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分离论文-冯磊,李飞,于梦娟,魏恩巍,吴思桐

成分分离论文-冯磊,李飞,于梦娟,魏恩巍,吴思桐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分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荷青花,色谱分离,结构鉴定

成分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冯磊,李飞,于梦娟,魏恩巍,吴思桐[1](2019)在《荷青花全草有机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荷青花全草植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芽醇-6'-O--D-呋喃芹糖基--D-吡喃葡萄糖苷(1)、3,7-二甲基-正辛基-1-苯甲酸(2)、苯甲酸丁酯(3)、苯甲酸乙酯(4)、香草酸(5)、香草酸甲酯(6)、咖啡酸-1-O--L-呋喃阿拉伯糖苷(7)。1~7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荷青花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填补了荷青花全草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荷青花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史玉蕊,谢静,王梦雪,陈荣达,刘桂明[2](2019)在《红土茯苓抑制5-LOX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5-脂氧合酶为靶点,利用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筛选并鉴定红土茯苓中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红土茯苓中白藜芦醇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异落新妇苷。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以正己烷∶正丁醇∶水(1∶2∶3∶v/v/v)为溶剂体系,从红土茯苓中分离得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8.39%,86.23%,97.15%,90.28%和99.29%。应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与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对分离得到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陈俊其,秦华珍,尹优,何瑞坤,黄焕迪[3](2019)在《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及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温中散寒、温胃止呕等功效。该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浸提法、热水提取法、碱水或碱醇提取法、溶剂回流提取法、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与亚临界流体提取法,以乙醇浸提法提取为主;分离富集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制备色谱法及逆流色谱法,以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色谱为主。而近年来出现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是超临界流体或亚临界流体以及制备色谱与逆流色谱等提取分离方法,可快捷与简便地提取出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常旋,陈星,梁丽[4](2019)在《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体系对活性成分共包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油脂、风味物质等功能性成分进行单一包埋以及对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如壁材类型、壁材之间比例、壁芯比、进出口温度等。但是,围绕多种成分共包埋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制备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体系。通过对表面油含量的优化,确定微胶囊制备工艺为壁芯比2:1,总固形物含量30%,进口温度170℃。得到鱼油包埋率为93%,白藜芦醇包埋率大于80%的微胶囊产品。60天的储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有效的抑制了鱼油的氧化,而且白藜芦醇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储藏60 d后量为0.95 mg/mL和1.9 mg/mL的微胶囊体系中白藜芦醇中保留率在40%以上。本研究将对开发含有负载多种营养活性成分,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功能性食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存玉,支兴蕾,牛学玉,戴凌婕,李红阳[5](2019)在《基于成分状态分析溶液环境对叁七总皂苷超滤分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叁七总皂苷(PNS)存在状态,明确溶液环境对其分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成分透过率、溶液表面张力为指标,分析单因素乙醇、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和pH值对PNS存在状态的影响,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乙醇浓度、氯化钠浓度、溶液pH值对叁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b1(Rb1)超滤分离的影响,分析因素交互作用,明确影响规律。结果乙醇可以降低皂苷分子间作用力,pH值促进皂苷离子化,增加临界胶束浓度,PNS超滤透过率增加;无机盐的盐析作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PNS透过率降低;表面活性剂类型与PNS超滤分离行为相关;通过响应面分析成分超滤透过行为,Rb1对考察因素的敏感度高于R1。结论明确了溶液环境因素对PNS超滤分离的影响规律,可以动态调节成分状态,实现皂苷类成分的目的性分离。(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1期)

张霞[6](2019)在《基于益母草中类阿魏酸成分的分离和色谱鉴定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益母草中分离出类阿魏酸成分并进行色谱鉴定。方法采用制备薄层法分离出益母草中的类阿魏酸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分离出的类阿魏酸成分进行色谱鉴定并与对照品阿魏酸的色谱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益母草中分离出的类阿魏酸成分与对照品阿魏酸经过薄层色谱法鉴定后,色谱图谱具有一致性。结论益母草中含有类阿魏酸成分。(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7期)

