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苜蓿论文-崔淑玲

肇东苜蓿论文-崔淑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肇东苜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面肥,茎叶比,初花期,始花期

肇东苜蓿论文文献综述

崔淑玲[1](2016)在《喷施叶面肥对肇东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因其产量高、耐刈割、品质好、营养丰富,各类家畜都喜食而被称为"牧草之王"[1-2]。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3],微量元素缺失、过量使用或配施时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都会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生物功能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合理的喷施浓度和配施比例既能保证叶片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又能促进营养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从而达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8期)

薛勇,王波,陈秀波,穆丹,梁英辉[2](2014)在《5%豆草特水剂肇东苜蓿田防除杂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5%豆草特水剂叁江平原土壤处理对肇东苜蓿田防除杂草药效试验,可得出5%豆草特水剂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十八小区试验,药后15d、30d对残存杂草数量及鲜重进行调查.结果:5%豆草特水剂1500~1800ml/hm2土壤处理肇东苜蓿出苗和生长良好,对肇东苜蓿根瘤和产量没有影响.结论:肇东苜蓿田经试验最佳应用剂量为1500~1800ml/hm2,施药器械可以为人工和机动车载均匀喷雾,最适宜兑水量:450~600L/hm2.(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许龙,薛勇,孙睿,穆丹,梁英辉[3](2014)在《咪唑乙烟酸对肇东苜蓿出苗与杂草防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研究咪唑乙烟酸水剂叁江平原土壤处理对肇东苜蓿出苗与杂草防除药效试验,可得出咪唑乙烟酸水剂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通过十五小区试验,施药后15d、30d调查各处理区杂草残存数量及鲜重防效进行观察记载。咪唑乙烟酸水剂1 125~1 500mL/hm2土壤处理肇东苜蓿出苗和生长良好,对肇东苜蓿根瘤和产量没有影响。肇东苜蓿田经试验最佳应用剂量为1 125~1 500mL/hm2,施药器械可以为人工和机动车载均匀喷雾,最适宜兑水量:450~600L/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薛勇,许龙,孙睿,穆丹,梁英辉[4](2014)在《咪唑乙烟酸处理肇东苜蓿对根瘤及产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研究咪唑乙烟酸水剂土壤处理对肇东苜蓿根瘤生长及产量影响,可得出对苜蓿无药害的咪唑乙烟酸水剂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咪唑乙烟酸水剂在肇东苜蓿播后苗前对土壤喷雾,通过15个小区试验,在土壤处理后42d、56d和70d测定肇东苜蓿的根瘤数量,在土壤处理后70d测定肇东苜蓿的产量。发现咪唑乙烟酸水剂土壤处理剂量为1 500mL/hm2是临界点。当剂量≤1 500mL/hm2时,肇东苜蓿的产量和根瘤数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当剂量>1 500mL/hm2时,肇东苜蓿的产量和根瘤数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推荐咪唑乙烟酸水剂在肇东苜蓿播后苗前采用剂量1 500 mL/hm2对土壤喷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史鹏亮[5](2013)在《肇东苜蓿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种子扩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生物学特性肇东苜蓿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寿牧草,一般第2-4年生长最茂盛,第5年后生产力逐渐下降。根系发达,主根粗大,有较强的耐寒、抗旱和再生能力。茎直立、光滑,叶量多,全株叶片占鲜草重量的46%-55%。荚果螺旋形,2-4回,不开裂,每荚有种子2-8粒。(本文来源于《养殖技术顾问》期刊2013年03期)

陈效杰,薛勇,穆丹,梁英辉,许龙[6](2012)在《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探讨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LB液态培养基与LB固态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5期)

陈效杰,薛勇,孙睿,邵红,姜成[7](2012)在《肇东苜蓿田海正绿坊25%啶嘧磺隆WDG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东苜蓿田海正绿坊25%啶嘧磺隆WDG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试验研究,探讨海正绿坊25%啶嘧磺隆WDG残留检测操作条件与质量检测理想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2年29期)

