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行间,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宗韵[1](2019)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概览》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不过,作为一个仅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开放的交易市场,它并不像股票市场那样为人熟知。本文从基础设施、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监管和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多角度论述,从而揭示中国债券投资者的交易环境。(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17期)
白如冰[2](2018)在《资产支持证券与企业债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债券利差一般是指标的债券收益率超过对标债券收益率的部分,是投资者因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动风险而要求的超额收益率。现有关于利差研究的文献主要选取国债作为对标债券进一步分析,直接选取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进行利差研究的较少。关于债券利差解释因素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因素的解释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流动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也成为学者关注的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流动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也是债券利差重要的解释因素,加深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分解债券利差成因并提高模型解释度。本文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券两种债券,选取相同评级和相同期限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流动性因素、信用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叁个方面选择设计影响因子作为两种债券利差的影响因子。为了探索叁方面因素中各项影响因子与债券利差之间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多期限债券利差和各项影响因子的时间序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各个期限债券利差的显着影响因子,发现换手率、全价波动率差额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影响各个期限债券利差较为显着,流动性因素较信用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解释效果更佳。在验证了流动性因素特别是换手率因子、全价波动率差额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因子是影响资产支持证券与企业债债券利差的系统性影响因子之后,本文进一步计算两种债券的换手率差额。研究换手率差额与债券利差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个联合内生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VAR模型执行联合显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不同期限的债券利差与换手率差额之间存在显着影响,债券利差除受自身滞后项的影响外,换手率差额的滞后项同样会显着影响其变化水平。实证结果还表明,换手率差额与不同期限的债券利差之间亦存在显着影响,换手率差额受自身滞后项的影响,同时也受债券利差的滞后项影响。文章在此基础上将债券利差自身滞后项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分析。(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12-01)
龚粒[3](2018)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繁荣,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状态良好,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被人们所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进行概述,分别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理论与实证方法两方面详细阐述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8年20期)
李国辉[4](2016)在《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将更加便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12月22日披露,为提升境外机构投资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便利性,人民银行将协调相关部门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改进规则和服务水平,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主要国际债券指数编制机构将人民币债券纳入相关指数创造条件。瑞银证券(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6-12-23)
励特特[5](2016)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新旧券利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债市场在调控宏观经济,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力。国债产品的流动性更是衡量国债市场能否充分履行其市场职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国债市场中,最近一期发行的国债被称作新券,此后又有新的国债发行,则之前发行的国债变为旧券。在美国、德国、日本等金融市场高度成熟的国家,国债市场存在新券现象,即相比于风险性质较为接近的旧券,新发行的债券交易活跃,往往以较高的价格(对应较低的收益率)成交,从而导致新旧券之间出现由流动性差异带来的利差。本文针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国债现券的新券现象进行研究,利用自2009年7月至2016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数据对新旧券利差进行判别,统计检验表明1年期、3年期新旧券利差不显着,5年期、7年期、10年期国债新旧券利差显着为负。为了进一步探究新旧券利差的性质与特点,本文提出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国债收益率分解方法,将国债收益率分解为无风险收益和流动性溢价两个潜在变量,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两者进行直接量化,结果表明10年期国债新旧券的流动性溢价之差最大,7年期次之,5年期最小,证明国债新旧券流动性差异随着期限的增长而变大。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主要与市场投资者结构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有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6](2016)在《世界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首期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5亿SDR,期限为3年,结算货币为人民币。本次发行吸引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境内投资者以及货币当局、国际开发机构等约50家机构的积极认购,认购倍数达到2.47。世界银行首期SDR计价债券的成功发行,体现了SDR计价债券规避单一货(本文来源于《甘肃金融》期刊2016年09期)
蒋华栋[7](2016)在《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伦敦电 蒋华栋报道: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在伦敦组织召开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交流会。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协办会议并进行业务介绍,来自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及80余家各类型金融机构的共1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6-07-07)
