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高鑫馨[1](2022)在《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稳中向好和高科技的应用,企业发展也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与考验。要想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机会,首先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要应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加强财务管理细节,把握财务管理大方向,高度重视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避免由于财务危险而导致企业遭遇经营危机。很显然,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与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利用内部审计可以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让企业的资金、资源、资产的流动与利用更加规范化,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张健,叶陈刚,史慕妍[2](2021)在《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探讨——以康得新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生存环境及业务活动越来越繁杂,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托审计风险模型,论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并选取了康得新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探究其内部审计风险发生,及防范机制失效的原因,以此为鉴,最终提出构建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好发挥评价、监督功能,提高企业化解内部审计风险的能力。
赵喆[3](2020)在《“出口管制事件”背景下的ZX公司内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去的十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自由化深入发展的十年。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锐意进取并取得不俗成绩。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经贸摩擦不断,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下称ZX公司)实施长达7年的出口禁令,以处罚其违反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违反双方2017年达成的和解协议。禁令一时使得ZX公司经营停摆、股票停牌,陷入生死攸关的紧急状态。最终中国政府出面,经多轮斡旋交涉,历时2个多月,促成了ZX公司和美国商务部达成新的协议,使得禁令得以解除。ZX公司“出口管制事件”一时轰动全国,成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企业实施制裁的标志性事件。面对“出口管制事件”带来的惨痛教训,本论文对ZX公司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论文运用COSO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梳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口管制事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方面分析ZX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五要素方面的内控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共计五方面、十三项优化建议举措,并就优化建议提出实施和保障。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导向。具体而言,本论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从世界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战略、以及美国对ZX公司实施制裁等几个方面展开选题背景的介绍,并多角度阐述开展“‘出口管制事件’背景下的ZX公司内控研究”这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仅如此,这一部分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论文总结介绍了内部控制的理论演进过程,阐述了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并研究梳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在理论上具有交叉重叠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辨析。第三章为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ZX公司“出口管制事件”回顾。这一章对论文研究的核心背景——“出口管制事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专业角度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进行了剖析解读。第四章为ZX公司内控现状与问题。这一章运用COSO内部控制理论,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方面分析ZX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分别概括提出“控制环境建设落后”、“风险评估不足”、“控制活动不到位”、“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缺失”五个方面内控问题。第五章为ZX公司内控优化建议。呈现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为解决问题部分。这一章基于前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ZX公司内控优化的目标与原则,针对性的提出COSO内控框架五要素优化方案。第六章为内控优化的实施与保障。为更好的发挥优化建议的实践效果和应用价值,本章针对第五章提出的五类要素,共十三个优化举措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并从制度、资金投入、人员三个方面保障优化方案的实施。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该部分对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么红如[4](2020)在《基于风险视域下河北省J高校财务内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近年来伴随我国高校总体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办学程序呈现多元化趋势,现实告诉我们,当组织越来越大、职工越来越多时,如何有效指导和对单位各岗位职工行为进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如何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论出发,结合高校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状况,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高质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首先对风险、内部控制等概念界定,以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和走访的形式从单位层面以及业务层面分析J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另外借鉴COSO五要素理论,利用专家调查问卷并借助Yaahp软件得出J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五要素的相应权重以及内部控制水平的评分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发现J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通过建立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和具体业务风险点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内部控制优化方案,为J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实践指导,从而促进高效资金的高效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刘赫男[5](2020)在《大连市P区税务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是税收征管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的名义采用普遍而合理的方式对纳税人进行检查和监督。防范税务稽查风险的方式并不单一,一定要依照规定的法律权限操作,要以要素检查为基本数据,从减税降费大背景出发。