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通风控制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隧道火灾,横通道,临界风速,数值模拟
通风控制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严磊[1](2019)在《双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横通道通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特长隧道涌现而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总长度最长的国家。隧道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便捷的同时,其火灾发生的概率也在无形中增加。由于隧道空间密闭、狭长,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快速实现人员逃生和消防救援,加之在密闭的空间内高温烟气无法向外界传播,火灾扑救困难,必然也就造成更多数量的人员伤亡。相对于普通长度的隧道而言,特长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和车辆一般会选择横通道进行疏散逃生。因此,对隧道横通道内的临界风速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提出防止烟气侵入横通道的合理防烟风速这对制定隧道通风运营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对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然后对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FDS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步骤,根据选用的试验场景建立了对应的物理模型。随后运用FDS软件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横通道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在分析不同因素对隧道间横通道临界风速的影响效果之后,又利用原先建立的隧道物理模型,研究隧道横通道在不同隧道纵向送风情况下和不同横通道内防烟送风情况下烟气的侵入情况,结合横通道内烟气回流长度、烟气层厚度、温度分布及能见度分布等规律变化,分析不同防烟风速下的防烟效果,提出防止烟气侵入横通道的合理防烟风速。研究得出:横通道的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成1/4次方增长的趋势,火源功率越大,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也越大;同时,隧道内纵向通风速度越大,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反而越小;在不同火源功率下,随着横通道送风断面面积的增加,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呈下降趋势,并且横通道送风断面面积与临界风速成反比关系。针对于本文研究的阳宗隧道而言,关于横通道的通风排烟控制得出以下结论:1.当火源处于隧道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水平距离横通道交界处20m,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为0m/s,隧道送风风速值不宜大于1.5m/s;2.考虑火源最不利情况,火灾发生在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正好在隧道和横通道交界处,隧道送风风速为0m/s,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值宜大于1.2m/s;3.当火源处于隧道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正好在距离隧道和横通道交界处20m,隧道送风风速为1.7m/s、2m/s、2.3m/s、2.88m/s时,从烟气回流长度看,横通道临界风速分别为0.8m/s、0.9m/s、1.2m/s、2m/s;基于疏散安全考虑,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值分别不宜小于0.8m/s、0.9m/s、1.2m/s、2m/s,才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综上发现,在隧道临界排烟风速下,横通道防护门处形成2.0m/s防烟送风风速就能够有效防止烟气侵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此时横通道防护门处的风速即为所求的合理防烟风速。以上结论为隧道火灾横通道通风排烟控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图[72]表[13]参考文献[68]。(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夏利梅,周雪涵,卞维军,杨秀峰[2](2019)在《室内湿度控制模式对夜间通风效果评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EnergyPlus软件的两种室内湿度控制模式对室内湿度和空调负荷预测及夜间通风节能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与设定值一致,定显热比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波动较大,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预测结果偏离设定值越多。两模式算得的空调显热负荷相同,潜热负荷不同,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潜热负荷和全热负荷超过定湿度模式的预测结果越多。若该建筑位于上海或西安地区,则典型日的夜间通风节能率均约为9%,且定显热比模式的预测结果稍大。采用定显热比模式计算空调负荷、评价夜间通风节能效果时需同时考虑日间室内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尤其是对湿热地区室内人员密度较大或设计温度较低的建筑。如果室内湿度不满足要求,应采用定湿度模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2期)
郑国平,方勇刚,郭洪雨[3](2018)在《基于火灾动力学的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烟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风速(简称v_(cr))是纵向排烟模式下既能控制烟气回流、又能让烟气层化流动的理想风速。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是分散排放隧道内污染空气,降低对隧道周边环境影响的一种方式。为了定量化评估这种通风模式下的v_(cr),文章首先根据依托工程的几何参数并采用Wu-Baker经验公式算得到v_(cr)为3. 04 m/s,进一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对隧道在火灾情况下的烟气蔓延规律进行研究,从速度场分布、烟气蔓延规律、温度场分布以及能见度状况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火灾发生后10 s、50 s、200 s和600 s等时间点的烟气场分布,确定了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下的v_(cr)。