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苏琳茹

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苏琳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套期保值,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期货合约选择

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文献综述

苏琳茹[1](2016)在《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比率及期货合约的选择——以大豆期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日益频繁,交易者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农产品现货的保值,而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保值途径。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期货市场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以及期货合约的选择效应,分析方法是建立模型,回归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以及不同合约下大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从而得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否具有期货合约的选择效应结论,并为以后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提供保值策略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6年13期)

陈伊琳,臧骁骏[2](2016)在《股指期货与现货动态套期保值比率测算——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股指期货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但在股指期货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引来了许多的质疑,由于其本身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人们将股市的剧烈波动归因于股指期货。然而实际生活中,股指期货却能够起到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优良功能,本文通过静态、动态一系列的模型对最优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测算,以期使投资者更好的运用股指期货规避风险。(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6年08期)

毛涵琦[3](2014)在《基于国债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国债期货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的萌芽又被掐灭闹剧之后,匆匆收场。然而时隔18年,在各方面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实盘交易又重新推出,这对于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国债期货推出之后,利率风险将会得到有效转嫁,而转嫁利率风险的过程中还需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用好套期保值手段。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债期货已经成为成熟、高效和普遍运用的基础金融衍生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并且成为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础。在庞大的利率避险需求驱动下,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剧烈变动以及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此起彼伏,国外商业银行都自觉运用国债期货工具进行信用产品和利率衍生品的定价和避险,因而,商业银行普遍深度参与到国债期货业务中。我国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之下,债券市场处在非市场化的情况之下,有关债券的发行和管理缺乏经验。而如今面对开放的市场,利率将会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的波动会更为频繁,市场上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何避免在这利率剧烈波动下的风险,成为众多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重中之重。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等功能会给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带去利率风险的减小优势,所以对其有关理论的研究,实证的研究,将会有使用的价值。我国的国债期货发展之路比较坎坷,1992年在为了活跃国债现货市场的情况下,在没有统一市场,合理制度,充分流动性的大环境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此后,却在众多违规事件的恶劣影响之下,我国的国债期货又不得不在1995年暂停交易,这意味着我国国债期货试点交易的失败。文章在讨论了如今国内外现有的国债期货套期保值研究的框架之后,对国债期货套期保值的影响以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全球的国债期货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介绍。本文主要意在探讨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在不同模型下的绩效。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否有效实现主要是看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因为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它有一揽子的可交割债券,所以确定在这些债券之中最适合套期保值的债券就比较关键。文章首先通过最小基差法,隐含回购率和经验法来确定最便宜可交割债券。往往当期的最便宜可交割债券是最适合用作套期保值对应的债券。当然也会选取可交割债券和非可交割债券作为比较对象。之后通过利用基点价值法,修正久期法,收益率β调整和最小二乘法及误差修正模型计算套期保值的比率。本文采用2013年以来最新的市场交易数据,利用大智慧,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在4-7年的剩余期限范围内,最便宜可交割债券与可交割债券在套期保值中绩效相对比较好,而对于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券,也就是不在可交割债券的范畴内的债券,不是特别适合用于对冲风险。同时也通过比较,在几种不同的估计套期保值率的模型中,寻找到相对利用套期保值绩效比较好的模型,主要集中在最小二乘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因为时间序列不存在明显的ARCH效应,在本文所选的样本区间内不适合适用该模型。国债期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一部分风险,但是也需要投资者选择合适的可交割债券。因为国债期货重新上市的时间较短,可用数据缺乏,所以对于国债期货套保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4-12-01)

