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唐静,李鹏

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唐静,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官僚阶层,特权腐败,党群关系

苏共执政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唐静,李鹏[1](2014)在《苏共执政时期的官僚特权演变及其历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共执政时期,官僚阶层(集团)逐步形成和固化,其特点是成员等级化、利益集团化、交往内部化。当官僚阶层和特权扭结在一起,从官僚主义发展到特权享受、特权腐败和特权繁衍,以至于执政末期出现了特权异化和制度转轨的时候,苏共官僚集团也割裂了与人民和基层党员的血肉联系,官僚集团的脆弱性成为了压垮苏共的最后一根稻草。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前苏联的教训,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反腐倡廉问题的认识,而且将为我们思考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二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研究向度和深刻的历史启迪。(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建[2](2012)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失误的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一个党实现其纲领以及奋斗目标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基层组织在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苏联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失误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必然性"。这是因为,苏联基层党组织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和改善,最终导致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探析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程,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失误,笔者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为我国基层党组织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24期)

郑海祥[3](2011)在《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法性问题是现代政治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因严重忽视执政合法性问题带来的政治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丧失执政地位,直至垮台的重要诱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治合法性对执政党的重要作用,以此为依据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得出重要的历史启示,为我们党树立执政的合法性意识,践行合法性思想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贝洪英[4](2010)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一个政权的存在和正常运行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合法性资源。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共也不例外。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资源、政治制度资源、统治绩效资源以及魅力资源等。这些合法性资源都曾经对苏共政权的正常运行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合法性资源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都是有其限度的,因此,要借助一定条件发挥其作用。本论文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合法性理论为研究工具,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进行研究。首先,就意识形态合法性资源而言,它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发挥着苏共执政的安全阀的作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统治绩效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张力,从而使得其解释社会现实的能力以及合法化能力下降。第二,就政治制度合法性资源而言,它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来源之一,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平等性对于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与意识形态要求的民主性、平等性的背离,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严重等原因,导致了政治制度合法性功能的衰落。第叁,就统治绩效合法性资源而言,由于这一时期的物质绩效、稳定绩效、公民资格绩效等方面表现良好,统治绩效发挥着重要的合法性功能,但是,由于统治绩效受到绩效合法性困境、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约,限制了其合法性功能的发挥。第四,就魅力型合法性资源而言,勃列日涅夫试图通过制造个人魅力,借助于魅力型合法性资源来进行统治,但是,由于勃列日涅夫并不具备列宁和斯大林那样的超凡个人魅力,也由于魅力型合法性不具有再生产的能力,勃列日涅夫做了种种努力,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通过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为了有效发挥合法性资源的功能,共产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合法性资源的运行规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改善和增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周尚文[5](2009)在《苏共执政时期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时期的党内矛盾和争论主要围绕怎样"夺取政权"问题进行,在执政时期则主要围绕如何"治国理政"问题开展。执政时期的党内矛盾,主要是大政方针方面的意见分歧,有时是党内政治权力之争。当两者交织在一起时,党内矛盾和争论就显得特别激烈。研究苏共在执政时期如何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如何对待党内争论和组织处理的关系,如何看待党内出现的派别和争论等问题,可以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王克宁[6](2009)在《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事关广大人民的幸福安康。对于与苏联同根同源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苏共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经验教训至关重要,具有很强的警示和借鉴意义。对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得失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和总结其失误教训,有助于从理论上厘清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以及苏共执政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到底都有哪些失误。对于我们以苏为鉴,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苏共执政各个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为逻辑主线,以理论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舆论宣传工作、文化建设这四个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为切入点,在借鉴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文献分析、“分析——综合”等主要研究方法,以期达到对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以史为鉴、以苏为鉴,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全文包括导论部分和正文六章。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与作用,陈述了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列宁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列宁时期是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初创与奠基时期,通过对列宁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梳理与评介,认为这一时期苏共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明前提”,逐步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巩固和壮大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章主要内容是斯大林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到了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强化和巩固。斯大林一方面在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机制体制的弊端,意识形态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第叁章主要介绍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偏差进行了积极调整,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把握好应有的分寸和尺度,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混乱,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后来苏联意识形态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经过了调整和混乱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进入了停滞与困顿阶段。由于苏共的根本指导思想日趋保守和僵化,以及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盛行,长期累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丛生、危机四伏,为戈尔巴乔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失控和崩溃种下了祸根。第五章主要介绍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指导思想、思想道德、舆论宣传工作和文化教育领域爆发了全面性危机。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逐渐蜕变为“改向”,进而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最终导致了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失控和崩溃。最后一章从整体上对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和启示进行提炼总结,探讨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以苏为鉴,做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09-06-01)

宋黎明[7](2006)在《论赫鲁晓夫时期苏共执政方式的改革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首先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消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赫鲁晓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创了苏联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恢复和健全法制,加强党政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干部制度并首次提出了干部任期制的思想。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冲击,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赫鲁晓夫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框架,没有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体制性根源,无法根除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6年09期)

潘正祥,谭晓林[8](2006)在《致命的蜕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执政能力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共亡党亡国亡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执政能力出现了致命的蜕变:执政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苏共的执政迷失了正确的航向;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经济建设纲领,恶化了苏联的经济,大大弱化了苏共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建设无序又无为,一个原本集中统一的执政党演变为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毫无战斗力的乱哄哄的“俱乐部”。执政能力的衰减和衰竭,使苏共最终完全丧失了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本钱与资格。(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06年04期)

马春海[9](2005)在《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大林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共产党既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事情,提升了苏共的执政合法性,同时,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成为削减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因素或潜在因素。本文结合执政合法性的有关理论阐述,力求对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问题作一个全面的研究和论述。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合法性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探讨。结合着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力求对合法性作了较完整的解释。合法性的基础,即合法性资源,是指一种政治统治取得合法性的依据。本文也作了一定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论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了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提升和增强的几大因素。斯大林和苏共选择了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道路,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验证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的国力和苏联共产党在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执政能力,成为苏共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四伏反衬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了苏共的国际威望,更加坚定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第叁部分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斯大林时期销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因素或潜在因素。个人崇拜及造神运动从短期看确实凝聚了人气,但从长远来看危害却是巨大的。“大清洗”运动严重违背了党的原则,败坏了苏共的声誉,布尔什维克“平民化”形象大打折扣。高度集中体制扼杀了苏共的活力,使其成为了一个保守封闭的党,最终由于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失去了民心。错误的农业政策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伤害了他们的感情,降低了苏共的威信。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本文进行总结。合法性问题虽然仍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我国学术界已开始直面这一问题,因为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无法避开的课题。只有正确解决好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状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马春海[10](2005)在《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的负面合法性四个方面。当然,斯大林及苏共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给苏共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侵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潜在因素。(本文来源于《俄罗斯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基层组织是一个党实现其纲领以及奋斗目标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基层组织在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苏联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失误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必然性"。这是因为,苏联基层党组织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和改善,最终导致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探析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程,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失误,笔者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为我国基层党组织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唐静,李鹏.苏共执政时期的官僚特权演变及其历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王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失误的教训[J].前沿.2012

[3].郑海祥.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贝洪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周尚文.苏共执政时期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教训[J].社会科学.2009

[6].王克宁.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7].宋黎明.论赫鲁晓夫时期苏共执政方式的改革尝试[J].兰州学刊.2006

[8].潘正祥,谭晓林.致命的蜕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执政能力问题研究[J].江淮论坛.2006

[9].马春海.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10].马春海.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评析[J].俄罗斯研究.2005

标签:;  ;  ;  

苏共执政时期论文-唐静,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