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差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雷达接收器,全差分放大器,级联式增益级,有源电感
脉冲差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蒋衍,刘汝卿,朱精果,王宇[1](2019)在《应用于脉冲TOF成像LADAR系统的高性能CMOS全差分放大器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脉冲飞行时间(TOF)成像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高带宽、低噪声全差分放大器(FDMA)。该芯片采用多级级联结构和有源电感技术,增大电路带宽和减少芯片面积,并且通过使用失调隔离技术,增强了各增益级对工艺偏差的鲁棒性。在输出级电路中,为使全差分放大器具有更强的驱动能力,采用了宽带放大器和输出缓冲器级联结构做为输出。同时,为了满足激光雷达系统的实际需求,采用复用失调隔离电路的方式,实现了级间带通滤波来限制放大器的适用带宽。采用CMSC的CMOS工艺进行了FDMA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具有730.6MHz的-3 dB带宽,在使用带通滤波器优化后的开环增益为23.5 dB,等效输入噪声密度为2.7 nV/sqrt(Hz),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噪声。芯片采用3.3 V电源供电,功耗为102.3 mW,整体面积为0.25 mm×0.25 mm。作为激光雷达全系统集成芯片中的一部分,较好地满足系统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祝梓钧,谢彦召,仇杨鑫[2](2019)在《基于差分开关振荡器的宽带电磁脉冲辐射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差分开关振荡器,能够产生中心频率300MHz的差分衰减振荡信号,并研制了基于差分开关振荡器和螺旋天线的辐射系统。首先将相同中心频率的差分开关振荡器与单端开关振荡器对比,表明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耐压和输出电压是单端开关振荡器的两倍;然后介绍了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设计方案,对其阻抗特性和静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仿真了其瞬态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输出形式,研制了一种差分注入的螺旋天线,作为系统的辐射天线;最后介绍了该差分型辐射系统在不同辐射距离,不同充气气压下的实验结果,并与单端型辐射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辐射系统能够产生中心频率300 MHz,百分比带宽约20%的高功率宽带电磁脉冲,最大辐射场强约18kV/m,有效电势约110kV,场强与单端型辐射系统相比近似提高了1倍。(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7期)
罗源,闫连山,邵理阳,李宗雷,潘炜[3](2016)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传感系统的格雷-差分脉冲混合编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传感系统中空间分辨率和传感距离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格雷(Golay)编码技术与差分脉冲对(DPP)技术的混合编码方法。该方法结合了Golay编码可提高系统信噪比以及DPP可改善系统空间分辨率的优点,相对于Golay-BOTDA的DPP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系统信噪比,理论上在相同采样次数下信噪比可提升6dB。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混合编码可以在25km光纤末端获得1.6m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与基于Golay-BOTDA的DPP方法相比,在相同的采样次数下系统信噪比提升了4.08dB。(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程杏元[4](2015)在《几类脉冲差分系统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类带脉冲的时滞差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述了脉冲方程和脉冲时滞差分系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以及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研究了一类时滞差分系统,在脉冲条件影响下的稳定化,全章共分3个小节.第一节为引言,即为本章节所需的预备知识,第二节为重要结果,第叁节为理论应用.其中第二小节讨论了,在脉冲条件为x(ηκ)=βκ(x(ηκ-1))控制的情况下,利用固定时刻脉冲的微分系统的定性理论,得出了系统在脉冲控制下保持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并得出相关推论.第叁章研究了一类脉冲时滞差分系统的稳定性,本章共分2小节.第一节为预备知识,及引言和相关定义.第二节为重要结果,讨论了一类差分系统的一致稳定性和一致渐近稳定性,利用Razzumikhin技术,得出了判定上述脉冲时滞差分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第四章继再次讨论了第叁章中脉冲时滞差分系统的稳定性,本章共分2小节.第一节为引言和所需预备知识,第二节为重要结果,继续讨论了第叁章中,脉冲时滞差分系统的一种新的Razumikhin型稳定性的判别定理,以及该系统弱指数渐近稳定的判别定理.第五章是总结部分,为对本文章主要结果的一个总结以及展望。(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郭学石,高亢,刘楠楠,杨磊,李小英[5](2013)在《适用于测量脉冲光量子噪声的差分探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具有高重复频率的连续变量脉冲量子态进行量子通信,不仅可利用单个脉冲编码信息,还可进行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因而有助于提高量子通信系统的速度和容量。为了消除脉冲光重复频率信号对探测系统的饱和效应,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测量脉冲光正交分量或强度噪声起伏的差分探测系统。对于利用变压器耦合的两个光电二极管的差分光电流交流分量,在采用低噪声放大器放大之前,先利用高隔离度的低通滤波器抑制脉冲光重复频率的拍频。该探测系统共模抑制比可达54dB。入射的总光功率约为0.32mW时,测得的光电流散粒噪声比电子噪声基底高8.7dB。通过平衡零拍探测对散粒噪声基准进行标定,结果说明该系统适于测量脉冲光的量子噪声。(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王啸[6](2011)在《衰落信道下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 Ultra-Wide Band)无线通信系统辐射的频谱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脉冲信号波形,UWB系统采用的脉冲波形有很多种,可根据频谱特性的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二是它的调制方式,UWB系统常用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开关键控(OOK)、脉冲幅度调制(PAM)、移相键控调制(PSK)和脉冲位置调制(PPM)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一种新型调制技术—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的研究,寻找出能够改善UWB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的方法。