何继海[4](2014)在《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发现效率与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9月6日我国在时隔18年之后重新推出了第一只利率期货——五年期国债期货。理论上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真实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而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这两大功能刚好满足了利率市场化需要解决的利率定价基准的确定以及利率风险的管理两个基础性问题。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债期货的推出,特别是国债期货两大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中国债期货功能的发挥受制于很多因素,其是否得到了发挥以及发挥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对此国内目前还没有基于真实交易数据的研究;基于仿真交易数据的研究也寥寥可数,并且在价格发现的研究中研究者没有考虑到国债期货在交易制度上存在的特殊性,在套期保值的研究中研究方法仅限于OLS回归,此外也没有探讨五年期国债期货对不同期限利率风险的套保效果。本文基于此,使用真实交易数据对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效率和套期保值效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国债期货合约的运行效率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价格发现的研究中,本文梳理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从价格发现功能的存在性和价格发现的贡献度两个方面对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已经具备了价格发现能力,并且MIS模型测度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达到98.232%,远远超过现货市场。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价格发现效率,在市场信息传递中占主导地位,合约的设计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发现价格的目的。在套期保值的研究中,本文梳理了套保模型的发展历程,并使用七个套保模型检验了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对六个不同期限国债指数在样本内和样本外的套保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样本内还是样本外,七个模型得到的套保效果都比较接近;但是样本内OLS模型的套保效果相对更好,而且套保效果以五年期国债指数为中心随着国债指数的平均期限距五年期长度的增加而向两端逐渐变差;样本外VAR模型和VAR-CC-GARCH模型取代了OLS模型成为相对更好的模型,而且套保效果随着国债指数平均期限的延长而增加,其中1-3年期的套保效果只有18%,而其它期限上的套保效果都在85%以上,该结果表明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对中长期利率风险的对冲效果非常有效,但是对短期利率风险的对冲效果比较差。这启示我们,监管当局应该尽早推出短期利率期货来满足市场对短期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都得到了很好地发挥,这说明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在合约条款设计、市场制度设计,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都是有效的,这为短期和长期国债期货的推出提供了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两大功能的发挥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然而,五年期国债期货并没有覆盖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也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利率风险的管理需求,因此推出其它期限的利率期货,完善国债收益率短端和长端的形成机制,为市场提供管理不同期限利率风险的工具,是监管当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4-11-01)

朱思全[5](2014)在《境内外贵金属期货交割制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A 交割时间及结算价    在交割月份的设定上,境内外交易所逐渐接轨,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交割月大致呈奇偶分布,但都覆盖重要节庆月份。COMEX黄金期货交割在交易当月、之后2个月、23个月期间内的任何2月、4月、8月、10月以及当前月之后72个月期间(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4-08-26)

陈同舟[6](2014)在《商品期货合约套期保值的一种账务处理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期货合约可以用于商品的套期保值,现行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规定对其进行账务处理,但是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的账务处理仍处于研究阶段。为此,文章拟借用西方一种股指期货的账务处理方法,对商品期货进行账务处理,旨在找出在所有期约中可以通用的方法,并将这种构想方法和现行方法进行对比,说明该构想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4年09期)

吴悫华[7](2012)在《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及套期保值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股指期货合约的高门槛使众多中小投资者无缘股指期货市场,推出迷你股指期货交易是一个国家股指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后的必然选择,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打开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大门。文章对未来将要推出的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案例,介绍了符合中小投资者现实投资需要的,利用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期刊2012年07期)

许萌[8](2012)在《基于ECM-BGARCH模型的我国黄金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比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最多的最直接的风险就是价格波动风险,而期货的套期保值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可以规避、转移或者分散价格风险的有力工具,这也正是期货发展起来的原因。期货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工具,现在已经被各大生产经营商广泛使用,但是准确的估计套期保值比率仍是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期货理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黄金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黄金所特有的商品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又决定了影响其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黄金消费国,黄金的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的黄金产业链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黄金冶炼、生产加工以及经营企业意识到进行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套期保值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较好的估算套期保值比率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基差风险。Lien&Luo(1993)、Chosh(1993)与Chou、Fan&Lee(1996)分别提出了估计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使用两步法进行了估计。误差修正模型(ECM)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以及序列间协整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Baillie和Myers(1991)年提出了BGARCH模型,并用BGARCH模型对美国的农产品期货进行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研究。二元GARCH (BGARCH)模型弥补了一元GARCH模型在研究中不能反映序列之间的协方差的缺陷。本文分别采用OLS模型、ECM模型、以及常数二元GARCH模型和D-BEKK二元GARCH模型给出ECM-BGARCH方法估计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3-01)

