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杨何亮

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杨何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系统仿真,Flexsim,混流装配,生产排产

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文献综述

杨何亮[1](2014)在《基于Flexsim的轿车混流装配线排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品种混流生产能够以高的生产效益实现多种产品的加工生产,如今已有不少生产制造企业采用这种生产模式。混流装配生产比流水线生产更为复杂,其涉及到了物料的准时供应、产品的均衡化生产等多方面问题。混流装配线生产系统的设计规划及运行控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将对企业生产效率及整体效益的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多方面有重要影响。企业亟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生产系统柔性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本文主要针对轿车混流装配线在生产平衡率、车辆排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及系统仿真手段对其在建模方法和仿真机制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仿真数据的输出分析,对部分工段进行排产仿真研究,从而找出最优的排产方案。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混流装配线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离散系统仿真相关理论及Flexsim仿真软件;其次分析了混流装配线及生产系统,如何借助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仿真模型的理论框架,并依据该理论框架建立了轿车混流装配线仿真模型。最后,针对轿车底盘装配线进行建模仿真,并应用循环排序法对轿车排产方案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最优的排产方案,最终使该混流装配生产线的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汽车制造企业如何提高混流装配生产效率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4-04-01)

侯炜[2](2012)在《轿车后桥混流装配线规划设计及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用户对汽车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产品本身的模块化设计趋势,基于订单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成为企业的主流制造模式。为了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能够进行多品种混合生产的柔性生产线。但在混流生产线大规模应用的今天,国内企业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导致流水线的平衡效率普遍偏低。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混流装配线规划及平衡方法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已有的装配工艺规划设计标准,运用工业工程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法及标准资料法分别确定流水线的工艺流程及装配工时,引入启发式平衡方法对混流装配线进行工位规划,确定流水线所需的最小工位数。同时以最小化混流装配线的闲置及超载时间作为目标函数,以最小生产循环为研究对象构建排序规划的数学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及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最佳的投产序列,实现了混流装配线的平衡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张久然[3](2009)在《基于Flexsim的轿车混流装配线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建模、实验分析方法,能够把组成装配线的生产资源、产品工艺数据等信息动态地结合起来,将生产线活动过程“复现”,可以对生产系统各个组成单元进行形象而详尽的描述,代替以往数学方法单纯的抽象描述,能全面反映生产线的活动过程和特征,为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理想手段。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了一条包含45个装配工位的轿车装配线仿真模型,实现了车辆在工位间的流动和工人从工位零部件暂存区拾取零部件行至待装车辆进行安装作业过程的模拟,初步实现了装配线3D可视化虚拟;对Flexsim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多个零部件3D模型,创建了用户临时实体库,大大提高了装配线的建模速度,并为今后装配线仿真建模对象调用打下了基础;同时利用Flexsim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实现了对工位上零部件消耗和时间消耗的统计,为装配线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混流装配线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排产问题,本文建立了轿车装配线排产仿真系统,实现了不同投产序列的仿真试验。通过对模型参数和控制策略的修改,以装配线工位超载和闲置时间最小化和零部件消耗均衡化为目标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了多品种混流投产排序的优化选择。最后,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解决排产问题的可行性,为解决混流装配线的研究难题排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5-22)

王佳[4](2009)在《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排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轿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发动机作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对于整车的正常生产、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企业库存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适应市场对于整车的个性化需求,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动机大多选择了混流装配线生产的方式,而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问题逐渐成为了企业计划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轿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的计划管理为研究目标,以发动机混流装配生产排产技术为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计划管理模型,建立了一种多目标数学优化模型,开发了一套面向混流装配生产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首先,结合背景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混流装配线计划管理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企业计划管理进行了业务模型与流程活动的分析,提出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下混流装配线计划管理的业务模型与流程。其次,以混流装配线物料消耗平准化和最小化时间成本为目标,建立了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遗传算法为数学工具,结合企业实际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到对应的生产排序,完成了混流装配线计划的制定。最后,以上述理论方法为基础,开发了一个面向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总装叁日滚动计划管理、装配线日计划管理、缸盖加工线计划管理、计划执行状态查询、计划完成情况统计、用户管理等功能,并即将在背景企业获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何遵祥[5](2009)在《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物料监控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料监控技术是制造车间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物料监控可以实现混流装配线装配过程的可视化、实时化与精细化管理,从而显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以奇瑞发动机二厂混流装配线物流管理为背景,重点对物料监控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和防错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在关键工位开发了相应技术集成的智能料架装置。首先,对物料监控技术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就混流装配中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奇瑞发动机混流装配线工艺流程和物流管理现状做了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配线物流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整体构架和各个层次的设计,接着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论述,最后就装配过程管理进行了具体的流程分析和功能模块划分。再次,对物料监控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展开了论述,并就数据采集技术在发动机装配线上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对于RFID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选择,并就数据采集的综合应用做了介绍。最后,对物料监控技术中的防错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装配线上的关键工位,提出了智能料架装置的功能需求以及网络通讯需求,对智能料架装置的网络结构、基本构成、防错算法流程和支撑结构分别进行了设计,并实现了混流装配线物流的上、下线管理和关键工位的物料监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用户对汽车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产品本身的模块化设计趋势,基于订单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成为企业的主流制造模式。为了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能够进行多品种混合生产的柔性生产线。但在混流生产线大规模应用的今天,国内企业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导致流水线的平衡效率普遍偏低。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混流装配线规划及平衡方法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已有的装配工艺规划设计标准,运用工业工程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法及标准资料法分别确定流水线的工艺流程及装配工时,引入启发式平衡方法对混流装配线进行工位规划,确定流水线所需的最小工位数。同时以最小化混流装配线的闲置及超载时间作为目标函数,以最小生产循环为研究对象构建排序规划的数学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及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最佳的投产序列,实现了混流装配线的平衡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何亮.基于Flexsim的轿车混流装配线排产仿真研究[D].西华大学.2014

[2].侯炜.轿车后桥混流装配线规划设计及平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3].张久然.基于Flexsim的轿车混流装配线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9

[4].王佳.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排产技术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何遵祥.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物料监控技术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轿车混流装配线论文-杨何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