曹惠美,张月学,刘凤歧,唐凤兰,韩微波[8](2012)在《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5%、0.10%、0.15%和0.20%)以及处理时间(12、24、36和48h)分别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进行诱导,观察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了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数目不等(32、64及128条);在时间与浓度互作方面,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时处理肇东苜蓿根尖12h,使细胞中期分裂指数达到最大值18.51%;利用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高值11.57%。(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刘晶[9](2012)在《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转化肇东苜蓿及其耐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盐害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培育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是推动盐碱化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向目标作物导入与抗逆相关的目的基因,已成为改良作物耐逆性、培育抗逆新品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导入在信号转导网络中起调控作用的抗逆基因,如转录因子、蛋白激酶基因,可达到综合改良作物抗逆性的效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世界上利用最早、栽培最广泛的优质豆科牧草,抗逆性强,具有耐寒、抗旱、耐盐碱等特性,在黑钙土、栗钙土和盐碱土上均能良好生长。然而苜蓿适宜在轻度盐碱地种植,在中、重度盐渍化土地上种植则受到很大限制。培育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盐碱地改良,是合理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传统的紫花苜蓿抗逆育种,周期长,并且其高耐盐碱种质资源匮乏,在耐盐性的提高上很难达到突破性进展。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利用苜蓿近缘种质资源,将野生耐盐资源的耐盐基因导入栽培品种,培育具有较强耐盐性的转基因苜蓿新品种已成为紫花苜蓿抗逆育种的重要途径。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耐逆基因资源,实验室前期构建了耐盐东北野生大豆低温、干旱、高盐胁迫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本研究选取在渗透胁迫早期应答网络中起调控作用的野生大豆耐盐基因GsbZIP33和GsCBRLK,转化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aodong)。为了对获得的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进行鉴定,本研究对转基因受体肇东苜蓿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肇东苜蓿的耐盐程度。并以此为参考对转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肇东苜蓿进行了耐盐性分析。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转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肇东苜蓿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肇东苜蓿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转GsbZIP33基因肇东苜蓿抗性植株101株,其中PCR阳性植株55株,PCR阳性率54%;获得转GsCBRLK基因肇东苜蓿抗性植株75株,PCR阳性植株36株,PCR阳性率48%。对部分PCR阳性植株进行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并超量表达。2.确定了肇东苜蓿耐盐筛选浓度为了对获得的转基因苜蓿进行耐盐性分析,本研究对转基因受体肇东苜蓿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不同盐胁迫程度(0、50、100、200、300、400mmol/LNaCl)和胁迫时间(0、3、6、9、12、15、21d)下的表型观察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确定了肇东苜蓿的耐盐筛选浓度。低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无显着影响,肇东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够抵抗持续15d的200mmol/L的盐胁迫,但难以耐受300mmol/L的盐胁迫,特别是400mmol/L高盐胁迫。因此在对转基因肇东苜蓿进行耐盐性分析时,可以此为参考,选定300mmol/L作为胁迫浓度,400mmol/L作为致死浓度。3.获得耐盐性提高的转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肇东苜蓿对转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肇东苜蓿进行耐盐性分析,高浓度盐处理下的表型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目的基因在肇东苜蓿中的超量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300mmol/L NaCl胁迫15d后,野生型苜蓿受害严重,生长发育受抑制,叶片逐渐变黄、卷曲、萎蔫,而转基因苜蓿只受到轻微影响,仍能正常生长。在400mmol/L NaCl处理下,大部分野生型苜蓿死亡,存活植株的生长也严重受抑制;而转基因苜蓿只有极少数植株死亡,存活植株的生长虽有所抑制,但表现明显好于野生型。此外,300mmol/L盐胁迫期间转基因苜蓿的相对电导率、MDA和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均优于野生型;胁迫15d后,转基因苜蓿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而Chl含量和SOD活性都显着高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GsbZIP33和GsCBRLK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超量表达,有助于高盐胁迫下植株维持质膜的稳定性、减轻膜脂的过氧化作用、降低叶绿体的结构功能的损伤以及增强SOD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因而转基因苜蓿具有较高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4-06)

刘凤歧,张月学,唐凤兰,陈晶,韩微波[10](2012)在《肇东苜蓿与叁种国外引进苜蓿品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属高纬高寒地区,培育高产、抗寒、适应性强的品种成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育种的首要目标,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对抗寒性、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aodong)和国外引进的3种高产苜蓿:美国苜蓿WL323、保加利亚苜蓿Pleven6、俄罗斯苜蓿Beza87分别进行正反品种间杂交,利用离体萌发法对杂交亲本的花粉活性进行检测,以及杂交结荚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本对结荚率影响显着,不同杂交组合结荚率差异极显着,肇东苜蓿与WL323正反交的结荚率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为苜蓿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奠定基础,同时为苜蓿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肇东苜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研究5%豆草特水剂叁江平原土壤处理对肇东苜蓿田防除杂草药效试验,可得出5%豆草特水剂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十八小区试验,药后15d、30d对残存杂草数量及鲜重进行调查.结果:5%豆草特水剂1500~1800ml/hm2土壤处理肇东苜蓿出苗和生长良好,对肇东苜蓿根瘤和产量没有影响.结论:肇东苜蓿田经试验最佳应用剂量为1500~1800ml/hm2,施药器械可以为人工和机动车载均匀喷雾,最适宜兑水量:450~600L/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肇东苜蓿论文参考文献

[1].崔淑玲.喷施叶面肥对肇东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2].薛勇,王波,陈秀波,穆丹,梁英辉.5%豆草特水剂肇东苜蓿田防除杂草试验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许龙,薛勇,孙睿,穆丹,梁英辉.咪唑乙烟酸对肇东苜蓿出苗与杂草防除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

[4].薛勇,许龙,孙睿,穆丹,梁英辉.咪唑乙烟酸处理肇东苜蓿对根瘤及产量试验[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

[5].史鹏亮.肇东苜蓿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种子扩繁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13

[6].陈效杰,薛勇,穆丹,梁英辉,许龙.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

[7].陈效杰,薛勇,孙睿,邵红,姜成.肇东苜蓿田海正绿坊25%啶嘧磺隆WDG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试验研究[J].科技视界.2012

[8].曹惠美,张月学,刘凤歧,唐凤兰,韩微波.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

[9].刘晶.GsbZIP33和GsCBRLK基因转化肇东苜蓿及其耐盐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2

[10].刘凤歧,张月学,唐凤兰,陈晶,韩微波.肇东苜蓿与叁种国外引进苜蓿品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

标签:;  ;  ;  ;  

肇东苜蓿论文-崔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