尤其是十九大以来,稽查部门更加重视规范税务稽查风险的防范,使税务稽查风险行为更加规范化、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以及化解税务稽查风险成为了税务稽查人员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大连市P区税务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程序不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能力不高。采取哪些措施防范税务稽查风险,充分履行税务稽查工作职能,整合税务稽查可利用的资源,是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关切的热点。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该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现状,丰富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风险管理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经验,找到相关启示,促进税务稽查部门科学管理的良性发展。全文主要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该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列举了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论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大连P区税务局在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中采取的举措及成效,找到了该局在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方面有哪些主要问题,并具体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借鉴发达国家与国内其他地区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经验;第五章针对大连市P区税务局高效化解税务稽查风险提出建议,包括增强税务稽查风险的防范意识、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高稽查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文章最后,对论文的研究情况得出结论,使该局防患未然,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应对税务稽查风险带来的各种挑战。大连市P区税务局通过实施不同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方法,提高了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质效,激发了该局税务稽查干部的工作热情,打造出了一支防范税务稽查风险过硬的稽查队伍,创新防范税务稽查风险的方法,排查税务稽查风险的能力得到高效提高,增强了抵抗税务稽查风险的“免疫力”,该局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沿着科学化的轨道有序迈进。
徐娟[6](2020)在《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数据等结构化的数据之外,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给商业银行数据运用和风险防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及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尤其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需要,又是其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伴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审计手段和方式都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数据量的增加和分析方式的加快也改变了传统审计所固有的抽样方式的局限性,提升了审计成效的精确性。但同时内部审计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及自身数据运用水平的有限,也面临着数据有效性、数据安全性、审计有效性等方面的挑战,大数据作用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全部发挥,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原有的审计思路、审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效率和作用,商业银行需要从审计思路这个源头开始对内部审计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变,具体的改变及创新至少需要涉及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制度设计、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创新切实提升未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的作用,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促进业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以A农商行内部审计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大数据、内部审计、数据式审计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介绍了A农商行的整体情况以及其内部审计在大数据运用不断加大的环境之下的现状,包括已经采取的变更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冲击。结合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A农商行内部审计存在的诸如数据式审计人才的缺乏、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不足、数据运用不足、系统作用不全面等问题,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相应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数据运用、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并对优化建议的落实,从A农商行全行角度提出了有关配套措施,强调了审计过程前移、资源共享、条线合作等要求,对A农商行内部审计的质效的提升和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可以为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毛敏[7](2019)在《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的好坏关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进程。伴随中美贸易摩擦及经济全球化演变的不确定性加剧,外部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我国的钢铁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产能过剩的状况有所好转,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相应提高。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为防范企业经营及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客观上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但是长期以来钢铁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其内部审计的发展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存在重大的内部审计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钢铁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钢铁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选择G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法,运用内部审计风险理论、控制论理论和风险控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GT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其次,本文介绍了内部审计风险理论、控制论理论、风险控制论这三个基本理论;再次,对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目标不明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内部审计人员执业风险控制不力、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效率不高四个主要问题;第四,详细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率低、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有待提升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四个问题成因;最后,提出了树立科学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和提高内部审风险控制效率等四个能够帮助GT公司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李蕾[8](2019)在《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和基础性产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其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破坏,我国化工行业年年都会排放大量的废物,加剧了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污染事件也频繁发生,如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件、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等,都深深印证着化工企业存有环境隐患,并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发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化工企业作为主要的责任主体,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摸清其当前环境状况,又要借助审计的力量审查环境风险。