彭浩[9](2011)在《期货合约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股指期货的顺利运行,中国期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更多的参与者开始涌入市场,期货合约本身存在的对冲风险功能开始通过股指期货为人们所认知与熟悉,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消费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由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变动、汇率的变动以及国内供需情况的变化,将会面临着原料和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风险。为了有效锁定成本、稳定利润,更多的企业会随着对市场的认知逐步学会利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包括券商、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运用股指期货合约完成套期保值,对冲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通过这两个重要的方式,可以预见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功能将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在实务操作中被广泛运用,重视研究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功能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系统梳理关于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技术的理论文献,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研究现有普遍被采纳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试图构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套期保值模型。具体而言,本文主要集中研究投资者利用多少数量的期货合约对现货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核心即是怎样计算出最为合理的套期保值比率(期货合约数量与现货数量之比)。长期以来,来自工程学、计量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常常被应用于期货领域,刻画出了许多更加精确细致的模型,把握市场特点,服务国民经济。而国内的学者更多是利用国外已有成果,不断验证成熟结果在国内期货市场的适用情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认为期货价格将更加敏感地反映外部经济情况,如何合理把握这种新特点,也是本文最为看重的地方。通过分析已有文献的缺陷,并且结合期货市场自身的新情况,本文认为合理构建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的测算模型至关重要。为了更好捕捉套期保值的动态要求,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最新成果,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套期保值比率测算模型。综合来看,本文研究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已有的套期保值技术,分析评价各自方法优势与缺陷,建立较为系统的逻辑分析体系,为国内期货合约在实现套期保值功能时,计算对应的套期保值比率提供方法借鉴;其次,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尤其是时间序列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方法,更加合理、敏锐地刻画市场新特点,并且在构建模型时,尽力把该模型改进成为更加具有一般意义的套期保值比率模型,为广泛的运用打下基础;最后,本文为了验证该模型有效性,在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分别选用铜、铝、锌叁个品种的相应数据,实证支撑整个理论构建。论证这种方法计算的优越性,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方法依据。本文从套期保值核心问题入手,即探索套期保值比率的测算方法。依靠构建套期保值组合,通过组合方差最小化以及效用最大化两个方面共同得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理论式子。其中在效用最大化的证明中,本文假设进行套期保值的市场参与者都是风险厌恶的,符合一般逻辑,经得住推敲考验,从一般意义得出了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式子,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方差最小化分析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期货合约的金融属性,论证更加合理的套期保值比率应该采用动态的模型。在逐一分析传统模型、误差修正模型、CCC模型之后,采纳模型各自优点,利用计量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构建更加合理的动态套期保值比率测算模型DCC模型。通过中国金属期货市场铜、铝、锌叁个品种的实证分析,论证新模型的合理性,通过绩效评估,确认新模型的优越性。与此同时,本文也分析论证新模型也可以成为之前所有模型的一般普遍形式,从而更加广泛地定义了DCC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为了更加有效地分析各模型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努力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套期保值技术衡量评估体系。该体系从叁个方面进行数量化结果比较,论证了DCC模型的优越性,分别是:套期保值组合的风险、套期保值组合的收益风险比,以及套期保值组合的效用值。其中在套期保值组合的效用评估中初步分析了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厌恶情况,通过风险厌恶系数进行刻画,呼应市场参与者是风险厌恶者的前提假设,并进行量化估计。整个完整的套期保值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也参考了之前文献的内容,尤其是CCC模型常常使用的方法,以此更加确认DCC模型相对CCC模型的优越,以及整个评估体系的合理化。通常来讲最简单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是套期保值比率为1的策略,这种策略是指保值者为了最小化现货商品的敞口风险应该对冲相同数量的期货合约,即持有一个单位现货商品多头时应该卖空一个单位的期货合约,反之亦然。‘这样的策略在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同数量变化时是完美的,保值者持有的净头寸将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方法也在国外刚开始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时被大量的使用,在套期保值的研究领域,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幼稚”的套期保值比率确认办法。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实务操作者以及研究者们发现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存在基差风险,也并不会总是同时变化,所以静态的套期保值策略应运而生,本文将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套期保值组合风险最小化或者套期保值组合效用最大化的思路分析套期保值比率的确认办法,并且证明在套期保值者风险厌恶的假定下,风险最小化与效用最大化等同。然而该方法存在两个显着的问题:第一,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样的估算方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过度差分数据并且忽视了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长期关系,可能导致套期保值比率的低估;第二,该方法暗含假定期货合约与现货商品的风险是不变的,也即是无论何时采取套期保值,比率则始终是固定不变的,然而这种假定与现实非常矛盾,忽视了新信息不断涌入市场‘。这些都暗示了静态模型并不能够真正实现组合风险最小化,动态模型是更加适宜的。在以往的研究分析中,基于恒定相关系数二阶矩的CCC模型开始逐步被利用,然而本文认为CCC模型构建的动态套期保值策略,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动态分析。具体表现在二阶矩上多元GARCH的相关系数恒定不变,导致了伴随着新信息的不断涌入,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分布在二阶矩上没有完全实现动态变化,所以在实证中表现甚至不及静态策略。本文综合考虑静态策略以及现有动态策略存在的缺陷,采用一种新的计算套期保值比率的方法,并在实证上利用中国金属期货市场不同品种期货合约与现货商品进行验证,推论该方法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本文的模型在均值方程将采用双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以解决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所导致的套保比率低估;为了体现随着新信息的涌入期货与现货的风险不断变化,在二阶矩上引入双变量的多元GARCH模型,并且为了实现对应变量相关系数动态变化,本文采用DCC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GARCH模型,从而改变以往研究中动态计算的缺陷。通过对中国金属期货市场铜、铝、锌叁个品种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构建的DCC实证模型在估算动态套期保值比率并由此开展套期保值工作时是十分有效的,也证实了动态套期保值的策略是具有理论意义的,利用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投资者是完全可以树立动态套期保值这一理念的。但是为了让这种思路在未来更具有实践操作性,笔者认为为了更加进一步地检验DCC实证模型在估算动态套期保值比率时的效果,完整的研究还需要对其他所有的期货品种以及对应现货资产研究分析,也包括已经推出的股指期货,以及未来会陆续出现的更多的金融期货品种。真正比较和分析动态套期保值策略与静态套期保值策略的优劣程度。此外关于交易成本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文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动态套期保值比例计算出来后,面临着怎样开展实际操作,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套期保值者不可能随时根据市场信息动态调整套期保值头寸,因为涉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所以怎样开展动态套期保值工作依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金融的创新势在必行。放眼当今的世界,为了早日与世界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我国还需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更加完善金融制度,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仍然是最需要加强的工作之一。怎样通过适当运用衍生产品来得到最符合要求的风险管理效果,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重新构建一种动态套期保值模型,希望成为套期保值技术的一个备选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1-03-01)

