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在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一流大学,大学战略规划,标杆管理,大学排名
内在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袁曦临,戴琦,宋歌[1](2019)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的内在逻辑及其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一流大学名单,各一流大学陆续制定并公布《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及双一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这些规划方案的制定主要建立在对国外大学排名体系的调研和对标分析的基础之上;大学排名系统、核心期刊及其他学术评价体系正在直接影响大学内部学科知识的建设和发展,并最终落实到学科在大学中所占据的固定教席、专业设置、教学规模、课程设置等方面;因此,对双一流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既存在影响甚至改变高校学科生态的可能,也存在由于误读或过度阐释而造成学科建设中的现实风险。有鉴于此,本研究从群体行为的理论角度,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逻辑与思路,基于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及其相关数据,将双一流学科按照理、工、农、医、人文社科大类的学科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影响我国一流大学学科布局规划的因素及其风险,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双一流建设理念是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共识。国内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的主体思路是标杆管理,通过对标和引进最佳实践途径,实现争先进位。对标分析的参照系统及其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2)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理工类学科优势明显,工学学科占据压倒性优势。人文社科学科则处于弱势,人文社科领域以经济管理学占比为高;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明显。(3)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中,优势学科由于资源的过度倾注,存在"内卷化"风险;而弱势学科则因资源不足面临被动调整或裁撤的不稳定局面。因此,在大学发展规划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高校自身特质和现实需求,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展,形成学校个性与学科特色。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有助于避免学科发展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自主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蔡仙[2](2019)在《过失犯中风险升高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失犯结果归责领域,作为通说的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面临着证明标准过高、不利于实现犯罪一般预防以及被害人保护的指责。为了克服通说所引发的上述弊端,风险升高理论试图通过修正过失犯的规范保护目的、将结果避免可能性视为概然性不法要素以及转移证明责任叁种方式论证自身的合理性,以此取代通说。但是,在教义学上,只要坚持刑法中的责任原则,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便具有其自身正当性。在刑事政策上,风险升高理论盲目地追求一般预防目的而突破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只会使刑法纯粹工具化,定罪标准模糊化,并取消危险犯和结果犯的边界。因此,结果归责意义上的风险升高理论不值得提倡。(本文来源于《清华法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超,彭浩东[3](2019)在《客户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8—201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客户集中度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研究其内在机理。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客户数据作为客户集中度的指标。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随着客户集中度的变化呈现倒U形曲线特征,同时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着。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位于中间区域时,公司的综合风险加强。同时,位于中间区域的客户集中度对于经营业绩的改善在当期远不如股价的增长幅度,从而为下一期的股价崩盘积累了泡沫。通过从全新的角度分析股价崩盘的影响因素,为上市公司如何预防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杜群阳,项丹[4](2019)在《信任倾向、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基于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情境下的动态研究视角,结合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电子商务成功模型,构建信任倾向——感知风险——购买意愿的作用模型,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形成机理,并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搜集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剖析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倾向负向影响感知风险,感知风险负向影响购买意愿,信任倾向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在信任倾向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陈家宝[5](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驱动及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推动着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生,为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当前财政分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没有足够财权来匹配其事权,各级地方政府往往是通过举债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而且,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发展经常大肆扩大投资取得政绩,以期获得中央政府及区域民众的认可,进而获得自身升迁,此举更加增大了举债意愿。财政分权不匹配与地方政府竞争两个体制因素是地方政府举债的两大内在驱动因素。如今,债务扩张带来的债务风险引起政界与学界高度关注,近些年,国家高度防范重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便是其中重要一环。地方政府举债原因地研究多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多而定性分析少,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驱动因素也鲜在体制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在地方政府举债风险的评价方面,学者多分析举债的违约风险而没有全面系统的评价债务风险。为此,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主要在地方政府举债内在驱动因素与全面系统评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两方面做出努力。论文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驱动因素,并用我国债务相关数据进行验证,然后构建指标体系系统分析各地区债务扩张所带来的债务风险。最后,根据现实情况提出治理我国债务问题、防范债务风险的对应举措。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对国内外研究地方政府债务成因、风险及治理的文献进行深入学习及归纳总结,了解研究的空白点与不足,找到自已研究的切入点及研究方法。第二,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公共物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系统分析地方政府举债的体制性原因。提出财政分权不匹配与地方政府不合理竞争是导致地方债务扩张的重要因素。第叁,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使用近6年28个省份省级地方政府面板数据,验证前一部分地方政府举债内在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论文用规范的实证方法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都会对债务规模产生显着正向影响。第四,运用统计学方法系统评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选取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利用传统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算。然后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经济风险、违约风险两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分析我国各省市及东中西部各地区债务风险。第五,根据地方政府举债内在驱动因素及债务风险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规范治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议主要有:完善我国分税制,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与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1)