目前,国内还未形成统一的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体系,也未形成与其对应的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以后,本文首先借鉴审计理论、环境保护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化工企业环保风险状况和环保风险审计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构建了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体系,具体包括审计要素体系、审计依据体系、审计流程体系;再次识别化工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从化工企业环保政策执行、环保制度建立与实施、环保人员投入、环保经费投入、环保资源消费和环保技术利用等六个方面设计了 55个指标,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评估模型;最后以Z化工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评价了Z化工企业环保风险情况,对其高风险领域提出切实的审计建议。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及环保风险审计开展现状,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体系,设计了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评估模型,为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标准;利用案例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后续化工企业开展环保风险审计提供借鉴。
钟婷婷[9](2019)在《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问题探析》文中认为对于一个商业银行来说,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其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银行业务、预防重大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等。因此,最近几年,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都在银行内部努力进行审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内部审计体制,有利于银行内部垂直管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通过检查银行在内部管控方面的效率和质量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保护资产。为降低信贷风险,提升信贷经营管理能力,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公授信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公授信资产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的风险,如何促进对公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搞好对公授信资产质量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从加强银行监管的角度看,商业银行需要内部审计,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整理,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本文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理论做简要的叙述,并且对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受托责任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最后,本文以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有关原理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通过对XM商业银行基本情况及其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人员管理、流程、技术和方法等现状着手,来分析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对XM商业银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认为影响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不具备独立性、缺乏完善的管理;内部审计的专业员工较少、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方法和制度落后;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后评价制度虚设。本文在分析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XM商业银行的真实情况,主要是对于其在对公授信业务的内部审计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借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信贷业务内部审计体系方面提出相应的一些思路,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防范风险。
刘海军[10](2019)在《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影响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使企业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营风险也显着增大,面对如此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来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规避风险,创造和维护企业自身价值。内部控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尤其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更加突显了内部控制重要性,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接受公众检阅重要标准,预防舞弊与风险的屏障,迈向资本与证券市场的通行证。内部控制在制度的建立、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文化要素如何影响内部控制,高管团队管理特征对二者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分析统计软件对获取数据做具体的研究分析,进而得出一定的研究结论。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及相关理论阐释,提出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假设,高管团队管理特征对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二者关系调节作用的假设。进而根据假设,以企业文化规范管理要素、使命愿景要素、创新发展要素、人缘文化要素、社会责任要素、组织认同要素、市场导向要素作为研究变量,高管团队管理特征为调节变量,内部控制效果为结果变量,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有关问卷测量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主要为国内大型港航物流类企业。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对于数据处理过程,采用了预测试与正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净化试卷,保证其信度和效度。通过多重层次回归分析,实证研究验证文中提出的相关假设,得出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港航物流类企业的企业文化要素与内部控制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企业文化每个要素对内部控制各个目标的影响权重和方向差别很大。当正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企业文化可以管理整个企业的经营行为。内部控制制度如果能够依托于良好的企业文化,则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有效执行,提高治理公司的实际效果。企业高管团队管理特征对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调节能力得到验证,这表明了无论是民主型还是独裁型管理特征都影响到企业文化要素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改变企业高管团队管理方式来改变企业文化以及内部控制效果是有可能的事。这也提醒企业在利用企业文化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高管团队管理特征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二、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有效应用 |
