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咬合板,张口受限,手法复位
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文献综述
邓力,张清彬,张颖,何霞[1](2018)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是指患者在张口位及闭口位时关节盘均位于髁状突横嵴前方。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和疼痛。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大部分都是单纯关节盘前移位,很少伴有器质性改变。因此及时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恢复正常的盘-髁关系,避免慢性化发展十分重要。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采取单纯的手法复位、再定位咬合板或其他保守(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夏韫晖,范帅,顾瑛,陈翡[2](2017)在《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短期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辅以康复手法复位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颞颌关节移位患者的近期疗效,通过核磁共振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方法选取24例急性开口受限患者(病程在1-8周内)经核磁共振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患者,进行康复肌解痉治疗,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取无痛最小张口位咬合记录,制作稳定颌板,24小时佩戴,口内双侧磨牙粘结颊管,分别于一周,叁周,五周调磨颌板磨牙区早接触点并配以夜间轻力后牙垂直牵引以保持后牙区颌增高,打开关节间隙,减少关节内负荷。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张口度,疼痛类比评分(VAS 0-10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查核磁共振。采用spss 17.0软件包间隙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5周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有治疗前的(22.6±6.1mm)趋于正常(43.9±3.3mm);疼痛明显减轻,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至0.7±0.25.2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复查的磁共振显示8例(33.33%)为正常盘髁关系;9例(37.5%)为可复性盘移位;7例(29.17%)仍为不可复性盘移位。结论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辅助以康复手法治疗急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的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及维持改善关节盘髁关系有一定的短期疗效。(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姜鑫,范帅,蔡斌,方仲毅,徐丽丽[3](2016)在《手法复位配合运动与垫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近期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7侧,女37侧),施予软组织放松技术,随后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下颌运动轨迹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软管盘复位训练。白天自我维持下颌休息位,夜间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垫,以保持良好的盘-髁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治疗结束后1~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2.6±6.1)mm增加到(43.9±3.3)mm;疼痛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到0.7±0.25。4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经MRI复查显示,20例(占46%)为正常盘-髁关系;16例(占36%)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8例(占18%)仍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关节盘手法复位后继以运动治疗及配戴垫,对急性盘前移位患者能够恢复开口度,缓解疼痛,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阚全龙,朱雯雯,徐世英,余炜伟[4](2016)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按医嘱分别戴用再定位牙合垫3~6个月,观察6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疗效同上。结果根据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1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定位牙合垫能稳定和改善手法复位后盘-突关系,在手法复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以更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杨盈盈,应王贵,林雪芬,王晓飞,汲平[5](2012)在《枢轴型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枢轴型垫对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治疗。结合肌电图及临床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颌面部肌功能状态的改变,探讨枢轴型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标准,辅以影像学检查,(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9-21)
应王贵[6](2009)在《枢轴型(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枢轴型(牙合)垫对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cute 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患者进行治疗。结合肌电图及临床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颌面部肌功能状态的改变,探讨枢轴型(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标准,辅以影像学检查,选取6例来我院就诊的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主要症状为颌面部疼痛不适、突发性开口受限及开口型异常),采用枢轴型(牙合)垫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VAS疼痛值、关节弹响情况、开口度、开口型的改变,并利用肌电图仪监测其颌面部的肌功能状态,观察枢轴型(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结果:1.临床症状经过枢轴型(牙合)垫治疗后,6例患者中,5例疼痛减轻或消失,开口度、开口型趋于正常,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无障碍,其中2例未触及弹响,3例关节弹响重新出现。1例疼痛减轻,开口度、开口型改善,未触及关节弹响。2.疼痛指数(VAS)经统计分析,6例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肌电分析①枢轴型(牙合)垫治疗后患侧与对侧颞肌前束(TA)与咬肌(MM)的下颌姿势位(MPP)均值电位降低(P<0.05);治疗后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患侧咬肌平均峰值电位升高(P<0.05);患侧颞肌前束及对侧咬肌、颞肌前束平均峰值电位无明显变化。②枢轴型(牙合)垫治疗后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性指数(Astot)、咬肌不对称性指数(ASMM)降低(P<0.05),双侧颞肌不对称性指数(ASTA)无明显差异。4.影像学检查经过枢轴型(牙合)垫治疗后,许勒位片显示2例患者患侧关节盘—突位置关系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闭口位关节前间隙大于后间隙,但开口位髁突动度正常,1例患者未见有明显的改变。结论:1.枢轴型(牙合)垫是临床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经过治疗,关节盘可能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也可能转变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由于盘—突关系得以调整,咀嚼肌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了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症状,阻止了病程向慢性期迁延。2.经过枢轴型(牙合)垫治疗后,EMG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双侧咀嚼肌肌电活动有部分改善。其治疗效果有待改用稳定型(牙合)垫继续治疗后的长期观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2)
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辅以康复手法复位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颞颌关节移位患者的近期疗效,通过核磁共振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方法选取24例急性开口受限患者(病程在1-8周内)经核磁共振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患者,进行康复肌解痉治疗,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取无痛最小张口位咬合记录,制作稳定颌板,24小时佩戴,口内双侧磨牙粘结颊管,分别于一周,叁周,五周调磨颌板磨牙区早接触点并配以夜间轻力后牙垂直牵引以保持后牙区颌增高,打开关节间隙,减少关节内负荷。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张口度,疼痛类比评分(VAS 0-10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查核磁共振。采用spss 17.0软件包间隙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5周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有治疗前的(22.6±6.1mm)趋于正常(43.9±3.3mm);疼痛明显减轻,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至0.7±0.25.2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复查的磁共振显示8例(33.33%)为正常盘髁关系;9例(37.5%)为可复性盘移位;7例(29.17%)仍为不可复性盘移位。结论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辅助以康复手法治疗急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的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及维持改善关节盘髁关系有一定的短期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参考文献
[1].邓力,张清彬,张颖,何霞.保守序列治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8
[2].夏韫晖,范帅,顾瑛,陈翡.稳定颌板配合后牙牵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短期疗效评价[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3].姜鑫,范帅,蔡斌,方仲毅,徐丽丽.手法复位配合运动与垫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近期疗效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6
[4].阚全龙,朱雯雯,徐世英,余炜伟.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
[5].杨盈盈,应王贵,林雪芬,王晓飞,汲平.枢轴型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C].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
[6].应王贵.枢轴型(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09
标签: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咬合板; 张口受限; 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