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式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筑绿色供应链,耦合关系
耦合式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刘秀芳,孙森浩,徐瑞良[1](2019)在《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建筑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但标准不成体系、供给不足,关键标准缺失,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急需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覆盖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建筑绿色供应链的结合是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不完善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以耦合理论为支撑,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建筑绿色供应链的契合点作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构造了标准体系与供应链的耦合系统,从政策、人才、管理、协同、技术、资源六大方面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建筑绿色供应链耦合互动机制,为构建我国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提供了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闫康昊[2](2019)在《不同流速作用下跨渠交叉式建筑流固耦合静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跨渠交叉式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水工结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本工程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上部结构形如渡槽—由两块弧形挡水墙与底板构成,与下部涵洞结构构成一个整体,上部结构用于输送生活渠水或洪水,下部涵洞作为支承结构并用于疏导河道流水。在以往关于渡槽结构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中,对槽内水体流速的影响作用均未做考虑。但在正常输水过程中,槽内水体是有相应流速存在的,如果忽略其影响,就无法严格意义上保证结构的安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流速下跨渠交叉式建筑的静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本文利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以及Fluent软件分别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了叁维建模,并且计算出了6种不同流速下结构的静动力响应的结果,通过分析与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在不考虑地震荷载情况下,随着上部结构中水流流速的增大,其横向位移及应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两侧挡水墙顶端横向偏移较明显,且左侧挡水墙与底板交汇处产生复杂的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值增加较为明显。(2)结构的模态以弯曲振型为主,在水流的作用下,承受多频率成分的弯曲组合振动,上部弧形挡水墙抗扭能力较差,抵抗地震变形时易受破坏。(3)槽内水体流速对结构的振型及自振频率不产生影响。(4)槽内水体流速对结构的静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对结构的安全及稳定不会产生危害。(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1)
段朝晖[3](2019)在《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五年,装配式建筑数量从2015年的4400万平米发展到2017年16000万平米,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尤其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生产建造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差别较大,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正确引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究其原因,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不完善,评价指标不完整、评价方法科学性不强等原因影响了。因此,深入开展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为将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科学评价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各省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判断当地装配式建筑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为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优化管理等提供重要科学决策依据。首先在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指标建立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政策文本频次统计和专家访谈确定影响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主要为七大类,包括建设规模、生产创建能力、政府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水平、经济效益;其次应用客观算法投影寻踪模型确定其权重。从静态的评价与动态的效率评价两个方面分析并结合测算结果拟合出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指数,通过我国31个省份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发现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呈逐步下降趋势,各区域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性,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分布有相关性;然后建立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以需求效应、人口效应、投资效应、金融支持四个方面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耦合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耦合协调程度存在很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特别是沿海地区极为明显。受经济条件所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普遍缺乏必要的投融资扶持,与此同时由于人烟稀少对于人口效应和需求效应也较弱,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无法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仅仅处于初级协调。而在中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这些地区人口较多带来的人口效应与需求效应很好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部分地区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拉动当地各行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相应的,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程度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基于C#语言与SQL数据库系统建立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称合信息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数据并协同政府平台保证数据真实性,根据平台需求分析,设计了本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实现了系统平台对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和决策支持,为装配式建筑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1)
耦合式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所研究的跨渠交叉式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水工结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本工程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上部结构形如渡槽—由两块弧形挡水墙与底板构成,与下部涵洞结构构成一个整体,上部结构用于输送生活渠水或洪水,下部涵洞作为支承结构并用于疏导河道流水。在以往关于渡槽结构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中,对槽内水体流速的影响作用均未做考虑。但在正常输水过程中,槽内水体是有相应流速存在的,如果忽略其影响,就无法严格意义上保证结构的安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流速下跨渠交叉式建筑的静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本文利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以及Fluent软件分别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了叁维建模,并且计算出了6种不同流速下结构的静动力响应的结果,通过分析与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在不考虑地震荷载情况下,随着上部结构中水流流速的增大,其横向位移及应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两侧挡水墙顶端横向偏移较明显,且左侧挡水墙与底板交汇处产生复杂的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值增加较为明显。(2)结构的模态以弯曲振型为主,在水流的作用下,承受多频率成分的弯曲组合振动,上部弧形挡水墙抗扭能力较差,抵抗地震变形时易受破坏。(3)槽内水体流速对结构的振型及自振频率不产生影响。(4)槽内水体流速对结构的静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对结构的安全及稳定不会产生危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式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刘秀芳,孙森浩,徐瑞良.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建筑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闫康昊.不同流速作用下跨渠交叉式建筑流固耦合静动力响应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段朝晖.装配式建筑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