刘子威,戎武宏[10](2010)在《期货合约最优套期保值策略确定方法创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不同的期货套期保值策略,试图基于最小方差效用函数系统阐述期货合约最优套期保值策略的确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0年27期)

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股指期货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但在股指期货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引来了许多的质疑,由于其本身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人们将股市的剧烈波动归因于股指期货。然而实际生活中,股指期货却能够起到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优良功能,本文通过静态、动态一系列的模型对最优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测算,以期使投资者更好的运用股指期货规避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参考文献

[1].苏琳茹.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比率及期货合约的选择——以大豆期货为例[J].中国商论.2016

[2].陈伊琳,臧骁骏.股指期货与现货动态套期保值比率测算——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分析[J].经贸实践.2016

[3].毛涵琦.基于国债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

[4].何继海.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发现效率与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5].朱思全.境内外贵金属期货交割制度比较[N].期货日报.2014

[6].陈同舟.商品期货合约套期保值的一种账务处理构想[J].会计之友.2014

[7].吴悫华.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及套期保值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2

[8].许萌.基于ECM-BGARCH模型的我国黄金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比率研究[D].云南大学.2012

[9].彭浩.期货合约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0].刘子威,戎武宏.期货合约最优套期保值策略确定方法创新思路[J].商业时代.2010

标签:;  ;  ;  

多期货合约套期保值论文-苏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