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度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带闭合,声门适度感,演唱过程,训练方法
适度感论文文献综述
万洪利[1](2017)在《演唱实践中“声门适度感”的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洋唱法诞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是笔者在前人对发声过程中声门运动状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演唱实践中“声门适度感”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声门适度感”的内涵及其理论形成。笔者主要以国内外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依据为表述对象,一个是加尔西亚(子)发明了喉镜并提出的“声门冲击”学说。从生理学上对歌唱过程中的声门运动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还纠正了一些歌者在学唱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声带闭合不良、漏气、吸气乏力、声音嘶哑等常见毛病,同时强化各部分嗓音器官的功能。另一个是我国着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歌唱中的声门状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首次提出“声门适度感”的概念。同时笔者还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其他歌唱家、教育家以及不同水平阶段的学者们,对演唱实践中“声门适度感”进行的不同程度和角度相关研究。第二章笔者分别从物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叁个方面来研究。重点针对从事声乐学习的众多学者,从生理学角度对歌唱发声机制的了解普遍欠缺的情况,详细的解释了歌唱发声过程中各部位的器官和肌肉组织的协调运动,以及不同的发声情况所对应的不同生理发声机制。同时笔者通过物理学角度解释了声带振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声带振动的频率与音调、振幅与音量、振动形式与音色这些物理属性与现象的关系。第叁、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第叁章叙述了歌唱过程中声门状态与呼吸状态的关系、声门非正常状态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并重点讲述了为获得“声门适度感”生理和心理的调控训练。其中心理调控是笔者的重中之重。笔者详细的论述了在训练“声门适度感”的过程中,心理调控对生理调控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歌者需要充分利用心理调控来指导和帮助获得“声门适度感”。最后一章是“声门适度感”在演唱中的运用和启示。笔者深入的剖析了“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实质,列举了非声门适度引起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一一提出了对应解决的方法以及可行性的训练方法。在论述的最后,笔者结合作品,更深入的论述了“声门适度感”在诠释一个完整的作品过程中的运用。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详细论述,能够引起声乐学者们对“声门适度感”的重视,帮助歌者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的发声器官,以及自身存在的歌唱潜能,为歌者解决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新视角,对歌者的演唱和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郝鹏飞[2](2014)在《声乐学习中“声门适度感”的掌握》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门适度感"在传统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中作为声乐演唱中最为高难度、高规格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技巧中同"唱在气息上"以及"打开喉咙"同样被重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便开始有学者学习美声唱法,但是对于唱法中声门的适度感掌控的研究却非常的少,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声门适度感"的概念进行剖析,进而从呼吸状态以及声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声门适度感"的掌握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梳理,希望对歌唱的发声和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为以后学者在研究"声门适度感"的相关知识提供相关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4年13期)
张劲草[3](2011)在《“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是获得完美声音的必要前提之一,“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等技巧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高规格的演唱技巧,“声门适度感”作为对歌唱发声动力的研究,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整个歌唱运动发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喉、咽和声门状态。其中声门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运动的其他部门,就西洋唱法而言,迄今为止经历了40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在十九世纪时,极富盛名的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子)对歌唱时的声门状态做了详细研究,他提出的“声门冲击”学说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声门状态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一项宝贵的财富。西洋唱法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声门状态的研究不够重视,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水平。面对这种状况,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不仅阐述了“声门适度感”产生的背景及其渊源,并研究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声门适度感”的研究服务,深入分析了声乐演唱时“声门适度感”的生理基础、理论实质。结合沈湘老师对于“声门适度感”的诠释做出总结,“声门适度感”即在演唱过程中声门被呼出气息冲击时被动闭合的良好状态,这个状态的适度要求呼出气息与声门闭合形成适当的比例。在适当的比例之下,发出的声音才能拥有纯净的基音、丰富饱满的泛音、明亮柔和的音色。不同歌曲、不同情绪、不同音高对应着不同的声门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动态的看待“声门适度感”问题,歌唱中声门感觉适度时是这样的:1、在声门上找气不找劲儿,感觉气和声混在一起。2、嗓子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劲儿3、基音纯净,泛音明亮。我们对自己声音的检查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如手,如:嗓子周围与下巴是否松弛,音色是否优美,声音是否通畅。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运用与歌唱相关的生理知识,不仅深入探究了“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实质,并且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方法。笔者希望此次研究能够给当前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存在的矛盾提供新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1)
