658bp,其中ORF长1572bp,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59.2 kDa,等电点为6.54。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烟夜蛾与其它昆虫的SNMP基因推导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显示,SNMP在烟夜蛾触角、头(去掉触角)、喙和足中表达,其中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雌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着,在喙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翅、胸和腹中没有表达;此外,该基因在成虫、十日龄蛹以及卵中也有表达,其中在卵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幼虫、一日龄蛹、四日龄蛹和七日龄蛹中没有表达。该研究结果说明烟夜蛾SNMP是非触角特异性表达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程程,刘杨,王桂荣[10](2012)在《甜菜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1和SNMP2的克隆和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系统在昆虫的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它通过多种蛋白的参与调控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过程。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是一类在昆虫中特异表达的膜蛋白,属于CD36受体家族,它可能在性信息素的识别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甜菜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xiSNMP1和SexiSNMP2基因,SexiSNMP1基因全长1575bp,编码525个氨基酸;SexiS-NMP2基因全长1563bp,编码521个氨基酸。qRT-PCR结果表明,SexiSNMP1在触角中特异表达,SexiSNMP2在多个组织中有表达,但以触角表达量为最高;SexiSNMP2在触角中表达量高于SexiSNMP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这两个SNMP基因主要在毛型(包括长毛型和短毛型)和锥型感器中表达,而在腔锥型和刺型感器中没有表达,推测这两个SNMP在化学感受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可能都与性信息素和普通气味的识别以及运输过程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4)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又称“葱蝇”,是我国重要的根蛆类地下害虫,幼虫俗称“蒜蛆”,与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幼虫相似,但虫体较大。幼虫钻蛀为害,取食寄主植物地下部分,造成根部腐烂,发生严重时可将寄主植物地下部分蛀空,导致植株死亡。由于葱蝇在地下为害作物根部,防治困难,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昆虫通过灵敏的嗅觉来感知同种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利用昆虫的嗅觉功能防治害虫已在多种昆虫上得到实践。嗅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是在昆虫嗅觉器官中分布的嗅觉功能蛋白,与哺乳动物CD36蛋白家族同源,在氮端和碳端分别包含一个跨膜区域。本研究通过分析葱蝇转录组,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了一个SNMP基因开放阅读框,并通过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葱蝇SNMP2基因克隆。分析葱蝇转录组获得4个来自SNMP2基因的序列片段。根据这些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了一段约1000bp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1192 bp,包含葱蝇SNMP2开放阅读框的5’端序列,但缺失3’端。为获得完整的葱蝇SNMP2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RACE方法扩增葱蝇SNMP2基因的3'端序列,获得一个775 bp的片段。将两个片段进行拼接,最终获得葱蝇SNMP2(DantSNMP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DantSNMP2开放阅读框由1551个碱基组成,翻译成的蛋白包括5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8.22 kD,理论等电点为8.51。2.DantSNMP2序列分析。通过软件分析DantSNMP2亲水性,结果表明DantSNMP2包含两个疏水性区域和一个亲水性环状结构,证实Dant SNMP2为双跨膜蛋白。选取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SNMP1和SNMP2、致乏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SNMP1和SNMP2与DantSNMP2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来自3个不同种昆虫的5个SNMPs均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推测这些半胱氨酸残基参与3个二硫键形成,能够稳定DantSNMP2的空间结构。将DantSNMP2与36条其他昆虫SNM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昆虫SNMPs分为SNMP1和SNMP2两个家族,DantSNMP2与其他双翅目昆虫的SNMP2聚为一支,与鳞翅目昆虫SNMP2亲缘关系较远。3.DantSNMP2的组织分布。通过RT-PCR研究DantSNMP2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以及幼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ant SNMP2在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均有表达;在雌、雄成虫的表达模式相同,均在触角和足上表达,在头、胸、腹、翅上未检测到表达。双翅目昆虫的嗅觉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上,另外在足上也有分布。DantSNMP2的组织分布情况与嗅觉感器分布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杨慧圆.葱蝇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刘凌霄.葱地种蝇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2的鉴定与组织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刘璐.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及感觉神经元膜蛋白CpomSNMP2基因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4].熊梅,王小云,朱芬.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的研究进展[J].华中昆虫研究.2014
[5].熊梅,王小云,朱芬.昆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s的研究进展[C].华中昆虫研究(第十卷).2014
[6].刘程程.甜菜夜蛾嗅觉受体和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定位及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7].胡颖颖.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8].胡颖颖,徐书法,李薇,Abebe,Jenberie,WUBIE,国占宝.中华蜜蜂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J].昆虫学报.2013
[9].罗梅浩,蔡永萍,赵艳艳,王甜甜,郭线茹.烟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组织特异性表达[J].中国烟草学报.2012
[10].刘程程,刘杨,王桂荣.甜菜夜蛾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1和SNMP2的克隆和定位[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