宋金明[8](2016)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在伦敦举办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交流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伦敦7月5日电 宋金明报道 据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向本报提供的消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7月5日在伦敦举办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交流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和中英两国80余家各类型金融机构的170余名代表与会。$(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6-07-07)
戴凯扬[9](2016)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溢价指投资者持有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而获得的收益补偿。在众多关于资产流动性的研究中,流动性溢价效应研究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对流动性溢价问题的研究无论对理论还是实务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的研究却很少。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价格发现能力、市场定价能力成为重要命题。而流动性溢价反映了流动性风险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资产定价的重要方面,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也为流动性指标的测度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本文选取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所占交易量份额过半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买卖报价价差、换手率衡量债券流动性,使用了两种方法试图检验流动性溢价效应的存在。其一,将债券区分为流动性充足与流动性不足两类(本文选择的分类标准包括基准债券或样本债券、国开债或非国开政策性金融债),计算相同代偿期流动性不足债券与相应流动性充足债券到期收益率差值,得到流动性溢价的代理,再计算流动性不足债券与流动性充足债券的流动性之差,以寻找两个差值之间的关系,证明流动性溢价效应确实存在。其二,计算债券实际收益率与Nelson-Siegel模型计算所得理论收益率的差额作为流动性溢价方程的因变量,将流动性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将税收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并证明流动性变量对实际收益率与理论收益率的差额有较强的解释力度,流动性溢价效应存在。实证发现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均表现出流动性溢价,且进—步发现流动性溢价效应的强弱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市场中存在差异。本文还通过实证发现流动性对溢价的偏效应受到投资者结构的影响,交易户占比更高的债券具有更显着的流动性偏效应,即更显着的流动性溢价效应。最后,本文就上述实证结论提出了改善流动性定价能力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8)
[10](2015)在《32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4月30日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32家具有QFII、RQFII或人民币结算资质的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告显示,以下11家QFII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安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群益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荷兰安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亚洲私营有限公司、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本文来源于《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期刊2015-12-01)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债券利差一般是指标的债券收益率超过对标债券收益率的部分,是投资者因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动风险而要求的超额收益率。现有关于利差研究的文献主要选取国债作为对标债券进一步分析,直接选取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进行利差研究的较少。关于债券利差解释因素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因素的解释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流动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也成为学者关注的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流动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也是债券利差重要的解释因素,加深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分解债券利差成因并提高模型解释度。本文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券两种债券,选取相同评级和相同期限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流动性因素、信用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叁个方面选择设计影响因子作为两种债券利差的影响因子。为了探索叁方面因素中各项影响因子与债券利差之间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多期限债券利差和各项影响因子的时间序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各个期限债券利差的显着影响因子,发现换手率、全价波动率差额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影响各个期限债券利差较为显着,流动性因素较信用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解释效果更佳。在验证了流动性因素特别是换手率因子、全价波动率差额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因子是影响资产支持证券与企业债债券利差的系统性影响因子之后,本文进一步计算两种债券的换手率差额。研究换手率差额与债券利差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个联合内生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VAR模型执行联合显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不同期限的债券利差与换手率差额之间存在显着影响,债券利差除受自身滞后项的影响外,换手率差额的滞后项同样会显着影响其变化水平。实证结果还表明,换手率差额与不同期限的债券利差之间亦存在显着影响,换手率差额受自身滞后项的影响,同时也受债券利差的滞后项影响。文章在此基础上将债券利差自身滞后项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宗韵.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概览[J].大众投资指南.2019
[2].白如冰.资产支持证券与企业债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8
[3].龚粒.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研究[J].今日财富.2018
[4].李国辉.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将更加便利[N].金融时报.2016
[5].励特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新旧券利差分析[D].天津大学.2016
[6]..世界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J].甘肃金融.2016
[7].蒋华栋.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N].经济日报.2016
[8].宋金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在伦敦举办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交流会[N].金融时报.2016
[9].戴凯扬.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0]..32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