梁明明[4](2009)在《声乐演唱中的“声门适度感”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乐演唱中的“声门适度感”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一项高规格的演唱技巧,它同“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等技巧一样被视为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前提。在整个歌唱发声运动中位于中心区域的就是喉、咽和声门状态。声门状态直接影响着歌唱运动中的其它状态。早在十九世纪着名声乐教育家加尔西亚子就对歌唱中的声门有着重要的研究,他的“声门冲击”学说成为后人研究发声状态的重要理论依据。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已经一百多年了,遗憾的是人们对歌唱中的声门状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造成了声乐教学中说法多样,概念含混的复杂局面,大大影响了我国声乐教学的进程。针对这一状况,本文首先从史实性的角度出发,对“声门适度感”的产生背景及其渊源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运用生理学、解剖学等相关知识,深入剖析了声乐演唱中“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实质,即:“声门适度感”就是指声门在呼出气息的冲击之下被动运动的良好状态,这个状态要想达到适度必须要求呼出气息与声门闭合形成适当的比例,只有在合适的比例之下,所发出的声音才是基音纯净、泛音丰富、音色明亮的。一个特定高度(频率)的声音总有一个良好的声门状态和它适应,每种情感风格也有一个最适度的声门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声门适度”。我们在演唱中对声门状态的适度的感觉体会是:1、“嗓子眼”处挂着气儿而不找劲儿。2、嗓子周围与下巴都很松弛,没有任何感觉。3、音色明亮,优美动听。本文在强调“声门适度感”技巧的必要性的前提之下,又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练习方法,从而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高规格的演唱技巧。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兼顾史实性和科学性,运用与歌唱发声的相关科学知识,深入剖析“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实质。并提出了可行性的练习方法。文章在最后又阐述了“声门适度感”理念对当今声乐教学的几点启示。笔者真切的期望本人的努力能对当今的声乐理论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为切实提高当前的声乐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09-06-01)
李广达[5](2008)在《论歌唱适度感的把握》一文中研究指出"度"反映了世界万物的一种特性,它既与事物的"量"相关。又关乎着事物的"质"。歌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歌唱训练中的每一个点.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了度的把握的重要。可以说,没有度的把握,也就没有歌唱艺术。歌唱适度感,在歌唱训练和歌者演唱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郭红岩[6](2008)在《谈歌唱发声中的声带开合适度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唱整体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喉咽形态,声带居其中,声带的开合适度感是此中心环节中的核心,决定了歌唱声音的品质。所谓"声带的开合适度感",就是指两条声带在呼气发声的过程中的即合即离的快速运动的适度状态。两条声带不能闭的太紧,也不能闭合无力,必须找到声带闭合的"适度",使吸与呼在控制与流动中获得平衡。(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裴仁君[7](2008)在《写作适度文自高——谈公文写作中的“度”兼写作适度感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教材在谈到公文的特点以及如何写公文时往往喜欢拿公文与文学、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文学作品是"我要写",公文是"要我写",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文学作品的主旨具有含蓄性,公文的主旨具有显露性,文学作品的主旨表达得委婉,讲究曲径通幽,公文主旨表达得直白,强调直截了当;文学作品运用的是文学语言,语言形象、生动、感人,公文运用的是事务性语言,语言质(本文来源于《应用写作》期刊2008年05期)
赵纯武,翁剑平,舒永珍[8](2007)在《住院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通过了解住院病人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为改进医院的相关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自行设计"住院病人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调查问卷",通过对3所医院普外科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了解住院病人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结果3所医院普外科住院病人对病房总体评价满意率为66.2%,总体满意评价对病人病情转归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及建议从住院病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包括物质环境的需求及患者的心理需求,探讨影响住院病人对医院、病房适度感评价的因素,以及提高住院病人对医院、病房环境评价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07年11期)
适度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声门适度感"在传统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中作为声乐演唱中最为高难度、高规格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技巧中同"唱在气息上"以及"打开喉咙"同样被重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便开始有学者学习美声唱法,但是对于唱法中声门的适度感掌控的研究却非常的少,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声门适度感"的概念进行剖析,进而从呼吸状态以及声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声门适度感"的掌握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梳理,希望对歌唱的发声和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为以后学者在研究"声门适度感"的相关知识提供相关借鉴和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度感论文参考文献
[1].万洪利.演唱实践中“声门适度感”的相关问题[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郝鹏飞.声乐学习中“声门适度感”的掌握[J].戏剧之家.2014
[3].张劲草.“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4].梁明明.声乐演唱中的“声门适度感”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
[5].李广达.论歌唱适度感的把握[J].韶关学院学报.2008
[6].郭红岩.谈歌唱发声中的声带开合适度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
[7].裴仁君.写作适度文自高——谈公文写作中的“度”兼写作适度感的培养[J].应用写作.2008
[8].赵纯武,翁剑平,舒永珍.住院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