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7](2019)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血小板悬液,对21名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 812.63±2 087.1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57.00 mL (844.50—1 113.50) 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中血小板计数4 486.50×10~9/L[(3 058.50—5 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 455.50×10~9[(2 288.68—4 226.71)×10~9],可减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除值)(976.74±485.86)×10~9/L,血小板减除率为67.91%±23.62%;单次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 263.00×10~9/L[(1 052.50—1 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37,P<0.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减低值544.00×10~9/L[(411.65—809.60)×10~9/L],低于血小板减除值(Z=4.301,P<0.01),治疗过程液体总输入量减去采集的血小板悬液容量的差值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11.66±4.5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可在保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总血容量),显着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采用减除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减除值、血小板减除率、血小板计数减低值、血小板计数减低率综合评价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较采用血小板计数下降值这个单一的指标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马曼迪,万亚珍,张文辉,司爱富[8](2019)在《藜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初步分离与其对萝卜蚜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萝卜蚜为试虫,采用触杀法和拒食法测定了藜乙醇粗提物的几种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杀虫活性,并经柱层析分离,检测不同流分对萝卜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对萝卜蚜虫表现出很强的触杀和拒食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72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7.97%,LC50为4.855 mg/mL;72 h平均拒食率为83.33%,AFC50为37.841 mg/mL。正丁醇萃取物经乙醇柱层析分离得到的不同流分(乙醇浓度)中,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Fr6(90%乙醇)流分,在其10 mg/mL质量浓度下,72 h后对萝卜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5.12%。(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鲍永毅,陈晓,牛明福,李梦圆,付应建[9](2019)在《茵陈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中药茵陈中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析活性成分。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茵陈新鲜组织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7株,其中NA-3、BPA-24和KMB-32 3株菌活性较强,NA-3和KMB-32的发酵液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茵陈内生细菌,明确了茵陈内生细菌的菌群类别,获得了产齐墩果酸的两个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了素材。(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宋逍,段玺,徐萌,韩立柱,胡坤霞[10](2019)在《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膜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陶瓷膜分离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用指标成分透过率作为评价,分别将过膜压力(MPa)、膜孔大小(KD)、过膜浓度(mg·mL~(-1))叁种因素作为实验指标,研究其对膜分离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陶瓷膜分离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的优化条件为:过膜浓度0.25 mg·mL~(-1),过膜压力1.6 MPa,膜孔大小300 KD。在此条件下葛根素的膜透过率平均为47.546%,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0.9559。结论该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且指标成分透过率较高,相比传统工艺,用醇量较少,生产周期较短,具有可操作性,可用于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的分离。(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成分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以5-脂氧合酶为靶点,利用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筛选并鉴定红土茯苓中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红土茯苓中白藜芦醇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异落新妇苷。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以正己烷∶正丁醇∶水(1∶2∶3∶v/v/v)为溶剂体系,从红土茯苓中分离得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8.39%,86.23%,97.15%,90.28%和99.29%。应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与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对分离得到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分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冯磊,李飞,于梦娟,魏恩巍,吴思桐.荷青花全草有机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特产研究.2019

[2].史玉蕊,谢静,王梦雪,陈荣达,刘桂明.红土茯苓抑制5-LOX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3].陈俊其,秦华珍,尹优,何瑞坤,黄焕迪.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及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9

[4].常旋,陈星,梁丽.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体系对活性成分共包埋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李存玉,支兴蕾,牛学玉,戴凌婕,李红阳.基于成分状态分析溶液环境对叁七总皂苷超滤分离行为的影响[J].中草药.2019

[6].张霞.基于益母草中类阿魏酸成分的分离和色谱鉴定的认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9

[8].马曼迪,万亚珍,张文辉,司爱富.藜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初步分离与其对萝卜蚜的活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9

[9].鲍永毅,陈晓,牛明福,李梦圆,付应建.茵陈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10].宋逍,段玺,徐萌,韩立柱,胡坤霞.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膜分离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标签:;  ;  ;  

成分分离论文-冯磊,李飞,于梦娟,魏恩巍,吴思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