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性腔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矽肺,肺循环,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时间常数
弹性腔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鹏麟[1](1994)在《矽肺肺循环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验证及时间常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验证方法,对21例矽肺病人作了研究。结果21例中有20例相关,有非常显着意义(r=0.8102±0.0654,P<0.01)说明该组病人的肺动肺P一V关系符合非线性弹性腔理论。另外求得该组病人的肺循环时间常数,与肺动脉平均压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7766,P<0.01),证明了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温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杨鹏麟[2](1994)在《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验证与心血管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未作任何假设,仅把公式变换,得到类似于Y=A+BX的形式,此式一方面是计算其它力学参数的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可用来检测系统的P—V关系是否符合非线性弹性腔理论。另外如引入广泛接受的Remington的实验数据,则可算得弹性腔的扩张性B与外周阻力R及每搏量SV,这使本来凭单一压力信号不可能做到的事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温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杨天权,柳兆荣,张镜人[3](1984)在《弹性腔理论及其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检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线性弹性腔理论和非线性弹性腔理论左心室收缩时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作为动能推动血液前进,在血液流动时因摩擦生热而耗去,一部分变为势能(也就是所谓压强能)贮存于动脉的弹性纤维内。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壁发生弹性回缩,贮存于弹力纤维内的势能转变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为了有可能对动脉中的血流进行定量的描述,1899年Frank氏〔1〕建立了关于人体体循环动脉系统的弹性腔(Elastio Chamber)理论。此理论假定主动脉为一弹性腔(见图1),将心泵、主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比拟为往复泵-空气腔-终端阻力的简化模型,称为弹性腔模(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84年01期)
徐正惠[4](1981)在《肺阻抗容积图的弹性腔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找出阻抗容积图讯号与循环系统力学参量之间的关系,是阻抗图技术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从弹性腔模型出发,根据血液流动的连续性原理建立起肺血流图的基本微分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将血流图讯号表示为肺动静脉压力波交流成份、血管阻力、顺应性等力学参量的函数,从而在理论上求出了血流图讯号与循环系统参量的关系。将所得结果与临床实验对照,解释了肺心病人血流图波幅下降、肺郁血病人下降支抬高等事实。(本文来源于《温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81年02期)
陈德奎,沈家麒,陆华,李惜惜,柳兆荣[5](1981)在《弹性腔理论在脉图中的应用——临床应用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正常人随年令增长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我们挑选了无高血压与心血管并发症的20—93岁的正常人83例,分别在同一个上午的安静环境下对受检者测量血压Ps与Pd(mmHg)用阻抗法测出每搏心输出量qin(毫升)描记桡动脉处的脉图,并由此算对应于收缩期与舒张期的面积As与Ad(毫米汞柱、秒).然后由公式可算出外周阻力R(毫米贡柱·秒/毫升)及动脉顺应性Co(毫升/毫米汞柱)。其结果列于表(1)之中。(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1981-07-01)
李惜惜,柳兆荣,陈德奎,陆华,沈家麒[6](1981)在《非线性弹性腔理论与心血管参数的无创伤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血液循环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的故障(例如心脏病、脑血管病、动脉瘤等)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渴望着能有一种及早预报心血管疾病的、简便的、无创伤的检测方法。长期以来,人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生理与病理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分析。目前,已经用染料稀释法、超声心动图(本文来源于《医疗器械》期刊1981年03期)
柳兆荣[7](1980)在《弹性腔理论及其在心血管参数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动脉系统是高度枝化的粘弹性管系,在动脉中的血液是具有异常粘度的非牛顿液体与具有多种颗粒(红细胞等)的悬浮液体,并且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是脉动的,流动的雷诺数变化范围很广(从10~3~10~(-3)),因而整个问题呈强烈非线性,这就使得要非常精确地描述动脉中血液流动的规律是复杂和困难的。为了有可能对动脉中的血液流进行定量的描述,人们不得不作各种假定,建立各种简化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80年07期)
李惜惜[8](1979)在《血液循环系统的弹性腔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人体血液在全身周流不息,循环不止,一方面将氧气与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又从全身各处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其他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因此,血液循环对维持人体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的故障(例如心脏病、动脉硬化、动脉瘤等)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过大量的观察与分析,力图给出定量的描述。然而,由于血液本身是非牛顿流体,其中掺杂着象红细胞之类的半固体颗粒(其容积几乎占血液容积的一半),故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变化多端;为了将血液运送(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79年04期)
弹性腔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未作任何假设,仅把公式变换,得到类似于Y=A+BX的形式,此式一方面是计算其它力学参数的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可用来检测系统的P—V关系是否符合非线性弹性腔理论。另外如引入广泛接受的Remington的实验数据,则可算得弹性腔的扩张性B与外周阻力R及每搏量SV,这使本来凭单一压力信号不可能做到的事成为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性腔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杨鹏麟.矽肺肺循环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验证及时间常数的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4
[2].杨鹏麟.非线性弹性腔理论的验证与心血管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4
[3].杨天权,柳兆荣,张镜人.弹性腔理论及其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检测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4
[4].徐正惠.肺阻抗容积图的弹性腔理论[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1
[5].陈德奎,沈家麒,陆华,李惜惜,柳兆荣.弹性腔理论在脉图中的应用——临床应用部分[C].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81
[6].李惜惜,柳兆荣,陈德奎,陆华,沈家麒.非线性弹性腔理论与心血管参数的无创伤检测[J].医疗器械.1981
[7].柳兆荣.弹性腔理论及其在心血管参数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1980
[8].李惜惜.血液循环系统的弹性腔理论[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