(一)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水平 |
(三)加强内部审计改革,打造智慧审计体系 |
(四)推动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和实施 |
(五)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辅助企业经营管理 |
结束语 |
(3)“出口管制事件”背景下的ZX公司内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创新点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三、研究结论的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内部控制的理论演进 |
三、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ZX公司“出口管制事件”回顾 |
第一节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 |
一、管制机构及政策体系 |
二、效力范围与法律责任 |
第二节 ZX公司“出口管制事件”回顾 |
一、ZX公司简介 |
二、ZX公司“出口管制事件”始末 |
第四章 ZX公司内控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ZX公司内控现状 |
一、控制环境方面 |
二、风险评估方面 |
三、控制活动方面 |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
五、内部监督方面 |
第二节 ZX公司内控存在的问题 |
一、控制环境建设落后 |
二、风险评估不足 |
三、控制活动不到位 |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
五、内部监督缺失 |
第五章 ZX公司内控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内控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
一、目标 |
二、原则 |
第二节 COSO内控框架五要素优化方案 |
一、优化控制环境 |
二、完善风险评估 |
三、强化控制活动 |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
五、加强内部监控 |
第六章 ZX公司内控优化的实施与保障 |
第一节 内控优化的实施 |
一、基础阶段 |
二、发展阶段 |
三、成熟阶段 |
第二节 内控优化的保障 |
一、制度方面 |
二、资金投入方面 |
三、人员方面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风险视域下河北省J高校财务内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问题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控制的概念 |
2.1.3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2.2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
2.3 本章小结 |
3 J高校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现状 |
3.1 J高校基本情况 |
3.1.1 J高校概况 |
3.1.2 J高校财务状况 |
3.2 单位层面内控现状 |
3.2.1 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
3.2.2 组织机构建设不科学 |
3.2.3 财务岗位设置及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
3.2.4 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落后 |
3.2.5 内部控制制度亟需完善 |
3.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3.3.1 收入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3.2 支出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3.3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3.4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现状 |
3.3.5 合同业务控制现状 |
3.4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下J高校内部控制水平 |
3.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4.2 模糊分析法计算指标分值 |
3.4.3 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设计J高校财务内控的优化方案 |
4.1 方案总体概述 |
4.2 建立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
4.2.1 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建设 |
4.2.2 完善风险评估流程 |
4.2.3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 |
4.3 单位层面内控优化 |
4.3.1 单位组织架构优化 |
4.3.2 财务报销系统规划及岗位设计建议 |
4.3.3 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 |
4.3.4 关键岗位及人员控制建设 |
4.4 业务层面内控优化 |
4.4.1 预算业务内控优化 |
4.4.2 支出业务内控优化 |
4.4.3 收入业务内控优化 |
4.4.4 高校政府采购业务内控优化 |
4.4.5 资产业务内控优化 |
4.4.6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5 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5.1 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 |
5.2 塑造风险管控文化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可能的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大连市P区税务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税务稽查 |
2.1.2 税务稽查风险 |
2.1.3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权力制约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大连市P区税务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
3.1 采取的举措及成效 |
3.1.1 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
3.2.2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3.2.3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程序不完善 |
3.2.4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能力不高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缺乏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教育 |
3.3.2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管理存在漏洞 |
3.3.3 税务稽查模式存在欠缺 |
3.3.4 税务稽查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低 |
第4章 发达国家与国内其他地区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经验借鉴 |
4.1 发达国家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典型做法 |
4.1.1 美国: 形成完善的稽查人员梯队 |
4.1.2 澳大利亚: 聚焦税收风险审计 |
4.1.3 德国: 注重分类管理 |
4.2 国内其他地区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典型做法 |
4.2.1 天津市滨海新区税务局稽查局:创新优化稽查模式 |
4.2.2 四川省税务局稽查局:党建引领 |
4.2.3 北京市昌平区税务局稽查局:税警联动 |
4.3 经验启示 |
4.3.1 重视纳税遵从度的提升 |
4.3.2 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预警 |
4.3.3 建立审计式稽查模式 |
4.3.4 拓宽税务稽查信息采集渠道 |
第5章 大连市P区税务局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对策 |
5.1 增强税务稽查风险的防范意识 |
