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彭志敏,梁丽霞,林奕嘉,尹强兵,赖璟琪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彭志敏,梁丽霞,林奕嘉,尹强兵,赖璟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溶剂,健康促进,珠宝首饰加工企业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文献综述

彭志敏,梁丽霞,林奕嘉,尹强兵,赖璟琪[1](2017)在《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进行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干预及其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中,我们针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场所开展健康促进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罗湖区的15家使用有机溶剂的珠宝首饰加工企业,2014—2015年对这些企业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促进试点活动。分别对干预前后有机溶剂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况、作业场所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变化以及接触有机溶剂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生化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机溶剂作业人员对有机溶剂的相关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在健康促进后变化显着,除吸烟与饮酒的习惯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现场检测结果的浓度范围可以看出,乙酸乙酯、二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丁酮、甲醇、异丙醇等项目所检测出的最高浓度在干预后均有所下降(<0.27、11.2~<11、<0.6、1.4~<1.2、<3.3、34.33~<1.3、<6.7、<4.0、5.8~<1.3、20.0~<0.3mg/m3);实施健康促进后接触有机溶剂的作业人员其血常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心电图和神经系统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76、0.206、2.534、5.028,P>0.05);尿常规、肝脾B超和血压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1、16.720、7.600,P<0.05)。结论通过对珠宝首饰加工企业进行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健康促进这一活动,有效提高有机溶剂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了从业人员使用有机溶剂的态度和行为;降低了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提高了接触有机溶剂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7年12期)

彭志敏,黄丽静,陈国翠,尹强兵,张喜中[2](2015)在《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及其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样罗湖区20家使用有机溶剂的单位,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进行健康促进(协助企业制定和完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进行一般和职业健康教育;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督查制度等)。对健康促进前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主要作业场所化学危害接触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促进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显着性的提高,P<0.05;苯的监测合格率得到显着的提高,P<0.05。结论健康促进活动能有效的提升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和降低场所主要危害溶剂浓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与控制》期刊2015年06期)

彭志敏,黄丽静,陈国翠,尹强兵,张喜中[3](2015)在《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及其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样罗湖区20家使用有机溶剂的单位,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进行健康促进(协助企业制定和完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进行一般和职业健康教育;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督查制度等)。对健康促进前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主要作业场所化学危害接触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促进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显着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苯的监测合格率得到显着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康促进活动能有效地提升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和降低场所主要危害溶剂浓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周倩倩,胡飞飞,龚伟,朱宝立,张恒东[4](2014)在《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WHP)工作有利于增强工人健康意识,对预防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有重要意义[1],但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企业自主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仍相对较少[2]。本文以江苏省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36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健康教育干预、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健康促进,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及血铅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价健康促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汤小辉[5](2008)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职业人群是人类社会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资源。WHO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职业人群约占全球人口的50%,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职工健康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是指从企业管理策略、支持性环境、职工参与、健康教育、卫生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期改善作业条件、改变职工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企业层面上,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能够促进工作条件改善,降低企业的缺勤率、工伤事故和伤残发生率,增强企业的形象,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个人层面上,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能够提高个人的健康意识,改善个人行为,促进个人健康,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等。本研究借鉴WHO西太区制定的“健康促进工作场所导则”的方法,结合国内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的实践经验,调查了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的企业的资料,为下一步的干预提供了依据。目的:了解企业职业病危害及其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了解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知晓、需求情况,职工行为与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和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适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资料,为有针对性地在企业中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职工调查表,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0家企业中选取2575名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421份。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压力和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适情况、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知识需求等方面。同时,使用统一的企业调查表,对这1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健康教育情况、职业病危害告知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方面。调查的资料用Epidata3.0录入,用SAS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结果:1本次调查的10家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调查对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率最高为48.3%,最低为6.6%,平均21.9%。各行业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开展了内容较丰富的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培训,采取了岗前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合同告知、高毒物品告知卡等多种途径告知职业病危害,采取了综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2调查对象职业病防治法知识欠缺,27.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职业病防治法》,66%一般了解,仅6.6%比较清楚。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健康概念、职业病概念、高血压概念、高血压冠心病预防措施、艾滋病预防措施和职业病预防措施,分别是89.5%、77.4%、69.5%、44%、42.4%、5.2%。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的显着性影响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一般、未婚和月收入。3在工作压力方面,41.4%的调查对象工作压力高,50.2%工作压力中等。工作压力的显着性影响因素是未婚、文化程度、年龄、月收入、上级干预过多、性别、劳动强度过大、健康状况一般、上级要求过高和健康状况差。4在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适方面,51.1%的调查对象在近一年内出现过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适。5在行为方面,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33.3%,饮酒率34.4%,体育锻炼率54.2%,另外92%的调查对象有吃早餐的习惯。影响行为且具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是性别、年龄、未婚、离异、文化程度、培训内容不全和培训内容全面。6在安全健康和职业卫生知识需求方面,居前四位的分别是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症状和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对人体危害、安全卫生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等知识,需求率都在81%以上,并且需求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升高。结论:被调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不一,但是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较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培训内容较全面,而且都采取了多途径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方式和综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对象的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依然比较缺乏,工作压力大,肌肉骨骼疼痛或不适的发生率高,行为与生活习惯不够健康,但是对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的需求较高,并且受文化程度影响比较大,建议针对这些方面开展有效的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08-06-01)