研究结果表明,当火灾发生在第一组竖井型自然通风口上游时,基于火灾动力学数值分析得到的v_(cr)与Wu-Baker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v_(cr)大致相当;而火灾发生在两组自然通风竖井之间或下游时,由于竖井型自然通风口泄露了部分风量,导致所需的v_(cr)大于Wu-Baker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v_(cr)。这种不利因素是在配置排烟射流风机时应该考虑的。(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钟成芬[4](2018)在《浅谈单向交通隧道通风控制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公路隧道数量逐年递增,公路隧道大多为单向交通隧道,隧道通风大多采用纵向通风的方式。本文根据大宝山隧道射流风机的实测变化过程和风量的稳定状态,结合其他隧道通风控制的经验,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讨论了单向交通隧道的纵向通风控制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14期)
刘卫孟[5](2017)在《猪场通风模式及温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猪场通风模式1.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一般采取热压通风原理或风压通风原理。优点是节省建筑成本,节省运营成本。缺点是建设的区域、规模有限制;舍内通风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舍内环境不可控;增加饲料成本;猪舍管理、防疫难度大。1.2半自然通风半自然通风在春秋季节采用风压通风,在冬季和夏季采用机械通风模式。其优点是节省建筑成本;春秋季节节省运营成本;冬夏季可以控制猪舍内温度。缺点是建(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7年10期)
邓宁州[6](2014)在《办公室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需求控制通风模式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办公建筑存在的空调能耗大、新风能耗与室内空气品质相矛盾和无法适应人员变化的问题,提出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相结合的需求控制通风(DCV)运行模式,即在夏季供冷阶段,采取变新风量的方法控制房间湿度,同时满足室内人员实时新风需求,以减少新风能耗,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本文提出与需求控制通风策略相适应的两种空调形式:辐射吊顶加置换通风和干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以解决变新风量送风不均的问题,并介绍了两种空调形式的特点和设计方法,以广州某办公室为例对两种空调形式进行设计说明,最后运用CFD软件Airpak对两种空调形式下的房间气流组织进行模拟,比较验证了两种空调形式下的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模拟结果表明:(1)两种空调形式下房间速度分布、温度分布、湿度分布符合各自通风特性,并且满足空调房间要求。(2)两种空调形式工作区相对湿度低于60%,辐射吊顶附近最大含湿量为12.2g/kg,辐射板表面不会出现结露现象。(3)两种空调形式下工作区PMV-PPD值分别为0.836/22.3%和0.94/25%,满足热舒适等级Ⅱ级要求,两种空调形式下工作区ADPI值分别为85%、81%,满足气流组织要求。(4)以室内湿度计算两种空调形式通风效率分别为1.3和0.9。以上结果表明,辐射吊顶加置换通风空调形式和干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形式在设计工况下都能满足气流组织的要求,且前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优于后者。本文介绍了应用于办公室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结合的需求控制通风模式,给出相应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4-05-01)
王鹏[7](2013)在《火灾情况下地铁内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选择及联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建筑,地铁车站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目前,地铁内均设有专业的火灾报警系统,担负着对建筑内火灾的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消防设施的功能。火灾前期的防烟与排烟至关重要。而苏州地铁则是通过BAS系统实现对防排烟系统设备进行联动控制的。(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3年06期)
颜鑫[8](2012)在《高铁隧道动车组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的大规模修建,促使大量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伴随着交通流量的与日俱增,隧道火灾发生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铁路隧道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的研究,对防灾救援、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叁维非定常N-S方程和完全浮力修正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对动车组运行状态下突发火灾,列车经区间制动至停止过程中,列车风对火灾烟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与静止状态下动车组车厢底部火灾过程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不同火灾场景中的通风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静止火灾场景中,单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分叉后交汇于隧道顶壁,双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向右侧倾斜。与火源中心等距处,单线隧道烟流温度、浓度值均高于双线隧道。火源下游隧道顶部最先被加热,高温区域由拱顶向下扩大,横截面烟气温度分层明显。列车携火制动过程中,烟流先向车体后方扩散,随着车速减小,再转向车体前方扩散,停车后,列车风主导了烟气的运动形式,烟流向火源下游迅速扩散,并出现逆流现象,随着列车风的减弱,隧道顶部烟气逆流区长度增加。火灾荷载越大,烟气前端运动的距离越远,逆流区的范围越长。火灾位置越靠近尾车,烟气对下游车厢的覆盖面积越大,危险系数越高。运行动车组中部车厢发生火灾,制动停车后应及时采取正向机械通风,与列车风方向一致,加速烟流向下游转移。隧道通风的滞后性导致烟气逆流效应增强,压缩逃生空间,火灾发生时应尽快建立通风排烟方式,防止烟气回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11-01)
