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网调整论文-胡维

线网调整论文-胡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网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线网优化,蚁群算法

线网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胡维[1](2019)在《公交线网的智能优化调整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目前都存在着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拥挤等交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和日常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城市公交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目前己有许多关于公交线网规划问题的研究,但是大多都是对于公交线网的重新规划,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并不适用,因为重新规划整个公交线网,不仅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研究适用于实际情况的公交线网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公交线网优化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调研,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公交线网优化算法,该算法是对于现有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提出基于蚁群算法的公交线网优化算法,并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和线路非直线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使用了线路长度限制、非直线系数限制以及线路重复系数限制等约束条件。(2)设计了算法的详细步骤、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信息以及启发式信息、客流分配算法。在算法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解的质量提出一种新的评价函数,该评价函数在评价单条线路时不仅考虑了线路上的乘客数量、线路的长度以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并且将所有公交线路放在一起计算,考虑了公交网络的整体优劣。为了更好的符合实际问题,对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的启发式信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该启发式信息首先考虑了最基本的乘客数量(从线路起点到下一个站点乘客数量总和)以及线路长度(从线路起点到下一个站点的站点间的长度总和),并且为了在调整过程不过多的影响原有的线路,考虑了站点间已有的公交线路条数。为了进一步提高解的质量,对于搜索过程中出现的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线路进行了惩罚(即进行额外的信息素蒸发)。(3)利用实际公交数据以及文献中的数据上进行了实验,对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现有公交线网的直达率以及换乘率,并且能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线路的重复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3)

陈忠,张晓鸣[2](2018)在《申城启动新一轮夜宵公交线网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沪上新一轮公交夜宵线网调整工作27日起启动。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新辟343路、345路两条公交线路,并对326路、338路两条公交线路的走向进行调整。新辟线路主要服务于航头及顾村大型居住区,调整线路主要涉及中心城区枢纽站点布局等。随后,(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7-29)

郑旭[3](2018)在《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优化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原有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规划,分析原有线网规划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高速、快速服务线路在全市范围内的布局,使之与区域相关线路保持协调,并根据快速服务线路的不同处理方式,结合线路规模进行分析,提出普速服务线路方案比选。最后,结合坪山区城市发展和规划以及居民出行特征、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对原有轨道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各层次轨道布局方案,形成现有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方案。(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20期)

栗欢[4](2018)在《快速公交投入运营下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证分析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快速公交网络提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的思路、方法及评价指标,并结合某市实际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综合交通模型,对快速公交沿线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从而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方林键[5](2018)在《新建轨道交通条件下区域接运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历史经验表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是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的有效方式之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辅助的运营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接运公交作为常规公交的一种,具备灵活的机动性和运营高效的特点。通过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发挥整体网络的运输效益。基于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基础上,通过研究接运线网和接运时刻表的同步优化来进行整体网络的优化。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接运公交和轨道交通不同的功能定位,说明不同的交通方式承担的功能,通过两者相互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合作,并通过分析两者各自的经济技术特性、服务特性、网络空间拓关系来说明接运公交是一种专门为轨道交通集散客流的工具,接运公交可以弥补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密度低、填补交通盲区、是居民高效出行的交通工具方式之一。其次,本文通过建立轨道站点选取模型,分析需要被接运公交服务的轨道站点,通过计算客流周转量指标确定站点选取的标准,进而通过改进聚集效应函数模型,确定轨道站点合理的接运服务范围,并对接运服务范围的公交站点进行分类,为候选线路的生成提供基础。随之通过启发式算法,对接运公交候选线路进行生成分析,最终生成候选线路集合。再次,本文分析研究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既有的研究成果,最终以服务乘客数量多、乘客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此问题的多目标模型,针对接运公交线网设计(feeder bus network design problem,FBNDP)的求解问题,通过比较几种启发式算法求解的优缺点,选取遗传算法作为该问题的求解方法,并计算出最优解。最后,本文以合肥地铁2号线为实例,通过设计的模型与求解算法来验证本文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线网的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为接运公交线网优化设计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汪晖[6](2017)在《基于郊区轨道交通新线的常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公交优先”发展策略,近年来公共交通方式发展形势良好。但是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协同合作并不理想,以郊区轨道交通线路和常规公交为例,郊区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一般是为了满足主要交通走廊内的居民出行需求,而走廊内原本就存在大量常规公交线路,没有轨道交通前这些公交线路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客流,这些公交线路往往和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较长的重合段。在轨道交通开通后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调整,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竞争影响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有必要在郊区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前对主要交通走廊内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本文首先总结了郊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线路运营特点,分析了两者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其次通过可达一致性理论和步行吸引半径模型确定了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直接间接吸引范围,以此为依据找到了需要调整的公交站点和线路,划分了主要交通小区,基于乘客出行效用理论对郊区轨道交通线路影响下的公交线网客流OD进行调整。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常规公交线网空间拓扑结构的分析,提出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是主要交通走廊内现有平行向线路调整,二是服务轨道交通站点的垂直向接驳公交线路设置,分别以居民广义出行成本最小和单位里程接运客流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得到了配合郊区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最优站距和接驳公交线路设置方案。最后选取了7项公交线网性能指标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调整前后区域公交线网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线路开通为契机,在其周边常规公交线网调整工作中进行了实际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调整该区域公交线网总体性能提升了29.7%,验证了方法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2)