李树新,李梅莉,宋虹[6](2008)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对预防职业病的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病危害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1991~2002年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呈现明显的凹型反弹倾向[1]。如果不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在今后的10年里,职业病将进入高发期[2]。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08年02期)

倪建华,王艳梅,李晋麟[7](2007)在《叁资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试点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在叁资企业作业场所开展健康促进试点的效果。方法对15家叁资企业职工开展2年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职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结果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平均成绩从62.5分提高到93.2分(P<0.01)。有毒有害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平均成绩从48.5分提高到87.3分(P<0.01)。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执行操作规程等职业习惯均在86%以上,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2005年、2006年有毒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达82.1%和90.5%,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叁资企业中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可有效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从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推广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07年09期)

何玉红,谭天媛,张建伟,周晶,聂榆洮[8](2007)在《某冶炼厂作业场所的健康促进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工矿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并制定一套方案,在某铝冶炼企业采取了问卷调查、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改进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及现场环境监测等方法,开展了健康促进的干预试点工作。通过两年的干预试点工作,工人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对职业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0.52%提高到干预后的90.33%,对尘肺病的危害性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1.57%提高到干预后的98.98%,对化学毒物毒性知晓率有明显提高。通过工艺改造,现场环境中的粉尘、噪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逐年下降。干预试点结果提示,健康促进对提高有害作业岗位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减少有害因素危害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矿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是可行的,健康促进近期效果是明显的,工矿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07年03期)

张忠彬,孙庆云[9](2005)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危害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新兴行业的不断发展使我国职业危害的控制面临更多挑战,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且危害人群数量巨大,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1]。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05年12期)

邢宝林,易承震[10](2004)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紧张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耐火材料企业知识分子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危险因素调查表、Goldbergs精神卫生问卷、A型行为问卷、Mclean .s职业紧张问卷 ,在严格质控下 ,对接受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某耐火材料企业 340名知识分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卫生异常率为 2 7.94 % ,随着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开展 ,下降为 12 .4 2 % ,A型行为率、应付能力弱、工作背景差、职业应激程度大等各项指标随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开展呈现下降趋势 ,且存在显着差异。结论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可以有效的控制职业紧张 ,应加强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人群进行健康促进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样罗湖区20家使用有机溶剂的单位,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进行健康促进(协助企业制定和完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进行一般和职业健康教育;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督查制度等)。对健康促进前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主要作业场所化学危害接触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促进后,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显着性的提高,P<0.05;苯的监测合格率得到显着的提高,P<0.05。结论健康促进活动能有效的提升从业人员在有机溶剂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和降低场所主要危害溶剂浓度,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参考文献

[1].彭志敏,梁丽霞,林奕嘉,尹强兵,赖璟琪.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进行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7

[2].彭志敏,黄丽静,陈国翠,尹强兵,张喜中.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及其效果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

[3].彭志敏,黄丽静,陈国翠,尹强兵,张喜中.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及其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

[4].周倩倩,胡飞飞,龚伟,朱宝立,张恒东.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

[5].汤小辉.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调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

[6].李树新,李梅莉,宋虹.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对预防职业病的积极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

[7].倪建华,王艳梅,李晋麟.叁资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试点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

[8].何玉红,谭天媛,张建伟,周晶,聂榆洮.某冶炼厂作业场所的健康促进干预[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

[9].张忠彬,孙庆云.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危害控制[J].中国健康教育.2005

[10].邢宝林,易承震.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紧张关系的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

标签:;  ;  ;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彭志敏,梁丽霞,林奕嘉,尹强兵,赖璟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