章若冰[9](2010)在《基于C/S模式的通信机房通风节能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通信机房节能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基于C/S模式的通信机房通风节能控制系统。系统通过控制模块检测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利用室外低温空气给机房设备散热,采用C/S模式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对节能系统的远程监控,智能调控空调、风机的开机时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和运行成本并延长空调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9)
于丽[10](2008)在《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路隧道里程的增加,隧道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大。由于公路隧道火灾的巨大危害性,公路隧道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全长18020 m,双洞单向交通,采用多竖井送排风方式。无论是长度还是通风方式都与以往的隧道不同,因此对其进行火灾通风的研究就变得尤为必要。鉴于此,论文以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综合技术研究防灾救援技术研究(20013180007103)项目,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办法,对特长公路隧道的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及控制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依托工程中,不但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规划、设计、施工、营运有较大的技术支撑作用,而且对全国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救援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规范修订积累资料。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存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隧道火灾过程中某些条件的简化,建立了隧道内温度纵向下降的理论预测公式。通过对隧道围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得到了温度纵向分布计算中不稳定传热系数随烟流和围岩之间热交换过程变化的影响因素,引入烟流和隧道围岩的热交换系数,考虑到不稳定换热系数的时间影响因素,得到了温度纵向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因素。2.通过对隧道火灾时密度的分布,确定了火风压的计算公式。对于特长公路隧道,由于温度沿程变化明显,因此,根据不同区段的温度变化给出了特长公路隧道分段式的火风压计算公式和烟流摩擦阻力计算公式。3.通过对单体隧道火灾通风控制的研究,确定了单体隧道火灾的临界风速为2-3m/s: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有横通道隧道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的通风控制;以及多竖井隧道在不同的火灾点位置的通风控制基准。4.开发出“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网络通风程序”计算软件,可自动完成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各分支风量、风机数量”的计算,并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通风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所有防火区段的风机布置,为隧道火灾预案的制定提供了计算上的依据。5.确定了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救援的总原则、救灾体系、防火分区及火灾预案制定方法,通过对隧道火灾的深入研究,论文以通风为基础,结合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例,制定了卡片式的火灾救援预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风控制体系,用以指导实际的救灾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通风控制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EnergyPlus软件的两种室内湿度控制模式对室内湿度和空调负荷预测及夜间通风节能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与设定值一致,定显热比模式预测得到的室内湿度波动较大,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预测结果偏离设定值越多。两模式算得的空调显热负荷相同,潜热负荷不同,且室内人员密度越大或室内设计温度越低,定湿度模式预测得到的潜热负荷和全热负荷超过定湿度模式的预测结果越多。若该建筑位于上海或西安地区,则典型日的夜间通风节能率均约为9%,且定显热比模式的预测结果稍大。采用定显热比模式计算空调负荷、评价夜间通风节能效果时需同时考虑日间室内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尤其是对湿热地区室内人员密度较大或设计温度较低的建筑。如果室内湿度不满足要求,应采用定湿度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风控制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严磊.双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横通道通风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2].夏利梅,周雪涵,卞维军,杨秀峰.室内湿度控制模式对夜间通风效果评价的影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3].郑国平,方勇刚,郭洪雨.基于火灾动力学的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烟气控制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4].钟成芬.浅谈单向交通隧道通风控制模式[J].居舍.2018
[5].刘卫孟.猪场通风模式及温度控制[J].北方牧业.2017
[6].邓宁州.办公室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需求控制通风模式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4
[7].王鹏.火灾情况下地铁内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选择及联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
[8].颜鑫.高铁隧道动车组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9].章若冰.基于C/S模式的通信机房通风节能控制系统[C].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10].于丽.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