韦尚成[7](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轨道交通独特的性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然而,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起步晚,网络化程度低,这就使得构建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一体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际建设中,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时序性,故当轨道交通即将投入运营时应提前对常规公交调整及优化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够极大地发挥二者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对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首先,分析了城市公交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及定位,随后对轨道交通运营下常规公交线网影响范围作了分析,从而界定了轨道交通合理吸引范围;并对接运公交线网的制定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阐述。其次,基于合理吸引范围的确定,本文着重研究了当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对既有公交线网的调整,选取了能够反映二者合作竞争关系的显着性影响因素;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处理;考虑到系统聚类分析分类结果的主观性太强,提出了以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为输入条件的K-Means聚类分析方法;阐述了既有线路调整策略。然后,以构建轨道—公交一体化为目标,基于轨道交通合理吸引范围,给出了接运站点的选取方法,研究了轨道交通运营初期新增接运公交线路的布设。分别考虑了社会、运营公司、乘客叁方面的利益,建立了上层以最大化直达客流密度及运营公司收入为目标,下层以乘客出行广义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双层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上层采用遗传算法,下层基于最优出行策略的标号法。最后,以即将投入运营的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研究背景,通过输入相关数据,对文中提出的调整方法、优化模型、求解算法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既有常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合理、有效;通过对双层规划模型与上层优化模型的分别求解,将其对应产生的Pareto解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双层规划模型更加有效,表明了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5)

金智英[8](2017)在《公交线网调整实施初期乘客风险识别与管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公共交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发展常规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现状常规公交在线网规划及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通车,常规公交线网调整以接驳大运量轨道交通势在必行。而公交线网调整的过程中涉及乘客群体面广,易对乘客出行造成不便,从而引起负面情绪,伴随着风险的产生,易造成突发事件。本文识别乘客风险指标,通过建立差别-矩阵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到各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以动态指导公交线网方案设计。进一步针对性地对公交线网调整实施初期重要风险提出管控措施,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保障公交线网调整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以及保障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乘客感知的差别-矩阵法识别乘客风险,并以武汉市公交调整为案例作出具体分析。基于“公众与专家共同参与”的原则与“乘客为本”的理念,在乘客对现状公交满意度调查与公交线网调整乘客期盼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满意度水平、线网调整期盼高低与优化方案优化程度叁者之间的差异建立叁维矩阵模型,划分风险区域并对各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排序,通过对高风险指标和乘客个体属性相关性影响显着性分析,识别了高风险群体。模型结果表明各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换乘次数、出行费用、总的出行时间、候车时间和到离站点步行距离。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前景理论模型应用于公交线网调整中,通过总结对公交线网调整保障措施的启示,分别从换乘次数、出行费用、总的出行时间、候车时间及到离站点步行距离方面制定风险管控策略。对于最高的风险指标换乘次数提出风险管控策略:实现顺向同台换乘且分散换乘;打造不同风格的换乘枢纽;建设换乘枢纽以及配套设施、加强站台周边的综合服务建设;站台建设智能平台。针对高风险群体,应加大策略实施强度以及其他惠民政策。(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陈艳艳,郝世洋,王振报,杨万凯[9](2016)在《小城市近期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城市公交发展特点,在有限的公共交通资源下,提出可行的线路调整和运营优化方案,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缓解公交企业运营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引入"诊断指标标准值"的概念,提出一种从系统全局角度按照"先主后次、滚动推进、不断优化"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以衢州市为例,通过对IC卡、公交出行OD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公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确定需要进行线路优化调整的对象,结合逐条线路布局与运营优化技术和方法,形成近期优化调整方案。同时,对方案实施层面进行设计,制定实施计划,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6年06期)

金智英,李豹,王红,朱顺应[10](2016)在《公共汽车线网调整乘客风险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乘客风险识别对优化公共汽车线网调整方案、提高线网调整可实施性、制定社会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乘客感知的差别—矩阵法来识别乘客风险。在乘客满意度调查与线网调整乘客期盼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满意度水平、线网调整期盼高低与优化方案优化程度叁者之间的差异建立叁维矩阵模型,划分风险区域以确定风险指标排序。通过对高风险指标和乘客个体属性相关性影响进行显着性分析,识别高风险群体。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公共汽车线网调整过程中高风险指标为换乘次数,其中女性群体、老年群体、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以及乘车频率较低的群体为高风险群体,应针对各群体特性加强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6年04期)

线网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沪上新一轮公交夜宵线网调整工作27日起启动。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新辟343路、345路两条公交线路,并对326路、338路两条公交线路的走向进行调整。新辟线路主要服务于航头及顾村大型居住区,调整线路主要涉及中心城区枢纽站点布局等。随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网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胡维.公交线网的智能优化调整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陈忠,张晓鸣.申城启动新一轮夜宵公交线网调整[N].文汇报.2018

[3].郑旭.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优化调整研究[J].交通世界.2018

[4].栗欢.快速公交投入运营下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证分析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交通工程.2018

[5].方林键.新建轨道交通条件下区域接运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6].汪晖.基于郊区轨道交通新线的常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韦尚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8].金智英.公交线网调整实施初期乘客风险识别与管控[D].武汉理工大学.2017

[9].陈艳艳,郝世洋,王振报,杨万凯.小城市近期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

[10].金智英,李豹,王红,朱顺应.公共汽车线网调整乘客风险识别方法[J].城市交通.2016

标签:;  ;  ;  

线网调整论文-胡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