论文首先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展示了目前UWB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述了UWB无线通信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作为对脉冲位置调制(PPM)技术进行改进和改良的一种新兴调制方案,DPPM调制技术在功率、带宽需求、性能和传输容量等方面,比PPM调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研究DPPM调制技术对提高UWB系统的传输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实践证明,在实验室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环境下系统的性能与实际传输环境下的性能之间有明显的差距,而Nakagami-m衰落信道模型非常适合模拟实际的UWB无线室内传输信道,因此,在对UWB无线传输技术进行研究时,我们重点对Nakagami-m信道模下DPPM的性能进行分析。在该部分,我们首先给出UWB信号采用DPPM调制后的信号模型以及Nakagami-m衰落信道的信道模型,然后推导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和Nakagami-m衰落信道中的误码率和容量公式,最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推导结果进行仿真,并分别分析信道容量和错误概率与信噪比(SNR)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将为UWB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3-20)
张瑜,孙继涛[7](2010)在《脉冲耦合时滞微分与连续差分系统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脉冲耦合时滞微分与连续差分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该文为这类系统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L_2稳定、吸引和L_2渐近稳定,然后给出了一些系统L_2稳定和L_2渐近稳定的判据.该文也给出了一个例子来验证所得结论的有效性.应该注意到这是首次考虑这类脉冲系统.(本文来源于《数学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顾海波,徐加波[8](2008)在《一类具有周期脉冲的差分系统的汽车近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类具有常系数周期脉冲的差分系统,得到了该常数脉冲系统周期解存在且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把此研究方法应用到文[6]当中也同样适用,并简化了证明过程.(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王培光,李萍,卢艳霞[9](2007)在《脉冲差分系统的Robust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Lyapunov函数法分析并建立了脉冲差分系统结构扰动下的R obust稳定性准则.(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07年19期)
杨芳[10](2006)在《二阶非线性脉冲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和离散生态系统解的性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差分方程和离散生态系统解的性态。全文工作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讨论了一个二阶非线性脉冲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在第二部分中,先讨论了具有第Ⅱ类功能性反应的叁种群捕食-食饵离散系统的持久性,再利用Mawhin连续定理和构造离散形式的Lyapunov函数,得到了该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及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脉冲差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差分开关振荡器,能够产生中心频率300MHz的差分衰减振荡信号,并研制了基于差分开关振荡器和螺旋天线的辐射系统。首先将相同中心频率的差分开关振荡器与单端开关振荡器对比,表明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耐压和输出电压是单端开关振荡器的两倍;然后介绍了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设计方案,对其阻抗特性和静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仿真了其瞬态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差分开关振荡器的输出形式,研制了一种差分注入的螺旋天线,作为系统的辐射天线;最后介绍了该差分型辐射系统在不同辐射距离,不同充气气压下的实验结果,并与单端型辐射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辐射系统能够产生中心频率300 MHz,百分比带宽约20%的高功率宽带电磁脉冲,最大辐射场强约18kV/m,有效电势约110kV,场强与单端型辐射系统相比近似提高了1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差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蒋衍,刘汝卿,朱精果,王宇.应用于脉冲TOF成像LADAR系统的高性能CMOS全差分放大器设计(英文)[J].光电工程.2019
[2].祝梓钧,谢彦召,仇杨鑫.基于差分开关振荡器的宽带电磁脉冲辐射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3].罗源,闫连山,邵理阳,李宗雷,潘炜.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传感系统的格雷-差分脉冲混合编码技术[J].光学学报.2016
[4].程杏元.几类脉冲差分系统的稳定性[D].杭州师范大学.2015
[5].郭学石,高亢,刘楠楠,杨磊,李小英.适用于测量脉冲光量子噪声的差分探测系统[J].光学学报.2013
[6].王啸.衰落信道下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
[7].张瑜,孙继涛.脉冲耦合时滞微分与连续差分系统的稳定性[J].数学物理学报.2010
[8].顾海波,徐加波.一类具有周期脉冲的差分系统的汽车近稳定性[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王培光,李萍,卢艳霞.脉冲差分系统的Robust稳定性[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
[10].杨芳.二阶非线性脉冲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和离散生态系统解的性态[D].华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