5.1.1 增强稽查领导的风险防范意识 |
5.1.2 增强稽查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
5.2 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
5.2.1 落实和执行税收法律体系 |
5.2.2 完善税务稽查风险防范过程 |
5.2.3 建立风险数据共享平台 |
5.2.4 深化税警合作机制 |
5.3 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
5.3.1 提高稽查人员风险防范的积极性 |
5.3.2 加强风险防范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
5.3.3 完善奖励激励和绩效考核 |
5.4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5.4.1 建立清朗的外部监督渠道 |
5.4.2 发挥社会各部门协作力量 |
5.4.3 加大税务稽查宣传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关于大数据审计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大数据理论 |
2.1.1 大数据的概念及内涵 |
2.1.2 大数据的产生 |
2.1.3 大数据的特征 |
2.1.4 数据分析方法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情况 |
2.2 内部审计理论 |
2.2.1 内部审计的含义 |
2.2.2 内部审计的历史发展 |
2.2.3 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 |
2.3 大数据审计理论 |
第三章 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行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 |
3.1 A农商行情况简介 |
3.2 A农商行内部审计现状 |
3.2.1 组织体系 |
3.2.2 取得的成效 |
3.3 大数据技术发展给A农商行内部审计带来的冲击 |
3.4 A农商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大数据人才支撑不足 |
3.4.2 审计模式未能及时改变 |
3.4.3 数据的可用性不足 |
3.4.4 技术及系统的支撑不足 |
第四章 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行内部审计问题对策建议 |
4.1 人才培养方面 |
4.2 审计立项方面 |
4.3 数据获取方面 |
4.4 数据使用方面 |
4.5 系统支撑方面 |
4.6 工具创新方面 |
4.7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改进的配套措施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应用价值 |
第2章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内部审计风险理论 |
2.1.1 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
2.1.2 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 |
2.1.3 内部审计风险模型 |
2.2 控制论理论 |
2.2.1 控制论的涵义 |
2.2.2 控制论理论的发展 |
2.2.3 控制论的主要方法 |
2.2.4 控制论的运用 |
2.3 风险控制理论 |
2.3.1 风险控制的涵义 |
2.3.2 风险控制的内容 |
2.3.3 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 |
2.3.4 风险控制的运用 |
第3章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3.1 GT公司基本情况 |
3.1.1 GT公司概况 |
3.1.2 GT公司内部审计情况 |
3.2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现状及控制现状分析 |
3.2.1 内部审计风险现状分析 |
3.2.2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3.3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章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
4.1.1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目标不明晰 |
4.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 |
4.1.3 内部审计人员执业风险控制不力 |
4.1.4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效率不高 |
4.2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
4.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率低 |
4.2.3 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有待提升 |
4.2.4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
第5章 GT公司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
5.1 树立科学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理念 |
5.1.1 提高管理层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意识 |
5.1.2 加强各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意识 |
5.2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5.2.1 探索可操作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细则 |
5.2.2 完善内部审计复核制度 |
5.2.3 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
5.3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 |
5.3.1 加强对执业风险的控制 |
5.3.2 提高谨慎性和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
5.3.3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
5.4 提高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效率 |
5.4.1 改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环境 |
5.4.2 优化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方法 |
5.4.3 完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B.1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调查问卷(管理人员) |
附录B.2 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调查问卷(内部审计人员) |
(8)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审计基础理论 |
2.2 环境审计基础理论 |
2.3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管理理论 |
3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现状及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2 调查问卷分析 |
3.3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开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体系构建 |
4.1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的要素体系 |
4.2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的依据体系 |
4.3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的流程体系 |
5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识别与评估 |
5.1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识别 |
5.2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评估 |
6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实例——以Z化工企业为例 |
6.1 Z化工企业概况 |
6.2 资料获取 |
6.3 Z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的具体实施 |
6.4 审计结论及建议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指标筛选表 |
附录3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边权值调查问卷 |
附录4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源(定性)发生概率调查问卷 |
附录5 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发生条件概率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审计概念及内容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对公授信业务相关概述 |