方蔚豪,杨文慧[6](2019)在《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实证检验——基于上市银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上市银行的数据,研究银行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显示,高管长期薪酬及总薪酬与银行风险水平呈现负相关性,即高管长期薪酬和总薪酬水平较高时,银行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应发挥银行董事会在高管薪酬制定中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运用股权激励、延期支付等长期薪酬激励方式激励银行高管,促进银行控制风险,创新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文宏,陈路雪,张书[7](2019)在《城市风险事件中专家和公众风险感知的内在张力——基于兰州“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风险的治理中,公众与专家在风险感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已成现实问题,其中危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风险最为引人关注。以兰州市"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例,采用现有研究常用的风险特征量表,测量不同群体对这一特定事件的风险感知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认为:风险感知在学理结构上可分为风险影响、风险接受、风险控制和风险认识四个维度,公众对风险的总体感知显着高于专家;针对专家与公众在知识体系、沟通机制、价值目标等维度上产生风险感知差异的原因,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公民参与、舆论有效引导等措施以减少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化解潜在的稳定风险。(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键,张淑萍[8](2019)在《基于内在结构分析的营销风险形成与传导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营销风险内在构成因素的视角分析了营销风险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风险触发器原理,探讨了营销风险产生的形成机理和本质原因。研究认为,营销风险事件是否会转变为营销风险损失,除了与营销事件破坏力大小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密切相连。(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董幼鸿,魏筝[9](2018)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精细化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以“小火亡人”事件风险治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各类生产和生活要素高度聚集,由于城市管理能力与城市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各种城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城市"小火亡人"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反映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存在诸多漏洞和短板,这就要求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精细化治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根据精细化治理的要求,"小火亡人"事件可以从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和优化路径等叁个层面实施精细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小火产生的风险和隐患,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唐皇凤[10](2018)在《数字利维坦的内在风险与数据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利维坦的现实风险大数据为人类生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维度,"一切皆可量化"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普遍尊崇的信条。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共享海量数据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成为政策制定和国家治理合理性、恰适性的根本保障,数据治国成为绝大部分现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典型范式。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个体(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5期)
内在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过失犯结果归责领域,作为通说的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面临着证明标准过高、不利于实现犯罪一般预防以及被害人保护的指责。为了克服通说所引发的上述弊端,风险升高理论试图通过修正过失犯的规范保护目的、将结果避免可能性视为概然性不法要素以及转移证明责任叁种方式论证自身的合理性,以此取代通说。但是,在教义学上,只要坚持刑法中的责任原则,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便具有其自身正当性。在刑事政策上,风险升高理论盲目地追求一般预防目的而突破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只会使刑法纯粹工具化,定罪标准模糊化,并取消危险犯和结果犯的边界。因此,结果归责意义上的风险升高理论不值得提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在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袁曦临,戴琦,宋歌.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的内在逻辑及其风险分析[J].科研管理.2019
[2].蔡仙.过失犯中风险升高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反思[J].清华法学.2019
[3].张超,彭浩东.客户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
[4].杜群阳,项丹.信任倾向、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基于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的实证分析[J].市场论坛.2019
[5].陈家宝.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驱动及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方蔚豪,杨文慧.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实证检验——基于上市银行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9
[7].文宏,陈路雪,张书.城市风险事件中专家和公众风险感知的内在张力——基于兰州“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李键,张淑萍.基于内在结构分析的营销风险形成与传导机理研究[J].甘肃科技.2019
[9].董幼鸿,魏筝.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精细化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以“小火亡人”事件风险治理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唐皇凤.数字利维坦的内在风险与数据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