2.1.1 对公授信业务概念 |
2.1.2 对公授信业务原则 |
2.1.3 对公授信业务类型 |
2.2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
2.2.1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概念 |
2.2.2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内容 |
2.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对公授信业务管理中的作用 |
2.3.1 监督作用 |
2.3.2 预警作用 |
2.3.3 借鉴作用 |
2.4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关键点 |
2.4.1 贷前调查尽职尽责程度 |
2.4.2 贷款条件落实的真实性 |
2.4.3 贷后管理措施落实的真实性 |
2.5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5.1 受托责任理论 |
2.5.2 风险管理理论 |
2.5.3 系统理论 |
3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现状 |
3.1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基本情况 |
3.1.1 XM商业银行概况 |
3.1.2 XM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 |
3.1.3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基本流程 |
3.2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情况及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管理模式 |
3.2.2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奖惩制度 |
3.2.3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流程 |
3.2.4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方法 |
4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管理层干预内部审计 |
4.1.2 内部审计人员识别对公授信业务风险能力较差 |
4.1.3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
4.1.4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
4.2 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管理体系不完善 |
4.2.2 内部审计人员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4.2.3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方法和制度落后 |
4.2.4 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后评价制度虚设 |
5 完善XM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完善以提升独立性为主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
5.1.1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垂直管理和报告制度 |
5.1.2 梳理规范内部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
5.1.3 建立区域间相互审计与定期交流轮换机制 |
5.2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
5.2.1 定期开展对公授信业务培训与测试 |
5.2.2 倡导内部审计文化,强化合规风险理念 |
5.2.3 建立内部培养机制与创建激励机制 |
5.3 创新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技术与服务方式 |
5.3.1 现场为主向并和非现场结合改进 |
5.3.2 审计检查为主向监审协同并重转变 |
5.3.3 监督检查为主向闭环控制并重转变 |
5.4 规范对公授信业务问题整改及问责处理 |
5.4.1 建立内部审计“回头看”检查机制 |
5.4.2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做好审计成果的运用 |
5.4.3 实行与薪酬及晋升挂钩的内审考核机制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影响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企业文化理论 |
2.1.1 企业文化内涵 |
2.1.2 企业文化形成及演进 |
2.1.3 企业文化分类 |
2.1.4 企业文化要素 |
2.1.5 企业文化测量维度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1 内部控制定义及内涵 |
2.2.2 内部控制观念演变及启示 |
2.2.3 内部控制架构 |
2.2.4 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
2.2.5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2.3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 |
3 假设提出及模型构建 |
3.1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耦合机理分析 |
3.1.1 系统论视角 |
3.1.2 制度经济学视角 |
3.1.3 组织行为学视角 |
3.2 企业文化要素与内部控制关系假设 |
3.3 高管团队管理特征对企业文化要素与内部控制关系影响假设 |
3.3.1 高管团队管理特征 |
3.3.2 调节变量的引入 |
3.3.3 高管团队管理特征调节作用假设 |
3.4 假设汇总和模型构建 |
3.4.1 假设汇总 |
3.4.2 模型构建 |
4 企业文化、内部控制、高管团队管理特征量表开发及问卷检验 |
4.1 研究方法 |
4.2 量表开发 |
4.2.1 访谈及量表开发材料准备 |
4.2.2 企业文化测量量表开发 |
4.2.3 内部控制测量量表开发 |
4.2.4 高管团队管理特征测量量表开发 |
4.3 预调查及问卷检验 |
4.3.1 预试样本及其分析 |
4.3.2 企业文化测量量表项目、因素、信度及效度分析 |
4.3.3 内部控制测量量表项目、因素、信度及效度分析 |
4.3.4 高管团队管理特征测量量表项目、因素、信度及效度分析 |
4.3.5 预测式问卷分析小结 |
5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样本总体描述 |
5.1.2 量表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信度分析 |
5.3 相关性分析 |
5.4 效度分析 |
5.4.1 内容效度 |
5.4.2 结构效度 |
5.5 回归分析 |
5.5.1 企业文化要素影响内部控制关系检验 |
5.5.2 民主型高管团队特征调节作用检验 |
5.5.3 独裁型高管团队特征调节作用检验 |
5.6 研究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 |
6.1.2 企业高管团队管理特征与内部控制 |
6.1.3 企业高管团队管理特征在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之间调节作用 |
6.2 创新点、局限性及展望 |
6.2.1 创新点 |
6.2.2 研究对策和建议 |
6.2.3 研究的局限性 |
6.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效果影响预调查问卷 |
附录B: 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效果影响正式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 高鑫馨.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2(01)
- [2]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探讨——以康得新公司为例[J]. 张健,叶陈刚,史慕妍. 国际商务财会, 2021(11)
- [3]“出口管制事件”背景下的ZX公司内控研究[D]. 赵喆.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4]基于风险视域下河北省J高校财务内控优化研究[D]. 么红如.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大连市P区税务局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研究[D]. 刘赫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大数据环境下A农商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娟. 江苏大学, 2020(05)
- [7]GT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毛敏.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化工企业环保风险审计研究[D]. 李蕾.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XM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内部审计问题探析[D]. 钟婷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企业文化要素对内部控制影响实证研究[D]. 刘海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